李廣輝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站,河南 漯河 462300)
隨著玉米產業(yè)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玉米種植面積逐漸縮小,提高單位面積內的玉米產量和品質成為研究重點。玉米生長周期相對較長,易受氣候環(huán)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發(fā)生病蟲害。要不斷加強常見玉米病蟲害發(fā)生特征的有效調查,加強防治工作經驗總結,構建綜合性防控體系,確保在短時間內控制病蟲害,保證玉米健康生長。
玉米大斑病又被稱為葉斑病、條斑病、葉枯病,主要危害玉米葉片、葉鞘和苞葉。發(fā)病后葉片表面會形成水漬狀灰色小斑點,隨后沿著葉脈迅速擴展形成褐色大病斑。嚴重時,病斑連片導致葉片枯黃、死亡,造成大幅度減產,甚至絕產絕收。
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生除與玉米品種的感病性有關外,還與當地的氣候條件密切相關。當外界溫度超過20~25℃、相對濕度在90%以上時,病害發(fā)生嚴重[1]。玉米拔節(jié)期至抽穗期,外界溫度適宜,連續(xù)陰雨天氣會造成玉米大斑病快速傳播蔓延。玉米穗期到抽穗期,氮肥不足、地勢低洼、積水較多、濕度相對較大時發(fā)病嚴重。
當前市場中的玉米品種較多,不同品種的抗病能力存在很大差異,要選擇抗病能力相對較強品種。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科學施肥,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增施各種微肥。玉米苗生長到6~8 片葉子后,可以噴灑1 次光碳菌肥,增強植株自身的抗性。發(fā)病初期可以使用玉米菌克,每畝50 g,兌水30 kg,間隔10~15 天噴灑1 次,連續(xù)噴灑2~3 次,防治效果較好。
玉米小斑病從苗期到成熟期均可發(fā)生,抽雄后發(fā)病最嚴重,主要危害葉片,也會危害葉鞘和苞葉[2]。7~8 月溫度較適宜,小斑病易發(fā)生流行。此時處于玉米拔節(jié)抽穗期,降雨量較充足,病情迅速發(fā)展,易大規(guī)模流行。
發(fā)病初期,葉片上出現半透明水漬狀褐色小斑點,擴散時病斑中心略褪色,后期逐漸變成褐色,濕度較大時病斑會長出暗褐色霉菌物。葉片染病后葉綠組織受到損傷,影響光合作用,引起嚴重減產。
防控玉米小斑病應該選擇高抗品種、改善種植技術,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日常管理中做到均衡施肥,增施磷肥、鉀肥,嚴格控制氮肥使用量;避免在低洼地帶種植玉米,并做好田間的排水工作。秋季收獲后及時清理田塊,減少田間病原數。發(fā)病初期及時去除患病葉片,避免病原傳播侵染。
玉米植株較高,種植密度相對較大,應在病害擴展前進行防控。一般在玉米抽雄前后,田間病葉達到20%以上時噴藥防治??梢赃x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或90%代森錳鋅,配制成500 倍液,每畝用藥量50~70 kg,間隔7~10 天1 次,連續(xù)使用2~3 次,效果顯著。
玉米絲黑穗病又被稱為烏米、灰包、啞玉米,是造成玉米嚴重減產甚至絕產絕收的主要傳染性疾病[3]。近幾年春季干旱持續(xù)發(fā)生,玉米早播是抵御春旱的重要農藝措施,但春季土壤溫度相對較低,玉米出苗較慢,植株抵性較差,因此易感絲黑穗病。
玉米絲黑穗病大多連片發(fā)生,擴展速度較快,對玉米產量危害較嚴重。種子發(fā)芽到3 葉期是病原菌入侵階段,許多玉米品種染病后苗期癥狀不明顯,抽穗后才會表現出明顯發(fā)病特征。
防控玉米絲黑穗病應選擇高抗品種,合理早播。有條件的種植戶可采取地膜覆蓋技術,確保玉米快速出苗??茖W施肥,以農家肥為主,防止肥料中攜帶病原菌,需確保完全腐熟。播種前使用2%戊唑醇可濕性粉劑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使用劑量為種子質量的0.6%~0.4%,進行種子包衣處理。發(fā)病早期應及時拔除患病株并徹底深埋或焚燒處理,防止孢子散落加重病情。
黏蟲幼蟲取食玉米植株為害。1 齡幼蟲多隱藏在心葉或葉鞘中,晝夜取食葉肉殘留表皮,造成半透明小條斑。5~6 齡幼蟲為暴食階段,蠶食葉片、啃食穗軸。
成蟲發(fā)生期因地制宜進行食物誘殺、隱蔽誘殺和燈光誘殺,在產卵前消滅成蟲。初產卵時可用谷草把或毒草把進行大面積誘殺,利用黏蟲多產卵于枯黃部位的習性誘蛾產卵,草把每3 天換1 次,集中燒毀?;瘜W防治一般使用80%敵敵畏乳油1000~1500 倍液、或25%甲萘威水劑500 倍液、或25%殺蟲雙水劑500~800 倍液,每公頃用藥225~300 mL,兌水稀釋3000~4000 倍噴霧防治。
草地貪夜蛾是重大外來遷飛性害蟲,具有繁殖能力強、為害程度重、寄主范圍廣的特點。該害蟲具有暴食性特點,發(fā)生嚴重時整株玉米被啃食殆盡。
強化監(jiān)測預警。充分利用燈誘、性誘等監(jiān)測點開展監(jiān)測,全面排查玉米田塊,準確掌握草地貪夜蛾發(fā)生和為害動態(tài),及時發(fā)布預警信息。同時做好蟲情信息上傳下達工作,切實做到 “早發(fā)現、早報告、早預警、早處置”。
加強科學防控。制定防治預案,加大草地貪夜蛾防控資金投入,做好防控物資儲備。在草地貪夜蛾成蟲發(fā)生高峰期,使用高空燈、性誘捕器誘殺。低齡幼蟲期可選用甲維鹽、乙基多殺霉素、氯蟲苯甲酰胺、茚蟲威等高效低毒農藥,對零星發(fā)生區(qū)開展點查點治,對普遍發(fā)生區(qū)開展群防群治,壓低草地貪夜蛾蟲口基數,將災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
玉米病蟲害會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會造成玉米絕產絕收。應該根據玉米各類病蟲害的發(fā)生特征,在病蟲害進入高發(fā)期前采取措施進行防控。病蟲害發(fā)生流行后,堅持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嚴格控制高毒、高殘留化學農藥的使用,確保防治的針對性和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