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翠芳
(安徽三聯(lián)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城市地鐵導視系統(tǒng)設計的理論研究在歐美國家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其主要致力于如何將地鐵導視系統(tǒng)與地域文化元素結合在一起,在指引功能之上,有效地體現導視系統(tǒng)設計的地域性文化精神。我國的城市地鐵導視系統(tǒng)的設計雖起步較晚,但在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已不落后于發(fā)達國家。但有些方面仍有待完善,如完整的設計理念體系或城市特色形象設計理念方面尚需深入研究。因此,立足于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在解決人們出行效率的前提下,凸顯人文設計理念,美化地下公共空間,立足城市形象的符號化塑造、城市精神的可視化傳達,成為城市地鐵導視系統(tǒng)設計過程中應關注與解決的問題。
地鐵導視系統(tǒng)設計是指標明方向、區(qū)域的視覺指示符號設計,從視覺傳達的角度看,導視系統(tǒng)研究的是視覺符號代替語言文字的信息傳達設計,能夠跨國界的識別系統(tǒng)設計。地鐵導視系統(tǒng)的設計具有高效性和情感性特點。高效性是導視系統(tǒng)設計的關鍵,也是最大特點,即快速高效地滿足數字化信息傳遞的需求。情感性則是指從城市文化角度出發(fā),通過營造愉悅的公共空間引起人們對城市的歸屬感。
第一,圖形是設計元素之首,形象與符號化的無聲語言,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占有強烈的視覺度。
第二,色彩是作為感性設計元素,“先聲奪人’的力量不容忽視,鮮艷的色彩、常規(guī)的色彩習慣、以及國際的統(tǒng)一規(guī)范用色等都成為著色的依據。
第三,文字要素較之以上兩者,較為理性。文字要素可以獨立存在,也可與圖形一起綜合設計。文字內容規(guī)范簡潔,字體設計的美觀易讀性尤為重要。
城市地域文化元素是一個城市的歷史、人文、民情及風俗的綜合體現,是城市特色化形象設計的根本。城市地域文化元素是指一些特定地區(qū)獨有的文化符號,這些符號特色獨具,歷久彌新,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代表性;是指當地人的生活方式、習俗等文化的表現。此概念中的“文化元素”,既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復合的。地域文化元素的產生和形成是一個慢長的歷史過程,雖然在歷史中不斷地變化、發(fā)展,但是其歷史的穩(wěn)定性和習得性才是根本。
城市地域文化元素主要來源于一個城市的自然、歷史、宗教及經濟等人文活動,能夠突顯城市的人文特色的,文化遺跡、歷史建筑、名人故居等中提取元素,都是城市的地域文化元素的內容。宗教特色同樣是重要的地域文化元素,如九華山的佛教文化,西寧的伊斯蘭教文化。城市的自然風貌造就了城市的地域特色,城市的特色山水風景、特色植物、花卉、動物、天氣等都是可成為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城市的經濟發(fā)展打造了城市的特色產業(yè),反映了城市的發(fā)展格局及文化格局,以聞名的產業(yè)打造城市文化特色,也是地域文化元素的一個方面。
城市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主要體現在獨特性、人文性和綜合性等方面:
1.獨特性
不同地域,各個城市都有自身獨特的地貌氣候特征,蘊育出鮮活而特色的城市生活和歷史脈動,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就是生成地域文化元素的寶庫和基石。并影響著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居民。視覺傳達設計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盡其所能地挖掘一個地區(qū)的獨特性文化符號。
2.人文性
人文是一個城市地域特色的重要體現形式。在突出地域特色的過程中,除了要合理利用自然條件之外,還有充分掌握人文性。因此,要想突出地域特色,先要重視人為性,不然很容易使地區(qū)特色的突出價值受到限制。結合這一理念能夠看出,展現地域特色的過程中,需充分認識到人文性的作用,這樣才能使地域文化特色得到充分體現。
3.綜合性
地域文化并不是單指某一種文化,而是要將多種文化和關系結合在一起,根據個別特色或地理位置并不能完全代表地域特色。例如,提到埃及,人們除了能想到金字塔,還能想到埃及的自然環(huán)境和資源,同時,還會聯(lián)想到埃及是如何興起以及其發(fā)展歷史等方面。因此,地域文化元素涉及的內容很多,并不是針對個別元素,這些元素或具象、或抽象、或物質、或非物質、是復雜和綜合性的。
1.合肥城市風格的確立
合肥是國務院確定的將要打造成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的城市。合肥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擁有國家級科研基地。合肥歷經兩千多年的發(fā)展,改革開放培養(yǎng)了合肥創(chuàng)新的城市精神。開放包容,誠信合作。優(yōu)良傳統(tǒng)與新的時代精神相結合,形成了合肥嶄新的城市名片:大湖名城、創(chuàng)新高地。合肥市政府確立的城市風格是“皖風徽韻、科教名城;創(chuàng)新之都、希望之城;水韻合肥、綠色之都。
2.合肥城市文化特色的挖掘
在視覺傳達的視角下,城市地鐵導視系統(tǒng)肩負著城市特色形象的傳遞功能。導視系統(tǒng)的設計則需要從合肥城市文化中提取文化元素符號,加以創(chuàng)作形成合肥城市的品牌形象。其文化元素符號包括:一是歷史古跡。合肥作為悠久的歷史文化古城,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沉淀之后為后人留下了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遺產,如李鴻章故居、包公園、逍遙津公園、明教寺、三國遺址公園以及渡江戰(zhàn)役紀念館等;二是民俗民風。合肥的悠久歷史造就了獨有的民風民俗元素,如黃梅戲、廬劇、鳳陽花鼓等至今依然廣為流傳的民間曲藝以及民風民俗;三是城市建筑。建筑是一個城市最為顯著的文化元素。合肥的城市建筑既有城市地標型的古建筑,如李府、大鐘樓、明教寺等;也有與時俱進現代建筑群,如合肥大劇院、奧體中心、安徽大劇院及天鵝湖、翡翠湖、濱湖新區(qū)周邊的建筑群等。
3.合肥城市文化元素的表現
合肥城市的文化元素豐富多彩,在地鐵導視系統(tǒng)設計中,通過圖形、色彩、文字等視覺符號的提煉進行符號化表現。
圖形是一種說明的視覺符號,圖形是構成視覺傳達設計的重要視覺要素,是與受眾溝通的主要視覺語言,其有別于文字和色彩等視覺要素。圖形具有生動性、直觀性的特點,能夠給受眾留下完整與深刻的印象,且圖形是溝通世界的“國際語言”,能夠跨越地域的限制、超越文字的障礙、融合文化的差異[1]。
色彩是一種自然現象,是光帶來的視覺感知。色彩能夠快速傳遞信息,也能表達豐富的內涵,能直接引起受眾審美愉悅的、最為敏感的視覺要素。在圖形、文字和色彩三大要素中是最有表現力的視覺要素之一,因為其性質直接影響受眾的情感。色彩具有文化符號的認同感和人文情感的歸屬感,同時色彩還有一定的溫度感。
文字是導視系統(tǒng)的主要設計要素,一般歸納為中文與英文兩大類。主要功能是向受眾傳遞方位信息,字體設計要考慮整體訴求效果,給人清晰的視覺感受;與圖形要素共存,字體設計上需突出個性色彩,特色字體與地域文化元素符號的圖形相得益彰;文字作為導視系統(tǒng)的設計要素之一,具有傳達感情的功能,文字要素的協(xié)調組合、字體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巧妙的文圖結合,都能給受眾獲得良好的心理感受。
當下數字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之快,對導視系統(tǒng)的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個城市的地下鐵交通系統(tǒng)每天承載數以萬計城市居民的過往,地鐵導視系統(tǒng)發(fā)揮著獨特的視覺識別優(yōu)勢,既有方向指示、定位確立、安全出行的功能作用,又肩負著城市形象與城市文化的塑造與傳播作用,同時,又是對城市文化新時代的解讀與傳承,承載著城市文化的延展作用[2]。
1.功能性
城市地下鐵導視系統(tǒng)設計遵循主要原則是功能性,地下鐵導視系統(tǒng)是地下交通的組成部分,其設計重在視覺導視與信息傳達。導視系統(tǒng)的圖形、色彩、文字設計元素無一不在完成信息傳遞的功效,既要確保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又要強調信息的可讀性[3]。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具有審美價值的圖形、色彩、文字的設計才能使信息更形象的識別與認同,同時,能更高效地傳播城市地域形象。
2.文化性
城市地下鐵導視系統(tǒng)的設計,不僅僅停留在功能性的層面設計部分。而是需要挖掘城市文化內涵,整合城市文化元素符號用之于導視系統(tǒng)設計中,一來賦予導視系統(tǒng)設計的獨特性與設計的文化內涵性,提升導視系統(tǒng)的審美價值與審美層次,同時,也展示了城市的文化精髓與文化底蘊,塑造了城市的獨特藝術形象[4]。
以相關的市場資料分析數據展示,大多城市的地鐵導視系統(tǒng)設計中缺乏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隨著時代的進步、政府及市民對城市文化認同感越來越強烈[5]。因此,導視符號不僅僅只停留于信息傳遞的功能上,而是需要利用設計手法把地域元素符號融入導視設計系統(tǒng)中,給市民的視覺上增強形象感及文化感染力,也是城市對外形象傳遞與文化交流的創(chuàng)新形式。
3.延伸性
利用設計手法把城市地域元素符號融入導視設計系統(tǒng)中,還需要考慮應用的延伸性。城市地域元素符號的提煉、簡化、時代化、應用范圍的擴大化,對于導視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傳遞及城市形象整體塑造和城市視覺形象的傳遞,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城市地域文化元素符號是城市地下鐵導視系統(tǒng)設計文化的內涵體現。提升導視系統(tǒng)設計要素的觀感,能把地下鐵空間的各個樞紐轉換成另一番文化場景。一個導視系統(tǒng)就可以詮釋城市獨特形象,還可以把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展示給受眾。
1.形象的手法
以城市的較具體的建筑或動植物、人物、器物等能夠傳遞本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造型元素進行形象設計,直觀地塑造城市文化氛圍[6]。如以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包公園站為例。其車廂設計涵蓋了大量的“包公元素”,特別是在“包公園站”,將“包公文化”“臉譜”等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結合在一起制作成浮雕壁畫、燈箱等,市民還將感受到80多米長的紫銅雕塑,如圖1所示,包公臉譜,如圖2所示,以及徽文化味道濃郁的柱體裝飾,如圖1所示。都是以形象的手法展示了城市的獨特文化,營造了地下鐵的公共空間的文化內涵。
圖1 壁畫:紫銅雕塑
圖2 燈箱:包公臉譜
合肥地鐵1號線三孝口站,最能反映合肥人孝悌親情的老地名。三孝口站在設計的過程中結合地方名人典故,展示傳統(tǒng)文化的慈孝文化,選擇張梅、張松、張祝生活中孝敬的典故轉化為立柱上的圖案設計元素,形象的傳遞了城市特色的“慈孝結”。
2.文字的手法
在導視系統(tǒng)設計中文字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設計要素,是信息傳遞準確、普及的手法之一,導視系統(tǒng)多以方位、名稱為設計主題[7]。但如果只是直接的名稱展示,略顯單調。若配以地域文化特色的符號為背景,輔助圖形的方式展示方位或名稱的特色,有助于直觀營造導視系統(tǒng)的視覺美感和視覺傳遞效果,以及營造良好的城市氛圍,如以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包公園站為例,如圖3、圖4所示。
圖3 1號線指示牌
圖4 包公園站牌
3.線描的手法
以線描的形式表現城市地域文化元素符號,表現手法直接簡潔、而且具有獨特性,視覺信息的接收效果也比較強,如以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包公園站為例。將包公園的特色建筑設計為線描稿,線描圖作為文化符號融入到導視系統(tǒng)的設計中。
4.抽象的手法
在地下鐵導視系統(tǒng)設計中對城市文化元素符號的提取,某一地域也許沒有更為形象的文化符號,則可通過某種意義上的寓意和指代,對文化的傳遞有一定的想象空間、給受眾一個主觀空間,指代性較強。如利用地理特色風貌的點線面展示、色彩的補充說明來傳遞地域特色。
合肥地下鐵軌道建設見證了創(chuàng)新高地、大湖名城的風貌。地鐵導視系統(tǒng)設計不僅功能性發(fā)揮地域方位導視作用,同時,借助合肥地域文化元素符號形象地概括了合肥的文化內涵,視覺上傳遞了城市的獨特形象。地鐵導視系統(tǒng)中城市文化元素符號的應用,使多彩的地鐵文化豐富了地下交通公共空間,也為市民帶來了視覺盛宴和文化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