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趙健 陶永純 趙璇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體育部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目前,我國高校乒乓球教學存在著一些諸如教學手段不靈活、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和教學評價反饋效果失真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乒乓球的教學效果始終達不到目標要求?;诖?,該文利用SPOC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以SPOC 教學模式的流程設計為基礎,構建出了基于SPOC的乒乓球分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高校乒乓球教學流程上的創(chuàng)新,旨在有效解決高校乒乓球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提升乒乓球課程的教學質量。
首先,SPOC模式是基于MOOC模式發(fā)展起來的網絡遠程教育模式,將其運用到乒乓球分組教學模式中,順應了國家有關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構建的創(chuàng)新要求,具有政策上的依據和支持[1,2]。其次,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的使用,已經很普遍,他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SPOC 模式的網絡在線學習,能夠有效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再次,高校學生學習能力和網絡學習經驗儲備上所具有的優(yōu)勢,使他們在進行SPOC 模式的學習時,極少遇到操作障礙,他們很適合作為SPOC模式教學的對象[3-6]。最后,SPOC模式已經應用在高校其他學科教學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且基于SPOC 的乒乓球分組教學模式,符合素質教育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強調和對學生全面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
基于SPOC的乒乓球分組教學模式,主要就是通過“線上+線下”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同質化或是異質化的分組以及進行組內的配合,以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的一種混合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和團隊溝通協作能力的培養(yǎng),故此,學生對該種教學模式的認同,是其順利展開的重要前提條件[7]。
在基于SPOC的乒乓球分組教學模式中,師生間的互動主要涉及線上和線下、課堂內和課堂外,其教學的重點是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提升,故此,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在該模式中極為重要。SPOC乒乓球分組教學資源的設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2.1 課前階段
體育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的重難點內容,制作預習視頻和PPT 課件,并上傳到SPOC 平臺,以便學生在課前進行相關視頻和PPT 課件的下載學習及分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與學生保持積極的互動交流,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引導和啟發(fā)作用,并且根據平臺大數據分析得出的學生視頻觀看時長和課前測試題完成情況,對學生出現問題較多的地方,進行匯總分類,以達到對學生基本學習情況有初步和整體的把握。學生登陸SPOC乒乓球分組教學平臺進行自主預習,查看并下載教師上傳的預習材料,對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和動作技能要求等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對課程教學目標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學生在SPOC 平臺上進行課前學習,主要還是采用“個人自學+小組合作”的形式,先是個人觀看教學視頻和PPT 課件,然后在平臺上與小組其他成員展開積極討論,最后進行在線測試。SPOC平臺課前預習階段,要求學生基本達到本節(jié)課所要求的乒乓球技能動作的初步泛化,為線下的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動作技術基礎。
2.2.2 課中階段
此階段主要是課堂教學。教師方面,首先根據課前預習階段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視頻教學內容的回憶、答疑和評價;然后布置課堂練習的任務,讓學生按照小組進行動作技能的練習和互相糾錯,教師在旁邊進行查看和指正;最后使用攝像機或是智能手機對上課的影像進行采集,力求從不同角度呈現學生動作的球體運動的軌跡等。學生方面,首先,是對課前存在的共性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組內討論,進一步深入認識課前有疑問的知識內容,并通過與其他的小組進行組間討論,得到問題的解答;其次,是對課前預習中學習到的動作技能進行成果展示;最后,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動作技能的練習。
2.2.3 課后階段
此階段以評價和總結為主。教師方面,首先,對課堂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主要是對課前和課中學生線上和線下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其次,將課堂上學生動作技能練習的視頻上傳到SPOC平臺,注意視頻最好配上解說;再次,布置學生的課后動作技能訓練任務,并要求他們將訓練視頻上傳到平臺,同時需要共享一些優(yōu)質的網絡教學資源,以供學生拓展參考;最后,對學生的學習體會和課堂表現進行記錄,并將其作為后續(xù)課堂教學的經驗和依據。學生方面,首先,登錄SPOC 平臺,對課前和課中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總結,完成學習反饋信息的填寫;其次,對教師上傳的課中教學視頻進行觀看,并進行自我動作技能改進;再次,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訓練作業(yè),并完成相關的拓展資源的學習;最后,在平臺上,與組內其他成員或與其他小組成員進行交流討論。
2.3.1 診斷性評價
體育教師在乒乓球分組教學開始前,對學生的身體素質、乒乓球知識和技能水平等進行了解,以便使課程資源的設計開發(fā)更具有針對性和可實施性。
2.3.2 形成性評價
體育教師依據SPOC平臺大數據統(tǒng)計分析結果,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效果進行評價,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理論知識和動作技能的評價,學生之間進行動作技能的互評,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課程效果進行評價等。
2.3.3 總結性評價
體育教師在一個階段的教學結束后,根據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教學內容設計進行總結性評價,以便對教學設計進行完善。一般來講,總結性評價主要是依靠學生期末的理論知識和動作技能考試結果來完成的?;赟POC的乒乓球分組教學模式中,總結性評價包括線上和線下兩方面,動作技能的考核類似于傳統(tǒng)課堂,但是學生表現方面,主要有賴于平臺的大數據統(tǒng)計分析結果。
選取某高校2019級乒乓球2個選修班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實驗組20 人(男12 人,女8 人),對照組20 人(男15人,女5人)。實驗前,對兩組學生進行身體素質測試,結果表明兩組學生身體素質條件基本相同。實驗進行時間為2020年10月,總課時數為8周,場地為校體育館乒乓球訓練廳。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分別按照學習風格和自由組合形式進行分組。實驗組按照學校的乒乓球教學課程安排,每周上一節(jié)課,但同時每周至少進行2次基于SPOC的自主線上學習,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對照組則是按照傳統(tǒng)乒乓球教學模式進行。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學內容一致,前2周均是講解乒乓球的正手發(fā)球和反手擋球動作技術,使學生初步熟悉乒乓球的球性;之后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講解和訓練正手平擊發(fā)球、反手推球和正手攻球3項技術。實驗效果主要圍繞正手平擊發(fā)球、反手推球和正手攻球3項動作技能的掌握進行測試。具體要求:正手平擊發(fā)球10個,反手推球10個,正手攻球10個,每種動作技術給予3次測試機會,取擊球次數最多的作為最終成績。測試數據利用SPSS 26.0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和單因素方差分析。
首先,正手平擊發(fā)球成績分析。該項動作技術考核主要測試學生動作的規(guī)范性、質量和成功率,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正手平擊發(fā)球成績綜合均值上,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F=4.126,P<0.01。就正手平擊發(fā)球的學習成績綜合均值而言,實驗組學生的成績要優(yōu)于對照組學生的成績(P<0.01)。其次,反手推球成績分析。該項動作技術是乒乓球初學者必須要掌握的入門技術之一,在考核過程中,主要測試學生該項動作技術的規(guī)范性和完成質量,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反手推球成績綜合均值上,存在顯著差異,F=1.768,P<0.05。就反手推球的學習成績綜合均值而言,實驗組學生的成績要優(yōu)于對照組學生的成績(P<0.05)。最后,正手攻球成績分析。該項技術動作是較難掌握的動作技術之一,考核的重點是動作的規(guī)范性和擊球的質量,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正手攻球成績綜合均值上,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F=3.248,P<0.01。就正手攻球的學習成績綜合均值而言,實驗組學生的成績要優(yōu)于對照組學生的成績(P<0.01)。
經過8周的對比教學實驗,發(fā)現對照組和實驗組相比,實驗組取得的學習效果更為明顯。對實驗組學生進行的滿意度調查的統(tǒng)計結果也顯示出,超過98%的學生對基于SPOC的乒乓球分組教學模式持肯定態(tài)度,認為該形式對自身乒乓球動作技能和相關知識拓展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并且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赟POC的乒乓球分組教學模式,既需要學生付出一定的課余時間進行預習和練習,又需要體育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并要付出較之傳統(tǒng)課堂教學更多的精力,雖然教學效果很好,但在實踐中仍存在一定難度。
在今后實施基于SPOC 的乒乓球分組教學模式過程中,學校管理層應當加強對平臺開發(fā)和管理上的重視,盡量完善SPOC平臺的功能,充分發(fā)揮SPOC教學的優(yōu)勢。體育教師在利用SPOC 平臺進行乒乓球分組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的組間差距過大時,要給予及時干預,以免差距日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