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峰
聽障學生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主要依靠視覺獲取信息,并在此基礎上逐漸深化視覺代償機能,形成了“以目代耳”的認知特點?!读x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和借助網(wǎng)上數(shù)字地理資源(地理數(shù)據(jù)、數(shù)字地圖、視頻素材、數(shù)據(jù)可視化圖,以及相關計算機應用軟件等)豐富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利用網(wǎng)絡資源學習地理。視頻作為一種形象生動的教學內容呈現(xiàn)媒介,非常符合聽障學生的認知特點。[1]地理視頻資源來源非常廣泛,大致可分為新聞、電影、紀錄片、電視專欄等四類。[2]聾校地理教師應掌握獲取和制作視頻資源的技能,為聽障學生提供種類豐富、內容生動的地理視頻資源,用于課堂教學或課后自主探究學習,化解聾校地理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成效。
《聾校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6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倡導聽障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探究性學習能讓聽障學生發(fā)揮學習主體性,深度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科思維、溝通能力等得到充分發(fā)展。地理視頻資源內容生動,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有效素材。
例如,在講解“水資源”一課時,筆者在新課導入階段設置了一個探究性學習問題:“從水資源的空間分布角度出發(fā),說一說為什么寧夏喊叫水鄉(xiāng)的孩子們沒怎么洗過澡?!睂τ谏钤跂|部沿海地區(qū)的聽障學生來說,水資源是較充足的,僅憑生活經(jīng)驗,他們無法體會西部地區(qū)干旱缺水的生活環(huán)境。于是筆者播放視頻《望穿清水》,呈現(xiàn)記者采訪寧夏喊叫水鄉(xiāng)孩子們的場景,將聽障學生帶入相應的教學情境之中。在看到視頻中的孩子們回答“兩三天洗一次臉,沒怎么洗過澡”后,聽障學生由于驚訝會更仔細地觀察視頻中呈現(xiàn)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并結合教材內容積極思考當?shù)厮Y源短缺的自然原因。聽障學生在利用地理視頻資源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以“主人公”和“研究者”的心態(tài)去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實現(xiàn)自主探究學習。
地理視頻資源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能準確地將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和規(guī)律通過動態(tài)模擬演示表現(xiàn)出來,從而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幫助聽障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教學難點。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材(人教版)第一章節(jié)中“地球的運動”教學難度較大,聽障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空間想象力均不足,僅通過文字和圖形的學習難以掌握這一知識點。因此,教師在詮釋地球的自轉及公轉、說明太陽直射點的運動規(guī)律時,要充分考慮聽障學生的認知水平。例如,在講解太陽直射點的運動規(guī)律時,筆者利用視頻資源,直觀形象地演示隨著地球的公轉,太陽直射點會因公轉位置的不同而發(fā)生移動,且只在南北回歸線范圍內移動。“太陽直射點的運動規(guī)律”這一知識點抽象、難懂,與聽障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他們難以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幫助理解。但通過視頻的直觀演示,讓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可以幫助聽障學生理解記憶這一規(guī)律。
《課程標準》強調培養(yǎng)聽障學生地理實踐能力。開展地理課堂實驗等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地理學習的吸引力,是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在課堂中,受實驗材料、課時等條件的制約,大部分地理實驗往往無法開展。利用呈現(xiàn)地理實驗過程的視頻資源,則可以彌補這一不足。
例如,在講解“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這一知識點時,筆者播放央視一套《開講啦》2019年11月30日那一期的視頻片段。視頻中,黃河治理專家劉國彬教授用實驗模擬黃土坡面的水土流失情況。坡面A有草皮覆蓋,坡面B沒有草皮覆蓋。在同樣的流水沖刷下,坡面A由于有植被覆蓋,黃土被侵蝕較少,水桶水質較清,含沙量較少;坡面B由于沒有植被覆蓋,黃土被侵蝕較多,水桶水質較渾,含沙量較多。通過視頻中的對比實驗,聽障學生很快明白了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水土流失的嚴重程度與植被覆蓋率呈負相關,黃土高原正是由于受人類活動影響,植被覆蓋率較低,才會造成水土流失的嚴重后果。通過視頻演示,教師不需要過多的語言描述,也能讓聽障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聾校地理課程要為聽障學生提供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幫助聽障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資源觀、環(huán)境觀。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聽障學生關心周圍的生活現(xiàn)象,關注世界時事新聞,并適時引入課堂,探究現(xiàn)象背后的地理原因。新聞類視頻資源具有實時性、直觀性、信息含量大等特點,可以幫助聽障學生拓展知識面,引導他們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識。
例如,在講解“海陸的變遷”這一知識點時,筆者以“馬爾代夫水下內閣會議”這一時事新聞視頻作為導入?!霸谒抡匍_會議”這一反常現(xiàn)象不僅引發(fā)了聽障學生的認知沖突,更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通過層層設問,聽障學生在理解“陸地可以變?yōu)楹Q蟆边@一知識點的同時,也了解到召開水下內閣會議是一種預警行為,如果人類繼續(xù)破壞環(huán)境,使得溫室效應進一步加劇,就會導致可怕的結果——很多美麗的島嶼和沿海低地都會被淹沒。聽障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正確的資源環(huán)境觀。由此可見,好的視頻資源不僅能幫助聽障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還能拓展學生視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世界、關注地球。
綜上所述,視頻資源在聾校地理教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聾校地理教師應積極關注、搜集相關視頻資源,將之用于課堂教學或課后拓展,幫助聽障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