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耀發(fā)
高中語文新課標、新教材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設定了新的教學模式,這對教師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學習任務群這一教學形式是對新課標教學要求及高中生語文學習需要的一種積極呼應,它可以更好地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從而幫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構建語文知識與能力,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新課程標準是高中語文教育觀的徹底改變,它要求教師拋棄原有的教學理念,盡量地避免在授課的過程中出現(xiàn)單一性的教學。任務型教學方式就是讓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任務展開教學,通過情境教學讓學生與教師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梁,教師引導學生深層次地了解高中語文教學的實質。任務群教學繼承了任務型教學的優(yōu)勢,更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通過真實環(huán)境的營造引導學生積極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如在學習《蜀道難》這一課時,教師的教學任務就是讓學生能夠理解課文的主題是什么,詩人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是什么等。教師可以針對文本設計教學,任務群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較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與項目教學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項目型教學出現(xiàn)在上個世紀,后來逐漸發(fā)展到了基礎教育階段,并且成為西方學校較為普遍的一種學習方式。在項目型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會圍繞學習中的核心問題進行研究與討論,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能力完成教師指定的學習任務,通過與同學之間的交流與討論解決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依據(jù)相關學習資源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但在這種教學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教學問題。比如,學生在項目學習中,如何將各個學科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融入,可否與其他科目中的學習內容兼顧。如學習《關雎》,教師可以將這首詩與音樂教學融合起來,通過在課堂上播放相關的音樂,讓學生深切感受詩人在這首詞中表現(xiàn)出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對這首詞的印象更加深刻,以此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任務型教學與項目型教學的深度融合,共同構筑了目前的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形式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生活與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構筑結合了任務型教學和項目型教學的優(yōu)點,使得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的順暢,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通過學習任務群教學,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讓教學過程超越了傳統(tǒng)課堂的限制,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方式能引導學生在提升語言運用能力上得到全方位發(fā)展,同時能夠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弊端,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更加的自主。例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對知識點進行逐一的剖析講解,指引學生對文本進行剖析與梳理,讓學生對文本進行情感體驗。如在教學“文言閱讀與創(chuàng)作”這一任務群時,新教學標準需要教師圍繞文言文教學,實現(xiàn)跨越式教學,指引學生具體感知人物形象,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還能讓學生形成對文學作品的評判能力等。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四大名著”等文言書籍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結束后,開展閱讀交流,通過互動交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受以往教學理念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是要求學生識記語文知識,導致學生缺乏學習激情,語文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對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認知情境,引導學生充分地認識課文內容。例如,在學習經典小說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交流,如“如果你是這部小說中的主角,在面對書中所出現(xiàn)的困境時,會怎么去處理?”再比如,“如果你是他的朋友,對主人公所遇到的問題,你會有什么樣的建議?”這類問題雖然看起來很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但是離學生的生活還有著很遠的距離,學生無法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刻的思考,也無法理解其中的情感。所以,教師在提出問題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中出發(fā),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探究。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新教材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已不單單是為了讓學生將教材里內容背誦下來,而更多的是通過語文教學來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也并不是單純地從課文的角度進行知識點的解析,而更多的是要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文本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在文章中得到人生的啟示,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