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灝天 編輯/張美思
2021年日元大幅貶值,從年初的103.275,跌至年底的115.33,貶值幅度超過10%,是十國集團(G10)貨幣中表現(xiàn)最差的貨幣。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xù)在全球蔓延,全球需求集中釋放后出現(xiàn)放緩跡象,疊加供應鏈瓶頸導致的高通脹,使得日本貿易出口受到嚴重影響,進而拖累日本經濟。二是為應對通脹壓力,全球主要經濟體均釋放緊縮信號,但日本央行仍整體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差異使得日元維持弱勢。三是疫情導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利率水平整體處于歷史低位,弱化了日元融資成本低的優(yōu)勢,息差縮窄削弱了日元的避險屬性,使得風險事件發(fā)生時日元升值動力明顯減弱。展望2022年,綜合以下幾個方面來看,日元匯率仍將繼續(xù)震蕩走貶。
第一,2022年日本經濟增長面臨壓力。
通脹方面,2021年11月日本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CPI)同比增長0.6%,高于預期的0.5%,并創(chuàng)下2020年2月以來的新高。其成因主要在于能源成本大幅上漲15.6%。剔除生鮮食品和能源因素,日本11月CPI同比下降0.6%,符合市場預期,整體通脹水平距離日本央行2%的目標相距甚遠。不過,日本核心CPI大幅上漲,可能抑制未來日本的消費復蘇。外貿方面,日本經濟高度依賴外貿,但由于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和部分零部件供應鏈中斷的影響,日本面臨進口強而出口弱的局面,再度出現(xiàn)貿易逆差。2021年11月,日本貿易逆差達9556億日元,創(chuàng)2020年1月以來最高貿易逆差額,其中進口金額增幅遠高于出口增幅。預計在2022年通脹壓力持續(xù)的背景下,日本的出口情況仍不容樂觀。
第二,日本近期推出一系財政刺激政策,但由此帶來的債務問題或對日本經濟造成影響。
日本新任首相岸田文雄上臺后,于2021年11月19日宣布了日本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總規(guī)模高達78.9萬億日元,其中包括了此前公布的55.7萬億日元的財政刺激計劃。12月20日,國會又通過了2021年度補充預算案,支出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35.9895萬億日元。岸田文雄表示,此次補充預算將在他的“新資本主義”政策下實現(xiàn)經濟增長和財富分配的良性循環(huán),同時從長期來修復日本的公共財政。但也應當注意到,大規(guī)模的財政刺激可能帶來的債務風險問題不容忽視。日本政府為順利實施財政刺激計劃,目前計劃在2022財年發(fā)行36.9萬億日元的新債券,其中30.6萬億日元用于彌補赤字,總預算為107.6萬億日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2021年年末,日本的政府債務余額已達到1065萬億日元,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在2021年更達到了262%,是美國的兩倍。債務高企或限制2022年日本財政政策進一步擴張的空間,進而影響日本經濟復蘇的動力。
第三,預計2022年日本央行將繼續(xù)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
2021年12月,日本央行宣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1%不變,并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維持在0附近不變。由于日本的CPI遠低于央行目標,日本央行行長稱2022年仍將繼續(xù)實施強有力的寬松政策,同時表示2022年1—3月將維持當前的購債速度。相對于英、美、歐等主要發(fā)達經濟體央行的貨幣政策緊縮步伐,日本央行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決議凸顯出日本經濟目前面臨更為艱難的局面,經濟復蘇仍然脆弱。而2022年日本央行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意味著日元可能進一步走弱。
整體來看,預計2022年日元走勢仍將圍繞日本經濟復蘇情況及日本與他國央行貨幣政策的相對差異而展開,而疫情發(fā)展和通脹壓力將成為左右貨幣政策的重要變量。目前來看,預計2022年疫情對主要經濟體的影響將有所減弱,全球經濟將繼續(xù)復蘇,日本經濟恢復或略顯滯后,日本央行大概率將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在此背景下,預計2022年日元可能繼續(xù)呈震蕩走貶態(tài)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