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平
(益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湖南 益陽 413046)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講好中國故事①中共中央政治局5 月31 日下午就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行第三十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吨v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習近平講故事)》,據(jù)人民網(wǎng):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517952283809023&wfr=spider&for=pc。,用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好聲音,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正是在這一號召的帶領下,高校作為人才培育的重要陣地,同時也是積極貫徹宣傳黨的路線、理論、方針、政策的主陣地,切實需要在思政課中融入中國故事的講述,構建具有特色的新時代思政課程教學體系,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提升學生的信念感和使命感。偉大的中國故事是歷史的積淀,是革命先輩的“演繹”,是無數(shù)仁人志士精神的“再現(xiàn)”,其中蘊藏著豐富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優(yōu)秀的文化中汲取力量,賦予思政課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作用。因此,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高度重視中國故事資源的挖掘運用,理直氣壯、自信自覺“講好中國故事”,更好地引導當代學生堅定“四個自信”[1]。
新時代思政課教學中注重立德樹人理念的有效貫徹。立德樹人不單是思政課所肩負的重要使命,同樣也是高校定位思政課教學培育的重要目標,旨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講好中國故事,目的是通過優(yōu)秀的、先進的中國文化,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讓優(yōu)秀的文化感染學生,滋養(yǎng)學生心靈、涵養(yǎng)學生精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從而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從以上來講,講好中國故事與新時代思政課教學要求是根本契合的,目的都旨在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
講好中國故事,從根本上來講是能夠讓學生明確到今天中華民族偉大事業(yè)取得的偉大成就,從根本上是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而講好中國故事,也就是要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治國理政的故事。通過以講好中國故事為橋梁,切實能夠讓人們在每一段中國故事的展現(xiàn)中,領略到無數(shù)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新時代思政課所要傳遞給學生的正確價值觀,無論何時我們不能忘卻歷史、要銘記歷史,才能更好地肩負起青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更好地以“新時代青年”身份投身于社會建設和發(fā)展中。因此,從以上來講,講好中國故事與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是高度契合的。
新時代思政課教學中,將精彩凝練的故事積極引入思政課教學的某些環(huán)節(jié)中,能夠豐富教學內(nèi)容,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情感共鳴的基礎上更好地提升教學效率。實踐證明,新時代思政課教學如果繼續(xù)沿用單純的說教形式,很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思政課的教學效率。而在實際針對100 名學生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65%學生反映當前教師的授課方式?jīng)]有趣味性,未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思政課學習中。35%的學生反映雖然教師運用了一定的中國故事進行思政課的教學,但在故事的引入時間上不合理,故事引入之后的價值和精神擴充存在不足。如某些教師只是對故事進行簡單的講解,未能與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和所折射的價值觀與精神思想有效銜接,形式和內(nèi)容存在一定的脫節(jié)現(xiàn)象,這樣不但存在濫用教學資源,而且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
作為思政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直接實施者,思政課教師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新時代思政課要講好中國故事,關鍵在于思政課教師要有較高的素養(yǎng)[1]。因此,新時代高校應注重教師隊伍的創(chuàng)新建設。正所謂,講好中國故事中,選取故事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將故事生動地講出來。這正是考驗教師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通過實際針對H 學院的10 名教師調查發(fā)現(xiàn),這些教師在講好中國故事中普遍存在能力較低的現(xiàn)象。一方面,這些教師在選擇中國故事中存在不足,未能與思政課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有效契合。同時,講好中國故事需要進行故事講授環(huán)節(jié)的具體設計,這一方面教師普遍是忽視的,完全是照本宣科地“念故事”,導致故事失去了趣味性。這樣講中國故事,沒有真正觸動學生心靈,未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完成思政課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師未能明確講好中國故事根本上是將其故事背后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相關理論進行間接傳授。這方面,青年教師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講好中國故事的功底還不深。因此,導致思政課教學中應用中國故事傳遞相關價值理論中存在效率低下現(xiàn)象。
新時代思政課教學中,為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需要加強教學方式的有效創(chuàng)新。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知識探索的好奇心。而在運用中國故事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在綜合素養(yǎng)提升基礎上,將中國故事完美地展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培育目標。通過實際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高校思政教師在講好中國故事的思政教學方法中存在刻板化和套路化的現(xiàn)象。突出表現(xiàn)在部分教師對中國故事的講述,主要是通過單純的口述進行,未能積極結合新媒體技術將故事中所蘊含的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展現(xiàn)出來,嚴重影響了故事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和穿透力,這對于中國故事中所蘊含的意識形態(tài)的傳授是非常不利的[1]。此外,部分思政課教師認為思政課教學是一項較為抽象性的,且無法具體評估的工作,因此在教學中存在敷衍應對的現(xiàn)象。這部分教師對于中國故事的應用,未能充分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學習興趣和思政教學目標進行實際創(chuàng)新研究,對中國故事的應用完全是機械地套用和照搬,妨礙了實際教學效率提升。如果沒有全新的教學方法為中國故事的講述發(fā)揮有效的載體作用,那么在展現(xiàn)其故事存在的魅力價值方面就會大打折扣,這對于新時代思政課教學創(chuàng)新效率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為了促使新時代思政課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的效果有效展現(xiàn),需要教師理清教學思路,與中國故事有效銜接。首先,教師必須明確新時代思政課程無論如何創(chuàng)新,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要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理論框架搭建基礎上,合理地引入中國故事。同時,教師要切實明確中國故事的講述根本上是為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相關知識所服務的。教師只有能夠在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內(nèi)涵建設的基礎上,才能夠為中國故事課堂的講述注入靈魂。雖然講好思政課程中運用中國故事是為了讓課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需要放棄政治性和學理性,教師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講述,能夠在中國故事的合理選擇上,恰當?shù)匾耄審V大青年在知識和理論的學習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四個自信”,在不同階段的理論成果引導下毅然決然地投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中。其次,講好中國故事要切實與章節(jié)目標相符合。新時代思政課程教學更加要求目標引導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教學效率當中,除了要對故事進行完美地呈現(xiàn),還要及時對故事所折射的價值觀與精神進行擴充和傳遞。
新時代思政課程教學中面對部分教師在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教學效率中存在能力低下和素養(yǎng)低下的問題,必須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以此才能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首先,具有堅定的思想引導力。教師在講好中國故事中,始終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課堂教學。教師只有真懂、真信,才能夠義無反顧地將故事融入課堂中,并且堅定地向學生傳遞其存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次,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的挖掘力。新時代思政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選擇故事。如不同階段,在道德模范人物、法制故事、民族英雄故事、紅色故事中進行多樣化的選擇,要保證所選擇故事的正向激勵作用能有效發(fā)揮。同時,教師要選擇一些學生并不了解的故事進行講述,對于一些流傳較廣的故事來講,學生普遍存在吸引力不足的現(xiàn)象,而通過挖掘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更能夠帶動學生的好奇心,提升故事吸引力,真正為思政教學效率提升發(fā)揮作用。H 學院作為湖南地區(qū)高校之一,在講好中國故事中,充分汲取了當?shù)氐膬?yōu)秀文化。例如,湖南最美革命文物保護傳承者劉炳賢用一生還原家鄉(xiāng)英雄的故事?!?949 年8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49 軍147 師三個團與國民黨兩個師2 萬余人在馬跡塘古鎮(zhèn)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戰(zhàn),我軍300 多名官兵在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成功粉碎白崇禧余部從馬跡塘西逃桂林的陰謀,為衡寶戰(zhàn)役的勝利贏得了先機,促成了程潛、陳明仁在長沙和平起義”。[2]2021 年8 月29 日,一場半個多世紀前的慘烈戰(zhàn)役《血戰(zhàn)馬跡塘》,在湖南桃江縣馬跡塘鎮(zhèn)老兵劉炳賢的述說之下變得日漸清晰。出書、修建紀念館、修繕烈士塔及烈士墓、守護戰(zhàn)斗遺址紀念碑園,這位老人讓這部用英雄鮮血浸染的紅色故事,不斷激勵著馬跡塘鎮(zhèn)一代又一代人砥礪前行。思政課教師可以將這一故事進行精彩的呈現(xiàn),通過借助新媒體技術,讓學生在故事中真正感受到“傳承的魅力”,以此進一步激勵學生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正如實際調查結果顯示,在通過針對100 名學生通過講好中國故事的課程改革之后,其中55%的學生表示中國故事做了一個“榜樣和示范”,讓我們明白如何在學習和生活中“立德樹人”,讓思政課教學不再抽象。
新時代思政課教學中,為了能夠運用中國故事更好地提升教學效率,需要創(chuàng)新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實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中,首先,加強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在合理選擇中國故事的基礎上,要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設計故事情節(jié),挖掘故事內(nèi)涵,尤其對于其中存在的故事情節(jié)可以與多媒體技術、聲音和圖片文字進行有效的結合。在生動活潑的氛圍創(chuàng)造下,調動學生情緒,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以此為后續(xù),為中國故事參與到思政課學習中奠定基礎。其次,積極應用情景教學方式。中國故事本身是一個個情景的展現(xiàn),那么在創(chuàng)新思政課程教學中可以加強對情景式教學方式的應用。教師事先與學生溝通交流,選擇合理的教學故事。同時,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給學生足夠的準備和演練時間,每組學生選擇不同的故事進行角色扮演和情景展現(xiàn)。這種方式能促使學生在親身參與和實踐中領會故事的“魅力”,更好地投入思政課程的學習中。最后,實地教學積極應用。在我國全面貫徹黨史學習的現(xiàn)狀下,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故事背后的“精神”,可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實地參觀和瞻仰。在與“特殊”人員面對面溝通交流之后,切實增強學習的真實性。以此讓學生在真實的氛圍中感受來自“故事”的內(nèi)涵,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那么如何讓這種希望切實能貢獻于中國夢的實現(xiàn)?這就需要從培養(yǎng)青年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國人、一個有素養(yǎng)的現(xiàn)代人做起。我國各高校更加重視思政課教學創(chuàng)新,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通過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思政教學效果。何謂中國故事?中國故事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生動體現(xiàn),是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等不同時期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結晶,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1]。正是在不同時期,無數(shù)中華兒女的不懈努力和奮斗才濃縮形成了一個個中國故事,才有了今天家喻戶曉的“狼牙山五壯士”“王小二放?!钡裙适?。這些中國故事,向每一個中國人傳遞著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為了中華兒女站起來、強起來、富起來而不懈努力和奮斗的情感,這種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實際教學中,教學工作者要緊跟時事,立足于當前我國大力宣揚紅色文化的背景下,加強對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的使用,講好紅色故事。通過召開“好基地講好故事”“傳承紅色家風,講好中國故事”等專題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領悟來自中國故事當中的“正能量”,為自身成長和發(fā)展發(fā)揮促進作用。同時,學校方面與地方文化館、紅色文化紀念場館等方面實現(xiàn)合作,組織學生在“專人”的講授下,真正體會中國故事的魅力,為學生三觀的有效形成發(fā)揮促進作用。
從根本上來講,講好中國故事與思政教學要求是根本契合的。其不但能夠創(chuàng)新思政教學課堂,而且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教學效率。新時代思政課程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新應用中國故事,促使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而針對思政教學講好中國故事存在的現(xiàn)實困境,在實際改進中需要從理清教學思路,與故事有效銜接、提升素養(yǎng),講好故事、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等方面落實,以此將中國故事的價值充分展現(xiàn)在思政課堂的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