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寒
(中南大學冶金與環(huán)境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習近平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1]。融媒體(media convergence)的概念最早出現(xiàn)于Technologies of Freedom 一書中[2]。與傳統(tǒng)傳播方式相比,融媒體是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交融貫通,以達到一種資源最優(yōu)配置的目的。
大學生是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中堅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其認識把握世界的真理尺度,又是引領其成長的價值尺度。因此,研究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帶來的機遇與對策,對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大學生群體在媒介接觸、信息接收等方面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也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帶來了新的機遇。
現(xiàn)代化的傳播工具和技術手段大大提升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時效性、便利性、豐富性,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創(chuàng)造了有利時機。一是大學生群體思想活躍,與時俱進,對信息非常敏感,容易通過新媒體獲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信息。本研究通過問卷等方式對大學生使用媒體的情況進行了相關的數(shù)據(jù)收集。在“哪些是你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的問題調查中,92.50%的學生是通過各大門戶網站、微信、微博、QQ、抖音等獲得;在“你對融媒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線上互動交流怎么看”的問題調查中,85.30%的大學生表示贊賞和支持,學習強國、微信、微博、百度、新浪、搜狐等已經成為他們學習、交流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常用工具。二是媒體融合發(fā)展有利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內容與形式的結合。一方面,融媒體技術保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傳播的“無障礙性”,可以超越時空限制向大學生們發(fā)布。大學生也可以通過融媒體平臺隨時隨地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進行線上線下互動交流。另一方面,融媒體集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優(yōu)勢,能生動形象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寓于人文故事的講述中,并通過圖文聲像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使大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與教育,從而把握其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在信息爆炸、熱點頻發(fā)、準入門檻低的融媒體時代,紛繁復雜的網絡環(huán)境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人們固有的思想認識,這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增加了難度,帶來了諸多挑戰(zhàn)。
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變得“碎片化”“多元化”“去中心化”。目前,大學生的價值觀從整體上看,主流是積極健康的。由于網絡信息傳播在內容、方式、時空上的“無障礙性”,大學生獲取信息的第一道防線不再在教育者的掌控范圍內,這給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沖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大學生思想活躍、內心敏感,容易在價值觀方面產生迷茫和困惑,少數(shù)大學生出現(xiàn)了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問題。大學生能否擁有正確的價值觀,與能否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直接關系。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融媒體的優(yōu)勢,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力度,引導其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武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正確認知并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保?]這一重要論述為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進一步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高校要充分重視融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引導大學生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融媒體時代,大學生對信息的獲取量、獲取手段、獲取速度已發(fā)生改變,在教育關系中的地位也由被動逐步轉為主動,因此,構建新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平臺已成為當務之急。
幫助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使之抵制西方社會思潮的消極影響、增強其洞察世事的能力。高校要借助媒體融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平臺進一步多元化、網絡化和立體化。一是主動創(chuàng)新工作理念,搶占融媒體網絡輿論陣地,拓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途徑,強化網絡育人。二是要加速整合校園“兩微一端”等新型媒體資源,形成“集中采集、多樣生成、多渠道發(fā)布”的“中央廚房”工作模式。高校要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信息平臺,打造融媒體微黨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識信息庫,定期推送時事要聞、政策解讀、先進模范事跡、歷史經典等權威信息和知識,將碎片化閱讀和針對性閱讀相結合;要在微博、微信、學校新聞網、貼吧、論壇、抖音等陣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圖文聲像等形式發(fā)布,嵌入大學生日常生活。三是加強平臺的大數(shù)據(jù)運用管理,精準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特別是其對信息多終端傳播、多樣化體驗的個性化需求,從而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高度、深度和覆蓋面。媒體的融合發(fā)展拓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領域,可幫助學生抵制不良信息的影響。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豐富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涵,是當代中華文化的深層價值體現(xiàn)。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創(chuàng)造性地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更好地闡釋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目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方式在吸引力、感染力上存在不足,而媒體的融合運用拓展和創(chuàng)新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一是積極探索科學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話語形式,將優(yōu)秀傳統(tǒng)價值理念和最新理論成果吸納進來,變抽象高深的思想理論為數(shù)字化、影像化等生動鮮活的新聞產品,通過多樣化、親和力強的傳播方式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抵達大學生的心靈深處。二是以平等交流的對話方式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話語特色,針對大學生的年齡、興趣及多元化的閱讀方式,融入“接地氣”的時尚元素,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髙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過程中的參與度、認同度和接受度。
社會實踐是創(chuàng)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是一個認識、實踐、再認識的過程,而媒體的融合運用進一步拓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踐平臺。高校要因勢利導,融合線上線下,切實提升實踐育人實效。一是精心設計內涵深刻、形式活潑的課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要在讓大學生喜聞樂見上下功夫,如借助校園網站、貼吧、QQ、微信、微博、論壇等平臺,發(fā)布師生關注的熱點話題,組織征文比賽、紅色故事宣講、主題攝影展、微電影創(chuàng)作大賽、網絡文化藝術節(jié)等集思想性、教育性、娛樂性于一體的教育實踐活動,讓大學生深刻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內涵。二是校外社會實踐要在落細、落小上求實效,通過大學生志愿服務、暑期“三下鄉(xiāng)”、“鄉(xiāng)村振興”愛心公益行動、“互聯(lián)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等活動,組織大學生深入基層,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者,并充分發(fā)揮媒體的宣傳優(yōu)勢,造聲勢、講故事,鼓勵學生在線互動,強化價值觀引導。高校要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長效機制和保障體系[3]。
隨著新媒體發(fā)展,網絡平臺信息渠道更加多樣,網絡輿論環(huán)境復雜、內容缺乏有效監(jiān)管,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帶來了困難。高校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高度重視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凈化工作,切實健全網絡安全監(jiān)督體系。一是建立健全輿情監(jiān)督體系,關注國內外各種輿論思潮,及時掌握師生的思想動態(tài),構建人人參與、層層落實、全面覆蓋的網絡動態(tài)監(jiān)控系統(tǒng),從源頭上加強輿情監(jiān)控與管理,切實增強意識形態(tài)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工作。二是提升網絡空間凈化能力,熟練掌握網絡媒體輿情發(fā)酵、演化規(guī)律,堅持預防與應對并舉,采取疏堵結合的方法,對過激思想、錯誤言論和不良信息及時過濾、刪除、回復、評論、正面引導,減少負面信息的影響,有效抵制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和文化入侵,同時加強對師生理性發(fā)聲的引導,主動回應師生關切的問題。三是建立和完善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建立信息研判、輿情監(jiān)督、應對處置等機制,不斷提升輿情監(jiān)控管理水平,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