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洪水學區(qū)新豐小學 趙淑銀
小學數學教學到了六年級的時候,就會格外受到關注,這是因為學生的升學問題,也可以說是學生人生十字路口的一次抉擇,所以六年級的教學,需要精心備課,精心上課,精心輔導,對學生進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銜接的教學,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然后通過自學,進一步拓展數學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自身素質。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教師的教是一個方面,學生的學也是一個方面,兩者之間必須步調一致,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部編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內容,一半內容是新知識的學習,只有四個單元,另一半內容是整體復習,從數的認識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共有五大塊知識點,每個知識點又包括一些小的知識點。在教學這些知識的時候,需要一定的教學策略,方能讓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全面地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將來更好地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推動事物發(fā)展的動力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外在的力量,一個是內在的力量,這兩個力量反映在學生的學習上,外在的力量就是教師的教學,引導促使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而內在的力量就是學生的學習動力,自己積極主動地學習,從內因決定外因的角度分析,學生的學習主要還是靠學生。因此首先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明確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質,更好地為人們服務,為社會服務,創(chuàng)造更好的美好生活。只有思想確立,才能端正態(tài)度,學生才能主動地學習。其次要告訴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方法非常重要,科學的方法使學習起來輕松效率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始終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放在首要位置,教學的終極目的是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學的過程中,每當講到某種解題方法的時候,教師就要特意強調,以后遇見此種類型題目時,都可以運用此種方法列式運算解決。學生要使自己學得好,學得輕松高效,那么就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當學生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后,對學習就沒有了抵觸情緒,就會主動地探討數學問題,提高自身的數學素質。例如,當學生學習了“數的認識”后,對質數、合數、奇數、偶數、整數、自然數、正數、負數、公約數、公倍數、小數、分數等,如何定義,如何區(qū)分,如何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正確理解,然后準確地判斷,解決實際問題,就需要有科學的方法,需要學生運用綜合知識才能完成學習任務,這是真正考驗學生綜合能力的時候,如果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理念和獨立自主的學習精神,是很難完成綜合性的學習任務的。所以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想、數學觀念、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使學生掌握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運用綜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六年級數學教學必須解決的問題。
習慣養(yǎng)成是教育教學的重點任務之一,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習慣性的行為,合理規(guī)劃時間,學習和生活有規(guī)律地進行,這樣就能保證學習是生活的一部分,學習是生活的主要任務。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一般來說經過反反復復的訓練就能做到,對小學生來說,正因為是反反復復的訓練,有的時候反而沒有了習慣,成了一種被動的接受。所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習慣,也需要有科學理論做指導,不能忽視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一味地“揠苗助長”,反而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就會得到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效率也會不斷提高,讓學生終身受益。日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習慣,必須讓學生明白,按照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首先應該養(yǎng)成制定計劃的習慣,什么時間學習什么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其次,如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鉆研思考的學習習慣,等等,都是應該同時培養(yǎng)的。比如,在復習“數的運算”這節(jié)內容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內容。數的運算,包括運算的意義、計算與應用、估算、運算律四塊知識點,根據內容的多少和難易程度,確定需要的時間,這樣就能合理地分配時間,提高復習的效率。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不認真思考,仔細研究,就無法合理分配時間,時間分配不合理,直接影響復習的進度,影響復習的效果。所以各種習慣連在一起,需要同時培養(yǎng),很多教師把學生各種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看成是一個個獨立的習慣看待,這是不可取的。數學學習習慣養(yǎng)成,需要長期堅守,方能有所建樹,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長。
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因此課堂教學顯得各有千秋,看上去“千篇一律”,都是導入、新授、鞏固三個大環(huán)節(jié),其實因人而異而“各有千秋”,因學生的學習水平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每個教師的教學習慣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在這眾多的教學方法中,需要堅持一點,就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效率。在日常教學中,經常發(fā)現有些教師拖堂,或有些知識點還沒有講解清楚就下課了,時間的不夠用導致了課堂教學的失敗。仔細總結,導致課堂教學失敗的原因,就是沒有很好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要么教學內容過多,學生“消化不了”,要么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學生理解不透問題而延誤了時間,具體表現各有不同。教和學是相輔相成的,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和圓錐”的時候,對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這四塊知識的課堂教學,需要做一個全面的評估,根據學生上學期學習了“圓”的相關知識的基本情況,學生的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等要素,優(yōu)化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設計,哪些知識該讓學生自主學習,哪些知識需要教師點撥提醒,哪些知識需要教師反復強調訓練,要做到心中有數。如“面的旋轉”的內容,學生能自己看懂,一般情況下,教師不需要做過多講解。有關“體積”的知識,在“練習一”里第2 題“計算下面圖形的體積”,有4 種圖形,圓柱、圓錐、長方體、正方體。當學生把4 個圖形的體積計算出來后,教師進行點撥:“通過計算發(fā)現了什么共同的規(guī)律?”學生經過思考說:“4 種圖形的體積計算,都是底面積乘高,那么等底等高,體積是不是相等呢?”就需要師生一起探究,這樣就使課堂教學有詳有略,優(yōu)化了教學策略。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適當地采取講授、自學、知識競賽等多種方式,也可以是一題多解等,總之要靈活運用,不能機械地盲目優(yōu)化。
數學邏輯思維,有的教師也把這種思維方式叫作抽象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特點,就是借助學生腦海中儲存的一些概念、公示、定義、推理等一些知識,通過一定的思維模式,探究數學學習中的一些規(guī)律,有的時候需要用一些數學的語言把這種思維模式敘述出來。數學課本中的一些概念定義,就是這種邏輯思維的基本方式。教學的時候,正確使用這種邏輯思維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學效率。比如,學習“位置和方向”“旋轉和位移”“圖形的運動”“對稱圖形”等這些知識的時候,需要抽象思維,需要在腦海中想象圖形運動的軌跡,然后將這種運動的軌跡描述出來?!胺较蚝臀恢谩钡膬热荩荒昙壍轿迥昙壍膶W生每學期都在學習,到了六年級就需要學生想象具體的“八個方位”,然后敘述物體是按照什么方向進行移動,從哪里移到了哪里,移動的角度是多少度,這樣學生通過抽象思維就得出了一個結論:物體的移動需要滿足三個要素,即方向、距離、角度。像這種抽象思維方式,在小學數學課本里還有很多,比如,“長方形的表面積”“正方形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等這些內容,都需要學生的抽象思維,才能理解“表面積”的具體含義。那么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抽象思維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理解數學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理解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從學生的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學習的動力源于思考問題,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就能解決心中的一個個疑惑,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那么如何讓學生心中產生疑惑,也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值得探究的一個問題,心中有了疑惑才能探究解決,倘若說學生心中沒有疑惑,那么他們的學習就會停止不前,原地踏步。根據六年級的教材內容,設置一定的教學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比如,六年級學生在學習有關“圓的周長”知識的時候,引用“坐地日行八萬里”設置教學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詩句中的“八萬里”是指什么概念?能不能根據這一詩句推算地球的半徑和直徑大約是多少?如果條件允許,教師給學生有關月亮的“數據”,進一步設置懸念,引導學生算出月亮的半徑、直徑和周長各是多少。這樣不僅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訓練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還普及了一些天文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空間,豐富了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領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設置懸念,能讓學生換位思考問題,從被動的學習轉化為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發(fā)現許許多多的問題,心中就會產生疑問,有了疑問就會思考,那么在思考中就能有所收獲。比如,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數學好玩”這一章節(jié)里54 頁的“神奇的莫比烏斯帶”的教學內容,就具有神奇的魔力,學生在課本上看題后,一下子就引發(fā)了強烈的好奇心,“紙杯外面的螞蟻不爬過紙杯的邊緣,怎么樣才能吃到紙杯內測的面包屑呢?”學生心中有了疑惑,就激發(fā)了探究的欲望,開始思考如何讓螞蟻吃到面包屑。學生根據書上的提示步驟,認真動手實踐起來,一邊做一邊思考,一邊思考一邊研究,終于想明白了其中的奧妙所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科學合理的問題,讓學生心中產生求知的欲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算是達到了教學目的。
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在學習過程中慢慢培養(yǎng)起來的,教學的時候,根據教材內容有目的的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引導學生討論數學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這對學生學習數學思維能力訓練的幫助很大。組織學生討論的方式,需要靈活運用,不能機械守舊,為討論而討論,那就失去了討論的積極意義。討論問題的設定,需要掌握好“質”和“度”,太簡單的問題沒有討論的價值,太復雜的問題超出了學生的知識范圍和認知范圍,沒有討論的意義。設置問題要恰到好處,這就是最好的標準,但是這個尺度標準,需要在實踐中反復實踐才能靈活運用。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自己的思想,讓他們在實踐中討論,在討論中實踐,循序漸進,實現討論的價值,才能讓學生很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比如,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85 頁“數學好玩”這一章節(jié)里,“比賽場次”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學習探究比賽時怎么樣安排比賽的場次問題。例題1:六年級1 班的10 名學生進行乒乓球的比賽,每兩名同學之間要進行一場比賽,一共要比賽多少場次?探究這道題的時候,可以利用前面學習過的統(tǒng)計表的方法,讓每一個學生設計比賽。課本里講的第二種方法“點子圖”,不容易數清楚,也有弊端,那么究竟哪些方法好呢?教師可以讓學生辯論,在辯論中能把每種方法的優(yōu)劣點搞清楚,最終選擇最佳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不但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還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主動探究問題的良好習慣。
總而言之,六年級數學教學涉及的知識比較多,尤其下冊“總復習”,需要學生對六年所學知識做一個總結性復習,考驗學生各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也考驗教師各方面的教學水平,從教和學兩方面著手,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