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巷道鎮(zhèn)中心小學 向英
語文選讀教材所選取的文學作品,需要閱讀的內容很多,如果能以賞析的眼光分析思考作品,就一定能從中發(fā)現(xiàn)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對語言藝術的賞析理解,對寫作手法的分析思考等都能細致地、全面地幫助閱讀者掌握作品內容,因此在教學中,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就能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為他們進一步的閱讀文學作品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語文教學中,對閱讀教學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視。那么,怎么閱讀一部文學作品,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通過日常觀察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往往是走馬觀花般地閱讀,只注重故事情節(jié)的熱鬧,對其他方面則不求甚解,有的甚至囫圇吞棗式地閱讀,只知道大概內容,對一些藝術性的知識,從不關注。這種閱讀文學作品的態(tài)度,從一定程度上說,毫無益處,反而助長了不好的學習風氣。那么,就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對一部作品進行全面理解分析思考,真正掌握理解,這樣就能提高自身的文學素質,為以后的學習開辟一條光明之路。
生活中人們所使用的語言,大致可分為書面語和口語兩種形式,書面語言,基本上是從閱讀書籍中學習而來的。生活中如果能靈活地運用書面語言,則一定能提高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也能更好地體現(xiàn)一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閱讀書籍,就是積累詞匯,提高語言藝術的最好方式。日常的作文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語言的運用上,要么生搬硬套,詞不達意;要么一知半解,運用不當;要么囫圇吞棗,語病百出。那么在閱讀教學的時候,就需要引導學生注重語言的學習,學習書籍中精彩的語言,然后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形式,準確地表情達意。 學生作文,往往語句繁復冗長。部編閱讀教材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課文《三顧茅廬》(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就是學習語言藝術的范例。課文中人物對話非常簡潔,顯示要言不煩的藝術特色,這一點值得思考學習。如諸葛亮回答劉備的問話,“自董卓以來……思得明君”,短短一百八十多個漢字,就把當時的天下局勢,分析得一清二楚,還提出了具體的戰(zhàn)略路線圖。細細品味,語言非常精準,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本篇課文中寥寥數(shù)語,把周圍的景物描摹得美麗如畫,讓景物描寫和人物形象的描寫相融合,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如劉備第一次拜訪諸葛亮的時候,看到了世外桃源般的美景,“遙望臥龍崗,果然清景異常”,岡前疏林內有茅廬,農夫荷鋤耕于田間。此等美景,契合了劉備此時此刻的心境。第二次拜訪諸葛亮,沒有遇到時,“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銀妝”,看似雪景不錯,其實劉備心中也是“瑞雪霏霏”。這種以寫景襯托人物心情的表現(xiàn)手法,是一種最常見的手法之一,然而作者在行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了出來,既增添了作品內容的豐富性,又表達了人物心情的復雜性,實在是高明。實際教學中,就是要帶領學生學習這種語言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準確地選擇詞語,精準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所想所感,讓自己的語言藝術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一篇文章的謀篇布局十分重要,布局合理恰當,能使文章結構分明,前后邏輯通順,中心明確。閱讀一部作品,理應分析謀篇布局,掌握作品的結構方式,不論是總分總還是并列式,或遞進式,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在寫作的時候,如何對一篇文章進行結構上的布局,就有了一定的章法。《三顧茅廬》這篇課文,以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的行蹤為主線,以諸葛亮的出場為輔線,兩條線索一明一暗互相交替,采取層層蓄勢、步步深入的方式,讓文章結構分明,思路清晰?!度櫭]》的結構形式,可以看作是三段式結構,也可以看作是并列式結構。三次拜訪就是三個獨立的段落,三個段落之間,可以獨立成段,也可以前后銜接,聯(lián)合成段。學生知道了這種結構后,在創(chuàng)作自己的文章的時候,就能很好地設計結構。按照這種思維邏輯,閱讀一部作品,理清作品的結構方式,分析清楚一篇文章的前后關系,就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題內容,能理清故事的來龍去脈,全面掌握作品邏輯關系。中國四大名著基本上都是總分總的結構方式,開篇總體上對整部作品做布局,然后逐步展開故事情節(jié),每一個章節(jié)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最后是大結局。閱讀文學作品是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必修內容,每學期應該讓學生閱讀夠規(guī)定的字數(shù),那么閱讀的時候,讓學生理清作品的結構方式,理解作者的謀篇布局的思路,對學生理解作品內容,受益匪淺。
閱讀作品時,對寫作手法的分析是語文閱讀教學必須的內容,通過閱讀分析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寫作手法因作品不同,也有所不同,有的作品側重于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如村上春樹的作品,就是人物內心世界的獨白。有的側重于人物性格的塑造,課文《三顧茅廬》是通過對比的手法,對前后多個人物的拜訪,體現(xiàn)出劉備禮賢下士的性格。張飛急躁魯莽的性格是通過對他的語言、行為的直接刻畫描寫,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了出來。諸葛亮胸有城府、超人智慧的性格,通過一而再,再而三的鋪墊襯托,到最后水到渠成,一步一步地走進舞臺的中央,給人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有的則側重于故事情節(jié)的豐富性,具有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如科幻小說,童話故事等。不論作品如何內容變化,寫作手法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在閱讀的時候只要抓住一點,逐條分析,就能歸納適合自己的寫作手法,然后在寫作實踐中加以靈活運用,逐步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書籍,永遠閃耀著無窮無盡的智慧光芒,不論是文學巨著,還是民間傳說;不論是科幻小說,還是偵探小說,都充滿著大大小小的智慧謀略,正因為如此,書籍永遠讓人愛不釋手,流連忘返。那么在閱讀書籍的時候就需要從每個人物的身上,批判性地學習一些智慧謀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比如,《三國演義》這部長篇小說,通篇充滿智慧的光芒,魏、蜀、吳三個領導集團之所以能三足鼎立,就是因為每個領導集團中,各有一大批充滿智慧型的人物在策劃,那么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可以運用辯證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批判性地看待所謂的謀略,吸取精華,去其糟粕,然后學以致用,提高自身的分析判斷事物的能力,從閱讀的角度講,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
小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認識,一半來自自身的愛好,另一半大多來自教師的啟發(fā)引導。很多小學生之所以喜歡上文學作品,是因為教師打開了他們的那扇追求文學藝術之夢的大門,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種下了一顆文學之夢的種子。正如魏巍在《我的老師》中描述的那樣,是蔡老師點燃了魏巍的文學夢想之花的,所以,教學的時候利用故事本事的藝術魅力,點燃學生閱讀的激情是一種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小學課文大多故事性很強,如果在教學的時候能抓住故事本身的文學藝術魅力,就能及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在閱讀中賞析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結合課文,給學生講解更多的和課文內容有關的故事,讓他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感受故事本身的藝術魅力,激發(fā)他們閱讀的激情。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好,可以利用課程資源,對他們的閱讀范圍進行適當?shù)臄U展,以課文為基礎,閱讀相關的文章,增加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的儲備,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有的時候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如開展讀故事、講故事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閱讀的成果,借此提高學生閱讀的濃厚興趣,帶動更多的學生加入閱讀的行列中。對小學生來說,教師應根據(jù)他們的性格特點,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給學生講故事,講到關鍵之處,突然停住不講了,以此調動學生的胃口,這時候立馬讓他們進行閱讀,效果要比平常的閱讀強很多倍。寫作文,有一種方法是倒敘的方法,就是先告訴結果,后敘述原因,其目的就是調動大家的閱讀興趣。那么閱讀也一樣,有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告訴學生結果,讓學生探究原因。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語文園地五的課后閱讀短文是神話故事《后羿射日》,有關我國神話故事,《山海經》里有許多的記載,結合語文園地里的神話故事,教師先拋出一個“天傾西北”的結果,讓學生趕快閱讀故事,找到補救“天塌下來”的辦法,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閱讀的效果肯定是非常理想的。
日常教學中,教師有意引導學生學習掌握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經驗,在課余進行有效的拓展延伸閱讀,對小學生來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小學教材在編排的時候,把同類型同題材的文章,安排到同一個單元里,其目的就是便于學生學習,那么就要充分利用這種優(yōu)勢,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賞析文學作品。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針對單元教學主題,有意識地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以此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點燃學生心中閱讀的明燈。比如,部編版義務教育教材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是以童話故事為主的單元,那么在學習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有意識地把安徒生的其他童話作品引入課堂,如《小紅帽》《海的女兒》等,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激情欲望,當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起來后,教師就勢布置閱讀的任務,每當閱讀完一個童話故事,一定要鼓勵學生做好閱讀的筆記,把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以及這個故事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一一記錄清楚,然后在單元小結的課堂上,把自己的閱讀收獲和大家一起分享。閱讀能力強的學生,甚至一口氣讀完了《安徒生童話》,記錄了大量的閱讀筆記。同樣的道理,當學習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后,教師利用課堂教學時間,為學生介紹幾個《三國演義》里的精彩故事,挑動學生閱讀的胃口,當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后,教師就布置相關的章節(jié),讓學生課外閱讀賞析,賞析這部古典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
小學語文教材,編排的一個原則是循序漸進原則,每個單元有每個單元的主題內容,而且這個主題內容隨著年級的升高,側重點也不同,那么閱讀的側重點也應該有所不同,低年級應該注重故事情節(jié)的完整性閱讀,高年級應該注重寫作技巧知識的學習閱讀,學習范文中的語言藝術特點、間架結構的藝術特點、修辭手法的藝術特點等,需要強調的一點,無論怎么學習,都要立足課程,以教材內容為出發(fā)點,課內課外相結合,這樣才能取得圓滿的閱讀效果。
小學生因為年齡的關系,在閱讀賞析方面他們還沒有足夠的經驗和方法,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正面的指導,指導學生應該閱讀哪些課外書籍,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精準地把握文章的內涵,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指導學生針對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側重點,側重于敘事的文章,應該把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事情的經過弄清楚,然后通過這件事學習到了什么,從中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fā)或從一件事中總結出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然后在以后的寫作過程中,如何加以利用寫好自己的作文。側重于描寫人物的課文,側重于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從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幾個方面分析,然后總結描寫人物的方法心得體會。在閱讀的過程中,分析人物所做的事情,然后把人和事結合起來,總結閱讀經驗。在閱讀的時候還可以學習文章的特色寫作,積累一定的創(chuàng)作經驗,為自己的作文寫作打下基礎。從文章結構上看,大多數(shù)的文章都是總分總的結構,開篇第一段交代一下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或背景等,中間部分是幾個故事,一般情況下一個故事寫一段,故事復雜的可以分幾個自然段來寫,對小學生來說一個故事就寫一個自然段比較科學合理,最后文章總結部分,是這篇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的文章都是篇末升華主題,點出文章的主題思想。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指導學生分析學習文章中的修辭手法,了解每一種修辭手法的基本用途,在以后的寫作中能靈活運用,增強自己作文的文采。對初步學習寫作的小學生來說,還可以學習文章中的標點符號的應用,一邊閱讀一邊揣摩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
總之,指導學生要學以致用,同時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高自身的語文水平。閱讀賞析需要學習的語文知識非常的多,需要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求,根據(jù)每一類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每個學生的愛好習慣,選擇不同的文章閱讀,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賞析能力。
綜上所述,用分析的眼光閱讀作品,就會對作品進行全面細致的研究,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義,提煉作品的主題思想;通過對作品結構方式的分析,理解作者謀篇布局的思想方法,從而把握文章的寫作思路;分析作品的語言藝術,掌握作品的藝術風格,為創(chuàng)作積累足夠的經驗,為將來探討更高的寫作水平,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同時,還可以換個角度閱讀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對作品進行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