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裥?/p>
(沈陽工學院,遼寧 撫順 113122)
動物解剖學屬于實驗課,以活體動物解剖為主,若實驗操作不合理、生物安全意識不足與采用的防護對策不規(guī)范等,都會擴散動物體內病原微生物,導致實驗室操作中留下長久隱患[1]。對動物解剖實驗操作中生物安全的強化管理,有利于對生物安全隱患的防控。
我國畜牧行業(yè)生產實現迅猛發(fā)展,我國專門構建了標準獸醫(yī)制與執(zhí)行獸醫(yī)執(zhí)照資格證書,有些疾?。⊿ARS、禽流感、豬鏈球菌病)傳播力度的越來越大,這些都給獸醫(yī)行業(yè)提供不斷進步的空間與挑戰(zhàn)[2]。目前需要豐富該專業(yè)的知識面、增強動手能力、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的從業(yè)人員。隨著我國招生力度的逐漸擴大,教育資源不足,有些院校內部施教者尚未重視這個專業(yè),有些學生尚無較強的操作能力,其無法符合具體的工作需求,提升學生操作能力尤為重要。
動物解剖學實驗指的是動物在麻醉藥效下死亡后進行解剖,讓學生觀察動物骨骼、肌肉、臟器、血管等機體結構、位置、形態(tài)等實驗課程[3]。在此類課程中,動物手術極為關鍵,且還能對動物體內病原微生物的擴散及傳染起到有效預防,促進耽誤解剖實驗生物安全存在的隱患有效減少。在動物解剖實驗開展前,需對只是要素預先示范和講解,從抓取動物、保定、麻醉、剪毛、消毒、手術4類持刀方法、持握止血鉗方法、術中遞送物品、手擺放位置等詳細培訓。實驗中教師需強化巡查,督促學生每部實驗操作流程,若發(fā)生與規(guī)范不符的問題需及時糾正。通過對實驗操作方法的規(guī)范,防止實驗人員被動物撓傷、咬傷、抓傷等,避免出現被實驗設備傷害,為實驗人員的自身安全提供保障。
動物解剖實驗教學開展中,個體防護部位包含眼、口、面部、軀體、呼吸道等,實驗開展人與學生在接觸動物時必須做好相應的個人防護,身著鞋套、口罩、手套、帽子、工作服等,在離開實驗室前期,需徹底清洗手部,保證實驗人員本身不會受傷害,當前一些高校所開展的動物解剖實驗教學中,基本防護措施不足,包括動物尚未進行消毒麻醉處理就開展實驗,同時也并未給學生配備一次性保護手套。對于學生敢做敢為、群體性、活躍性特征,容易在實驗開展中增加安全故障的發(fā)生率。在動物解剖學的實驗室中需預先備好抗過敏藥、創(chuàng)可貼、輔料帶、沖洗液、止痛膏、雙氧水、碘伏等醫(yī)藥箱,以便應付突發(fā)性被動物咬傷及過敏性瘙癢、抓傷等事件。
按照我國實驗管理動物的相關條例提出,選擇做實驗的動物需擁有完整資料,具體如下:動物種類、明確品系名稱;遺傳因素或者來源;微生物的檢查情況;有無合格證書;飼養(yǎng)單位責任人的簽名。上述所有資料缺一不可,若有缺失嚴禁使用。動物解剖實驗需優(yōu)選潔凈等級較高的動物做實驗,嚴禁實驗對象攜帶病菌而感染實驗參與人員,但當前我國諸多高等院校中針對實驗類課程投入的資金嚴重不足,教學采用的實驗動物尚未提高要求,難以采購大量潔凈度較高的動物做實驗[4]。實際中各高等院校會選擇花錢購買我國質檢部門檢疫合格的動物,這些動物可以自帶寄生蟲與細菌,但不能帶傳染人的病原體及體外寄生蟲?;谖覈洕斍暗陌l(fā)展角度而言,對此類實驗動物的購買現實意義重大,且不會危害到實驗者,引進此類動物后需嚴格落實隔離檢疫工作,由學校對此類動物進行檢查,查看有無攜帶會傳播人類的病原體,檢驗合格后便能投用。但目前有些高校在實驗動物的購買渠道,從小飼養(yǎng)場或者散農戶進行直接購買,這些動物尚無接受過檢疫部門的檢疫,易讓動物解剖實驗安全隱患增加。需減少動物解剖實驗的生物安全隱患,還需增強實驗的審批機制,嚴格審批即將開展動物解剖實驗的制度,并由學?;蛘叨壴盒游飳嶒炛行倪M行審批,通過有關部門進行實驗動物的綜合采購,如此才能杜絕實驗室中流入異常實驗因素,為實驗人員、操作設備、實驗動物等提供保障。
在動物解剖實驗中,難免會出現諸多廢棄物,如固體塑料、糞便、動物尿液等,病原體可能會因此對外擴散,處理動物實驗的廢棄物極為關鍵。針對以上廢棄物通常處理方法有2種,即物理方法與化學方法,化學方法即采用84消毒液、新結爾滅等化學藥劑消毒處理;物理方法為選用焚燒、高溫滅菌、過濾等方法妥善處理。在進行動物解剖實驗中,若實驗人員沒有看見動物臟器存在病理學改變時,即可采用化學方法處理動物的排泄物;但若是動物內臟存在病理改變需選擇焚燒處理。在完成動物解剖實驗后,處理動物尸體非常重要。一些教師與學生處理動物尸體不規(guī)范,將尸體直接丟盡垃圾箱或者丟棄在校園某角落或隨意掩埋等,容易被野貓、野狗或老鼠啃食,造成病菌及病毒傳播對校園及社會公共安全造成影響。需按照我國有關規(guī)范,集中實驗所用的動物尸體,根據相關規(guī)定處理后,選擇指定地點進行焚燒處理,禁止胡亂丟棄。
實驗室中出現的大多安全問題和師生安全意識不高相關,動物解剖實驗生物安全的相關教育內容需要納入培訓實驗教師與學生內容。第一,對實驗室施教者與實驗人員提出對生物安全法則深入學習的要求,對實驗生物的安全操作規(guī)范充分掌握,及防護技術、防護知識及生物安全,增強安全意識與自我防控。第二,在開展動物解剖實驗前,需在實驗室中創(chuàng)設有關動物實驗生物安全相關問題的講解課程,如雞、羊、牛、兔等諸多類人畜共患病的實驗動物,傳播路徑及誘發(fā)疾病及怎樣防護。告訴學生所有動物樣本都帶有安全隱患,同時還需對實驗人員加強系統(tǒng)性規(guī)范,培養(yǎng)其心理素質、使用防護設備、預防感染、預處理事故等,防止學生在實驗中因不了解情況而引發(fā)安全隱患,并將各類防護策略強化落實[5]。
在我國高等院校教育中,動物科學、動物醫(yī)學等作為基礎類課程,其中動物解剖實驗的主體就是動物實驗,但動物解剖實驗中經常出現不安全因素。唯有嚴格管理才能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才能避免出現生物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