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媚
(婺源縣詹天佑小學,江西 上饒 333299)
陶行知先生躬身研究教育教學,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創(chuàng)造教育”三大教育教學理論?!吧罴唇逃笔侨罄碚摰幕A,“教學做合一”是思想理論也是方法論,“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等理論折射了“創(chuàng)造教育”之光。陶行知思想一直是我們教育教學路上的指路明燈,是新時代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石,對教學實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重點闡述“教學做合一”“創(chuàng)造教育”兩大理論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倡導教師要在“做中教”“教中做”,學生要在“做中學”和“學中做”,“做”是“教”與“學”的核心。英語教師要提升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踐行“教學做合一”理念很有必要。
學生進行語言的學習和交流,離不開語言環(huán)境。教學中,教師運用“教學做合一”理念,通過“做”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應多用英語和學生互動,讓“說英語、用英語”成為有效課堂構建的催化劑。如教學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1“Let’s learn”一課時,教師可以和學生用英語談論校園生活,探討熟悉的人物,通過設置Who is your...teacher?Is he/she...?等問題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交流欲望。課堂上有效的師生互動,不僅促進了教師的“做中教”,而且?guī)恿藢W生的“做中學”。
教師可以借助肢體語言、教學實物、多媒體圖片等形式輔助教學,優(yōu)化教學內容,營造生動、愉悅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如進行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1中old、young、funny、kind、strict等單詞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PPT為學生呈現自己學生時期的照片,給學生營造熟悉感;接著,教師可以展示自己現在的照片,讓學生對比教師不同時期的照片,清楚old和young的含義。通過這種對比,教師不僅能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直觀性,也能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趣味性。
部分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是件痛苦的事情,尤其是記單詞。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生只有對英語學習感興趣,才能產生無限的動力,達到“樂知”的效果。這需要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融入趣味元素,如游戲、歌曲、競賽等,讓學生通過“做”和“玩”,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What can you do?”一課的教學目標是加強學生對sing、dance等單詞及“Ican...”句型的理解和運用。筆者在教學這一課時,可以為學生播放視頻動畫,讓學生跟著歌謠“玩”起來?!癉ance,dance,I can dance.Sing,sing,I can sing English songs...”學生跟著音樂打著節(jié)拍,反復誦讀,在“做”中學,在“玩”中將這些核心詞匯和句型輕松掌握。此外,為豐富教學形式,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筆者還設計了名為“Act and say(我演你說)”的游戲。筆者讓學生兩兩一組,小組中的一名學生表演sing、dance、draw等動作,另一名學生說出該動作相應的英文單詞,這樣輕松愉悅的教學游戲可以讓學生興趣高漲、積極互動。教師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玩”,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真正實現寓教于樂。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語言,語言學習的目的是交際和運用。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做”幫助學生體會英語與生活的關系,強化學生的英語學習意識。教學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3“What would you like?”一課時,筆者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在屏幕上補充展示了一幅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并描述圖片中的內容:“Zoom is hungry,now he is in the dining room and wants to order something to eat.”之后,筆者用PPT出示餐廳的菜單,讓學生兩兩一組,分別扮演Zoom和餐廳服務員,用英語模擬Zoom點餐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做”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創(chuàng)造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又一重要的教育理念,這一理念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筆者認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學的藝術就在于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教師創(chuàng)設語言交流情境,能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環(huán)境的基礎。學生只有“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更好地融入教學環(huán)境。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師者”的身份,改變“保姆式”的教學方式,以主導者、參與者的身份,為學生設計教學活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 6“In a nature park”一課時,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用PPT為學生依次呈現天空、白云、鮮花、小河、草地、湖泊、森林等優(yōu)美的風景圖片,讓學生身心愉悅、快樂地學習。教師還可以開展“Draw and say(邊畫邊說)”活動,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展開聯想,畫一幅與主題相關的圖畫。學生畫好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找一找對方畫中的山川、草地,引導學生學會使用“Where is the mountain/river/forest/lake/...”的句式。教師通過開展這樣多元、有趣的活動,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課堂“活”起來。
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核心,也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髓。陶行知先生曾說,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所以,“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妨從語言的交際角度出發(fā),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如教學人教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5“What would you like?”一課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扮演訂餐者Zoom和餐廳服務員,通過靈活搭建教學情境的方式,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這節(jié)課的鞏固環(huán)節(jié),教師也可以用PPT呈現出Zoom在快餐店買東西的畫面,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情境的對話。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語言能力,也能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升。
小學是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它對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起著奠基作用。小學英語教師應該認真領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教學思想,踐行“教學做合一”“創(chuàng)造教育”理念,優(yōu)化小學英語教學方式,把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讓英語教學與時俱進、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