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少年客戶端漫畫工作室出品
人民日報少年客戶端編輯部編發(fā)
原典:在上者不受虛言,不聽浮術(shù),不采華名,不興偽事。言必有用,術(shù)必有典,名必有實,事必有功。
出處:這句話出自東漢荀悅的《申鑒·俗嫌》。
釋義:它的意思是,統(tǒng)治者(應該做到)不接受虛假的言辭,不聽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去干虛偽的事情。說話必須產(chǎn)生實際效果,方法必須要有標準和法則,名聲必須與事實相符,做事情必須有結(jié)果來證實。
這句話原是對統(tǒng)治者的勸告,現(xiàn)在指“為政之道,貴在實干”。從政者要求真務實,腳踏實地,落實各項方針政策,以“為民、務實、清廉”的作風干工作。
用典: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不興偽事興務實》中用過這個典故。
原典:慧者心辯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言無務為多而務為智,無務為文而務為察。故彼智無察,在身而情(情為“惰”之形訛),反其路者也。
出處:這段話出自戰(zhàn)國時期墨子的《墨子·修身》。
釋義:它的意思是,聰明人心里明白而無需多說,努力做事而不夸耀自己的功勞,因此就名揚天下。說話不圖繁多而講究富有智慧,不圖文采而講究清楚明白。所以沒有智慧就不能明察,再加上自身的懈怠,想成功卻只會背道而馳。
為人處世,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不老老實實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的,可能會撈到一時的便宜,但最終是要碰壁吃虧的。要做少說多做的實干派,才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業(yè)。
用典:習近平總書記在《擺脫貧困·從政雜談》中用過這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