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研究生 楊厚啟 鄭鳳瓊
少先隊是黨創(chuàng)立和領導并委托共青團直接領導的中國少年兒童群團組織,是少年兒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少年兒童由于身心發(fā)展不充分,尚未完全建立科學的認知體系,對于當前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還不一定很好地適應,但是兒童的認知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通過對少年兒童進行少先隊教育來構建國家認同十分必要。
20世紀70年代,行為主義思潮在西方國家流行,“國家認同”首次出現在政治學視野之中。德國學者馬克斯·韋伯在談及民族國家問題時特別強調指出:一個民族國家并不是純粹的上層建筑,與此同時也并不只是統(tǒng)治階級的組織,相反,民族構架需要根深蒂固的心理基礎,這種心理基礎存在于最廣大的國民中。國家認同反映的是個體與國家之間的基本關系,是個人存在于社會之中必然的屬性,是基于個人認知視角,以了解國家歷史、文化為基礎,提升主體的認識能力,增強心理和思想層面的共同體信仰,個體將自己想象成國家共同體部分,意識到國家國民身份與資格,也就是自我與國家之間的判斷關系,這種關系可以分解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外顯的認同,另一方面是內隱的認同。外顯的認同包括國家疆域、領土等的認同,內隱的認同包括政治認同、文化認同、國民身份的認同。
當前我們面臨著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局面,同時互聯(lián)網快速發(fā)展使各種信息雜糅,魚龍混雜,人際關系扁平化等問題層出不窮,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教育產生巨大的挑戰(zhàn)。現階段,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這是對“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這一問題的確定性回答。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中具體闡述了“樹”什么樣的“人”,即“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就需要引導少先隊員樹立國家認同的觀念,讓國家認同在少先隊員心中牢牢扎根,聽黨話、跟黨走,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增強少先隊員的社會參與度和責任擔當等意識。少先隊員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是第一個百年的親歷者、見證者,與此同時也是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的建設者、創(chuàng)造者。將少先隊員培育成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預備人員,是我國教育目標在少先隊教育領域的具體闡釋。少先隊作為少年兒童教育的群團組織,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接班人的預備學校,肩負著構建少先隊員國家認同的重任,把對少先隊員的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擺在突出的位置。少先隊員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刻準備著,少先隊教育在國家認同建構中起著重要和作用。
制度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指南針,決定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一國采取什么樣的制度模式,是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交互作用的結果。制度產生和人的實踐,是在活動過程中建構起來的。制度認同是人們對自己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的肯定性確認和歸屬,是人們對現行體制的認可。制度的認同離不開社會成員的主動吸收和被動強化,社會成員通過主動吸收和被動強化對制度產生認同,尤其是對政治制度認同,在我國集中體現為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政治制度的認同離不開社會成員對價值尺度和行為準則的遵守,需要足夠的意識認同的支持。
少先隊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預備隊,肩負著構建新時代少先隊員國家認同的光榮使命。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實現共產主義的先鋒隊;共青團是突擊隊;少先隊則是預備隊,這也就印證了黨、團、隊相互銜接培養(yǎng)接班人的政治鏈條?!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少先隊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強化政治引領,旗幟鮮明培養(yǎng)共產主義接班人”,再次強調少先隊的政治屬性,在少先隊教育活動中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大力開展“紅領巾愛學習”“紅領巾心向黨”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少先隊員“聽黨話、跟黨走,努力做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國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接班人”,新時代少先隊員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樹立遠大理想,培養(yǎng)優(yōu)良品德,勤奮學習知識,鍛煉強健體魄,培養(yǎng)勞動精神,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努力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少先隊工作實行的是各級黨委責任制,實施黨建帶團建、隊建的原則,推進黨、團、隊一體化建設。對少先隊輔導員突出政治要求,強化政治標準,把政治標準擺在第一位,注重少先隊輔導員隊伍建設,重視政治培訓,制定輔導員教育培訓計劃,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各級少先隊輔導員教育培訓的核心內容,提升輔導員的政治能力。
“文化”一詞最早出現在《易經》的“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認同是個體對于所屬的文化及其文化群體產生內化和歸屬感,從而獲得、保持和創(chuàng)新自身文化的社會心理過程。文化認同是國家認同最主要的方面,是社會發(fā)展和族群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精神總和,意味著對精神的既有、傳承、創(chuàng)造、發(fā)展,也是群體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中形成的對該群體有意義事物的肯定性確認,是對該群體最基本核心價值認同。文化認同作為國家認同的精神紐帶,在凝聚群體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國家認同最深層次的基礎。文化認同不僅僅指向因地理位置、傳統(tǒng)習俗、宗教、血緣群體的傳統(tǒng)文化認同,還包含著現代主旋律、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認同。少先隊教育在其本質上是為了解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即讓人認同什么樣的文化、價值觀、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方式,什么樣的教育塑造什么樣的人。少先隊教育活動中蘊含著文化認同的成分,對于兒童認知國家認同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1)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同
少先隊作為文化傳承、發(fā)展、創(chuàng)造的后備人才,對文化的繼承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14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系列教育活動的通知》,鼓勵開展“小小百家講壇”“墨香書法展示”“尋訪紅色足跡”等系列主題活動,引導廣大少先隊員了解中華民族的璀璨的文明歷史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在實踐體驗中感悟黨的光榮革命傳統(tǒng),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將個人理想與祖國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奮斗,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5年全國少工委發(fā)布《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南綱要(試行)》,在道德養(yǎng)成目標中明確提出要“將學習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和學習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作為少先隊活動課程的基本內容,在少先隊教育活動中,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我身邊”作為主題活動,建議少先隊員閱讀中華經典小故事,深入學習傳統(tǒng)禮儀和節(jié)日的來源。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尊老愛幼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將“尊老、敬老、愛老”作為衡量一個人的道德標準。少先隊不失時機地充分利用身邊教育資源組織少先隊員開展“為老人送溫暖”的系列活動,為老人打掃衛(wèi)生、梳頭、洗衣服、制作愛心卡片等活動,為老人送去溫暖。少先隊員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引導少先隊員從心理接受傳統(tǒng)文化,豐富對傳統(tǒng)文化認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學習到生活技能,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形成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同感。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
少先隊具備組織優(yōu)勢和陣地優(yōu)勢,在思想領域和價值教育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情感具有基礎性作用。少先隊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實踐育人為基本形式,立德樹人為目標,引導隊員牢記背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使其入腦入心。習近平總書記在《從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話中強調少年兒童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依據少年兒童自身的年齡和特點,對少年兒童提出“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這四點要求。少先隊組織利用學校宣傳欄板塊,用插畫和小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少先隊員,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少先隊員的校園生活;組織開展“紅領巾心向黨”“紅領巾背后故事”等征文活動,把抽象的、復雜的理論具體化、簡單化,使兒童在通俗易懂的故事中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將價值觀轉化為少先隊員行動的指南。重視新時代榜樣的影響力,榜樣在一定領域具有道德規(guī)范或者價值取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正能量,引導著少先隊員效仿。挖掘身邊典型的案例,比如黃文秀、張富清等時代英雄,向少先隊員講述榜樣的英雄事跡,激發(fā)情感共鳴,從而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將榜樣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勵隊員自覺自信地產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
公民身份認同是國家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人對國家認同的研究都離不開公民這一主體,是對公民身份的確認。公民身份在國家生活中具備權利保障和法律保障,在國家生活中具有強烈的公民感和榮譽感。公民身份認同體現的是個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是個體對自己所處社會環(huán)境的自我認知。個體思考“我是誰”,思考“我們是誰”,從而對自己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進行建構,形成群體“想象共同體”。
少先隊員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對自身的身份定位模糊,伴隨著國際全球化趨勢和多元文化的滲透,國內部分少數民族過于強調“民族特色”和大鬧“民族分裂”,可能會有兒童受到“異國文化”和本國“獨立文化”的影響和熏陶,產生多重身份認同的幻覺。如果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可能是由于對中國公民身份認同的缺失以及國家意識淡泊所導致的。少先隊通過開展形象化、情感化的教育活動,讓少先隊員明確自己不僅僅是校園的學生,不僅僅是少先隊的其中一名隊員,而且是國家的公民,在身份認同上不錯位、不動搖。少先隊員自我身份意識的培養(yǎng)能夠使少先隊員認識自己、認識少先隊群體,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識和關心,從而產生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加快政治啟蒙和價值觀的初步塑造。
政治引領問題和政治啟蒙是少先隊建設的首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階段是少先隊員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利用少先隊加強少先隊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在入學的第一個階段就“扣好人生第一??圩印?,也是牢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少先隊教育要向少先隊員講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故事,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當前的美好生活是來源于黨的正確領導。在少先隊活動中始終以少先隊員為活動主體,讓隊員親身經歷和實踐,在反復的認知、感受、融入、行動中建立對黨、國家、人民的熱愛,增強自尊、自信、自強的意識,從內心深處產生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歷經五千多年歷史發(fā)展流傳下來,經過人們的繼承、傳播、創(chuàng)造不斷發(fā)展而來的對國家、民族產生深遠影響的觀念,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傳統(tǒng)美德便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南綱要(試行)》中明確要求注重少先隊員的道德養(yǎng)成,將兒童培養(yǎng)成有知識、有品德、有責任的人。少先隊活動課程在道德養(yǎng)成方面要求從小學習做人,做到學習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學習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文明禮貌,助人為樂。少先隊教育活動以“爭當美德小達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我身邊”等為主題的系列課程,根據少先隊員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不同年齡、年級的隊員采用不同的活動??梢詫Φ湍昙壍纳傧汝爢T講解傳統(tǒng)禮儀和節(jié)日的來源,從了解的層面進行文化的熏陶;對高年級的少先隊員組織開展親子活動,通過寫信、做感恩卡、為父母做實事等方式,讓他們與父母交流,在活動中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在日常行動中來踐行傳統(tǒng)美德。通過校園的隊會、隊課等方式讓少先隊員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心理上接受、從認知上認同、從情感上共鳴、在行動上踐行,為進一步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奠定基礎。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優(yōu)秀的榜樣可以是新時代精神的傳遞者。榜樣教育是少先隊的教育方法之一,通過具有典型意義的人或事的示范、警示、警戒作用引導少先隊員提高思想認識、規(guī)范自身行為。根據社會認同理論,自尊需要是少先隊員身份認同的重要動機之一,少先隊的地位以及對少先隊員的榜樣的引領是影響少先隊員身份認同的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加強少先隊員對少先隊的關榮感、榮譽感的培養(yǎng),切實尋求符合少先隊員心理發(fā)展特點的榜樣人物。目前,對少先隊員的榜樣教育存在如下問題:榜樣人物距離兒童比較遙遠,不貼近生活,常常采用的是說教式、灌輸式的方法,由此導致少先隊榜樣教育收效甚微。有些人物是少先隊員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直接接觸的,通常是宣揚他們無私奉獻、艱苦樸素、努力奮斗等優(yōu)秀品質,模糊、抽象的榜樣難以使少先隊員產生情緒共鳴,難以學習到英雄榜樣人物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品質。而少先隊員對于身邊常接觸或常關注的老師、網絡人物等能夠很快理解他們身上蘊含的優(yōu)秀特質。通過少先隊輔導員對人物或事跡的描述,隊員能聯(lián)想到自己身上去,起到正面教育、影響的作用。少先隊員學習的榜樣是多種多樣的,優(yōu)秀榜樣人物身上具備各種各樣的品質,如何選擇榜樣是少先隊榜樣教育面臨的首要問題。對榜樣的篩選要考量少先隊員的個性,選擇出來的榜樣要具備個性化和多樣化。要注重榜樣身上的內在品質,既可以滿足不同少先隊員對于不同榜樣的選擇,又能夠使少先隊員的行為規(guī)范在榜樣教育中得以強化,并維持榜樣人物的優(yōu)秀行為。
榜樣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成長過程,對少先隊員的感染和熏陶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粘貼復制就可以在短期內見效。在互聯(lián)網和短視頻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可以采用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并行的方式,線下采用主題班隊、校外活動等方式進行;線上的榜樣教育可以采用國家官方媒體推送的榜樣宣傳教育,還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備受少先隊員青睞與常用的軟件作為線上榜樣教育的陣地,充分利用網絡可視化資源促進少先隊員的核心價值觀認同。
少先隊體驗教育是指組織和引導少先隊員在親身實踐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變成自己的一種行為習慣的過程。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在《關于動員和組織少先隊員在實踐中體驗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引導和組織少先隊員在實踐中體驗是少先隊服務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睂嵺`體驗教育以少先隊員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為出發(fā)點,能夠適應少先隊員的興趣和時代特征,幫助少先隊員在學校、家庭、社會中扮演的各種角色,在活動中發(fā)揮少先隊員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
隊會是少先隊員自己組織實行的實踐活動。在組織的隊會中,依據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制定合理的隊會時間,鼓勵少先隊員積極參與到隊會之中,每位隊員輪流做一次隊會的主持者,體驗快樂的主持過程,接收到更多新奇的內容。讓每一位少先隊員都能夠參與到活動設計當中,只有隊員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夠將整個少先隊的活動變得完整細致。
少先隊小干部是由少先隊員們自主投票選舉出來的,其選拔過程也注重實踐體驗。少先隊小干部在少先隊組織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各級少先隊小干部是少先隊組織得以運轉的重要保障,也是少先隊自我教育的重要依靠,是發(fā)揚少先隊民主自治的重要體現。少先隊小干部在實踐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在參加活動的同時,肩負著自主管理、自主服務、自主教育的重任。少先隊在選擇干部的時候要以全體隊員為主體,充分發(fā)揚民主、個性的選拔原則,調動所有隊員的積極性,讓每一個隊員有競爭的機會,在競爭中認識自我、發(fā)現自我、肯定自我,培養(yǎng)自信和自尊,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