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 靈
圖示解題法不僅是小學數(shù)學中最常用的一種解題方式,也是現(xiàn)實生活當中最行之有效的一種問題解決方法。圖示法能夠更加清晰直觀地展現(xiàn)出問題的內容和材料,能夠極大地提高解題的效率。因此,學生掌握了圖示解題法后,可以形成良好的數(shù)學意識,提高自身創(chuàng)造性,更好地探尋數(shù)學的本質。
部分老師在教學中沒有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對于教材沒有真正吃透,在教學中過于注重對于學生邏輯能力的培養(yǎng),而對幾何能力卻不夠重視。事實上,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老師要注重讓學生利用畫圖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圖示當中探尋解題的方法,并且從一年級開始就做好圖示教學,讓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得到發(fā)展,提升解題水平。老師只有正確認知圖示法的意義,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圖示解題法能力。此外,部分老師在使用圖示法進行教學時,并沒有真正地給予學生畫圖的自由,學習的主體仍然為老師,學生沒有掌握到真正的圖示解題方式,也沒有意識到圖示法對于解決問題的意義。學生缺乏足夠的實踐探究學習過程,因此無法真正地理解圖示法[1]。同時,老師在教學中也只看重學生的學習結果,而對于學生是否真的理解和掌握圖式法不夠關注,這就導致學生對于圖示法的認知程度不深,看到圖片之后不會讀,不會利用圖片來解題,不會根據(jù)題意畫出正確的圖,即便畫了圖,也沒有辦法準確地表示出題目當中的信息。因此老師要改變教學方式,采用全新的教學策略,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圖示解題能力。
想要提升學生利用圖示解題法的主動性,就必須要讓學生在思想上真正地了解圖示解題法的作用,通過使用圖示解題法對解題的便利性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自覺主動地使用圖示解題法。老師在教學中,應該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使用圖示解題法來進行解題的機會。
比如面對一道數(shù)學題,學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時,老師可以適當?shù)貙ζ溥M行啟發(fā),讓學生嘗試使用圖示解題法來進行解題;或者學生在對于解題方式猶豫不決時,老師可以先利用圖示解題法,讓學生看到最終的問題答案,讓學生避免在源頭上糾結。特別是小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因此很難清楚地描述出自己的想法,此時,老師可以讓學生使用圖示解題法來進行講解,提高學生表述上的準確性。學生在老師的不斷引導下,感受到圖示解題法的優(yōu)點之后,會自然而然地主動使用圖示解題法。在小學階段,老師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圖畫的直觀展示性,以更好地吻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在碰到問題時,利用圖形能夠將抽象的文字轉變?yōu)橹庇^的圖畫,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激發(fā)起學習的熱情。學生要掌握知識就必須內化知識,老師如果僅憑口頭教學勢必會影響到學生內化的效率,但是配合圖片,則能夠讓學生在畫圖中了解題干,明確解題思路,探尋解題的方法,讓學生真正完成知識內化,形成數(shù)學思維模式。再加上文字本身對于學生的吸引能力遠遠沒有圖片高,如果在課堂當中學生能夠自己動手去畫圖,那么學生將能夠體會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
雖然部分老師在教學中能夠積極地使用圖示法來帶領學生進行解題,但是應用的領域比較有限,常常只在高年級的應用題解答中使用,且一般都是用線段圖。因為老師自身對于圖示認知的不足,并沒有把畫圖作為一種學習方法,而是將其視為教學的內容,所以老師常常會給予學生過多的限制,制定出諸多的要求,控制學生畫圖的過程。由于老師自身在認知上的不足,也影響了圖示法的應用范圍。學生在解題時不會主動地考慮圖示法,只有當遇到老師曾經說過的題型時,才會想到要去使用圖示解題法[2]。為了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圖示解題能力,就必須要端正學生的認知。在課堂中,老師要為學生展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圖示方法,讓學生能夠了解圖示的豐富性以及其應用的范圍。
比如,在搭配問題中,老師就可以利用畫圖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展現(xiàn)出搭配的情況;對于一些結合問題,則可以利用結合圖來進行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可以直接用圖畫的方式來表示等等。每一個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和理解水平都各有不同,所以學生畫出來的圖示也會有所差異,老師應該用正面積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所畫的圖示,并且和學生一起探尋不同圖示當中的共同特點,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數(shù)學的本質。老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領路人,鼓勵學生去嘗試去探索,在探索當中積累學習經驗,優(yōu)化解題過程,讓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圖示解題基礎,愿意主動使用并且善于使用圖示法來解決問題。
想要正確地使用圖示解題法,就必須要學會用圖片來表達文字,因此學生需要通過了解題目,找出關鍵信息,明確出題者的意圖,來完成圖示的繪制,這也就是一個思維的轉換過程,是知識的內化。學生要有良好的閱讀水平、抽象思維能力才能夠將文字成功地轉變成圖片,老師要正確地認知學生的這種畫圖能力是需要不斷練習的,所以老師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畫圖方式,根據(jù)學生在畫圖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對于學生的圖示技巧,老師要從一年級開始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豐富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畫圖能力。在初始階段,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畫圖水平,讓學生學會使用簡單的圖片來傳遞出自己的想法。由于低年級的學生數(shù)學知識還不夠豐富,常常以感性經驗為主,所以學生無法在圖片當中獲得有用的信息,也很容易被各種各樣的因素所干擾,所以老師要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圖示水平,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在圖片當中找到關鍵信息[3]。雖然圖片是靜止不動的,但是其中傳達的信息卻是動態(tài)的,為使學生能夠動態(tài)地展示出信息,老師還要積極探尋教學的切入點,利用圖形來完成數(shù)學表達,從而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準備。
為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數(shù)學意識,真正地掌握圖示解題法,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能夠自覺地使用圖示解題法來進行學習,就必須要深度挖掘出圖示解題法的其他用途,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圖示解題法應用范圍之廣,體會到圖示解題法的價值,帶領學生將圖示解題法做為經常使用的解題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水平。
例如,在數(shù)學學習中,學生常常能夠熟練地背誦概念性的知識,但是實際的應用能力卻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并沒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這些概念,因此老師可以利用圖示法,讓學生能夠接受到更加直觀的概念,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從而更好地掌握概念知識。比如小數(shù)就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一種概念,老師可以利用圖示法來配合教學,讓學生能夠了解小數(shù),理解小數(shù)。老師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利用商品的價格讓學生嘗試表達出三毛錢,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了解到三毛錢就是一塊錢中的3/10份,然后老師可以結合實物加深學生的理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0.3的意義,學生也能夠真正地理解小數(shù)就是將一個單位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小數(shù)。在計算教學中,算理和算法也是學生的學習難點,老師可以配合使用圖示,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算理,從而提高其理解的水平。
任何一種方法,只有真正地將其應用于實際的問題當中,才能夠煥發(fā)出蓬勃的生命力。老師要讓學生積極使用、善于使用圖示法來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轉換能力,熟練運用數(shù)學思想方法,在教學中要將圖片和意義結合起來,正確認知圖示法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孤立的知識,也不是單純的從數(shù)到形或從形到數(shù)的轉換,而是可以來回轉換的一種思維方法和解題方式。在教學中,老師可以豐富學生解題的角度,做好數(shù)和形之間的結合,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借由圖示法為學生降低學習的難度,為其解題提供更高效的方法。圖示法不僅是一種解題方式,更是一種數(shù)學思想和能力,老師要重視圖示教學法,讓學生正確認識圖示法的作用和價值,向學生展現(xiàn)出圖示法的多樣性,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圖示法的使用,挖掘出圖示法的其他用途,提升學生的圖示解題能力,在后續(xù)的學習中,也能夠主動地使用圖示法來進行數(shù)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