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 孫曉波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課程基本理念部分提出要“構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即通過一系列活動將學科具體知識與實踐活動相聯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針對新課標提出來的這一要求,高中政治教師要改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將傳統的“講授型學科課程”轉變?yōu)椤盎顒有蛯W科課程”,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顒有蛯W科課程始于議題,難在情境,重在活動,終于素養(yǎng),教師要通過議題選擇、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以及活動的開展來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素養(yǎng)。本文以高三一輪復習課“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例,簡單談一談如何設計高中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議題會引領整堂課的走向。所以,在備課時,教師要合理選擇與設計議題。整堂課的議題可以只有一個,也可以設計一個總議題,再設計兩到三個子議題或分議題。那么議題如何設計呢?
1.結合學科具體內容設計議題。
教師在設計議題時不能脫離學科具體內容,但也不能從教材中隨便選擇問題作為議題。教師可以圍繞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來設計議題。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教學中設計議題時,筆者首先考慮到該課的重難點是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和途徑。所以,筆者設計了兩個分議題,分別是:抗疫精神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中的作用、抗疫精神如何助力脫貧攻堅。通過解決這兩個具體問題,學生既可以掌握本課的重難點,也可以培養(yǎng)對抗疫精神的政治認同。
2.結合學生實際、社會熱點設計議題。
教育部在2016年提出了“一體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必備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設計議題時要結合學生實際、社會熱點。
議題式教學的開展,需要情境作為載體,所以確定好議題后要圍繞議題創(chuàng)設幾個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不是簡單地把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拿過來用,而是要經過加工再使用。那么如何加工呢?
首先,情境必須為完成教學目標服務。教師所選擇的情境素材在體現議題的基礎上,要與學科知識相符,為培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和展現學科價值發(fā)揮作用。
其次,情境必須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所選擇的情境素材只有符合學生的學情,才能縮短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能主動投入情境中,并自主思考。筆者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教學中創(chuàng)設了三個情境,第一個是“中國人民抗疫過程中打動你的瞬間”,第二個是“中美抗疫百態(tài)”,第三個是“我國的抗疫表彰大會”。這三個情境都來自于我們的生活,能體現學科價值,并能引導學生弘揚抗疫精神。
新課標倡導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上,教師要以議題為引領,創(chuàng)設真實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探究知識,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活動方式是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分小組搜集資料、交流討論、展示成果。這個過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并且學生之間可以取長補短。筆者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教學中圍繞議題創(chuàng)設了“中美抗疫百態(tài)”的真實情境,讓學生總結中美兩國在抗疫方面的差異。
活動型學科課程還強調要將學科知識與具體實踐活動相結合,所以,除了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外,如果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走進真正的社會大課堂等。
新課標把課程目標定位為“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學習,學生能夠具有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上課前教師就要預設本課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設計好議題、情境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