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珍
(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qū)梅香街小學 江蘇 宿遷 223800)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事業(yè)的不斷深入,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備受關注。落實有效的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不但可以為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能改善單一化的英語教育格局,從而構建整體性、一體化的中小學英語教育體系。基于此,教師應該加強實施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策略,解決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教學之間的脫節(jié)問題,從而推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注意做好學段之間的協(xié)調和銜接,尤其要做好小學與初中階段的平穩(wěn)過渡。小初銜接英語語音教學著重于小學升入初中起始階段英語語音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評價方式的銜接,從而使英語語音教學活動能夠有效開展,保證學習的連續(xù)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畢業(yè)學生要了解簡單的拼讀規(guī)律,學習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初中畢業(yè)學生要學會根據讀音拼寫單詞和短語,要學會使用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英語學習對小升初學生詞匯量的要求增大,給學生的語言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但不少小學生沒有建立音形之間的有效聯(lián)系,沒有掌握語音和詞匯學習的策略和方法,面臨聽、說、讀、寫的各種困難,詞匯學習的效率低。為此,很多學校開設了小初銜接課程,把語音學習納入了初中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
在當前,仍然有許多的家長和教師認為,小學英語的教學在小學不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小學的學生剛剛升入初中的時候,會重新進行英語學習,初一英語教材的編寫是從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開始學起,相當于一切歸零,重新開始學習。所以,給很多家長以及教師會認為,小學時期,學生的英語成績不理想對未來的影響不大,初中會重新學習,進行彌補。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有一些學生剛剛步入初中,學習各個科目的難度都會加大,所需要學習的科目增多,學生一時之間沒有明確的學習計劃,所以可能會出現(xiàn)在學習上手忙腳亂的現(xiàn)象,那個時候,很可能無暇顧及英語的學習,做不到更好的了解英語,所以學習英語,打好基礎的最佳時期,其實是在學生的小學時期,小學階段的空白期,教師和家長都應當充分的重視英語,為學生的未來學習奠定基礎。英語并非學生的母語,受強大母語作用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學習英語都是非常吃力的,這對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想要妥善解決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就必須先明確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產生的原因。經過深入的分析研討,我們將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成因歸納為以下三點:第一,學生沒有在小學階段打下扎實的英語基礎。當學生步入初中階段,英語課程難度突然提升,學生一時之間難以適應,很容易對英語課程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引發(fā)了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第二,學生在學情和心理方面的個體差異。首先,小學英語教學是學生英語素質發(fā)展的起步階段,經過幾年的學習,學生的學情差異已經逐步體現(xiàn)出來,邁入初中階段后,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這也是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的重要成因。其次,小學生步入初中后,心理特征也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英語學習需求和小學時期相比,存在明顯的區(qū)別,學生更加渴望參與個性化英語學習活動,從而引發(fā)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第三,英語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模式的變化。相比于小學英語課程,初中英語知識難度逐漸加深,學生一時難以適應陌生的教學環(huán)境,小學英語教師和初中英語教師使用的教學模式也存在本質上的區(qū)別,這些都給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帶來嚴峻的挑戰(zhàn),從而造成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學生語音學習水平不均衡。就筆者所在學校而言,七年級有超過50%的學生英語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習習慣亟待改善。語音教學效率較低。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重點要求48個國際音標的名稱音,忽略了字母與音素、音標與拼寫之間的關系問題,教學方法單調,學生學習語音的興趣低下,且遺忘率較高。缺少適合的語音學習資源。人教版教材的語音知識分散在教材中的各個單元,學生缺少系統(tǒng)、充分的語音教學和拼讀能力的訓練。
3.1 遵循激趣原則,加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銜接。興趣不僅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也是學生主動參與英語學習的必備條件。教師想要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工作,必須注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銜接。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表現(xiàn)出較為強烈的好奇心理,容易對新鮮事物產生濃厚的探索興趣,步入初中后,這種心理特征和興趣傾向依然在延續(xù),同時學生更加渴望參與一些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基于此,在解決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過程中,教師必須遵循激趣原則,綜合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需求,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趣味化教學情景,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這樣一方面可以充分喚醒學生的英語學習期待,抵消因英語學習環(huán)境改變而帶來的不適感。另一方面也能顯著加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銜接,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意識,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效率咱1暫。學生對于英語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也需要外界因素的支撐,外界因素就是家長與教師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視。教師將小學英語的教學重視起來了,自然也會讓學生更加重視學習英語,在英語課堂中更加努力的學習英語,從而提高英語技能,培養(yǎng)英語的核心素養(yǎng)。為了促進教師對于英語教學的重視,學??梢詫⒂⒄Z考試成績列入學生考試的總成績中,并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班級考試排名,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努力學習英語。為了提高學生家長的教育覺悟,讓家長也將英語教育重視起來,支持學生學習英語,教師可以在家長微信溝通群內發(fā)布一些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或者一些英語的用途,每日進行分享,家長在瀏覽的過程中意識到學生從小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自然對學生的英語能力更加用心,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采取一些監(jiān)督學習措施,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夯實英語基礎。
3.2 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加強英語教學內容的銜接。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感性語言材料,使學生初步建立英語語感。到了初中階段,英語教學內容逐漸向拓展性方向轉移,課程知識難度越來越高,語言技能在積累的基礎上逐步發(fā)展到運用,這給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都帶來不小的挑戰(zhàn)。循序漸進是教師解決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所要遵循的第一原則,如果教師不考慮學生的英語能力和基礎,貿然將課程提升到較高難度,很容易帶給學生嚴重的思想壓力,不利于學生平穩(wěn)度過中小學英語銜接階段。基于此,在解決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過程中,教師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和英語基礎,科學規(guī)劃英語教學內容,這樣一方面可以加強英語教學內容的銜接,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做好新舊知識的過渡,從而為學生打造更加完善的英語知識體系,體現(xiàn)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有效性。
3.3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加強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銜接。受先天因素和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在中小學英語學習中的個體差異特征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教師必須正視這一點,才能采取更科學的教學策略,進而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效率。學生的個體差異特征表現(xiàn)在多個方面,包括性格差異、心理差異、認知差異、能力差異等等,對于英語學習來講,最突出的差異表現(xiàn)在英語學習習慣和方法上。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和方法主要依靠教師引領,還未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模式和思維體系,步入中學階段,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逐漸趨向個性化發(fā)展,學生更傾向于同伙伴開展互動合作學習活動,并慢慢形成具有個性特征的學習模式?;诖耍诮鉀Q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分析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針對不同學生的英語基礎和能力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化的探究學習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銜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盡早習得科學的英語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從而高效率地落實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工作。
3.4 考慮學生實際能力,加強英語學習技能的銜接。小學是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啟蒙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比較依賴教師的引導教學,獨立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較為薄弱,學生的學習技能局限在機械性的模仿模式中。步入初中以后,英語學習環(huán)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教師的教學方向也慢慢轉移,學生的原有技能已經無法滿足英語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需求,學生英語學習技能方面的缺陷是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主要矛盾?;诖?,在解決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把握教學銜接的主要矛盾和關鍵點,積極實施啟發(fā)性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突破機械模仿的桎梏,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探究轉化,這樣一方面可以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多項學習技能,另一方面也能顯著加強英語學習技能的銜接,全方位培育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從而妥善彌補學生英語學習技能方面存在的短板,實現(xiàn)理想的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目標。為了平衡小學英語教師的分配,學校應當任用更加專業(yè)的專職英語教師進行英語授課,將學校運營資金多投入一些到英語教學中來。也可以適當的增加英語教學的課時,在學生的一年級到三年級,每星期一節(jié)英語課時,但是在四年級到六年級,可以適當的進行調整,增加一節(jié)英語課時,實行“一二一二”的課時節(jié)奏,就是相隔一個星期兩個課時,這樣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接觸到英語的機會,也會加強學生心里英語學習的地位,刷新學生對于英語的認知,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到學習英語,提高學生認知的核心素養(yǎng)。
3.5 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加強師生情感的銜接。無論是在小學階段還是初中階段,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都具有較強的向師性。教師作為英語課堂上的靈魂角色,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成狀態(tài),教師想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效率,就必須基于學生的向師性,注重教學氛圍的營造和構建,這樣一方面可以加強師生情感的銜接,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促進教師教學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教師教學風格的變化,從而確保學生平穩(wěn)度過中小學英語銜接階段。首先,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英語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對教師的喜愛之情和英語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在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工作中還應該注重呵護學生的個性品質,鼓勵學生發(fā)表個性化觀點,這樣不但可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有利于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師生情感的順利銜接。
3.6 優(yōu)化評價總結環(huán)節(jié),加強英語評價機制的銜接。評價總結不僅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英語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是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工作的重點。小學英語教學的評價形式通常是期末考試,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也以試卷成績作為衡量標準,這種評價形式缺乏科學性,很容易打擊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诖耍诮鉀Q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優(yōu)化評價總結環(huán)節(jié),拓展評價形式和評價指標,這樣一方面可以加強英語評價機制的銜接,另一方面也能多角度考察學生的英語素質和學習能力,帶給學生更加新穎的評價體驗,幫助學生明確自身不足,并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從而實現(xiàn)有效的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以生為本,循序漸進。小初銜接語音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展開。在語音教學過程中,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要系統(tǒng)連貫,教學內容的設計要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使遵循語音知識的學習呈現(xiàn)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的狀態(tài)。明確目標,提升能力。良好的拼讀能力是詞匯學習的基本保障。見詞知音,聽音能拼,建立音形義的基本聯(lián)系,是小升初階段的重要目標。對比規(guī)則,正向遷移。學習語言的目的在于交流。因此,在小初銜接語音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正遷移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利用學生漢語拼音的知識背景進行英語語音的比較教學,使學生快速了解音素讀音,掌握拼讀規(guī)律。開發(fā)資源,構建體系。為補充教材中語音知識和練習的不足,教師應依據學情整合語音知識,開發(fā)較為完整和系統(tǒng)的小初銜接語音學習資源,以利于學生在升入初中的起始階段更好地學習和鞏固語音知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經歷“觀察音素—嘗試發(fā)音—模仿發(fā)音—嘗試拼讀”的學習過程,不斷總結歸納語音學習知識,從而有意識地建立音與形之間的聯(lián)系,優(yōu)化學習策略,打好語言學習的基礎。
整合課是按照教材的一個教學單元的課程內容或教學主題而規(guī)劃與設計的第三層面的教學單位,指在知識的概覽和研磨后,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將單元教學進行有機、有效的整合,學生對知識的固化進行反饋式學習,通過對知識的歸納與總結將知識遷移,最終將其深化,能夠創(chuàng)新教與學的過程。針對本模塊的實際,我們將本單元整合課的目標定為:學生能對將來時語言結構范式進行準確的遣詞造句,運用已有知識,通過個體首學、組內互學、組間群學及師生共學的“四學”方式,對該模塊內容進行內化;學生能從天氣、地點、將要帶什么物品、野餐中開展什么活動以及時間、交通方式等方面去思考和表達制訂一次野餐計劃;學生能通過主題表達,逐步建立有邏輯的言語表達能力,從口頭表達進而發(fā)展到能準確書寫句子和進行簡單的書面表達。在整合課中,進行知識的拓展與延伸。首先圍繞主題“野餐”再次運用新學知識目標語句,充分運用新學詞匯進行查漏補缺的鞏固學習。帶領學生復習,學生根據聽的技能復習課文內容,回顧以及喚醒對單元內容的理解。通過提問檢測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并激發(fā)學生思考課文中沒有涉及的問題,為野餐計劃做鋪墊。學生對于英語單詞的記憶是學生學習英語中的一大絆腳石,很多英語單詞的組成比較雷同,容易讓學生混淆,教室可以編一些英語順口溜或者兒歌進行輔助教學,在英語兒歌《I am a little teapot》中,同一句歌詞中出現(xiàn)了兩個雷同的英語詞匯,short(矮小)和stout(結實),教師可以排練一個歡快的茶壺舞蹈動作,利用跳舞的形式將歌詞中所說的內容展現(xiàn)出來,并且學生進行歌唱,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完全將學習英語轉化成了游戲,學生能夠在更加愉快的環(huán)境下學習,并且對一些容易混淆的單詞進行區(qū)分。小學英語中還有許多容易混淆的詞匯,例如意思相近的few和little,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游戲,或者適當的舉例,幫助學生進行區(qū)分,從而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高效課堂,讓英語課堂在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更加具有教學意義。
綜上所述,加強落實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工作,不但可以鞏固學生的英語基礎,也能推動我國英語教育改革發(fā)展。基于此,在解決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過程中,教師應該全面考慮學情差異和中小學英語教學環(huán)境、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做好中小學英語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工作,從而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銜接階段,助力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同步發(fā)展。新課程標準改革之后,教育部要求,對于學生的學科教學,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也就是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主要分為六個大方向:該科目的文化底蘊,學生對于該科目的學習方式,學生運用該科目知識的能力,學生在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等六個方向,這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教師應當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進行轉型升級,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與素養(yǎng),打造全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