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舟
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是提升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基礎。根據(jù)相關調查顯示,小學語文中高年級作文訓練效果不夠理想,學生在寫作時大都感到無從下筆,甚至對寫作產(chǎn)生抵觸情緒。為了有效解決該問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作文訓練方法,對學生進行跨越式訓練。[1]
作文教學應該是學生主動性激發(fā)的,在寫作興趣下的教與學活動。而這需要教師的組織和引領。就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寫作來看,訓練上存在一些問題。
小學語文中高年級作文訓練中,涉及多個作文訓練項目,其中包括“習作:我的心愛之物”“習作:‘漫畫’老師”“習作:縮寫故事”“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習作:介紹一種事物”“習作:我想對您說”“習作:____即景”“習作:推薦一本書”“習作:那一刻,我長大了”等。教學中,很多教師嚴格根據(jù)教材習作任務開展教學活動,實際上這種教學模式是故步自封。從這些作文訓練項目上來看,具有大眾性特點,但是缺乏個性,缺少能力提升的層次性。若教師根據(jù)教材按部就班地開展作文訓練教學,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會嚴重影響到學生寫作主動性,難以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除了沒有主動性之外,還存在無目的性。根據(jù)相關調查顯示,很多教師在開展作文訓練時都受到了教材的影響。這些教師存在迷茫,在訓練時到底是另選作文教材,還是自編教材?在這樣的情況下,作文教學就存在隨意性問題,今天訓練學生寫人,明天訓練學生敘事,后天訓練學生寫信,大后天訓練學生寫景。作文訓練存在隨意性,導致學生暈頭轉向,很難有效提升學生寫作質量。這就會讓學生失去寫作興趣,學生的寫作熱情會受到影響,積極主動性也會受到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章也大多是枯燥無趣的,缺乏生命力。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到寫作教學效果,阻礙學生寫作能力發(fā)展。
教師與學生在寫作方面都存在問題,就容易造成作文教學、訓練的無力性。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作文訓練中,涉及到一些非作文因素,如字詞掌握、標點、寫字、卷面等。根據(jù)相關調查顯示,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都把培養(yǎng)學生作文審題能力、遣詞造句能力、作文方法運用能力作為重點內(nèi)容,而針對非作文因素常常是處于無能為力的狀態(tài)。即使教師在教學中精心挑選訓練主題、精心進行批閱,給予學生針對性指導,認真進行評講,但是沒有這些非作文因素作為支撐,學生寫作也容易出現(xiàn)坍塌,很難提升學生作文成績,會影響到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作文訓練中應用“跨越式”訓練模式,主要是指詞語、閱讀與寫作結合,且靈活利用新興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作文訓練模式,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2]在以往小學語文中高年級作文訓練中,教師一味地追求程序化教學模式,固定的寫作思維,導致學生寫出的文章如出一轍,思想守舊單一。想要對學生該種固定思維進行改變,教師需要指引學生從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全面分析與思考,指引學生打破常規(guī),敢于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意,促使學生形成獨特見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逆向思維進行培養(yǎng),促使學生發(fā)展具有個性、獨特的思維。并且,根據(jù)相關調查顯示,很多學生在寫作中詞語積累有限,運用能力較差,部分學生只會利用簡單的詞語,有的學生詞語存在口語化問題,有的學生不會使用修辭手法等,這些問題降低了學生寫作質量?!翱缭绞健弊魑挠柧毞椒?,打破了傳統(tǒng)作文訓練模式的束縛,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和寫作,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構建新型的主導、主體結合教育模式,進而有效提升作文訓練質量,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進作文訓練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缺乏生活閱歷,生活經(jīng)驗較少,在寫作時常常容易出現(xiàn)語言匱乏的情況?;诖耍趯嶋H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特點,指引學生積累更多詞匯與語言,進而為豐富作文內(nèi)容打下良好基礎。目前,部分中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詞匯量,但是不會使用,該問題屬于教學難點。針對該情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指引學生多看書、多閱讀,把文章中的詞匯、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說法。緊接著,教師可以設計練習活動,要求學生轉換語言且寫出來,觀察寫作出來的詞匯、句子是不是原來的意思。通過該種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促使學生積累更多詞匯,且做到靈活運用。在詞匯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教師可以指引學生摘抄文章中的好句子,且通過句子進行延展,對句子后面的內(nèi)容進行描寫。這樣,學生可以靈活使用詞語與句子,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例如,在講解《慈母情深》時,課文中有“我的……我的……我的”“立刻……立刻……立刻”句群,突出了孩子對母親的敬愛,表現(xiàn)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再如,在講解《父愛之舟》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對課文中的五個場景進行分析,對各個場景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尋找,通過對字詞的理解,對人物形象進行理解,指引學生對這些句子進行反復閱讀基礎上,理解父親對兒子的愛。緊接著,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對課文的寫法進行仿照,描述自己父親是如何愛自己的。再如,在講解《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找到對巴迪贊揚的語句、父親對巴迪批評的語句,且指引學生思考,劃出認為寫得好的詞句,反復進行朗讀,內(nèi)化成為自己的語言。通過該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有效豐富學生詞匯、語言,還可以有效訓練針對性,保證學生寫作質量。
語言突破,可以寫出優(yōu)美的作文,把語言積累利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就是把別人的東西和自身頭腦中的東西進行融合,進而創(chuàng)作出全新的文章,也就是創(chuàng)作。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把結構較好、用詞較為準確的文章介紹給學生,指引學生自主閱讀。其次,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創(chuàng)作。這時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會照搬文章結構,該問題可以不用過于在意,也不需要對文章結構合理性進行查看,只要學生把積累的詞匯運用到創(chuàng)作中,且可以對文章結構進行模仿就可以。這樣可以表現(xiàn)出學生寫作水平是否有所提升,是否已經(jīng)學會了運用詞匯,是否突破了寫作語言運用難題。例如,在講解《北京的春節(jié)》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對課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尋找,且反復閱讀,對讀者通俗、風趣、明白的語言進行感受,對總分式寫作方法進行學習。緊接著,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春節(jié)中的片段進行仿寫。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促使學生學會表達,有效提升學生寫作素養(yǎng)。
在寫作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一個問題:學生在寫作中缺少實際可操作性,以至于寫作出來的文章較亂,沒有規(guī)律性。針對該問題,教師需要指引學生學會套用文章結構和精華內(nèi)容。例如,在講解《臘八粥》時,教師可以先指引學生對第一自然段進行熟讀,再對自己喜歡的食物進行仿寫。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對課文中的表達方法進行學習,如大碗大碗、糊糊涂涂、大匙大匙等,對臘八粥誘人的香味進行想象,對擬人寫法應用進行感受。在該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更加準確地對寫作取向進行掌握,提升學生寫作水平。再如,在講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對課文寫法進行模仿,利用具體事實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說明。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對文本進行模仿,先提出觀點,再論證事例,最后總結觀點。通過套用結果與文章精華內(nèi)容,不僅可以對學生掌握課文情況進行檢測,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寫作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跨越式訓練,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快速突破語言障礙、思維障礙,在短時間內(nèi)提升寫作水平。[3]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定訓練主題,指引學生積累和主題相關的文章,以此為基礎,開展系統(tǒng)性訓練。在訓練時,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起步階段,指引學生對好詞好句進行積累和寫下讀后感受;第二,提升階段,指引學生熟讀成誦,對作者觀點、構思方法進行積累,進行仿寫訓練;第三,轉變階段,指引學生寫讀后感,對文章結構進行模仿寫文;第四,創(chuàng)新階段,指引學生以舊的篇章結構、語言作為基礎,生成新的東西。
詳細來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指引學生積累語言,且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很多學生都是只會積累不會運用,教師需要打破學生語言運用瓶頸。教師可以指引學生換著詞用,實際上就是換元思維,就是把積累的范文中的詞語換成另外詞語,這樣學生易于接受,也更加易于掌握。教師可以設計小練筆活動,指引學生把換詞后的新句子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該種換詞用法實際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運用,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的意識,促使學生感受到積累語言的運用,提升學生成就感。在學生學會換詞方法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組合運用語言訓練。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訓練主題,挑選一些相關文章,指引學生熟讀、背誦,且布置作文訓練內(nèi)容,要求學生結合文章需求,在背誦文章中挑選符合主題的句子,通過重新排列組合語句,轉變成為自身的文章。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促使學生通過交流討論,互相學習,豐富積累詞語,為后續(xù)寫作訓練打下良好基礎。
通過上述訓練步驟,學生已經(jīng)大致形成了駕馭積累語言的能力,緊接著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進行仿寫訓練。根據(jù)相關調查顯示,很多學生在仿寫時仿寫的是句子的結構,完全改變了仿寫內(nèi)容,這就是語言運用的轉變,學生能夠把句子內(nèi)化成為自身語言。這時學生可以快速構建自身的語言框架,駕馭語言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此外,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駕馭語言能力,教師還需要指引學生創(chuàng)新應用,通過變詞、變序、仿句子結構、變化內(nèi)容等,促使學生語言具有詩意。語言的運用,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第一步,需要學生反復練習。提升學生的語言感染力才能促使學生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文章。
例如,在講解《介紹一種事物》時,要求學生細致觀察一種事物,教師可以選定一個主題,要求學生介紹人物跳繩動作。在該過程中,首先指引學生對人物跳繩時的動作進行仔細觀察,且利用打比方的形式,保證寫作生動具體;其次,指引學生點面結合描寫跳繩活動,該過程中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點、面寫的不夠詳細、開頭和結尾不知如何下筆的情況,需要教師重點關注;緊接著,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寫作,從大場景中對點進行尋找,對主題進行表達;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一題多意練習,指引學生從不同角度,對一個事物進行看待和認識,豐富學生思想性;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舉一反三,促使學生把學習成果轉變?yōu)槟芰?。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促使學生一邊積累一邊運用,提升作文訓練效果。
總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作文教學中利用“跨越式”作文訓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還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促進作文教學改革發(fā)展。[4]目前,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小學語文中高年級作文訓練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提升?;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入分析當下作文訓練中存在的問題,以此為基礎,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指引學生積累、運用、轉變、創(chuàng)新,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思維和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學生未來語文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