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琴
(四川省武勝縣沿口初級中學校 四川 武勝 638400)
目前,部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仍沿用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學生只能按部就班地聽教師在臺上的講解,不僅教學模式非常單一,也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消磨了學生在課上的積極性,進而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此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
從現(xiàn)階段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來看,這種教學方式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開展一直存在著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部分英語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英語情境對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重要性。實際上,英語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英語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會采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導致教學課堂十分單調與枯燥,也缺乏對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鍛煉,所以并不利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其次,部分教師也會忽略對于多媒體教學資源的有效應用。近年來,多媒體教學在不同的學科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一輔助教學手段不僅能夠給教師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也能使教師的教學可以更加便利。但許多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仍然喜歡利用黑板來呈現(xiàn)相關的教學知識,并沒有意識到多媒體對于英語教學的強大輔助功能,忽略了對于多媒體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僅無法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所帶來的樂趣,也阻礙了初中英語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在進行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著兩個方面的意義。第一,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對實際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進行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若教師能夠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進行有效結合,就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而不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符合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能夠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呈現(xiàn)出更加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場景,讓學生在這樣的場景中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能夠不斷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也能夠不斷提高其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能夠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更加顯著的效果。第二,有利于課堂學習氛圍的激活。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打破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單調、枯燥的講解模式,學生也能夠擺脫以往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效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
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來說,保持初中英語學科教學的原本價值至關重要,因此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如何保持教育本性十分關鍵。所以說,有效性原則的遵循勢在必行,一方面這一原則可以保障初中英語教學保持教育的本質不變,另一方面可以確保情境教學法在其中的應用有效促進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與此同時,有效性原則可以保證教師教學方法的使用與教學內容更貼合,確保學生、教師、教學方式、教育內容等各因素之間的共融。
情境教學法的誕生源自于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與探索,是新時期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應用此方式進行教學時也要遵循創(chuàng)新性原則。創(chuàng)新性原則的遵循有利于教師實現(xiàn)教學創(chuàng)新,為情境教學在英語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打造合適的契機,從而促使該方式可有效促進教學和學生學習。此外,創(chuàng)新性原則可以推動教學實現(xiàn)模式革新,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教學的改革與完善,進而保障除情境教學以外的其他教學方式也可以同樣推動教學發(fā)展。
3.1 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情境內容。在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課堂的教學形式,特別是在經(jīng)濟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許多教師仍然不會或者拒絕信息技術在教學課堂上的應用,這無疑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并且阻礙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的提高。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融合發(fā)展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能夠有效豐富英語課堂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身為初中英語教師,要積極強化自身信息技術教學技能,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豐富教學情境內容,優(yōu)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的課堂體驗。
例如,在進行“Are you getting ready for Spring Festival?”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筆者就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場“Spring Festival”的視覺盛宴。首先,在課程的開始,筆者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了學生在春節(jié)時都能聽到的歡快音樂,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地帶動學生進入到課堂學習中來。然后,筆者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呈現(xiàn)了一些春節(jié)的圖片,并給學生簡單介紹了相關內容,如窗花、燈籠、餃子等等。之后筆者就將本節(jié)課所要讓學生掌握的英語單詞、短語呈現(xiàn)在屏幕上,讓學生跟隨多媒體中的語音播放功能,跟隨音頻一起閱讀單詞和短語,如“l(fā)antern,dragon,dance,clean,at the moment, beautiful, at work, put away, hurry up.”等等,當筆者點擊“dance”這個詞語的時候,大屏幕就會給學生呈現(xiàn)相應的圖片和語音,使學生在視覺、聽覺的雙重影響下進行英語單詞的學習。通過信息技術給學生營造出的教學情境,既有效激發(fā)了學生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感受,又能讓學生在情境中拓展意識,有效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高了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3.2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發(fā)展應用能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一種交流工具,最根本的作用是與他人進行日常交流,所以這—學科的教育離不開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結合。事實上,在英語教材的內容設計中,大多數(shù)都是與人們的日常交流相關的內容,教師如果想要讓學生真正地掌握這門學科,就需要打破英語課堂和實際生活之間的“障礙”,將生活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方式感知、體驗更美好的英語課堂,進而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教師要把初中英語教材中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生動的課堂元素,創(chuàng)設出以課本為基礎的生活情境,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例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就會時不時地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教學活動,以改變課堂教學形式的方法,有意識地強化對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了加強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筆者就為學生設計了一個“生活對話”活動。首先,在課程的開始,筆者讓學生以前后桌面對面,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交流平臺。之后,筆者讓學生先用英語進行一些日常生活的交流,比如“How are you?”、“How do you do? ”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等等。當學生已經(jīng)進行了初步的交流之后,筆者就會為學生提出一個具體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根據(jù)筆者所提供的場景進行對話,比如筆者給學生提出了一個超市購物的場景,有的學生就會在對話中說出“How much is this?”“How much are apples?”;當筆者提出一個問路的場景時,有的學生就會說出“Where is the school?”“Go straight and turn left.”這些語句。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場景,讓學生根據(jù)這些場景利用所學過的英語知識展開對話交流,既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又促進了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
3.3 通過角色扮演,增強情感體驗。前文說道,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很多知識點都是伴隨著對話出現(xiàn)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這一部分的利用,將角色扮演與情境教學相融合,增強學生的情境代入感,讓學生像學習母語—樣來理解、領會英語內容,表現(xiàn)出語言的魅力,為學生的熟練應用、與人交流打下基礎。
例如,在對每次課程進行具體的教學之前,筆者會首先給學生布置一些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課下首先對所要學生的內容進行理解和朗讀,當遇到不懂的詞匯或者句子時,可以查閱英語詞典或者咨詢老師,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然后,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照教材內容完成角色扮演活動。在進行“Whose bag is this?”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筆者就讓學生在課前進行了預習,并且要求學生在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表演,學生通過之前的預習已經(jīng)了解了這是一篇“尋找失主”的文章,所以在教學時,筆者讓學生對基本的故事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或者拓展,讓其盡可能地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并讓學生設計自己喜歡的角色,以小組為單位上臺進行表演,為大家展現(xiàn)一場豐富有趣的舞臺劇。在這個表演過程中,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膽量,而且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在課堂情境中的代入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4 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許多學生會認為學習英語的過程缺乏趣味性,所以學生就無法提高積極性參與其中。對此,教師首先要能夠關注學生負面的學習情緒并將其消除,選擇有效的故事情境,將故事融入教學課堂中,使課堂變得更具趣味性,使所有知識點都能夠與生動有趣的故事進行結合,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也能對英語知識進行理解與掌握,其不僅有利于不斷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實現(xiàn)其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進行“Once upon a time….”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這部分內容知識其實就是與講故事有關的內容。所以筆者就利用故事情境展開了教學。首先,在課程的開始,筆者就給學生講述了一個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骸癘nce upon a time,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There was an emperor who loved to wear beautiful new clothes......At this time, the emperor realized that he had been tricked, and he dingily ran back to the palace .”當學生聽完筆者講述的這個故事之后,很快就說出了這是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然后,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們共同學習了本節(jié)課程的故事《金鳳花姑娘和三只小熊》。最后,筆者讓學生用本節(jié)課程所學習的知識來復述了故事情節(jié),以此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3.5 創(chuàng)設實物情境,提升教學質量。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許多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快速理解與掌握英語單詞的意思,其會讓學生直接查找英語單詞的漢語意思,并利用漢語來對英語單詞進行理解,這不僅會花費學生過多的時間來進行英語學習,阻礙了其學習的效率,也不利于學生英語思維的有效建立。因此,想要能夠有效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質量,教師就要能夠創(chuàng)設出實物情境,利用實物來替代漢語,讓學生有機會直接面對實物來用英語進行思考,有利于其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
例如,在進行“Nothing is more enjoyable than playing tennis.”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筆者就給學生帶來了許多體育器材,如乒乓球、網(wǎng)球、籃球、足球等等,讓學生根據(jù)筆者所帶來的這些體育器材來說一說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和自己對體育的認識。之后筆者通過“網(wǎng)球”引出了本次課程的主題,并給學生進行了詳細的知識講解。學生通過筆者所帶來的這些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實物展開英語知識的學習活動,一方面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通過最直觀的接觸來深化學生的理解,提升學習效率。
3.6 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培養(yǎng)語法基礎。語法知識在初中英語知識的教學中有著重要意義,在日常開展英語學科語法教學的過程當中,由于教學時間有限,并不是每一節(jié)英語課堂都能夠開展情景劇式的英語語法練習。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課堂容量,教師有必要在課堂上運用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的方式來教學語法知識。
例如,在講解“一般過去時”的語法知識時,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中,教師一般會要求學生記憶大量的單詞過去式,但是這些內容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學習壓力,以至于學生在學習一般過去時是會產(chǎn)生厭倦疲憊的心理。所以,筆者為了有效改變這一情況,在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就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互動,通過對話學習語法的基礎內容。如筆者會隨機抽取兩名學生并詢問他們:“剛剛的對話中出現(xiàn)了哪些是過去式的單詞?”經(jīng)過學習,學生能夠快速地分辨出在句子中“brought”是“buy”得過去式。通過在語法教學中采用這種對話式的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能夠讓學生良好掌握一般過去式的用法以及其相關單詞的過去式,還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記憶水平。
3.7 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興趣。在初中英語的語法教學中,利用游戲可以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讓同學們能夠在語言交流過程中靈活運用相關英語知識,這不僅能夠提高同學們對相關英語知識的記憶,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真正將英語這門語言學到。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可以讓同學們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學習,并在完成相關的課程內容教學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獨立思考,自主判斷,發(fā)散思維,以此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例如,在進行“What should we do before help arrives?”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筆者就通過多媒體給學生設計了一場“救援游戲”讓學生以闖關的形式完成救援。首先,在課程的開始,筆者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關于地震的視頻,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地震的背景和知識的認識,為本次課程的學習做好知識和情感的雙重鋪墊。然后,筆者讓學生們速讀文章,快速捕捉文章信息,并列出完整的文章語義結構圖。筆者再根據(jù)魚骨圖展開對這部分知識的具體講解。最后,筆者將這部分內容設計了一場救援游戲,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習的內容,對這場救援游戲進行通關,只有正確找到相應詞匯或者語句,才能完成最終的救援任務。學生在教師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游戲情境中進行文章的深入閱讀,一方面強化了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另一方面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勝意識,不僅學到了有用的救援技能,更強化了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能力。
3.7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打造有效課堂。結合初中學生身心特性與認知現(xiàn)狀以及初中英語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指導時,應輔以問題進行鋪墊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并通過對與教學內容相契合的學習問題的引入,來組織學生開展思考、分析、探索,讓學生在問題情境的統(tǒng)領下開展對英語課文的解析與學習,來幫助其充分理解學習內容,以強化對教學中涉及的詞匯、語法、句型的深入掌握。學生在開展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其思維的活躍性、認知的深入性自會得到全面增強,更利于其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學習。
例如,在進行“My family”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筆者就結合學生的學習內容,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入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在筆者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展開對英語知識的學習。這部分知識內容是讓學生通過對自己家庭成員的介紹,培養(yǎng)學生對家庭成員的關心以及對家庭的熱愛之情。所以這部分知識所涉及的單詞、短語、句式相對較多。如涉及家庭成員的詞語就有“mother, father, grandpa, grandma, sister,brother,aunt,daughter,son,uncle”等詞匯,相關句式有“Is this/that your mother/father...? Are these/those...?/Who is this/that?/Who are these/those?”等,當學生們對這部分知識有了較好的掌握之后,筆者就給學生提出了諸多問題讓學生會展開回答。如筆者會問:媽媽用英語單詞怎么說?姐姐的英文單詞是如何拼寫的?這些簡單的問題之后筆者也會對問題進行升華,讓學生回答:你能否用今天所學習的知識介紹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員?每一名家庭成員的特點是什么?你們之間都發(fā)生過哪些有趣的故事等等問題。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中英語教師結合信息技術這種強大的輔助教學工具展開教學活動,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形成良好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提升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擺脫傳統(tǒng)英語講解枯燥的難題。情境教學的出現(xiàn)不僅豐富了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形式,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升也產(chǎn)生了良好的推動作用,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教師產(chǎn)生良好而有效的互動,理解彼此之間的關系,進而為初中英語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