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事件哲學的中學生物學科關鍵能力培養(yǎng)研究”(編號:E-b/2018/01)。
“事件策略”是指教師根據(jù)教育教學需要,借助與生物學科相關的事件,或有目的地設計事件,引導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分析并解決學科相關問題,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與學科素養(yǎng)?;凇笆录呗浴?,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可通過以下途徑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提煉事件內(nèi)核。事件往往是由不同的問題引起的,因此,教師基于“事件策略”培養(yǎng)學生利用生物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需要提煉事件內(nèi)核。以全國上下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例,人們在抗擊疫情初期的工作重心是控制病毒的傳播。隨著對病毒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清了該病毒的生物本質(RNA病毒),并通過免疫學方法,從康復者體內(nèi)提取抗體用于應急性治療。在此基礎上,我國還利用基因工程及細胞工程技術,制造出全人源單克隆抗體,用于新冠病毒的檢測??箵粢咔椴饺氤B(tài)化后,國家免費為國民接種疫苗??偟膩碚f,該事件比較復雜,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提煉事件內(nèi)核可圍繞該病毒是什么,疫苗是什么,疫苗如何生產(chǎn)等展開。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陳薇等科學家研發(fā)新冠疫苗的故事向學生滲透科學探究、愛國主義和社會責任等教育。
第二,拓展和事件相關的大量事實。拓展和事件相關的事實,能夠豐富教學情境,完善知識學習素材,促進遷移運用。教師可將能引起肺炎的肺炎雙球菌與新冠病毒加以比較,引導學生從生物學視角加深對新冠病毒致病方式和防治措施的理解;同時要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發(fā)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了解、分析與比較事件材料,讓學生將學習健康衛(wèi)生知識同認識社會、解決健康問題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第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思考。教師可利用事件中豐富的情境考查學生必備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科關鍵能力是否得到培養(yǎng)。如,2021年6月,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出了4個“需要關切”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以此事件為基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和乙肝病毒,分析前兩者存在較為明顯的變異,而后者變異概率低的原因,并由此判斷針對這三種疾病的哪種疫苗更為有效。同時,人們?yōu)榱四芗霸鐧z測病毒,是采用病毒抗原檢測還是病毒抗體檢測更有效?二者有何區(qū)別?在實際操作中,醫(yī)護人員一般會對可疑人員進行“交叉雙檢測”,這又是什么原因?基于事件教學,教師通過比較創(chuàng)設的問題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拓寬其知識學習范圍,培養(yǎng)學生在新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遵循科學研究途徑,解決實際問題。教師通過挖掘科學研究中的材料,讓學生了解科學工作者的研究思路、操作途徑,有助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科研人員研制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RT-PCR熒光探針法)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快速、簡便、精準的核酸檢測方案??蒲腥藛T采用的RT-PCR熒光探針法與普通PCR法對比有什么優(yōu)點?在檢測過程中,有以下步驟:①分析PCR擴增結果;②從病人組織樣本中提取DNA;③利用PCR擴增DNA片段;④采集病人組織樣本。以上步驟的正確操作順序是什么?為了檢測該疫苗制劑是否有效,科研人員選取30日齡幼鼠若干只,將之均分為兩組,第1組每只注射3mL疫苗制劑,第二組作為對照應如何處理?其后,兩組幼鼠應如何處理?通過觀察什么現(xiàn)象可以得出結論?通過體驗真實的科學研究,嘗試在復雜情境中解決復雜問題,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必然會得到提升。
(錢建偉,南通市通州區(qū)金沙中學,江蘇? 南通? 226300)
責任編輯:謝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