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發(fā)
(肇慶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廣東 肇慶 526020)
大學生是國家最寶貴的人才資源,在當今新媒體時代,加強和創(chuàng)新大學生的世界觀發(fā)展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心健康各項素質,直接關系到國家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關系到和諧社會建設。因此,有必要關注和研究新媒體時代對當代大學生世界觀發(fā)展的具體影響,以期能針對性地進行建設、創(chuàng)造、改進,培養(yǎng)適應社會、緊跟時代、符合國家需要的人才資源[1]。
21世紀,全球經濟飛速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信息化時代,所有領域都被信息技術覆蓋,從政治到經濟,從科學到文化,從教育到社會,全都以信息技術為依托,進行領域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小到日常生活中運用智能手機買米、買菜,大到以衛(wèi)星信號源精密計算為基礎的“上天入地”工程,比如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的發(fā)射、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的下潛等。信息化時代,也正是多媒體和新媒體時代。新媒體,可以理解為以數(shù)字技術為基礎,以網(wǎng)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2]。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以后發(fā)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tài),是利用數(shù)字技術、網(wǎng)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無線通信網(wǎng)、有線網(wǎng)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shù)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tài)和媒體形態(tài)。因此,新媒體具有非常明顯的個性和特征。首先是新媒體的即時性與交互性,新媒體能滿足人們隨時隨地地進行即時、互動的表達、娛樂、交流、共享、溝通等。接著是新媒體虛實相間的特征,在新媒體領域,既有網(wǎng)絡游戲、3D動畫等虛擬世界存在,人類可在虛擬游戲世界充分發(fā)揮,又兼具實體特性,如網(wǎng)絡購物、實時新聞等均需以實際生活為基礎,線上線下結合。另外,新媒體還具有信息海量、碎片化、參與性強、傳播迅速等特征,新媒體時代,以人為本,人人都是主角,參與方式簡單,參與途徑多;信息來源廣泛,信息海量化,只有想不到的,沒有新媒體上沒有的;人人都可以充分運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運用新媒體,人人也都可以將信息內容碎片化參與到新媒體信息中;新媒體使信息不分國界、不分地域,全天候、全覆蓋,時時刻刻都在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分分秒秒都在變化和改進。新媒體就是時代寵兒,在它迅速發(fā)展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3]。
古語有云:“德以才為資,才以德為帥?!钡掠囵B(yǎng)為教育的重點,“德”也可以理解為人類對世界、對人生、對家國的看法和觀念,是人類心理健康發(fā)展和成長的必備條件。大學生作為祖國和時代需要及重點培養(yǎng)的中堅力量,更應以“德”為主,德才兼?zhèn)?,因此,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4]。
世界觀是人們對于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是人們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問題的系統(tǒng)觀念體系的總和,是人們對社會生活的態(tài)度和意識,是自動、自發(fā)、自覺層面上能夠表達出來的關于世界與人類相互關系的思想和信念。
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是當代大學生對于世界的總看法和根本觀點,是大學生在看待、感知、領會、評價、解釋自然、社會、人生問題的觀念體系。其涉及的問題廣泛且繁雜,既包括當代大學生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各類看法,也包括了他們對自然、社會以及人類自身問題的認知,比如,大學生對自我的人生目的、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等的態(tài)度和看法。結合大學生的實際生活,大學生的世界觀表現(xiàn)為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看法及觀點,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等思想路線的看法和觀點,對信仰和思維等的看法,對善惡、美丑、自我、幸福等的看法[5]。
思想是行為的主導,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世界觀內化為個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追求,外化為一切行動和行為的本質驅動力,因此,在新媒體時代,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發(fā)展直接影響著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基礎,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的文明進步。
結合新媒體時代的分析解讀,梳理其主要特征,再深度剖析當代大學生世界觀的概念,可見新媒體對新時代大學生世界觀發(fā)展的影響非常關鍵,既有良好促進的正作用,又有消極同化的副作用,具體可以從以下兩點看出。
1.開放的媒體環(huán)境,可以使大學生在世界觀形成的階段更加積極以主人翁精神看待世界,促進其主動參與、全面對比、深度思考并融入社會
新媒體時代信息豐富,新聞、時政、社會熱點等即時并開放,大學生借助網(wǎng)絡手段,可以了解更多、更全面的社會信息、政治信息,運用網(wǎng)絡平臺抒發(fā)自身對政治事件、社會熱點等的見解和看法,積極主動參與社會管理和國家治理,發(fā)揮影響力。例如,各大政府網(wǎng)站的開放型留言欄和互動平臺、市長信箱等。再比如,2014年兩會期間,很多大學生紛紛在網(wǎng)上議政廳“向總理說愿望”,積極建言獻策;2020年東京奧運會網(wǎng)絡直播,在線打call;新媒體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互動和展現(xiàn)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和平等化,新媒體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公共話語和民意表達的新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刺激著大學生參政議政的欲望,提高了大學生的政治關注度,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國際視野、開放意識、民主意識,促使其充分了解時事政治,積極思考,幫助大學生增強國家主人翁和世界主人翁意識,起到促進健康積極的世界觀形成的作用。
2.新媒體時代與時俱進的新理念和日新月異的新發(fā)展,助力大學生養(yǎng)成批判思想和深度思考的習慣,刺激大學生自我突破和創(chuàng)新
新媒體時代,科技的發(fā)展、經濟的繁榮、社會的進步是“肉眼可見”的,其技術、形式、理念都在不斷革新,這種“日新月異”帶給了大學生壓力,也帶給了他們更進一步探索世界、貢獻自我力量的動力,刺激大學生自我突破和創(chuàng)新。例如,2021年,神舟十二號和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相繼進入太空,到達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航天員們在空間站分別駐扎長達3個月和6個月,進一步探索太空奧秘,新媒體讓上太空的旅程變得不再神秘,很多大學生由此加深對科技的重要認識,科技改變人類,科技改變生活,由此建立創(chuàng)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唯物主義世界觀以及積極向上、勇于探索的理想價值。
3.新媒體有助于大學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從更廣闊的視野看待人生,建立更高追求的人生觀和更宏偉的世界觀
新媒體的共享性和開放性有助于大學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從世界格局、國際范圍看待世界,客觀面對社會發(fā)展,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形成“知己知彼”的觀念體系,建立為國家發(fā)展、為社會進步、為改變人類生活而努力的信念和信仰,激發(fā)自身的潛力,貢獻自我最大的價值。網(wǎng)絡無國界,科技的每一點進步都展現(xiàn)在人類眼前,“上游太空的載人飛船”“下潛深海的潛水艇”、活躍在各個領域的“智能機器人”等等,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普通人也津津樂道、時時關注的最新科技,“與榮有焉”。只有站在更高的高度,才能取得更偉大的創(chuàng)新和成就。
1.多媒體時代多元化的人生信仰容易使大學生產生世界觀的偏差
青年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后期,需要用正確的人生哲學來進行指導,但多媒體時代,網(wǎng)絡上信息紛繁復雜,好壞兼具,人生信仰、生活信念各有不同,信息主體的知識、情感、文化、社會制度、成長經歷不同,國家、民族、政治、法律、經濟等各種因素摻雜其中,對大學生正在形成的世界觀會產生很大影響。如在一些錯誤思想的影響下,大學生信念淡薄、認知不足都會容易走上歧途,產生偏差的世界觀,以個人利益至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英雄主義等為信仰,迷失了本質[6]。
2.多媒體影響大學生對主流意識的認知誤導和對個人品質的塑造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處于量變到質變的階段,也是我國社會轉型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伴隨著國力增強,物質豐富,相對來講各類社會矛盾也凸顯出來,例如貧富差距加大、物質與精神建設無法同步,群體性事件增多等。美國著名政論家李普曼曾經說過,現(xiàn)代社會變得越來越巨大和復雜化,對超出自己經驗以外的事物,人們只能通過各種新聞供給機構去了解,因此許多經過選擇和加工并重新結構化向大眾展示的信息,往往會帶來人為的影響作用,例如負面新聞事件過多時,很容易成為討論焦點和熱點,使大學生受到情緒上的破壞和思想上潛移默化的腐蝕影響,特別是法律知識和社會經驗儲備不足的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過多的負面報道會動搖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對法律至上、權利義務對等、民主平等觀等法律信仰產生懷疑。
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時期,理性思維尚不完善,審美意識和個人情操有待繼續(xù)發(fā)展和穩(wěn)定。多媒體時代的信息紛繁復雜,偶爾容易出現(xiàn)較有爭議的案例和言行,對大學生在品質形成上是一個以負面推向正面的辯證性影響過程,更加需要正確的引導,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主流意識,在網(wǎng)絡和現(xiàn)實中找到自我,發(fā)展個人品質。
3.多媒體使大學生對人生追求產生錯誤認識
青年時期是個人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最快速的時期,也是確定理想和抱負的最佳時期,是付諸行動的萌芽時期。大學生處于走上社會的前期階段,需要更進一步進行知識儲備和積累,更勤奮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但多媒體和網(wǎng)絡社會的發(fā)達,衍生出游戲、上網(wǎng)沖浪等附加的新興事物,很容易讓人沉迷。大學生雖然自律性比中學生要更好,但是社會實踐經驗不足,太多社會不良觀念也會對他們產生影響,比如過度追求利益化而忘卻了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交友觀“以義為先”,推崇崇高友情[7];再比如追求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的思想等等。
大學生世界觀的教育是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順利成才的根本保障,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內容,針對新媒體對新時代大學生世界觀發(fā)展的各類影響,在大學生的教育策略上,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建設。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理論根據(jù),把“三個代表”思想作為教育引導的指導思想,正視多媒體發(fā)展的現(xiàn)實,更新觀念,把開展多媒體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正視網(wǎng)絡給大學生世界觀形成帶來的負面影響,加強引導,用先進的文化、堅定的理論信念抵制網(wǎng)絡腐朽思想行為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評判標準,筑牢思想防線,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多媒體將社會現(xiàn)實與網(wǎng)絡相互串聯(lián),在現(xiàn)實社會中存在的階級矛盾,也被無孔不入地代入多媒體時代,在思想文化上,堅持正確方向的主導和把握,對大學生加強網(wǎng)絡引導,牢牢把握正向、積極、健康的世界觀教育方向,促進多媒體時代大學生健康世界觀的形成[8]。
除了以上策略,還可以通過提高教育工作人員的多媒體素養(yǎng)、營造適合大學生建立世界觀的氛圍及提高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等從正面教育和引導新時代大學生世界觀的健康發(fā)展。
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世界觀發(fā)展的影響利弊共存,只有充分認識時代特征,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腳步,時刻關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發(fā)展,堅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堅定社會主義信仰,充分調動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慧眼”,助力學生正確的世界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