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錦州市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綜合服務中心 遼寧 錦州 121000)
錦州地區(qū)冬春季節(jié)溫度低,必須注意選擇耐寒性和耐低溫能力強的品種。豐產(chǎn)性直接關系到種植戶的收入,而抗病性好的品種不但可以降低生產(chǎn)成本,還能達到無公害產(chǎn)品的要求,提升產(chǎn)品品質。只有所選擇的品種符合消費群體的飲食習慣,辣椒果型、果色、果肉俱佳,辣味程度符合主銷區(qū)域消費者口味,才能體現(xiàn)出其較強的商品性,才能取得更好的經(jīng)濟效益。
2.1 苗床準備。冬春茬辣椒栽培苗床準備的關鍵就是在該茬口育苗過程中需要使用電熱溫床,以適應辣椒幼苗木質化程度高、生長慢、苗期長的特征,具體方法是播種畦按照每平方米100 W的功率布埋電熱線。
2.2 浸種催芽。把選好的種子在播種前5~7 d進行浸種處理,將飽滿的種子用55℃~60℃的溫水進行浸泡,同時不斷地攪拌,待水溫降至30℃時靜置,浸泡4~6 h,之后磋凈黏液撈出;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 min,以鈍化病毒,撈出后用水沖凈種子表面藥液;用白色透氣好的布將種子包裹進行催芽,期間溫度調控在25℃~30℃,每日用清水清洗黏液,5d左右即可出芽。
2.3 播種技術
2.3.1 播前澆水。播種前要對播種畦澆水,水量以營養(yǎng)土濕透,且播種畦畦面不積水為宜。
2.3.2 播種方法。播種畦水下滲后按每平方米畦面7~8 g種子進行播種,播種后覆土1 cm,并及時封蓋塑料薄膜。
2.3.3 溫度調控。苗床溫度白天控制在28℃~30℃,夜間18℃~20℃,傍晚要加蓋草苫,草苫早上要晚揭,晚上要早蓋,不用通風,以維持較高的畦溫。
2.4 苗期管理
2.4.1 齊苗后降溫。在辣椒幼苗出齊之后,溫度可適時降低,白天23℃~25℃,夜間15℃~17℃,草苫揭蓋時間進行相應調整,可以早揭晚蓋。
2.4.2 間苗與分苗。幼苗齊苗后就可選擇揭膜間苗,間苗后為了便于幼苗扎根,要撒上一層細土;待播種后35 d左右,幼苗長出2~3片葉時就可以進行分苗,分苗前要進行煉苗,即分苗前2~3 d加大通風,白天溫度15℃~20℃,夜間10℃~15℃即可。
2.4.3 適齡壯苗標準。由幼苗成長為適齡壯苗一般需要90 d左右時間,株高可達20 cm左右,莖稈直徑4 mm左右,展葉12~15片,葉大而厚,根系完整。
3.1 定植前的底肥施入。冬春茬口的溫室辣椒生長采收期相對較長,所以施入充足的底肥以維系對植株的營養(yǎng)供給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每畝施肥量要達到有機肥6 000 kg以上。
3.2 定植期選擇。錦州地區(qū)冬春茬辣椒一般在1月初定植,同時必須結合棚室設施及外界氣溫等條件來確定,以白天溫室內10 cm土溫達到10℃以上,夜間最低溫度不低于5℃為佳,然后選擇一個晴天定植,以上午9:00~午后3:00為宜,定植后能趕上數(shù)日晴天更佳,這樣的外部環(huán)境有利于提溫緩苗。
3.3 定植密度確定。定植密度不宜過大,采取大小行定植方法,小行距30~40 cm,大行距70~90 cm,株距30 cm,每畝栽種穴數(shù)控制在3 000~4 000穴。對于長勢旺盛、開展度及葉量較大的品種,需適當稀植或采用單株定植,而相對葉量少的品種可適度加密,或雙株定植。
4.1 溫度管理。緩苗期白天溫度30℃~33℃,夜間18℃~20℃,以促根緩苗。晚上可覆蓋保溫設施提高溫度,同時注意,定植后1~2 d內的中午需放草簾遮光;緩苗后溫度白天25℃~28℃,夜間15℃~18℃;花期白天22℃~28℃,夜間15℃~18℃;進入結果期,適當降低夜間溫度,調控在15℃。溫度的調控主要是依靠加蓋保溫幕增溫,通風降溫。
4.2 肥水管理。初次追肥選擇對椒開花坐果后,結合澆水進行追肥,而且可依據(jù)實際情況每隔3~4 d進行澆水追肥;根據(jù)植株和天氣情況進行澆水管理,一般采取小水勤澆方法,切忌大水漫灌。
4.3 植株調整。在辣椒進入采收旺盛期之時,由于根繁葉茂影響通風透光,要及時進行植株調整,除密疏老,拔掉部分植株,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利于積累光合產(chǎn)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