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奧
(哈爾濱市胸科醫(yī)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56)
胸腹主動脈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是一種比較惡性極端惡毒的腫瘤癥狀[1]。臨床認為該腫瘤的出現(xiàn)與患者長時間的吸煙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且好發(fā)于老年男性群體[2]。大部分患者可無典型的癥狀,但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會出現(xiàn)腹部跳動性的腫塊和壓迫癥狀,中腹部或腰背部還會出現(xiàn)疼痛感,如不及時診斷并治療,很有可能壓迫到腸管、輸尿管,從而引起腸管功能障礙和腎積水,增加生命危險[3]?;诖?,本文將分析CT診斷TAA的價值和意義,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TAA患者37例納入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7例,年齡范圍在41-83歲之間,均值(59.28±9.63)歲,無明顯癥狀9例,中腹部或腰背部疼痛12例,腹部跳動性的腫塊和壓迫癥狀16例(參見表1)。
表1 37名TAA患者基本情況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jīng)動脈造影檢查診斷為TAA者;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研究同意書。
排除標準:檢查依從性差者;臨床資料不全者。
1.3方法
采用美國GE16排螺旋CT機對患者進行掃描檢查,掃描空間厚度為2.5 mm,將 300 mg/ml 碘佛醇造影劑使用高壓注射器通過經(jīng)皮穿刺進入血管, 單位時間內(nèi)注射給藥的速度保持在 3.0 ml/s左右,15s后開始常規(guī)橫斷非強化掃描,隨后再進行增強掃描,自頸、胸部之間的接壤區(qū)域掃描到S3 水平,在掃描過程中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調(diào)整范圍,將所得的掃描數(shù)據(jù)進行圖像重建,并拍攝胸腹CT片。
1.4觀察指標
將動脈造影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統(tǒng)計CT診斷準確率,并分析不同疾病類型的CT影像學表現(xiàn)特征。
1.5數(shù)據(jù)處理
2.1CT診斷準確率
CT診斷結果、動脈造影檢查結果見表2所示。
表2 CT診斷準確率[n(%)]
采用動脈造影檢查,檢出6例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檢出率為100%(6/6)。采用CT檢查,檢出5例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檢出率為83.33%(5/6)。對兩種檢查方式的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檢出率進行X2檢驗,顯示X2=1.091,P=0.296。
采用動脈造影檢查,檢出19例真性腹主動脈瘤,檢出率為100%(19/19)。采用CT檢查,檢出19例真性腹主動脈瘤,檢出率為100%(19/19)。對兩種檢查方式的真性腹主動脈瘤檢出率進行X2檢驗,顯示X2=0.000,P=1.000。
采用動脈造影檢查,檢出12例假性腹主動脈瘤,檢出率為100%(12/12)。采用CT檢查,檢出11例假性腹主動脈瘤,檢出率為91.67%(11/12)。
對兩種檢查方式的假性腹主動脈瘤檢出率進行X2檢驗,顯示X2=1.046,P=0.307。
三組P值均大于0.05,提示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2不同疾病類型的CT影像學表現(xiàn)特征
(1)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動脈的管徑大小明顯狹窄且管腔處于分開的狀態(tài),在檢查出過程中需對腹腔動脈開口位于原有正常血流的管腔內(nèi)進行鑒定。
(2)假性腹主動脈瘤:沿脊柱左側(cè)下行的腹主動脈旁可見非正常組織結構的包塊。
(3)真性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呈瘤樣擴張可見異常增寬且組織生長腫瘤變化明顯。
TAA致病危險因素多樣,主要包括脂質(zhì)浸潤導致動脈的硬化、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病原體侵入人體、機械因素造成的組織破壞、先天性發(fā)育不良、蒼白螺旋體引起的性傳播疾病、動脈中層囊性變性等,患者一般都存在著血管雜音的現(xiàn)象[4]。TAA無明顯特異性,使得臨床診斷難度增大,還需選擇一種科學的檢查方式來確診疾病,進而積極展開治療,改善患者預后。
目前,臨床上診斷TAA,主要采用CT血管造影。據(jù)鄺琰、劉曉知報道,成都市新都區(qū)人民醫(yī)院曾收治75例TAA疑似患者。75人均接受手術,均在該院放射科接受CT血管造影診斷。結果顯示:采用CT血管造影診斷,檢出13例腎上腹主動脈瘤;在手術過程中,確診15例腎上腹主動脈瘤;CT血管造影診斷腎上腹主動脈瘤的準確性為94.67%,特異度為98.33%,靈敏度為80%。采用CT血管造影診斷,檢出20例胸腹主動脈慢性夾層動脈瘤;在手術過程中,確診22例胸腹主動脈慢性夾層動脈瘤;CT血管造影診斷胸腹主動脈慢性夾層動脈瘤的準確性為94.67%,特異度為98.11%,靈敏度為86.36%。采用CT血管造影診斷,檢出20例近腎腹主動脈瘤;在手術過程中,確診17例近腎腹主動脈瘤;CT血管造影診斷近腎腹主動脈瘤的準確性為93.33%,特異度為93.10%,靈敏度為94.12%。采用CT血管造影診斷,檢出21例胸腹主動脈瘤;在手術過程中,確診19例胸腹主動脈瘤;CT血管造影診斷胸腹主動脈瘤的準確性為97.33%,特異度為96.43%,靈敏度為100%[5]。盡管CT血管造影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但行CT血管造影診斷需要使用放射線,并向受檢者血管內(nèi)注射對比劑。放射線輻射有可能對受檢者造成不利影響,對比劑有可能引起受檢者毒性反應。
針對這一情況,現(xiàn)在,在TAA臨床診斷上,有越來越多的醫(yī)院重視CT檢查。CT 是使用X光來生成體內(nèi)結構圖像的常用疾病診斷手段,能夠從任意角度旋轉(zhuǎn)重組從各顯示數(shù)據(jù)得到新層面的圖像,清晰呈現(xiàn)受檢者的胸腹主動脈血管內(nèi)部情況,清晰呈現(xiàn)受檢者血管內(nèi)TAA病變部位情況,有助于醫(yī)生對患者病情發(fā)展的了解,同時該方式具有無創(chuàng)性診斷的優(yōu)勢,可清晰地將病變部分復雜、異常的結構顯示出來。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患者采用CT檢查的診斷準確率較高(與CT血管造影診斷準確率處在相同水平);且可將患者病變部分外形、大小、分布位置以及有無動脈瘤內(nèi)的混合血栓等情況清晰顯示,以此來保障醫(yī)生可以直接觀察患者病變部分的整體特征和周圍組織結構,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另據(jù)張會理報道,河南推拿職業(yè)學院附屬醫(yī)院影像科對96名懷疑患有腹主動脈瘤的患者分別進行數(shù)字顯影血管造影檢查、多層螺旋CT血管掃描檢查。結果顯示:采用多層螺旋CT血管掃描檢查,在96名可疑病例中分別檢出8例Ⅰ型腹主動脈瘤,8例ⅡA型腹主動脈瘤,11例ⅡB型腹主動脈瘤,44例ⅡC型腹主動脈瘤,16例Ⅲ型腹主動脈瘤。采用數(shù)字顯影血管造影檢查,在96名可疑病例中分別檢出9例Ⅰ型腹主動脈瘤,8例ⅡA型腹主動脈瘤,11例ⅡB型腹主動脈瘤,46例ⅡC型腹主動脈瘤,18例Ⅲ型腹主動脈瘤。對兩種檢查方式檢出的腹主動脈瘤分型進行X2檢驗,顯示X2=0.081,P=0.999。采用多層螺旋CT血管掃描檢查,在96名可疑病例中分別檢出60例動脈瘤血栓形成,34例動脈瘤累及雙側(cè)髂總動脈,27例動脈瘤累及單側(cè)或雙側(cè)髂總動脈分叉部。采用數(shù)字顯影血管造影檢查,在96名可疑病例中分別檢出64例動脈瘤血栓形成,37例動脈瘤累及雙側(cè)髂總動脈,29例動脈瘤累及單側(cè)或雙側(cè)髂總動脈分叉部。對兩種檢查方式檢出的腹主動脈瘤累及范圍進行X2檢驗,顯示X2=0.059,P=0.971。顯示兩種檢查效果沒有顯著差異。張會理的報道與本次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相似度[6]。綜上所述,TAA患者采用CT檢查的診斷準確率較高,且可以較為清晰的顯示其病灶的影像學表現(xiàn),進而后續(xù)的治療提供參考,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