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若楠 張晶書 洪成宇 李家偉 李 鑫 周 超*
(1.長春工業(yè)大學 教育部合成樹脂與特種纖維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 長春 130012)
(2.吉林省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院 吉林 長春 130012)
水性聚氨酯(WPU)是以水代替有機溶劑作為分散介質的新型聚氨酯(PU)體系,具有綠色環(huán)保、無毒、無刺激性氣味、施工安全等特性,被廣泛應用于涂料、紡織、膠黏劑、皮革涂飾等領域[1-3],但某些WPU涂膜存在耐水性、耐候性較差,機械性能不高等缺點。為提升WPU產品的綜合性能,在體系中引入丙烯酸酯形成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雜合物,從而改善WPU材料的性能,已成為比較熱門的研究方向[4]。使用互穿聚合物網絡(IPN)技術將PU與聚丙烯酸酯(PA)進行復合是非常有效且前景良好的改性方法之一[5]。
本實驗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采用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網絡技術,以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和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作為主要原料,將改性單體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引入WPU體系,制備了IPN和半互穿網絡(S-IPN)結構的WPUA乳液,探討了IPN結構和PU/PA質量比對WPUA性能的影響。
聚四氫呋喃二醇(PTMG,Mn=2 000),工業(yè)級,天津大學科威公司;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2,2-二羥甲基丙酸(DMPA)、丙烯酸丁酯(BA),分析純,阿拉丁試劑(上海)有限公司;1,4-丁二醇(BDO)、三乙胺(TEA),分析純,上海易恩化學技術有限公司;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分析純,天津市化學試劑三廠;二月桂酸二丁基錫(DBTDL)、丙酮、十二烷基硫酸鈉(SDS)、偶氮二異丁腈(AIBN),分析純,福晨(天津)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分析純,江蘇海洋石化有限公司;三羥甲基丙烷(TMP)、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分析純,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二乙烯基苯(DVB),分析純,麥克林試劑(上海)有限公司。
PTMG、BDO使用前需80℃真空脫水4 h。
稱取PTMG(20.0 g)、IPDI(13.0 g)、DMPA(2.8 g)及DBTDL(0.01 mL)加入到帶有攪拌器和冷凝回流裝置的三口燒瓶中。氮氣保護作用下升溫至80℃反應1 h,之后加入TMP(0.2 g)繼續(xù)反應。反應2 h后,使用丙酮-二正丁胺滴定法[6]測定體系NCO基含量達到理論值后,迅速降溫至40℃并加入適量丙酮調節(jié)黏度。隨后,將TEA(1.9 g)和蒸餾水一并加入到體系中,在高速剪切作用下攪拌30 min,得到固含量約為36%的WPU乳液。
在室溫條件下,向WPU乳液中加入丙烯酸酯單體MMA(5.0 g)和BA(11.8 g)、交聯單體DVB(0.08 g)、蒸餾水及適量乳化劑SDS和OP10,靜置使WPU微粒溶脹24 h后,向體系中加入引發(fā)劑AIBN,75℃反應6 h,得到PU/PA質量比為70/30的IPN WPUA乳液(記作WPUA1),在反應中不加入DVB則得到S-IPN WPUA乳液(記作WPUA6)。依照此法制備PU/PA質量比分別為60/40、50/50、40/60、30/70的一系列互穿WPUA乳液,記作WPUA2、WPUA3、WPUA4和WPUA5;相應的半互穿WPUA乳液記作WPUA7、WPUA8、WPUA9和WPUA10。
將適量的WPUA乳液倒入10 cm×10 cm的聚四氟乙烯模具中,排出乳液表面氣泡,放置在室溫下干燥9 d得到WPUA膠膜。
NCO基含量采用二正丁胺法測定。
乳液粒徑使用美國Brookhaven公司BI-90Plus型激光粒度分析儀測試;透射電鏡(TEM)使用日本電子公司JEM-1011型透射電子顯微鏡進行測試;紅外光譜使用美國Nicole公司的IS 50傅里葉紅外光譜儀進行分析;接觸角使用德國Kruss公司的DSA30型動態(tài)接觸角測量儀測試;力學性能使用日本島津公司的AGS-H型電子拉伸試驗機測試;動態(tài)力學分析使用美國英特斯朗公司的3365型動態(tài)機械性能測試儀測試。
不同PU/PA質量比和互穿網絡結構對WPUA乳液性能的影響見表1。
由表1可以發(fā)現,隨著PU/PA質量比的減小即PA用量的增加,兩種不同互穿網絡分子結構WPUA乳液的粒徑分別從96.8 nm和89.8 nm增大至184.3 nm和140.3 nm。這主要是由于相對于WPU分子而言,PA極性較低,其引入量增多會降低WPUA的極性,導致體系親水能力下降,乳化過程中不易分散,致使乳液粒徑增大。
從表1可知,在相同PU/PA質量比條件下,IPN WPUA的粒徑要大于S-IPN WPUA的,這是因為在乳化過程中WPUA內部的互穿網絡結構會限制其分子鏈的分散,交聯互穿程度越大,粒徑越大。
表1 WPUA乳液的粒徑數據
圖1給出了兩種代表性的IPN WPUA和S-IPN WPUA膜(WPUA3膜和WPUA8膜,其PU/PA質量比均為50/50)的紅外光譜圖。
圖1 WPUA3和WPUA8膜的紅外光譜圖
由圖1可見,WPUA3膜和WPUA8膜的紅外光譜基本相同。3 354 cm-1和1 530 cm-1出現了N—H的特征吸收峰,1 728 cm-1處出現了C==O的特征吸收峰,2 260 cm-1處未出現—NCO特征峰,說明—OH與—NCO已經反應生成了NH—CO;同時譜圖841 cm-1處出現了PA的特征峰—OC4H9,而且1 675 cm-1附近也未出現C==C的特征峰,說明丙烯酸酯單體已經發(fā)生聚合反應生成了PA。紅外光譜分析表明已成功制備了WPUA。
不同PU/PA質量比和互穿結構的WPUA膠膜的吸水率、接觸角及表面能的測試數據見表2。其中接觸角和表面能可以反映材料表面的疏水性能,吸水率則是表征材料的耐水性能。
表2 WPUA膜的接觸角和表面能數值
由表2可見,隨著PU/PA質量比的減小,兩種互穿結構WPUA膜的接觸角逐漸增大,吸水率和表面能逐漸降低。說明PA引入量的增加提升了WPUA膠膜的耐水性和疏水性。這主要是因為隨著PU/PA質量比的減小,疏水性相對較強的PA鏈段含量增多,膜的疏水性能增加,水接觸角增大。
對比兩種互穿分子結構WPUA膠膜耐水性和親疏水性還發(fā)現,PU/PA質量比相同的情況下,半互穿結構的WPUA(WPUA6至WPUA10)膠膜的疏水性能更好(接觸角大,表面能低),而互穿結構的WPUA(WPUA1至WPUA5)膠膜的耐水性能更優(yōu)(吸水率低)。這是由于半互穿結構中疏水性PA分子鏈是線型的,PA向表面遷移受到限制小,這也使得WPUA膠膜表面能降低,其水接觸角更大,表面能更低。而互穿結構的WPUA分子中PA有一定的交聯度,PU和PA分子纏結更加緊密,水分子不易進入互穿網絡中,所以其耐水性能更好[6]。
表3給出了IPN WPUA、S-IPN WPUA兩個系列膠膜的力學性能測試數據。
由表3可見,隨著PU/PA質量比的減小,兩種結構WPUA膠膜的拉伸強度逐漸降低。這是由于PA用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削減了PU中軟硬段之間的氫鍵作用,導致分子間作用力降低,力學強度下降。從表3中還能看到,PU/PA質量比相同的情況下,S-IPN WPUA膠膜相較于IPN WPUA膠膜有相對較高的斷裂伸長率和拉伸強度,這是由于半互穿WPUA中的PA是線型結構,相較于互穿WPUA中PA的交聯結構,PA分子鏈運動受到的限制小,微觀相分離更合適,延展性更好,拉伸強度也高。
表3 WPUA膠膜力學性能測試數據
圖2為不同結構WPUA膠膜的阻尼性能曲線。
圖2 WPUA膜的阻尼性能曲線
由圖2可以看出,隨著PU/PA質量比的減小,WPUA膠膜的損耗因子峰值逐漸增大,當PU/PA質量比為30/70時,損耗因子峰值最大,說明PA的引入可以提高聚氨酯的內耗。這是由于PA分子結構中的空間位阻和極性酯基具有較高的內耗,在這種情況下施加外力,盡管分子鏈段可以自由移動,但其變形跟不上所施加交變力場的變化,會產生嚴重的滯后現象,具有較大的內耗,因此會吸收大量的機械振動能量,并將其轉化為熱能而損失掉。
同時,對比圖2(a)和(b)可以發(fā)現,互穿結構的系列WPUA膠膜具有較高的內耗,這是因為相對于半互穿結構的WPUA來說,互穿網絡結構WPUA中的PA鏈段是有交聯的,分子鏈段運動困難,所以受力時產生形變所消耗的機械能大,即阻尼性能好。
(1)隨著WPUA體系中PU/PA質量比減小,WPUA乳液粒徑逐漸增大。
(2)隨著PU/PA質量比減小,WPUA膠膜的拉伸強度下降,膠膜斷裂伸長率、耐水性、疏水性及動態(tài)力學性能越來越好。
(3)在PU/PA質量比相同條件下,半互穿網絡結構的WPUA膠膜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較大,疏水性較好;而互穿網絡結構的WPUA膠膜耐水性和阻尼性能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