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萍安,劉雨今,郭仁勇
1.金華市中心醫(yī)院,浙江金華 321000;2.湖州師范學院護理學院,浙江湖州 313000;3.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00
新型冠狀病毒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各年齡段人群普遍易感,在家庭、社區(qū)和醫(yī)院均有典型的聚集性傳播特點,對人類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脅[1]。2021年4月,非洲馬里暴發(fā)第三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由于馬里民眾對新冠肺炎了解甚少,自我居家隔離、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依從性低,以及疫情難控性等原因,馬里華人感染人數劇增。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華人,住院期間因身邊沒有親人、環(huán)境陌生、語言不通、長期隔離、害怕死亡、信息不足、經濟損失等壓力因素,焦慮、煩躁、抑郁、失眠等情況發(fā)生率大幅上升,并可能演變?yōu)殚L期的心理健康問題[2]。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有利于患者緩解新冠肺炎疫情時的心理壓力,因此幫助患者構建積極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尤為重要[3]。心理學領域中,對處在心理危機狀態(tài)下的個體或人群采取明確有效的措施,幫助其戰(zhàn)勝危機,最終能夠重新適應生活的干預即為危機干預。筆者作為中國第27批援馬里醫(yī)療隊的病房護士,于2020年10月2日赴非洲馬里共和國進行醫(yī)療援助,直接參與馬里醫(yī)院的病房管理和患者救治工作。醫(yī)療隊抵達馬里后,第一時間成立新冠肺炎抗疫工作小組。筆者在對馬里新冠肺炎華人患者的護理過程中發(fā)現,其心理健康問題較國內患者更顯著,失眠、焦慮問題普遍存在。馬里新冠肺炎華人患者迫切需要心理危機干預,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本研究經中國援馬里醫(yī)療隊審查通過。采用便利抽樣,選取2021年4月10日-6月20日期間在非洲馬里共和國首都巴馬科馬里醫(yī)院收治的新冠肺炎華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在非洲馬里的華人;具有基本的表達與理解能力;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愿意配合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不服從或不配合者;因聽力、言語、視力障礙而不能清楚表達者;危重癥患者。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13~69歲,平均(39.82±13.88)歲;文化程度為高中以下24例,高中及以上26例。50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咳嗽、鼻塞及味覺、嗅覺失調等臨床表現,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少數患者有胸悶、腹瀉癥狀。
1.2.1成立干預小組
干預小組由援馬里醫(yī)療隊隊長總負責,3名援馬里醫(yī)療隊的醫(yī)生和2名護士負責,干預小組成員職稱均為副高以上。各成員經過心理治療師和新冠肺炎防治的培訓,具有一定的溝通能力。干預小組有單獨新冠肺炎治療專家微信群,可以在群里討論患者目前的心理狀態(tài)、治療方案和檢查結果等,便于干預小組成員及時準確地掌握每位住院患者的病情,制訂重點患者的干預措施。
1.2.2組建新冠肺炎患者溝通群
患者入院后即掃碼入群,微信群成員包括駐馬里大使館領事部負責人、援馬里醫(yī)療隊隊長、援馬里醫(yī)療隊新冠肺炎干預小組的5位成員。干預小組成員每天上午和下午與患者在微信群里溝通,傾聽患者的心理感受,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群里每日保證有一位護理人員和一位醫(yī)生24 h值班。固定值班手機號碼和微信,方便患者及時聯系到值班人員。
1.2.3幫助患者轉換角色
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馬里護理人員與援馬里醫(yī)療隊新冠肺炎治療小組的值班人員)第一時間主動向患者介紹隔離后的住院環(huán)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不適感,介紹疾病的診治過程,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在遵守馬里醫(yī)院規(guī)章制度的前提下,幫助患者接受新冠肺炎感染的事實,快速角色轉換,配合住院隔離治療,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
1.2.4關注和解決患者心理問題
患者入院24 h內,由新冠肺炎干預小組成員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4]對患者進行心理健康評估和睡眠情況評估。值班護士每日上午和下午通過微信群主動與患者溝通,解答患者疑問,舒緩患者壓抑和焦慮的情緒。同時,注意尊重患者隱私,針對希望私下溝通的患者,值班護士隨時電話或微信與其私聊。通過與患者的交談,評估患者心理焦慮情況,當患者出現情緒不良時,及時給予一對一的心理疏導干預。對于患者夜間出現失眠的情況,值班護士給予私信溝通,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聊患者感興趣的人和事、分享輕音樂,告知患者睡前泡腳、喝牛奶等放松方式;針對經過心理疏導后仍失眠嚴重的患者,與馬里醫(yī)生電話溝通,給予藥物輔助治療。對于心理護理干預效果不佳的患者,及時匯報給醫(yī)療隊隊長,必要時尋求國內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幫助。
1.2.5提供生活關愛完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主動給予患者生活上的幫助,每位住院患者都有一份禮包,里面包含牛奶、餅干和一封來自大使館的慰問信。新入院患者對馬里飲食不習慣的,予安排可口的中餐。鼓勵患者通過微信群與干預小組人員溝通,便于干預小組成員第一時間幫助解決治療、生活上的困難和語言溝通上的障礙,讓患者消除心理上的孤獨無助感。鼓勵患者住院隔離期間通過微信視頻、打電話等方式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與患者家屬建立跨時空聯系,鼓勵家屬理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多聯系、多傾聽、多溝通,消除患者的孤獨感,鼓勵患者用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接受治療。
1.2.6新冠肺炎防治精準宣教
在患者微信群定期分享通俗易懂的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宣教視頻和圖文,向患者介紹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情況和新冠肺炎的防治知識,使患者客觀正確地認識新冠肺炎,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防止出現不必要的恐慌。對治愈出院的患者,在群里發(fā)送祝賀通知,營造戰(zhàn)勝疾病的積極正面的氛圍。同時,給予細致的出院宣教,建議患者出院后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并堅持科學的防控。鼓勵出院患者在群里分享治療經歷,給在院患者鼓勵和祝福,提升在院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促進疾病康復。
患者入院24 h內和心理危機干預1周后,由新冠肺炎治療小組成員對患者進行心理健康評估和睡眠情況評估。
1.3.1心理健康評估
心理健康評估采用SAS、SDS量表進行測評。SAS量表包含 20 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4點評分法,分為“沒有或很少有時間”“少部分時間”“相當多時間”“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計為1~4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焦慮水平越嚴重,總分50~59分提示輕度焦慮,60~69分提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提示重度焦慮。SDS量表的評分方法與SAS類似,總分53~62分提示輕度抑郁,63~72分提示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提示重度抑郁。
1.3.2睡眠情況評估
睡眠情況評估采用AIS量表進行評分。AIS量表共8個項目,采用Likert 4點評分法,所有項目評分在0~3分之間,總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質量越差,總分<4分提示無睡眠障礙,4~6分提示可疑失眠,>6分提示失眠。
經心理危機干預1周后,患者的SAS、SDS、AIS評分較干預前明顯降低,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SAS和SDS及AIS評分比較
馬里華人患者由于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無家屬的陪伴和鼓勵,缺乏心理疏導途徑,存在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失眠作為最常見不良精神癥狀之一,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身健康,誘發(fā)注意力及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還會增加焦慮和抑郁程度,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5]。干預小組通過分析不同患者的特點,及時發(fā)現患者的心理問題,針對不良情緒明顯的患者,加強溝通與交流,利用語言技巧科學地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不良心理情緒,鼓勵患者用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為了改善馬里華人患者焦慮、抑郁、失眠等心理問題,干預小組以對癥治療為主,心理危機干預為輔,必要時邀請國內精神心理科醫(yī)生會診,進行藥物干預[6]。通過建立醫(yī)患微信群,與患者每日溝通,保持密切聯系,及時了解患者心理變動情況,確?;颊咝纳斫】?;同時,幫助患者建立與主要支持者如家人、朋友間的聯系,鼓勵患者通過手機或在線視頻通話,傾述自己住院隔離治療時期的情況,緩解內心焦慮,完善患者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使得患者幸福感得到提升,心理問題得到改善。此外,干預小組深刻認識到為患者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熱線援助等服務的重要性,通過微信群給患者提供關懷和溝通交流的平臺,采取一對一的咨詢服務,定期發(fā)送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和預防措施等宣教,讓患者能全面正確認識新型冠狀病毒,了解新冠肺炎治療信息,提升患者安全感。經過醫(yī)療隊新冠肺炎干預小組專業(yè)的心理危機干預后,患者SAS、SDS、AIS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本研究結果表明,醫(yī)療隊新冠肺炎干預小組專業(yè)的心理危機干預措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