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萍,徐 恒,姜露熙,郭志遠,裴龍英*
(1.新疆理工學院 新疆黑木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疆阿克蘇 843000;2.塔里木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新疆阿拉爾 843300)
組學分析技術是多種生物組學分析技術的總稱,包括蛋白組分析技術、轉錄組分析技術、基因組分析技術和生物小分子代謝組分析技術等,對了解生物體蛋白、基因、小分子變化特征具有重要意義,如今已在食品生物研究中廣泛應用,并用于指導生物栽培。新疆地理位置特殊,生長著許多珍奇的食用菌。食用菌是一類可以食用的真菌,口感極佳,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同時具有極高的開發(fā)和利用價值。但目前學界對新疆食用菌的認識程度有限,尚處于發(fā)展階段,無法廣泛栽培;少數(shù)菌農能栽培部分新疆食用菌,但在食用菌栽培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新疆食用菌的發(fā)展現(xiàn)狀使其無法充分發(fā)揮自身價值,且不利于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應用組學分析技術有助于了解新疆食用菌的基因分子學變化規(guī)律,對有效開發(fā)新疆食用菌的應用價值具有積極作用,且有助于推動地方及全國經濟發(fā)展。
新疆地區(qū)有著豐富的雪山、冰川,此種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了大片原始森林、草原,為各種食用菌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大山深處、草原盡頭均生長著大量珍奇菌類。新疆食用菌的種類較豐富,天山上的羊肚菌、南疆的巴楚菇、裂蓋馬鞍菌、北疆戈壁灘上的阿魏菇、阿爾泰山中的松茸、巴里坤西海子的巴爾喀什黑傘(焉耆黑蘑菇)和巴音布魯克草原的白鱗菇等均是新疆地區(qū)特有菌種,更是難得一見的珍奇菌種。新疆食用菌營養(yǎng)豐富,富含大量氨基酸、脂肪酸、礦物質和多糖,能滿足人體的營養(yǎng)需求,長期食用不僅能優(yōu)化個體營養(yǎng)結構、提升人體免疫力,且具有促進大腦發(fā)育、預防心血管疾病、降血壓等諸多保健功能,食用價值極高。但新疆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特殊,大量食用菌只在當?shù)鼐植康貐^(qū)自然生長,未形成種植栽培技術。因此,新疆地區(qū)以外的居民并不認識新疆食用菌,更沒有食用過,即使是當?shù)鼐用瘢捎谌狈茖W的種植栽培技術,也難以經常食用,所以新疆食用菌的食用價值未得到充分發(fā)揮,這對當?shù)厣踔潦侨珖际菢O大的損失。
基于新疆食用菌的發(fā)展現(xiàn)狀,有必要加深人們對新疆食用菌的認識,通過組學分析技術了解新疆食用菌生物學特性、生長規(guī)律,為新疆食用菌的種植栽培、品種改良提供參考。這不僅有助于滿足不同地區(qū)對于新疆食用菌的食用需求,而且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推動新疆區(qū)域特色經濟發(fā)展。
目前,組學分析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食用菌研究中,其中基因組學分析技術應用最廣泛,其次為轉錄組學、代謝組學,蛋白組學的應用相對較少。不同組學分析技術在新疆食用菌研究中的應用情況如下。
新疆食用菌富含大量營養(yǎng)物質,食用價值極高,備受人們喜愛。但新疆食用菌生長發(fā)育期間生物轉換效率低,導致其種植栽培受限。野生巴爾喀什蘑菇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已有研究者使用基因組學技術分析其營養(yǎng)成分。羅影等[1]經基因組學分析證實,野生巴爾喀什蘑菇含有諸多營養(yǎng)物質,檢測出包括氨基酸、多肽、蛋白質、還原糖和多糖等在內的15種化學成分,營養(yǎng)成分豐富,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目前,野生巴爾喀什蘑菇已實現(xiàn)實驗室人工栽培,但菌絲生長周期長,且原基形成情況不統(tǒng)一,轉化率低,使其無法推廣栽培,不能實現(xiàn)產業(yè)化生產。
轉錄組學技術是經轉錄測序后,確定差異基因,在此基礎上分析不同品種、不同發(fā)育時期基因表達差異。羊肚菌是世界公認的珍稀食用菌,新疆野生羊肚菌極其珍貴,是我國主要出口創(chuàng)匯野生食用菌。新疆北部有局部小氣候,為羊肚菌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目前,一些研究者對羊肚菌全基因進行高通量測序獲得差異性基因,用于分析不同羊肚菌組成成分及分子遺傳特點,以了解其分子學規(guī)律,用以指導其種植栽培。武冬梅[2]應用轉錄組學技術分析新疆羊肚菌分子學特點及遺傳多樣性,經組織分離獲得3株野生羊肚菌菌株,并以rDNA ITS證實為黑脈羊肚菌;黑脈羊肚菌類群rDNA ITS序列主要構成包括Mel-17/19/20/34、Mel-23/24/31/32、Mel-13/26和Mel-2,其與黃色羊肚菌序列(Mes-17、Mes-6、Mes-7)不同;基于4個基因片段ITS、RPB1、RPB2和EF1a進行分子系統(tǒng)學分析,證實黑脈羊肚菌類群由Mel-2、Mel-13、Mel-19、Mel-31和Mel-33構成,黃色羊肚菌由Mes-6、Mes-17構成;ISSR分子標記技術證實,羊肚菌屬物種水平遺傳多樣性強,存在一定的遺傳分化。易思華等[3]對新疆天山山脈地區(qū)野生羊肚菌進行ITS分析鑒定,基于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黃色羊肚菌主要包括羊肚菌M8、M9、M10,羊肚菌M9為美味羊肚菌,未在以往新疆石河子地區(qū)報道過;黑色羊肚菌包括羊肚菌M1、M2、M3、M4、M5、M6和M7,均屬于黑色羊肚菌,M5、M6、M7依次是黑脈羊肚菌、梯棱羊肚菌、高羊肚菌。
綜上所述,我國新疆區(qū)域羊肚菌資源、種類豐富,有很大的開發(fā)潛力。但目前學界對新疆地區(qū)羊肚菌的認識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加深相關認識,為后期開發(fā)新疆羊肚菌資源提供參考依據。此外,目前關于新疆其他食用菌資源及種類的研究資料較少,也有待進一步豐富。
目前,關于代謝組學技術在新疆食用菌中的研究趨于增多。買合木提·阿布里克木等[4]研究者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四極桿-飛行時間質譜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代謝組學技術分析新疆阿魏菇抗食管癌有效萜類組分,以UPLC-Q/TOF-MS分離純化阿魏菇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相,于正離子模式下分離獲得24種萜類化合物,于負離子模式下分離獲得28種萜類化合物,共涉及52種,均為首次在該食用菌中提取獲得,洗脫部位(Fr2-3∶1)中的總萜類成分62.88 mg/g,對其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二萜類(以赤霉素為主)、三萜類(以靈芝酸類為主)為主要阿魏菇萜類成分,占比86.64%;進一步進行四甲基偶氮唑藍試驗分析,證實赤霉素A3、赤霉素A5抗癌作用相對較弱,絲石竹皂苷元、齊墩果酸抗癌作用強。該研究資料證實,新疆阿魏菇不僅有食用價值,而且具有抗食管癌作用,其中三萜類化合物為發(fā)揮抗癌作用的主要物質,為開發(fā)新疆阿魏菇應用價值、推動其大范圍人工種植提供了充足依據。
巴爾喀什黑傘是新疆巴里坤西海子地區(qū)特有食用菌,其生長過程中營養(yǎng)成分主要由菌絲體于外部獲取。黃春霖等[5]研究分析巴爾喀什黑傘3種胞外纖維素酶活力,經研究證實不同碳源誘導下,纖維素酶活力水平差異明顯,表明纖維素酶屬于誘導酶。這對于了解巴爾喀什黑傘生長特性有積極作用,可為人工馴化巴爾喀什黑傘提供參考依據。
蛋白質組學是功能基因組學構成部分,而且是研究生命生理機制的重要方法。范三紅等[6]以超聲輔助Osborne分級提取法提取羊肚菌清蛋白,分離獲得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4種蛋白,含量依次為54.10%、9.24%、5.13%和1.34%;響應面法優(yōu)化后,清蛋白得率為(15.11±0.14)%。該研究表明,蛋白組學分析技術對了解新疆食用菌蛋白質序列特征、蛋白質活性及豐度、蛋白質修飾和蛋白質間的相互關系具有積極作用,對新疆食用菌種植栽培具有一定指導價值。但目前蛋白質組學技術在新疆食用菌研究中的應用較少,學界對新疆食用菌蛋白質序列特征的認識有限。
各種組學分析技術不僅可以單獨應用,也可以聯(lián)合應用。有助于從不同角度深化對新疆食用菌的認識水平。不同組學分析技術相結合是研究生命機體特點的新思路,目前已應用于植物學分析、微生物學分析、醫(yī)學研究中,均獲得了良好應用效果,具有一定發(fā)展應用基礎。但聯(lián)合應用不同組學分析技術在數(shù)據分析上較復雜,實際開展難度較大,因此該分析方法尚未大范圍推廣使用。目前已有研究者將組學聯(lián)合分析技術應用于香菇分析中,以評價香菇菌株受到高溫脅迫后內參基因篩選、轉錄及代謝情況,以探索高溫脅迫中主要的分子機理,該研究為不同組學分析技術聯(lián)合應用于新疆食用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目前,組學分析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食用菌研究中,對指導菌農科學種植栽培食用菌、優(yōu)化食用菌均具有積極作用。新疆食用菌為我國珍貴食用菌,其食用價值高,但其生長環(huán)境特殊,難以實現(xiàn)人工種植栽培,無法充分發(fā)揮其應用價值。以組學分析技術研究新疆食用菌,有助于加深學界對于新疆食用菌的認識、充分了解其生物特性,從而實現(xiàn)新疆食用菌的人工馴化,最終實現(xiàn)新疆食用菌的大范圍種植。目前已有一部分研究者以組學分析技術研究新疆食用菌,但目前相關研究還處于發(fā)展階段,仍存在很多不足,具體體現(xiàn)如下。①應用的組學分析技術相對單一,以基因組學、轉錄組學兩種技術為主,代謝組學相關研究逐漸增多,蛋白組學相關研究較少,更缺乏關于不同組學分析技術的聯(lián)合應用。②涉及的新疆食用菌種類有限,主要以天山羊肚菌、巴爾喀什蘑菇、阿魏菇等為主,關于其他食用菌的研究較為缺乏,甚至未見紅肉蘑菇、墨汁鬼傘的相關研究。因此,今后研究者應繼續(xù)關注相關問題,不斷完善新疆食用菌的組學分析,充分了解不同新疆食用菌的生物學特性,為開發(fā)新疆食用菌價值、推動人工種植栽培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