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秋
不可否認,以課時為單位的英語教學設計的弊端越來越凸顯,如知識點碎片化,難以使學生建構知識體系;情境創(chuàng)設碎片化,無法給予學生完整的認知體驗。而以教學目標為引領設置完整情境場,進而實施大單元教學,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下文,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圍繞構建和實施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闡述大單元教學的實現(xiàn)路徑。
語言交互發(fā)生于情境之中,因而情境創(chuàng)設的質量將直接影響著教學成效。情境須融合多元要素,從而實現(xiàn)學生生活經驗與知識建構的有效鏈接。具體來說,多元要素的融合主要有以下形式:
一是跨單元融合。這主要是指圍繞單元教學目標,梳理教材中內容相關、知識相關的其他教學板塊,融合關聯(lián)課時,組建新的教學單元,創(chuàng)設更為豐滿、立體的教學情境。如譯林版《英語》六下Unit3A healthy diet主要談論Mike的飲食規(guī)律,但圍繞飲食規(guī)律創(chuàng)設情境稍顯單薄。于是,筆者梳理了Mike牙疼這一在多個單元中被提及的問題(五下Unit4Seeing the doctor講了Mike牙疼去看牙醫(yī)的故事;六下Unit8Our dreams中,Mike想做一名牙醫(yī)),并基于這些單元均與本課時的密切關聯(lián),重新構建出一個完整的大單元情境,幫助學生獲得更加完整的認知體驗。
二是跨教材融合。教師適時補充教材外的內容也能有效助推完整情境的創(chuàng)設。如四下Unit5Seasons要求學生熟記單詞并用書本上的句式簡單地描述自己一年四季的活動。單元中詩歌的句子很短,創(chuàng)設完整情境較難。為此,筆者將外研社出版的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A Long Wait納入單元教學,以seasons作為時間主軸,串聯(lián)鶴與奶奶雙重線索在不同時空中的場景,展現(xiàn)并引導學生體驗小女孩Maddie與奶奶濃濃的祖孫情。這不僅促進了既定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也在無形中加深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情感聯(lián)系。
三是跨學科融合。教學中,很多教學場景與其他學科密切相關,通過跨學科融合,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現(xiàn)場感更強、互動效果更好的情境。以五下Unit5Helping our parents與Unit6In the kitchen的Cartoon time板塊為例,這兩個單元的卡通是一個連續(xù)性的故事,講述Bobby在自家院子里種了一些葡萄,引來一些昆蟲,這些昆蟲誰是來幫忙的,誰是來搗亂的故事。為了使情境更充實,筆者邀請科學老師錄制了一段視頻,為學生詳細闡述關于益蟲和害蟲的科學常識。這不僅呼應了單元教學的目標,還實現(xiàn)了學科間的互聯(lián)互通,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值得說明的是,跨單元、跨教材、跨學科三方面的融合并不是孤立的存在,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完整情境創(chuàng)設的要求,考慮是否需要兩兩融合或者三者融合。
大單元教學要堅持生本理念,關注學生的所思、所想,從而讓學生在宜學環(huán)境中自然發(fā)展。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是由點及面。點是大單元教學的切入點,也是教學活動的引爆點,能夠引領學生沉浸于情境之中。五下Unit8Birthdays是一個以生日為情境的單元。在情境導入時,筆者設計了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游戲:一是猜謎,先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快速說單詞,再提醒學生注意單詞之間的關聯(lián),猜出課的主題;二是消消樂,讓學生找出與剛剛的單詞相對應的特殊疑問詞when、who、what、why、how。由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激起,同時為之后的單元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是由熟及生。大單元教學如果從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知識儲備等開始入手,并引導他們融入情境,就容易得到積極的反饋。五上Unit5What do they do?是一個以職業(yè)為情境的單元,要求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見職業(yè)以及這些職業(yè)的基本職能。由于學生并未實際接觸過這些職業(yè),所以筆者引導學生先從自己父母的職業(yè)開始談論,再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了解不同的職業(yè)及基本職能。如果有一些尚未涉及的職業(yè),可以通過詢問父母、查閱資料等多種方式進行了解。由熟到生,教師一步步地為學生搭建階梯,能夠有效化解他們對陌生內容的抗拒性和距離感。
三是由易及難。為了兼顧不同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和學習能力,教師要認真研判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合理設置由易及難的階梯式分層任務。以六下Unit3A healthy diet為例,在引讀環(huán)節(jié),筆者設計了6個有梯度的活動。活動一:Look and say(齊說),瀏覽Mike圖片,根據所學知識結合生活常識猜測Mike的飲食?;顒佣篟ead and find(自學),自讀課文,找到問題“What does Mike have for breakfast,lunch and dinner?”的答案,用橫線畫出Mike三餐吃什么,圈出Mike吃多少,通過圖片選擇的方式理解a few?;顒尤篟ead again(自學),用波浪線標出Mike的飲食習慣,通過圖片選擇的方式理解a little,并總結a few和a little的區(qū)別。活動四:Read and compare(自學),朗讀句子并體會only在句子中的重要性?;顒游澹篖et’s retel(l小組合作),復述Mike的飲食習慣?;顒恿篖et’s compare and say(小組合作),將Mike的飲食與健康飲食金字塔比對,并對Mike提出建議。這6個具有梯度的活動隱含著語言學習由輸入到輸出的自然切換,能讓學生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