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奮,周安燕,王世福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以持續(xù)性氣流阻塞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其發(fā)病機制復雜,主要累及小氣道及肺泡,隨著病情進展也會出現(xiàn)肺外損害[1]。 肺動脈高壓(PH)是COPD 病程發(fā)展中的嚴重并發(fā)癥,COPD 患者具有較高致死、致殘率,PH 則會進一步增加COPD 的治療難度[2]。 N 末端B 型利鈉肽前體(NT-Pro BNP)為B 型腦鈉肽(BNP)的裂解產(chǎn)物,其半衰期長、穩(wěn)定性高,是臨床上評價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標[3]。 白細胞介素-6(IL-6)是一種重要的促炎因子,能維持和加劇炎癥反應,引起肺動脈增殖、促進肺動脈壁纖維化,誘導肺血管重構和肺循環(huán)阻力增加,從而參與肺動脈高壓形成[4]。本研究通過測定COPD 患者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 探討兩項指標與COPD 相關PH 病情及預后的關系,為COPD 的治療提供依據(jù)。
1.1 對象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定安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235 例COPD 患者,根據(jù)是否合并PH 分為COPD 組129 例,PH 組106 例。 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擬定的COPD 診斷標準[5];依據(jù)超聲心動圖評判是否合并PH[6];影像學資料及檢驗檢測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急慢性肺炎、肺結核、肺栓塞、肺間質(zhì)纖維化、支氣管擴張等其他肺部疾病;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慢性血栓等;原發(fā)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原發(fā)性PH、非COPD 因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等患者;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近期手術史、惡性腫瘤或骨骼肌疾病患者。 另選取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50 例志愿者為健康健康對照組,健康對照組經(jīng)體檢顯示身體指標正常,排除影響研究結果的干擾因素。 各組間性別、年齡等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1.2 方法 所有COPD 患者采用彩色超聲心動圖測定安靜狀態(tài)下肺動脈收縮壓,以肺動脈收縮壓36 mmHg 為臨界值,其中肺動脈收縮壓<36 mmHg 為非PH,肺動脈收縮壓36 ~50 mmHg 為輕度PH,50~70 mmHg 為中度PH, >70 mmHg 為重度PH。
所有研究對象于入院次日或體檢當天抽取空腹靜脈血4 ml,以離心半徑14.0 cm、2 500 r/min 離心5 min,小心分離血清置于潔凈EP 管,編號后低溫保存。 應用電化學發(fā)光儀(e601 型,羅氏公司)測定血清NT-Pro BNP 水平,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IL-6 水平,檢測試劑購于上海恒遠生物公司。
所有患者出院后追蹤隨訪1 年,記錄隨訪期間預后不良情況, 包括再次入院以及因COPD 相關PH 死亡。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用t 檢驗或單因素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 法分析各指標間相關性,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分析NT-Pro BNP、IL-6 對COPD 合并PH 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比較 PH組患者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明顯高于COPD組,COPD 組又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見表1。
表1 各組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比較(ng/L,±s)
組別 例數(shù) NT-Pro BNP IL-6健康對照組 COPD 組 50 153.68 ± 23.68 3.68 ± 0.62 129 447.68 ± 68.54 14.38 ± 2.83 PH 組 106 628.34 ± 141.36 21.75 ± 4.99 t 值 312.521 425.696 P 值 0.000 0.000
2.2 不同PH 病情患者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比較 根據(jù)超聲心動圖評估肺動脈壓,其中輕度PH 患者38 例,中度37 例,重度31 例。 隨著PH 病情加重,患者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呈顯著升高趨勢,不同病情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見表2。
表2 不同病情PH 患者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比較(ng/L,±s)
程度 例數(shù) NT-Pro BNP IL-6輕度 中度 38 529.62 ± 98.36 18.28 ± 3.76 37 617.77 ± 105.18 21.33 ± 3.57重度 31 761.97 ± 119.53 26.52 ± 3.93 F 值 39.819 41.658 P 值 0.000 0.000
2.3 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與肺動脈壓的相關性 Pearson 分析顯示,PH 組患者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與肺動脈壓均呈顯著正相關 (r=0.665、0.615,P <0.05)。
2.4 不同預后患者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比較 PH 組患者隨訪6 個月,預后不良24 例,其中因呼吸衰竭死亡3 例,再次入院21 例。 預后不良患者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明顯高于預后良好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見表3。
表3 不同預后患者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比較(ng/L,±s)
預后 例數(shù) NT-Pro BNP IL-6預后不良 24 751.59 ± 130.25 26.39 ± 4.39預后良好 82 592.26 ± 125.05 20.39 ± 4.05 t 值 5.439 5.976 P 值 0.000 0.000
2.5 血清NT-Pro BNP、IL-6 對COPD 合并PH 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 NT-Pro BNP 及IL-6 聯(lián)合評估COPD 合并PH 患者預后的曲線下面積(AUC)及敏感度均明顯高于兩項指標單獨檢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見表4。
COPD 合并PH 的病程進展緩慢, 但后期可能誘發(fā)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 預后往往并不理想[7]。NT-Pro BNP 是BNP 的代謝產(chǎn)物,其無生物活性、半衰期長,可作為心血管事件診斷和預后評估的重要指標[8]。有研究認為,肺動脈壓升高導致右心負荷加重,心肌受損,促進NT-Pro BNP 的生成;另外,長期PH 造成左室充盈功能損害,左心功能異常,同樣會引起血清NT-Pro BNP 水平升高[9]。 PH 的發(fā)生主要由于血管結構和功能改變,炎癥反應是血管重構的重要誘因,是PH 和肺動脈重構的起始因素[10]。IL-6是一種多功能細胞因子,其能夠誘導內(nèi)皮素-1、5 羥色胺等炎癥介質(zhì)的釋放, 維持和放大機體炎癥反應, 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管重構, 參與COPD繼發(fā)PH 的病理過程[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COPD組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提示COPD 患者存在心功能異常和機體炎癥反應。 COPD 患者肺功能受損,導致機體缺氧,容易誘發(fā)心功能不全及肺心病等, 從而導致NT-Pro BNP分泌增加; 另外,COPD 屬于氣道炎性疾病,IL-6 等炎癥介質(zhì)分泌增加,炎癥因子刺激心肌細胞,引起心肌功能損害, 從而促進NT-Pro BNP 的表達和分泌。 本研究發(fā)現(xiàn),PH 組患者血清NT-Pro BNP、IL-6水平明顯高于COPD 組及健康對照組, 且隨著PH病情加重,患者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呈顯著升高趨勢。 提示NT-Pro BNP、IL-6 與PH 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兩者可作為COPD 繼發(fā)PH 的預測指標,臨床醫(yī)生可依據(jù)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評估COPD 患者繼發(fā)PH 風險,同時可用于輔助評估PH病情嚴重程度。
目前,臨床上主要依據(jù)肺功能、動脈血氣分析和肺動脈壓等判斷COPD 嚴重程度,但其不能有效反映患者病情變化趨勢。監(jiān)測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既考慮到患者心功能狀況,又能了解機體炎癥狀況, 從病理發(fā)生機制方面判斷疾病發(fā)展趨勢,并指導臨床醫(yī)生擬定針對性治療方案。 本研究發(fā)現(xiàn),PH 組中預后不良患者血清NT-Pro BNP、IL-6水平高于預后良好患者;ROC 曲線分析顯示, 聯(lián)合評估的敏感度顯著高于兩者單獨檢測,提示NT-Pro BNP 聯(lián)合IL-6 對早期判斷COPD 合并PH 患者預后狀況具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COPD 合并PH 患者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顯著升高, 其變化與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有關,臨床上可依據(jù)兩項指標的變化判斷病情進展情況和評估患者預后。 另外, 血清NT-Pro BNP、IL-6 水平會隨著治療進展而發(fā)生改變, 分析其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更具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