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蓓 喬艷紅
(1.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 200234; 2.棗莊市市中區(qū)教育和體育局 教學研究中心,山東 棗莊 277100)
先看下面兩個例子(本文用例來自CCL語料庫,有些略有刪節(jié)):
(1)但是冼大媽吐了一口唾沫說:“呸!我守寡二十多年還沒嫁,他男人還活著倒嫁了。這樣人家的姑娘有什么好稀罕的?你那個表妹,依我說,萬萬要不得!”(歐陽山《三家巷》)
(2)倪二道:“依我說,這些個勞什子都是無用的家伙!我在這寺外住了多年,這寺里也常來,何嘗往這一溜里過?”(劉心武《賈元春之死》)
上面兩例中的“依我說”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依我說”在句法上具有獨立性,不與句中其他成分構成更大的句法單位,在句中獨立使用;第二,上述兩例中的“依我說”出現(xiàn)與否并不會影響信息內容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即使刪去也不會對命題真值產(chǎn)生影響。這些特征符合學界對話語標記的定義,參看shiffrin(1987)[1]和Fraser(1999)[2](P931~952)等人的研究。因此,我們認為“依我說”是一個較為典型的話語標記。
關于漢語中的“X說”類話語標記的用法,學界已有深入的探討,如孟琮(1982)[3](P337~346)、董秀芳(2003)[4](P46~57)、李宗江(2010)[5](P192~197)等,但這些研究都沒有談到“依我說”。李宗江(2019)[6](P415)曾提到“依我說”屬于前置建議標記兼弱斷言標記。這對我們的研究有一定的啟發(fā)。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依我說”在交際互動中的表現(xiàn)形式與位置分布,考察其語用功能及形成過程和動因。
作為話語標記的“依我說”存在“依我說呢”“依我說啊”“依我說嘛”等變體,例如:
(3)蘭劍微笑道:“主人真是好心,依我說啊,要是讓他們一個個練功而死,那才好看呢?!?金庸《天龍八部》)
(4)阿朱道:“丐幫的人不識好歹,將好好一位幫主趕了出來,現(xiàn)下自作自受,正是活該。依我說呢,喬幫主壓根兒不用去相救,讓他們多吃些苦頭,瞧他們還趕不趕人了?”(金庸《倚天屠龍記》)
(5)祝鏢頭道:“依我說嘛,咱們躬身說道:‘張真人,晚輩們跟你磕頭啦!’他一定伸手攔住,說道:‘遠來是客,不用多禮。’咱們這幾個頭便省下啦。”(金庸《倚天屠龍記》)
英語中類似表達“personally speaking”“as far as I know”“in my view”等也能作為表建議和弱斷言的話語標記,例如(以下例句引自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漢英雙語語料庫):
(6)As far as I know,he works until midnight everyday.(據(jù)我所知,他每天工作到半夜)
(7)In my view,the situation is basically sound.(我認為,情況根本上是好的)
位置敏感語法理論認為,語法浮現(xiàn)于特定的序列類型,并由特定的序列位置塑造而成。[7](P52~133)因此,在會話分析中,語言成分的位置分布對其功能的實現(xiàn)至關重要。話語位置的分布主要包括兩種:一是考察語言成分在話輪內部的話語位置,如位于話輪開頭、話輪結尾或沒有位置分布偏好;二是考察其在會話序列(conversational sequence)中的話語位置,如常用于開啟行為(initiating action),或者回應行為(responsive action),或沒有位置偏好。[8](P131~147)由此可見,考察“依我說”的話語位置分布很有必要。下面我們將從話輪位置、會話序列結構兩方面來考察。
1.話輪位置
話輪是對話中的基本組織單元,是對話參與者依次交替談話時一個說話人的一次言談行為。[9](P459~470)話語標記可以位于話輪開頭、話輪中間、話輪結尾或沒有位置分布偏好。根據(jù)我們對北大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中104例語料的統(tǒng)計,從話輪位置來看,“依我說”通常出現(xiàn)在話輪開端或話輪中間(具體比例見表1)。
表1 北大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中“依我說”語料統(tǒng)計分析
(1)話輪開端的“依我說”
在會話過程中,當一方提出質疑,或就某事發(fā)表看法時,交際的另一方最自然的反應應是先表明自己的立場,然后再對自己的立場進一步加以具體說明。話輪開端的“依我說”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表明了說話人的認識立場,并向聽話人強調后面的話語內容。例如:
(8)誰知李清洋也想不出個主意,倒抽著手說:“依我說,當初小武哥就不該將她送過來!”(劉震云《故鄉(xiāng)天下黃花》)
(9)剃頭佬不以為然地撇了撇嘴?!耙牢艺f,”老裁縫小心翼翼,“還是留軍籍合適,總要糊嘴呀?!?陳世旭《將軍鎮(zhèn)》)
(10)依我說,必須叫全世界的勞動者都明白過來,消滅產(chǎn)生寄生蟲的社會制度。(雪克《戰(zhàn)斗的青春》)
(2)話輪中間的“依我說”
話輪中間的“依我說”主要在語篇的連貫性上發(fā)揮作用,它可以使發(fā)話人的話語更加連貫,同時也能使聽話人更加省力地獲取較多信息。例如:
(11)見李坤很拘謹?shù)臉幼?,拉拉誠懇地說:“李坤你不用這么客氣,不需要用‘您’,這么多年大家都叫我拉拉,你這一改成杜經(jīng)理,反而見外了。依我說,還是拉拉吧?!?李可《杜拉拉升職記》)
(12)楊逍一拍大腿,說道:“教主此言有理。咱們昨晚這么一鬧,或許把郡主嚇怕了,竟把解藥收在自己身邊。依我說,咱們須得先行查明解藥由何人掌管,然后再計議行事。”(金庸《倚天屠龍記》)
(13)哎,長林,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勸你馬馬虎虎些!依我說,叫了錢葆生來,大家講講開。(茅盾《子夜》)
2.序列位置
立場表達是一個動態(tài)的言語交際活動,離不開它所在的會話序列結構(conversational sequence organization)。[10](P149~155)由于“依我說”通常是對對方話語的回應,并與其構成相鄰對(adjacency pair),因此處在應答序列。
(1)“詢問—回應”相鄰對
“詢問—回應”相鄰對是聽話人在發(fā)話人的邀請下單方面作出相應的回應。從會話結構來看,發(fā)話人通過“詢問”請聽話人就某事發(fā)表看法或作出評價,聽話人接收到邀請后作出相應的回應,屬于回應行為。例如:
(14)“你有什么好辦法?”“依我說,你回去辦怡和洋行的稟帖,雷老爺不妨留下來,‘蠶禁’馬上要過了,做絲雖忙,說幾句話的工夫總有?!?高陽《紅頂商人胡雪巖》)
(15)“七姐,你說呢?”“依我說,”七姑奶奶微微冷笑,“小爺叔,你手下那么多人,莫非就不能派一個能干的去打聽打聽他哥哥的情形,是真的為瑞香著想呢,還是說好聽話,拿他妹子贖回去,另打主意?”(高陽《紅頂商人胡雪巖》)
(16)“收拾李自成的事,要不要等曹操來了以后再作決定?”“依我說,大帥,要在曹帥來到之前辦完這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上述三個例子中,發(fā)話人分別通過“有什么好辦法”“你說呢”“要不要……”等疑問句形式向受話人發(fā)問,受話人用“依我說”來回應發(fā)話人,并提出相應看法與觀點。
(2)“發(fā)起評價—回應評價”相鄰對
在這種會話序列中,發(fā)話人和受話人都針對某一問題作出評價,是雙方評價。所謂雙方評價是交際的一方對話題所涉及的事件作出首次評價,另一方回應上述評價,并作出與首次評價相反的二次評價(second assessment)。[11](P58~69)“依我說”所標示的二次評價往往是對方話語中的某個相反信息。例如:
(17)余楠附和說:“要大家一條心可不是容易啊。”“依我說,也并不難”,她夾著香煙一揮手,煙灰掉了一地。(楊絳《洗澡》)
(18)“我看主要是老武同志心太善了,對敵人心善,可是敵人對咱們不心善呀!”“依我說,這錯誤也不能單怪老武同志一個人,那次開會,如果咱們全體老百姓,都要求槍崩康順風,政府也不會寬大了他?!?馬峰《呂梁英雄傳》)
例(17)中,發(fā)話人用陳述句“要大家一條心可不是容易啊”作出首次評價,受話人在回應話輪用“依我說”對其進行回應,進而通過“不難”表達相反的立場,作出二次評價。例(18)中,發(fā)話人用“我看”這類第一人稱加感官類動詞組合而成的表達主觀立場的結構對犯錯誤的原因提出看法,認為是老武同志的心善導致了錯誤的產(chǎn)生。接著,受話人抓住了發(fā)話人觀點中的核心“心善”,通過“依我說”對首次評價作出回應,進而通過“這錯誤也不能單怪老武同志一個人”表達相反立場,作出二次評價。
“依我說”作為表達認識立場的話語標記,具有話語標記的基本特征,即主觀性和程序性。就“依我說”而言,其語用功能主要包括建議、提請注意、弱斷言和話語組織四個方面。
言者用“依我說”這一主觀化的形式來表達觀點或建議。言者建議對方做某事時,如果直接提出直白式建議,很可能傷及對方面子,因此言者在建議之前先表明后續(xù)內容僅僅是個人看法,是可以被否定和反駁的。這種主觀化的表達是基于面子威脅的一種補救手段。例如:
(19)見銀環(huán)不理睬她的話,進一步說:“環(huán)姐!說真的,你若找個稱心愛人,我十分樂意??茨憬鼇恚?jīng)常外跑,坐不定睡不穩(wěn),怪好的兩只眼睛有點浮腫,依我說,趁著春節(jié),到我家去住幾天,咱倆住一個屋,夠多好。”(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
(20)此人日子過得中等,肯操勞,心腸軟,見人家個笑臉,就能把要罵的話變成親熱的問候。他考慮了一陣子,試探地說:“依我說,蔣殿人的事還是問問區(qū)上吧,好嗎?”(馮德英《迎春花》)
(21)司馬昭很為難地說:“還有沒有其他辦法,您再想想?!标愄┱f:“依我說,只有比這更重的辦法,沒有再輕的了?!?張萬熙《中華上下五千年》)
(22)江濤說:“我一個人出去,丟下這么多人怎么辦?我想把這些人都轉移到鄉(xiāng)村去……”馮大狗沉思了一刻,又說:“依我說,你們快走吧!兄弟!這樣下去,早晚是個不了的結局?!?梁斌《紅旗譜》)
以上例中的“依我說”都起建議功能,其后引出的是說話者給談話對方的建議。建議有主動建議和被動建議之分。主動建議是指在對方?jīng)]有向說話者提出征詢或作出期待的情況下主動提出建議,如例(19)和例(20)。被動建議是指在對方提出征詢或作出期待建議表示的情況下提出建議,如例(21)和例(22)。
“依我說”的后續(xù)小句是聽話人對前文內容的回應,是自我意識的呈現(xiàn)。因此,“依我說”所標記的話語通常是言者要凸顯、強調的信息,屬于焦點信息。例如:
(23)另一個特務壯著膽子說,偷偷抬頭看梁隊長身后有沒有伙伴?!傲宏犻L,今天狹路相逢,可是碰巧的,我們可不是專找你的麻煩,依我說,雙方都有公事,咱們兩方便好不好?”(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
(24)李誠說:“‘難受,慚愧!’這并不壞呀!不過,依我說,你還是鼓起全身氣力,開動腦筋,把工作做好,這才是正道?!?杜鵬程《保衛(wèi)延安》)
例(23)中,特務首先表明態(tài)度“不是專找你的麻煩”,接著用“依我說”引出真實目的,這是言者所想表達的核心信息。例(24)中,“依我說”起到了強調建議的作用。
斷言可以分為強斷言和弱斷言兩類,相應地,斷言標記也可分為“強斷言標記”和“弱斷言標記”兩類,而弱斷言標記強調說話者對某事的推測和一般看法。[6](P306)“依我說”表達言者的主觀立場,而非具有社會規(guī)約性的認知,因此是弱斷言標記。例如:
(25)如果因為這樣子,自己就以為怎樣了不起,依我說,是問心有愧的。(高陽《紅頂商人胡雪巖》)
(26)楊志樸接著就說:“可不是么?我也這么想!聰明的人想起了餅干;不笨的人想起了番薯。依我說,都好。不過比較起來,番薯自然更好些?!?歐陽山《苦斗》)
(27)這番話被戀人們聽見了,自然又不免搖頭嘆息?!斑@真是夏蟲不可語冰??!”其實依我說,仁確是一種較成長的愛根,雖不如戀這般熱烈而迫切。(俞平伯《析“愛”》)
上述例子中,“依我說”后的內容是言者思考后表達出來的,作為一種立論依據(jù),主觀思考的確信度相對來說并不高。因此,當“依我說”用于表達言者立場時,往往是弱斷言性表達。
“依我說”的后續(xù)句中也常常出現(xiàn)表示弱斷言的成分,如“應該”“最好”等,“依我說”與這些弱斷言成分配合共現(xiàn),起到了疊加強化弱斷言語義的效果。例如:
(28)宋襄公揉著受傷的大腿,說:“依我說,講仁義的人就應該這樣打仗。”(張萬熙《中華上下五千年》)
(29)你要惹人家干什么?我看玉梅是個好姑娘——人也忠厚,做活的本領也比咱有翼在上,滿過得了日子。依我說,咱們老兩口子最好是跟有翼過到一塊兒,只是你掛著個“常有理”的招牌,恐怕人家不愿意要你!(趙樹理《三里灣》)
漢語中表達弱斷言的形式有很多,如“我想”“我覺得”“可以說”等,“依我說”的使用豐富了漢語弱斷言系統(tǒng),使語言形式更加多樣化。
話語標記“依我說”即使不出現(xiàn),也不會影響命題的語義真值,但會使話語的組織和連貫性不自然?!耙牢艺f”無論是位于話輪開端還是話輪中間,其功能都是針對對方的觀點,回應自我認識,同時也引導了整個話輪的立場走向,為受話人進一步作出回應指明方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位置敏感語法理論:語法浮現(xiàn)于特定的序列類型,并由特定的序列位置塑造而成。例如:
(30)哈叭狗這會真像一只狗,搖屁股,晃腦袋,跑前顛后地給一撮毛獻殷勤:“太君,按說開春的兔子,應該成幫成伙的,怎么今天沒有見到一個呢?依我說,準是太君您的槍法太好,都給打絕啦!”(馮志《敵后武工隊》)
(31)吳豐很委屈地說:“一開始,你們都把我往前推,并沒說要一齊去的話,怎么一出漏子就全怪我呢,我也不知道會計心這么黑?!边@時,周芳從房里出來了,她一邊沏茶一邊說:“依我說,這事還可以挽救。”(劉醒龍《孔雀綠》)
李宗江(2019)指出,因為第一人稱代詞“我”是“說”的施事論元,用在動詞前很正常,從結構上說沒有加介詞的必要。加上介詞“依”后,一方面,因為“介詞+我+說”是介詞短語,因而切斷了認知動詞“說”與后面小句的結構聯(lián)系,導致原本的動賓關系解體,使得整個介詞短語有了插入語的性質,符合于語用標記的位置;另一方面,從現(xiàn)代的語感來說,加上介詞后,原本的人稱代詞需要重讀,第一人稱代詞“我”得到強調,突出了后面的話是代表說話者的意見,以與別人相區(qū)別。[6](P318)我們贊同李宗江對“依我說”形成路徑的看法,下面舉幾例作為佐證:
(32)梁尚賓相送一步,又說道:“兄弟,你此去須是仔細,不知他意兒好歹,真假何如。依我說,不如只往前門,硬挺著身子進去,怕不是他親女婿,趕你出來。”(元《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33)老爺?shù)溃骸拔灏倜彩请y的,依我說,只不離他一個‘五’字,就是把五十個生人祭他也罷。”(明《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第十九回)
(34)儒教有十三經(jīng)、六經(jīng)、五經(jīng),釋教有諸品《大藏金經(jīng)》,道教有《南華沖虛經(jīng)》及諸品藏經(jīng),盈箱滿案,千言萬語,看來都是贅疣。依我說,要做好人,只消個兩字經(jīng),是“孝弟”兩個字。(明《喻世明言》第十回)
(35)教哥哥得知你吃人打了,他肯干罷!又是去害人性命!你依我說,且去房里睡了,半夜三更,莫去敲門打戶,激惱村坊。(明《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36)婆子道:“人家有病人等你,像辰勾盼月的一般,你卻又要投酒。你吃開了頭,還有止的時候哩?你依我說,也不要梳頭,坎上巾,趕天不明,快到晁家看了脈,攢了藥,你卻在他家投他幾壺?!?明《醒世姻緣傳》第四回)
(37)端甫道:“景兄還說要去追尋。依我說,他既然存了去志,就尋回來,也未必相安。”(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三十二回)
(38)“我們這棋叫做‘跑棋’。彼此飛忙亂趕,所以最快?!毕阍频溃骸耙牢艺f,姐姐既要下棋,到底還要慢些?!?清《鏡花緣》第七十三回)
上述例子中,“依我說”的潛在主語顯然就是前文的說話人,前面可以加個“你”。因而“依我說”和“我說”相比就增加了交互主觀性。“我說”作為話語標記早在東漢就有了(李宗江2019)[6](P319),但前加介詞“依”到宋代以后才有,因而“依我說”是在“我說”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是交互主觀化的結果。
一方面,“說”的語法化也是話語標記“依我說”形成的促動因素。“依我說”的形成經(jīng)歷了由言說行為到信息獲取方式的這一伴隨著主觀化的語法化過程。方梅(2006)在分析言說動詞“說”的虛化動因時,這樣說道:“從言語行為的角度分析,任何我們所感知到的‘話’,都是被 ‘說’出來的。因此‘說’自身的詞匯意義并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哪種方式‘說’。”[12](P118)董秀芳(2020)指出,“依我說”是表示命題的來源,它指明命題屬于個人的主觀認識。[13](P163)“依我說”中的“說”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說”后所言的內容是基于言者的主觀立場與背景知識而得出的結論。也就是說,這里的“說”具有傳信的作用,標明信息來源的方式是言者的自我認知。可見,“依我說”中的“說”經(jīng)歷了語法化的過程,具體來說,“說”從一個表示言說行為的具體概念轉變成了一個表達信息來源方式的抽象概念,這個語法化的過程經(jīng)歷了概念的轉喻。[14](P93)
另一方面,交互主觀化也是“依我說”話語標記化的另一動因?!八^交互主觀化,是指符號學上的過程,意義經(jīng)由時間變成對‘有關說話者/寫作者在認識意義及社會意義上對聽話者/閱讀者的關注’這樣的隱含義加以編碼使之外在化?!盵15](P126)“依我說”中的“我”指向說話人,“說”指向言說內容,“依我說”是提醒對方注意自己言說的內容,這一提醒實際上是交互主觀化的表現(xiàn)?!耙牢艺f”是用來提請對方注意的話語形式,這一形式在長期的使用中逐漸凝固為一個話語標記。
在漢語中,除了“依我說”之外,“我說”也可以用來標示說話人的認識立場,那么這兩個立場標記之間有什么區(qū)別?下面我們將辨析“依我說”和“我說”的細微差異特征。
從上文可知,用“依我說”表達認識立場時,常常處于回應序列,而“我說”則不太具備這一語篇特征,注意力吸引語“我說”主要出現(xiàn)在會話伊始或新話題開頭。[16](P36~43)例如:
(39)“咱們一直忙得沒有顧上準備,明天還要開會,后天就要開工,哪里還來得及?”“有什么要準備的?依我說,什么也不用準備,還跟平常過日子一樣好了!”(趙樹理《三里灣》)
(40)“你說吧?”“依我說,咱們去買點啥,不要送錢?!?周立波《暴風驟雨》)
(41)小劉:(在長椅前站定)“我說!”
小張:(也站定,忸怩):“干啥子么?”(轉引自劉焱、任璐《話語標記“我說”的功能及使用限制》)
(42)志新:“我說,咱倆聊聊吧?”(轉引自劉焱、任璐《話語標記“我說”的功能及使用限制》)
“我說”一般不位于回應序列。例(41)和例(42)中的“我說”換成“依我說”,在語感上難以接受。
認識立場的表達是言者對命題的主觀認識,既然是主觀認識,就必然會涉及確信度等級的問題。由前文論述可知,“依我說”具有弱斷言性,與之相比,話語標記“我說”是一個注意力吸引標記,主要起到提示聽話人注意其后面話語的作用。[16](P36~43)這從側面反映出“我說”所標引的信息確信度較高。句法上的突出表現(xiàn)就是“依我說”后可以出現(xiàn)表主觀推測的成分,而“我說”則受到較多限制。例如:
(43)依我說,這些東西可能被人動過了。
(44)我說,這些東西被人動過了。
劉焱、任璐(2019)指出,話語標記“我說”多用于負面語境中,多在平輩之間使用,非同輩之間使用時具有權力不對等特點。[16](P36~43)而“依我說”則不存在這一語境傾向性。例如:
(45)“你不必忙,忙了半天,我根本吃不下,豈不是害你白忙,害我自己不安。依我說,你叫人泡壺好茶,我們談談天最好?!?高陽《紅頂商人胡雪巖》)
(46)小凡:“(看)這誰干的這是???二哥!是不是你出的餿主意?我說,你們希望圓圓考個好成績上個好學校,這我可以理解,可是你們怎么能夠采用這種辦法?你們理解孩子嘛?你們知道這樣做會多傷孩子的心嘛????”(轉引自劉焱、任璐《話語標記“我說”的功能及使用限制》)
本文基于互動視角,考察了話語標記“依我說”的表現(xiàn)形式與位置分布,探究其語用功能和演變過程及動因。考察了話語標記“依我說”的表現(xiàn)形式與位置分布,探究其語用功能和演變過程及動因??疾彀l(fā)現(xiàn),“依我說”既可以位于話輪開端,又可以位于話輪中間;從會話序列上看,“依我說”通常位于應答序列。在具體語境中,“依我說”具有建議、提請注意、弱斷言及話語組織的語用功能。從來源看,“依我說”由介詞短語發(fā)展而來,“說”的語法化及交互主觀化是其話語標記化動因。另外,本文還對話語標記“依我說”和“我說”進行比較,其在語篇特征、確信度以及語境傾向性上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