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細英,李洪曉,吳彥玲
景德鎮(zhèn)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西 333000
前列腺癌屬于一種惡性腫瘤,在男性中屬于最常見的惡性疾病之一[1]。在很多發(fā)達國家,前列腺癌患病率較高。由于近年來生活節(jié)奏的改變,我國男性患惡性腫瘤疾病的概率也在逐年上漲[2]。雖然我國前列腺癌的發(fā)病人數(shù)少,但我國的死亡率相對較高,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早期診斷不足,發(fā)現(xiàn)時機晚,治療效果相對較差;②治療不夠規(guī)范;③未做到及時規(guī)范隨訪;④新的技術和新的藥物使用受限;⑤其他因素,如醫(yī)療費用等。前列腺癌是一種高度異質性腫瘤,治療的手段多樣,但無論是手術、藥物、放療還是其他治療方式,治療后疾病均可能會復發(fā)或惡化,定期隨訪和復查顯得十分重要[3-4]。而每個病人的情況不一樣,因此應采用個體化的綜合治療策略。此外,延續(xù)性護理可以提高干預效果,減少圍術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研究探討延續(xù)性護理在前列腺癌病人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19 年5 月—2022 年2 月收治的60 例前列腺癌病人。納入標準:符合前列腺癌的診斷標準[5];病人簽署書面同意書。排除標準:有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的病人;凝血機制有缺陷的病人;惡性腫瘤病人;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病人;有嚴重精神疾病病史的病人[6-7]。將60 例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0 例。對照組年齡60~77 歲(67.08±3.03)歲;本科及以上學歷8 例,本科以下學歷22 例;合并冠心病9 例,糖尿病13 例,高血壓8 例。試驗組年齡59~76(66.72±2.84)歲;本科及以上學歷7 例,本科以下學歷23 例;合并冠心病8 例,糖尿病12 例,高血壓1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選擇性綠激光汽化術治療,并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每日進行飲食指導、疾病教育、定期電話隨訪等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干預基礎上給予延續(xù)性護理。
1.2.1.1 建立干預團隊 團隊包括護士3 人、家庭護理人員4 人,均具有良好的溝通協(xié)調能力,完成綜合培訓后進入干預團隊。
1.2.1.2 實施個案管理 創(chuàng)建個人數(shù)據文件,將姓名、年齡、性別、病史等項目錄入病例管理系統(tǒng),并向病人及家屬說明創(chuàng)建病歷的目的和重要性[8]。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設計個體化的護理干預,重點關注術后護理干預的效果。
1.2.1.3 延續(xù)性護理 ①第1 階段。出院后1~6 周,每天09:00 將相關知識和鏈接發(fā)到微信小組,如自我護理方法、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的策略、術后鍛煉方法和術后營養(yǎng)。病人每天可在微信平臺咨詢,可以使用文字、語音、視頻等方式。每周電話跟進1 次,檢查病人是否按時完成康復計劃,詢問康復狀態(tài)、飲食和用藥情況,及時糾正錯誤。肯定前列腺癌病人出色的表現(xiàn)[9]。每月組織1 次護理會議,邀請康復良好的病人分享經驗,讓病人有信心戰(zhàn)勝疾病。病人家人或朋友的合作也很重要,強調家人支持在有意識地采取健康行為中的重要性[10]。每2 周進行1 次家訪,以幫助行動不便和聽力受損的病人發(fā)展康復技能[11]。②第2 階段:出院后7~18 周,重點是建立健康習慣和提高治療依從性[12]。強調家庭護理的重要方面,包括通過微信平臺推送護理方法和腳轉移視頻教程。鼓勵病人練習,并評估病人髖關節(jié)屈曲情況和膀胱訓練情況。③第3 階段:出院后19~30 周。每月舉辦1 次關于前列腺癌診斷和治療的綜合性多學科研討會,并邀請病人及其家屬參加,對參與病人進行綜合評估,識別知識盲區(qū)并明確后續(xù)需求,同時鼓勵病人或其家人參與討論并制定自己的護理計劃[13]。對于無法接聽家庭電話的病人,在“聊天指南”中強調病人的重要需求和信息,以監(jiān)控和加強病人康復。通過微信朋友圈反饋給后續(xù)團隊,制定個人護理計劃。此外,可采用基于AIDET 呼叫模式的電話分機,每次時間不超過15 min,流程一般為確認—介紹—時間(溝通過程)—解釋—道謝(AIDET 聯(lián)系表)[14-15]。
1.2.2 觀察指標 ①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量量表(ESCA)評測,從自我護理概念、康復知識水平、自我責任感和自我護理技能4 個維度評價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16]。得分0~16 分。分數(shù)越低,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差。②治療依從性。采用我院自制的治療依從性問卷進行測量,從泌尿與肌肉訓練、定期隨訪、戒煙戒酒、飲食規(guī)律、用藥5 個方面評價治療依從性[17]。采用4 級評分法,5~9 分為不依從,10~15 分為部分依從,16~20 分為完全依從,完全依從和部分依從均視為符合[18]。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比(%)表示,兩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人自我護理能力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自我護理能力比較(±s) 單位:分
表1 兩組病人自我護理能力比較(±s) 單位:分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 值P例數(shù)30 30自我護理概念2.31±0.66 3.13±0.38-6.328<0.001康復知識水平2.03±0.45 2.76±0.54-6.725<0.001自我責任感2.54±0.31 3.14±0.27-9.983<0.001自我護理技能2.21±0.49 3.04±0.45-6.785<0.001總分9.11±2.01 12.01±1.65-7.223<0.001
2.2 兩組病人治療依從性比較(見表2)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常見惡性腫瘤,在世界范圍內發(fā)病率呈年輕化和逐年增高的趨勢。確診病人中65%~75%已發(fā)生骨轉移[19]。由于多數(shù)病人可在較長時間內帶瘤生存,骨轉移疼痛將成為一種長期癥狀,其疼痛護理范疇也從醫(yī)院延伸到了社區(qū)和家庭,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20-21]。因此,如何控制骨痛是病人和醫(yī)護人員關注的重點[22-23]。前列腺癌是發(fā)生骨轉移而非內臟轉移的實體腫瘤。腫瘤對骨膜的侵犯、骨骼的溶解破壞以及大量釋放的炎癥介質都會引起頑固性骨痛,甚至骨折[24-25]。目前,絕大多數(shù)方案都建議出現(xiàn)骨轉移的病人選擇全身系統(tǒng)治療,可最大限度延緩轉移和減輕骨痛[26]。治療主要分為鎮(zhèn)痛治療和抗腫瘤治療。鎮(zhèn)痛原則采用三階梯止痛法給藥法,常需麻醉性鎮(zhèn)痛藥(如嗎啡、哌替啶、可待因等)單獨使用或與非甾體類藥物、非阿片類中樞性鎮(zhèn)痛藥物聯(lián)合應用。抗腫瘤治療中,推薦內分泌治療聯(lián)合雙膦酸鹽治療,此外有放化療、同位素治療、局部手術治療以及中醫(yī)藥治療、免疫治療等方法。對于前列腺癌轉移病人所出現(xiàn)的疼痛護理也應該成為護理的重點。
試驗組病人自我護理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可能與護理人員對于病人的教育培訓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通過知識教育,病人對于自己的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加懂得如何護理自己的相關癥狀,這對病人的康復存在一定的積極作用。結果表明,對于前列腺癌病人,使用基于病例管理的延續(xù)性護理服務可以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并提高他們的自我護理能力。在本研究中,試驗組病人的依從性較好,原因可能是:試驗組病人采用延續(xù)性護理,其在病例管理的基礎上獲得綜合照護服務,通過建立持續(xù)供應團隊、創(chuàng)建個人數(shù)據文件、持續(xù)維護、組織護理會議、邀請康復良好的人分享經驗、每2 周進行1 次家訪、建立健康習慣和提高治療依從性、鼓勵病人或其家人參與討論并制定自己的護理計劃等綜合舉措,使病人的依從性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