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昌艷
摘要:一個16歲的女孩兒不和同學們交流也不參加各種集體活動,不能完成作業(yè),經常請假,學校與家長聯(lián)系,家長也很無助,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多次找女孩兒溝通,面對所有老師的關心女孩兒卻一言不發(fā)。這期間剛好學校接到遵義市教體局組織的遵義市中小學生心理普查工作的通知,通過心理測評,發(fā)現(xiàn)這個女孩屬于一級關注,一級危機,有自殺意念。結合她的測評報告,通過一個學期的心理咨詢,在校領導、班主任、家長、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該生不再有傷害自己的想法,在班上開始有自己的朋友,學習成績也逐步提高,期末還參加了班上舉辦的辯論賽。
關鍵詞:心理測評;一級關注;自殺意念 ;心理咨詢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99-0039-03
新學期開學后不久,我接到某高一班主任的求助,說班里的某女生很是讓人擔心。此時正好學校接到市教體局組織的遵義市中小學生心理普查工作的通知,我校立即著手完成了高一、二、三年級學生的心理測評工作,主要采用的是學習狀態(tài)測查量表和青少年心理危機癥狀篩查量表。測評結果顯示該女生屬于一級關注,顯示一級危機:有自殺意念、中度抑郁和焦慮、重度人際敏感、重度敵對、中度失眠、人際壓力需要重點關注。對此,在校領導的支持下,學校對該女生啟動了心理危機干預。
一、個案情況
陳默(化名)女,16歲,高一年級新生。不愛說話、不愛和同學們交流,也不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學習方面經常不完成作業(yè),找各種原因請假。對此,班主任很是擔心,和家長了解情況,家長反饋說女孩兒就是不愛與人交流,脾氣怪得很,很難知道她的真實想法。
(一)個人陳述
學生自述開學近一個月來,天天躲在宿舍樓梯下吃泡面,不敢去食堂吃飯;不敢看著別人的眼睛說話,即使說話也非常小聲;不敢在有很多同學在的時候進教室,如果遇到上課遲到寧愿不進教室;不敢上體育課,不敢去操場,經常裝肚子疼不去參加活動。她自述在初中的時候也會害怕,但沒有現(xiàn)在這么嚴重……現(xiàn)在的想法就是不想上學了,想回家,想一個人待在屋子里,甚至想去死,離開這個世界。
(二)家庭情況
陳默還有一個姐姐。在陳默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父親在家干農活,母親外出打工。每年春節(jié)母親會回家過年,過完年就又外出打工。上七年級時,陳默無意間從母親手機里看見一張照片,是母親和一個陌生男子的合照。當時,她心里有很多疑惑,但一直沒有告訴任何人,假裝什么也不知道。后來,媽媽外出后和爸爸的聯(lián)系越來越少,打電話的時候基本都是爭吵,再后來春節(jié)時媽媽也不回來了。自從媽媽沒有回家過春節(jié)后,鄰居就開始議論起媽媽來,從那時起,陳默就變得不與人說話,也不喜歡出門了。而爸爸經常出去喝酒,酒醉后就回家對著兩姐妹數(shù)落媽媽的不是,還經常吼著兩姐妹問媽媽要生活費。
現(xiàn)在陳默和媽媽偶爾會電話聯(lián)系,談話的內容都是關于每個月的生活費。
二、原因分析和對策
(一)原因分析
1.自責和愧疚讓她心生恐懼
該生表現(xiàn)出明顯的害怕和恐懼,不敢與人對視,這些癥狀最早是在父母關系越來越糟糕,媽媽過年不再回家,鄰居也開始議論媽媽的時候開始。她對媽媽的情感既有愛也有恨,對爸爸的愛既有愧疚也有責怪。因為自己無意間看見的那張媽媽和陌生男子的合照而不安,內心藏著這個秘密不知如何是好,即使心里有疑問,也不敢問媽媽,不敢告訴爸爸,也不能告訴姐姐。所以父母關系越來越糟糕的時候,她心里開始責怪自己,如果早點兒問媽媽,早點兒告訴爸爸,是不是媽媽那年就不會再外出打工,父母的關系就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糟糕。
2.自卑和憎恨讓她膽小怯懦
鄰居的議論讓自己家很沒有臉面,感覺無地自容;媽媽的不回家讓她開始憎恨媽媽,媽媽手機里的那張照片讓她懷疑媽媽,甚至開始不再信任任何人;看見別的孩子都有媽媽的陪伴,心里也想著媽媽;害怕自己家的事情被同學、老師們知道,內心里充滿了恐懼和自卑。漸漸地,她不再與人說話,也不敢大聲說話。
(二)輔導策略
鑒于該生認真對待此次咨詢的態(tài)度,結合該生心懷愧疚、自責、自卑、敏感、多疑,不敢與人交流,不再信任人,到現(xiàn)在不想上學,甚至有死亡念頭的情況,提出以下干預思路:
第一,建立信任。由于該生很難信任別人,所以,我必須要與她建立良好的關系,讓她感受到我是很安全的,是可以信任的,這樣才能繼續(xù)后面的咨詢。
第二,聯(lián)合多方力量做好干預工作。該生目前討厭學校和自己的生活,甚至有強烈的自殺想法,所以需要做好危機干預工作,將情況告訴班主任,班主任需要聯(lián)合班上的心理委員隨時關注她的狀態(tài),而且班主任需要和家長溝通,告知孩子的真實狀態(tài),得到家長更多的關心與關注。
第三,改變不合理認知。該生將父母糟糕的婚姻關系歸結于是自己沒有即時暴露問題,因此愧疚、自責。所以我需要引導她重新去認知這件事情,改變她原有的認知,即父母糟糕的婚姻關系不是因為她沒有說出那張照片導致的,而是他們之間的問題。此外,該生從聽到鄰居對家人的評價以后開始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也害怕同學們知道自己家里的事情。這里也需要改變她的不合理的認知。
以上干預思路改變了該生不合理的信念和認知,接下來需要從她的行為上幫助其克服恐懼和焦慮,我鼓勵她嘗試去主動和別人說話,陪伴她走在校園的大道上,去足球場、食堂,逐步從人少的地方到人多的地方。幫助她看見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閃光點,成為更好的自己,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三、輔導過程及效果
該生害怕與人交流,極難信任別人,所以最初的兩次交流,她沒有正面看過我,說話聲音特別小,基本上是沉默不語,手和大腿還會發(fā)抖?;谖易畛醯哪繕耸呛退⒘己藐P系,讓她感覺到我是真心地想幫助她、理解她、信任她,無條件地接納她的。所以,在危機干預過程中,我告訴她,如果不知道怎么說出來,可以把想說的內容寫在紙上,來的時候給我。第二次咨詢的時候,她帶來了寫好的文字。并答應我不會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從第三次來訪開始,我們之間開始有了交流,她偶爾會看看我。我給她倒了一杯熱水,她輕輕地抿了一小口,等她將杯子放下的時候,我輕輕地握了握她有點兒發(fā)抖的雙手,告訴她“別害怕,這里很安全,你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蔽覀兞牡搅俗罱雽W一個月的事情,她向我描述了學校里她害怕的很多場景,凡是人多的地方,都會害怕,食堂、操場、足球場、校園大道。所以經常吃泡面,無故曠課。我們又聊過去,她的初中階段,小學階段,談到家庭時她又沉默了。我知道這里的沉默一定有難處,也是關鍵點所在。我們約好了下一次見面,繼續(xù)寫下想告訴我的事情。
第四次來訪的時候,在簡單的問候后,我看完了她寫給我的紙條,我們聊到了家庭。在接近那個秘密的時候,她很抵觸也很害怕,我讓她放松下來,在冥想中回憶,試著將她當時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把感受說出來……在我的引導下她說了出來,然后從哽咽到大哭。她哭得兩手哆嗦、渾身冰涼,我用手輕輕地拍著她的肩膀,告訴她“你很安全?!蔽夷芨惺艿剿娜玑屩刎?,我也感覺到她對爸爸媽媽有好多要說的話。對此,我們約好了下一次咨詢的內容。
第五次來訪的時候,結合她溢于言表的復雜情感,以及想與父母溝通卻不敢,也不知如何開口的矛盾心理,我運用空椅子技術,引導她說了出來,也改變了不合理的信念,即父母糟糕的婚姻關系不是因為她沒有說出那張照片導致的,而是父母之間本身的問題。
接下來的咨詢中,我主要通過改變其認知,讓她理解父母之間的關系,父母之間的選擇以及如何與父母溝通,如何去理解和看待鄰居的評價,如何與同學們相處;也用系統(tǒng)脫敏的辦法帶著她去食堂、操場、足球場,去面對令她恐懼的地方;通過積極心理學的原理幫助她去尋找到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重新認識和接納自己,重新認識同學和老師。通過班主任對她的鼓勵,讓其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長處和優(yōu)勢,找到學習和生活中的成就感、愉悅感;通過與父母溝通,讓他們多給予孩子一些關心和愛護。
經過八次的心理咨詢,以及在班主任、家長、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她沒有退學,敢去食堂吃飯了、敢上體育課了,在人多的場合也沒有那么害怕了,也不會再去想著要傷害自己了。她在班里也有了朋友,說話的時候也自然了很多,聲音變大了,學習成績也逐步有了提高,期末的時候還參加了班上舉辦的辯論賽。對父母也多了理解,和父母之間的交流多了起來。
四、輔導反思
學校心理健康工作任重而道遠,如何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問題,并做好危機干預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個案學生被發(fā)現(xiàn)危機狀況并及時地做好了危機干預,也是大數(shù)據(jù)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綠蘿心理”給我們提供了幫助。
通過這次測評,我們也及時地發(fā)現(xiàn)和幫助到了更多的孩子和家庭,了解到學校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為學校的心理健康課堂的活動設計和學校德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讓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新方向和收獲:
第一,從班主任的角度來看,需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狀態(tài)并恰當?shù)貛椭鷮W生,必要時聯(lián)系學校心理老師。此外,在校園、家長會上積極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斷提高學生、家長、班主任、任課老師對自身以及他人的心理健康的關注,懂得尋求正確的心理求助。
第二,家長的教育方式、溝通方式、心理健康意識需要提高。夫妻關系已經成為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和學習生活的重要因素,而婚姻中的分居、冷戰(zhàn)、爭吵、出軌、家暴、離婚等行為對孩子負面影響和傷害極大。對此,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有責任意識。
第三,農村外出務工的父母,在給予孩子經濟支持以外,需要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心,讓孩子感覺到溫度。
第四,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我們都要引導孩子看見自己、關注自己、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要鼓勵孩子去追逐夢想,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對未來充滿希望,努力讓自己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參考文獻
[1]Lewis R.Aiken.心理測量與評估[M].張厚粲,黎堅,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邊玉芳,鐘驚雷,周燕,蔣赟.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綠蘿心理.遵義心理云平臺[Z],https://zunyi.lvluoxinli.com/,2021-10-25.
[5]莎朗·莎茨伯格.一平方米的靜心[M].李蕓玫,譯.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8.
[6]姚樹橋,傅文青,唐秋萍,朱熊兆.臨床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編輯/黃偲聰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