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網(wǎng)易談心社
兩年前,一檔名為《人生第一次》的紀錄片火遍全網(wǎng),有觀眾給出評價:“看完12集,仿佛走完了一生?!?/p>
人生第一次,有人懵懵懂懂地試探,也有人充滿無畏無懼的勇氣。紀錄片的主題“人生沒有返回鍵,只能往前一直走”也是從小到大社會給予我們的認知:只要不停地朝前走,人生總能走出一番光景。
可如果,人生被強行按下“暫停鍵”呢?假如人生無法順利前行,該如何獲得從頭再來的勇氣?
時隔兩年,《人生第一次》的原班人馬帶著《人生第二次》回歸,用8個普通人的故事,告訴我們這些問題的答案:“人生第二次,或許更值得敬畏?!?/p>
一
凌晨4點,遼寧鞍山。一群身穿反光背心的小孩腰上系著繩子,被“拖”在汽車后面勻速跑著。晨光里,他們的身影格外顯眼。
車上坐著一名中年男子,不停地為孩子們打氣。
有孩子大聲喊著:“老爸,我快不行了?!?/p>
但男人沒有松口,始終讓他堅持住,告訴他,“你可以的”。
孩子們互相扶持,有人跑得慢點兒,別人就拉他一把。在自己的人生疆域里,他們如同一只只趁早啟航的“笨鳥”,這樣的辛苦是為了改變命運。
而從黑暗中將他們拉出來的,正是這個被叫“老爸”的男人—柏劍。
柏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體育老師,27年前他開始救助缺乏照料、家庭殘缺、生活貧困的小孩。為此,他專門成立了一家馬拉松俱樂部“夢想之家”,希望通過幫助孩子們練習長跑來改變他們的命運。
為了讓孩子們吃飽穿暖,柏劍稱得上殫精竭慮。精力不足,就拜托父母和姐姐前來幫忙;沒有錢,就鼓著勁兒開飯店、開小賣部、賣農產品,掙各種外快補貼訓練所需的費用。別人早早過上穩(wěn)定的生活,而他猶如一艘擺渡船,20多年的人生全部付諸一批批孩子身上。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讓這些孩子變得十分敏感、缺愛。柏劍就既當老師,又當孩子們的“老爸”。他極其在乎孩子們的感受,誰身體不舒服,誰心里藏著事兒,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有個叫小金子的孩子,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因打工受傷去世了,無力獨自撫養(yǎng)他的媽媽,在一個冬天的凌晨,把他丟到大街上匆匆逃走。頂著寒風,小金子硬生生走了4個小時才回到了爺爺奶奶家。也因此,他屁股上的凍瘡每年都會發(fā)作。每到這時,柏劍總是耐心地幫他揉屁股,用電吹風幫他吹暖和。
小金子比別的孩子敏感,對媽媽的不解和憤怒讓他總是重復做著相似的噩夢,柏劍就安慰、開導說:“或許你媽媽也有她的無奈呢……心里裝什么都不要裝恨?!?/p>
孩子難受,柏劍也跟著紅了眼。為了治愈孩子們受傷的心靈,他會陪他們一起過生日,帶他們去種植園摘水果、種桃樹,帶他們享受其他孩子正在經(jīng)歷的人生。
柏劍在47歲時才迎來自己的孩子。2021年春天,因為要回到妻子身邊陪產,“夢想之家”的孩子們只能暫時被送到一所學習機構上課。雖是短暫的分離,但對孩子們而言,已經(jīng)是難以承受的痛苦,他們害怕失去柏劍。
有的孩子在睡覺的時候眼睛上還掛著淚花,看到天上路過的飛機,會期待地說:“老爸要回來了?!庇械暮⒆釉诩埳袭嬃艘活w拼湊起來的心,一邊是老爸的小家,其樂融融;另一邊是夢想之家的兄弟姐妹們,孤獨、痛苦。
剛和孩子們視頻完的柏劍心疼地抹眼淚:“他們太缺愛了?!?/p>
別的孩子有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的疼愛,可他們沒有,某種意義上,柏劍就是他們小世界里全部的光。這群來路破碎的孩子,早就把柏劍當成自己的親爸了。
20多年來,柏劍一共培育了126個孩子,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考入大學。他們后來在各行各業(yè)扎下了根,其中有16名專業(yè)運動員和13名現(xiàn)役軍人。
因為柏劍,這群在人生開局階段遭遇波折的孩子跑出了陰霾,改變了命運。柏劍給了他們第二次選擇人生的機會。他的愛、他的時光、他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二
201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改變了何華杰的命運。因為傷到脊椎第6節(jié)和第7節(jié),醒來后,他的胸部以下都沒了知覺,被告知余生只能在輪椅上度過,人生就此走向另一種境況。
有時,何華杰前一秒還跟平常一樣吃著飯,下一秒就眼前一黑,暈倒在地;沒有辦法感知到小便的急迫,偶爾排泄物會浸濕褲子,從褲腳流到地面。對那年僅有24歲、擁有俊朗外表和1.8米大高個的何華杰來說,這一切難以接受。
好在何華杰是個幽默、天真的大男孩,這樣的性格幫他消解了許多身體不便帶來的痛苦。比如,在上海康復中心訓練時,何華杰費了很大勁才穿好一條褲子,他調侃道:“到時候找路人幫忙提一下?!彪m然醫(yī)生連忙搖了搖頭說這不現(xiàn)實。
他的天真,是因為背后有強大的支柱。事故發(fā)生后,無論何華杰去哪里、做什么,身邊總有媽媽的身影。
因為結識了“輪友”,何華杰和他們相約一同去318公路川藏線旅行,他想借此機會鍛煉自己的獨立性。出發(fā)前,他和媽媽拉鉤:“這次你一定不要幫我。”
然而,身體不便的事實擺在眼前。出行的第二天,何華杰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從地上挪到輪椅上,結果折騰了半天,甚至把背上的皮都蹭破了,也沒能坐上去。中途有幾次媽媽想要幫忙,都被何華杰生氣地拒絕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把何華杰逼上了“絕路”。
雨越下越大,同行的每個人都被淋透,但大家都不上車,說要陪著何華杰。因為沒有進行過高強度體能訓練,何華杰的手臂沒有力量,他在雨中一次次地摔倒。
隊友一邊連聲說著“太慘了”,一邊淋著雨為他打氣。而在遠處看著這一切的何華杰媽媽不停地抹著眼淚。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坐上輪椅的何華杰忍不住號啕大哭:“剛剛雨下得那么大,所有人都在淋著雨陪我,我有罪啊?!?/p>
這段經(jīng)歷讓何華杰陷入深思。他意識到自己因不幸而遭遇的苦痛,于媽媽來說是雙倍的。他記得媽媽原來是有自己的生活的,她是太極拳隊副隊長,只因要照顧他,放棄了原本的生活。
不能再躲了,他要學會在輪椅上開啟自己的第二次人生。
這場旅途結束后,何華杰覺得自己心態(tài)上有了一些轉變,他開始增加訓練量,期待自己能夠像健全人一般生活。摔倒了沒關系,怕的是不相信自己可以從頭再來。身體上的障礙從來都限制不了生命的高度,接納自己才能迎來真正的重生。
正如“輪友”黃濤安慰何華杰時說的那番話:“這就是生活,我們要享受一切,哪怕我們在淋雨,哪怕我們在淋冰雹,它都是暢快的事情。不過是麻煩些罷了?!?/p>
三
柏劍給了126個孩子第二次選擇人生的機會,何華杰在媽媽的愛護中迎來了心理上的“重生”。
這樣在逆境里重啟命運的故事,在《人生第二次》里還有很多。整個紀錄片分為8集,通過“圓”與“缺”、“納”與“拒”、“是”與“非”、“破”與“立”主題下的8幅人生圖景,刻畫了普通人的勇氣與力量。
柏劍的孩子們遭遇家庭的“缺”,與之對應的是衛(wèi)卓與家人重逢、親情復位的“圓”。
在廣東汕頭生活的鐘家金接到一通來自遠方的電話。小時候人家都叫他“外省仔”,而這通電話讓他知道了自己的另一個名字—衛(wèi)卓。
18年前,4歲的衛(wèi)卓拿著一杯豆?jié){走出家里的小餐館,就再也沒有回來。丟了孩子,這家人的天塌了,生活也發(fā)生了巨變。
“天降父母”的衛(wèi)卓一開始也不是沒有私心,他和朋友一起做生意,欠了一些外債,想知道親生父母是否能幫他還一點兒。但自從認親后,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他便說不出口了。
多年來,他的疑惑與父母的肝腸寸斷,都在見面那一刻完全消融。
何華杰用與自己的“殘缺”和解的經(jīng)歷書寫了“納”,與之對應的是馮婷面對容貌自卑的“拒”。
在整形醫(yī)院里,大部分人整形都是為了拋棄身上不美好的部分,以期得到美好的生活。但16歲的馮婷是因為先天性面部不對稱,為了做手術,家里砸鍋賣鐵地支持她。
鏡頭前的馮婷恬靜美好,只有一次,情緒差點兒崩潰。做手術需要剃光頭發(fā),這相當于把她留了十幾年的“盔甲”拿掉,她抿著嘴,差點兒哭出來。
為了改變容貌,馮婷一次次走上手術臺,在矯正手術中開啟新的人生。
平凡人的生活,一陣強風就能吹得千瘡百孔。《人生第二次》正是要告訴你,有這樣一群人,沒有電視劇主人公的“主角光環(huán)”,卻一樣能在跌倒后努力爬起來,咬咬牙迎接命運的挑戰(zhàn)。再次出發(fā)或許也意味著加倍的困難,但總有人骨子里就帶著不屈與韌性。哪兒有那么多云淡風輕,生活從來都是笑中帶淚。當命運下沉到谷底,能支撐起這副骨架的,是勇氣、耐心,以及愛。
被折騰個夠嗆,還能熱愛生活的,就是英雄。正如有觀眾對這部紀錄片的評語:“推開世界的門,看那些不懼重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