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愛誠
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新任務新要求,黨課教育要堅持深耕理論、融入創(chuàng)意、錘煉黨性、聚焦實踐。筆者認為,“三個走”可以讓黨課教育活起來。
教員在講授黨課的過程中,要用心傾注真情實感,這樣講出的內容才能打動學員、感染學員,讓學員受到啟發(fā)、有所感悟。黨課教員要自覺強化理論修養(yǎng),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貼近學員的實際需求授課,讓黨課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要杜絕“填鴨式”的講課,教員在黨課教學中可以請老黨員、老干部、疫情防控先鋒模范、駐村第一書記等上臺,讓他們結合親身經歷講出自己的鮮活故事,分享他們的真實感悟。教員還可以結合發(fā)生在學員身邊的真實案例講授黨課,做到真正講透黨的聲音,從而幫助學員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教育效果。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彪S著社會不斷發(fā)展,黨課需要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黨課教學不能機械式地“照本宣科”,而是要敢于打破以往“臺上講、臺下聽”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運用好“互聯網+”的先進技術,通過遠程互動、情景模擬等授課形式,讓黨課呈現出更加鮮活生動的狀態(tài)。教員可以組織學員走進田間地頭,走進紅色基地,讓學員在身臨其境中受到思想的洗禮,在腳踏實地中觸及靈魂、引起共鳴。教員要在引導學員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盡可能多地帶給學員沉浸式的體驗,進而不斷提升黨課教育質效。
黨課教育歸根結底是一個知而信、信而行的長遠過程,所以說,一堂真正“解渴”的黨課,需要教員不僅在講課上下足功夫,而且要著力提升課程結束后的實際效果。教員當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學員不同的崗位背景、不同的年齡階段,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員必須準確把握好學員的工作實際及興趣所在,言之有物,以理服人,讓學員愿意聽,更愿意做,不斷認識自我、改進自我、提升自我。與此同時,教員也要注重發(fā)揮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在課堂中、課堂后都要多詢問他們的想法和建議,做到“缺什么、補什么”,通過黨課教育不斷提升學員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