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 迪 王 巖 烏仁圖雅 娜日娜 鄧 宇 王盛男 索力墨 李雯雯曲穎超 趙劍平
(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所,內蒙古赤峰 024031)
土壤是人類生活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也是生態(tài)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壤質量是維持地球生物圈的重要因子之一,土壤質量的定義可以從生產力、可持續(xù)性、環(huán)境質量、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等多方面闡釋[1]。土壤質量是指土壤肥力質量、土壤環(huán)境質量及土壤健康質量方面的綜合量度,即土壤在生態(tài)系統的范圍內維持生物生產能力、保護環(huán)境質量及促進動植物健康的能力[2]。其中:土壤肥力質量是土壤提供植物養(yǎng)分和生產生物質的能力,是保障糧食生產的根本;土壤環(huán)境質量是土壤容納、吸收和降解各種環(huán)境污染物的能力;土壤健康質量是土壤影響或促進人類和動植物健康的能力。
隨著現代經濟的迅猛發(fā)展,化工業(yè)、礦業(yè)、農業(yè)等在給人類帶來巨大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對農產品安全及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生產中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灌溉農田、固體廢棄物任意丟棄或簡單填埋、廢氣和尾氣的排放、化肥與農藥的濫用,致使土壤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赤峰市是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的典型地區(qū),現有耕地140萬hm2,主要種植玉米、谷子、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常年穩(wěn)定在1 333.3萬hm2左右。赤峰市自然降水不足、超載養(yǎng)畜、土壤耕層變淺、土壤鹽漬化和板結現象嚴重,諸多因素導致城郊農田土壤質量出現問題。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赤峰市常住人口居內蒙古之首,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活動數量大,勢必造成城郊農田土壤質量受到影響。本研究初步明確了赤峰市松山區(qū)農用地土壤質量情況及重金屬污染情況,以期為農產品產地環(huán)境建設提供參考。
赤峰市位于內蒙古東南部,地處北緯41°17′10″~45°24′15″、東經 116°21′07″~120°58′52″,位于大興安嶺南段和燕山北麓山地,三面環(huán)山,具有西高東低、多山多丘陵的地貌特征。赤峰市屬于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冬季漫長而寒冷,春季干旱多大風,夏季短促炎熱、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氣溫下降快、霜凍降臨早;大部地區(qū)年平均氣溫為0~7℃,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11℃左右,極端最低氣溫為-27℃,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 20~24℃;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響十分明顯,不同地區(qū)差別很大。
1.2.1 樣品采集。選取赤峰市松山區(qū)城子鄉(xiāng)興隆莊村試驗地、松山區(qū)農業(yè)科學院果園試驗地、松山區(qū)當鋪地滿族鄉(xiāng)、喀喇沁旗西橋試驗地為調查區(qū)域。試驗地種植作物為玉米、谷子,種植方式及田間管理均按照當地種植習慣進行,待作物收獲后采集土壤樣品。根據相應區(qū)域的地形特點,用蛇形布點法隨機采集4~5個樣品進行混合,取樣深度為0~20 cm土層。樣品采集后,將其迅速裝入自封袋,密封后帶回實驗室,待用。
1.2.2 土壤樣品指標測定。pH值的測定采用電位計法(按2.5∶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采用pH玻璃電極測定)[5];有效磷的測定采用碳酸氫鈉浸提-鉬銻抗比色法;速效鉀的測定采用乙酸銨浸提-火焰光度計法[6];容重的測定采用環(huán)刀法;堿解氮的測定采用堿解擴散法;有機質的測定采用油浴重鉻酸鉀氧化-容量法;重金屬的測定參考國家相關標準[7]。
1.2.3 土壤質量評價方法。從土壤理化性狀、養(yǎng)分含量、重金屬含量等方面對調查區(qū)域土壤質量進行綜合評價。依據全國土壤養(yǎng)分分級標準[8],評價農田土壤肥力,農田土壤肥力指標分級見表1、2;重金屬土壤背景值及限量標準見表3。
表1 土壤養(yǎng)分含量分級標準
表2 pH值分級
表3 重金屬土壤背景值及限量標準
數據采用Excel 2013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并作圖。
調查區(qū)域土壤的pH值、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容重等指標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土壤理化性質指標的統計學特征
2.1.1 pH值。由表4可知,土壤pH值范圍為7.80~8.70,平均值為8.32,土壤基本呈弱堿性。如表5所示,pH值呈弱堿性的土壤占比66.67%,pH值呈堿性的土壤占比33.33%。
表5 調查區(qū)域土壤pH值不同等級分布情況 單位:%
2.1.2 有機質。土壤有機質對維持土壤結構、供應養(yǎng)分起著決定性作用。它不僅對植物生長起積極作用,還能提高土壤的透氣性、保肥能力及保水能力,改良土壤結構。由表4可知,土壤有機質含量最大值為16.30 g/kg,最小值為 4.57 g/kg,平均值為 10.13 g/kg。如表6所示,有機質含量達到極缺乏水平的土壤占比27.78%,有機質含量達到很缺乏水平的土壤占比22.22%,有機質含量達到缺乏水平的土壤占比50%??偟膩碚f,調查區(qū)域有機質含量缺乏。
表6 調查區(qū)域土壤養(yǎng)分指標不同含量等級分布情況 單位:%
2.1.3 堿解氮。由表4可知,土壤堿解氮含量最大值為77.00 mg/kg,最小值為33.00 mg/kg,平均值為53.45 mg/kg。如表6所示,堿解氮含量達到很缺乏水平的土壤占比63.64%,堿解氮含量達到缺乏水平的土壤占比36.36%。綜合來看,調查區(qū)域土壤堿解氮含量處于缺乏狀態(tài)。
2.1.4 速效磷。由表4可以看出,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為21.70 mg/kg,最大值為45.50 mg/kg,最小值為7.40 mg/kg。速效磷含量變化差異最大,變異系數為56.96%。如表6所示,速效磷含量達到很豐富水平的土壤占比11.11%,速效磷含量達豐富水平的土壤占比33.33%,速效磷含量達適中水平的土壤占比38.89%,速效磷含量達到缺乏水平的土壤占比16.67%。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肥力狀況分級標準顯示,調查區(qū)域土壤速效磷含量比較豐富。2.1.5 速效鉀。由表4可知,調查區(qū)域土壤速效鉀含量最大值為275 mg/kg,最小值為101 mg/kg。如表6所示,速效鉀含量達到很豐富水平的土壤占比44.44%,速效鉀含量達到豐富、適中水平的土壤均占比27.78%。綜合來看,調查區(qū)域土壤速效鉀含量很豐富。
2.1.6 容重。由表4可知,調查區(qū)域土壤容重平均值為 1.65g/cm3,最大值為 1.86g/cm3,最小值為 1.46g/cm3,變異系數為7.21%。如表7所示,土壤容重>1.35 g/cm3的土壤占比100%。整體來看,調查區(qū)域土壤容重較高,土壤比較致密。
表7 調查區(qū)域土壤容重等級分布
土壤重金屬污染是指重金屬元素或其化合物通過人類活動進入環(huán)境,導致環(huán)境中重金屬含量高于背景值,造成環(huán)境惡化的現象。參考中國、內蒙古、赤峰地區(qū)重金屬土壤背景數據[9-10],以及農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評價調查區(qū)域土壤重金屬污染情況。
2.2.1 土壤重金屬含量狀況。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城市擴張以及工業(yè)化進程加快,城郊農田土壤重金屬含量發(fā)生了變化。調查區(qū)域土壤pH值為7.8~8.7。因此,重金屬表層土壤篩選值應依據pH值>7.5的限量要求。對調查區(qū)域土壤中重金屬含量進行測定,分析表層土壤(0~20 cm)重金屬統計學指標,結果見表8??梢钥闯觯{查區(qū)域表層土壤中銅、鋅、鉛、鎘、鉻、鎳、砷含量均低于表層土壤風險篩選值。鎘的最大值為0.149 mg/kg,最小值為0.076 mg/kg,平均值為0.107 mg/kg,平均值高于赤峰土壤背景值,變異系數為23.63%,說明調查區(qū)域的農田土壤鎘含量已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且較為普遍。
表8 調查區(qū)域表層土壤重金屬生物學統計 單位:(mg·kg-1)
調查區(qū)域土壤中銅含量平均值為21.07 mg/kg,鋅含量平均值為57.96 mg/kg,鎳含量平均值為24.08 mg/kg,均高于赤峰土壤環(huán)境背景值。說明土壤中銅、鋅、鎳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高。調查區(qū)域土壤中鉛、鉻的含量較赤峰土壤背景值變化不明顯,砷的含量未超過赤峰土壤環(huán)境背景值。
2.2.2 土壤重金屬單項污染指數分析評價?,F階段,國內外主要采用單因子指數法、內梅羅綜合污染指數法、地累積指數法、污染負荷指數法、潛在生態(tài)危害指數等對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程度進行評價。本研究采樣單因子指數法對調查區(qū)域的重金屬污染程度進行評價。單因子評價土壤環(huán)境質量分級標準見表9。
表9 單因子評價土壤環(huán)境質量評價分級
采用單因子指數法評價土壤重金屬污染時,一般以土壤元素背景值為評價標準,以實測值除以標準值來表征重金屬污染程度,其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Pi為土壤中污染物i的單項污染指數;Ci為污染物i的實測值(mg/kg);Si為i種重金屬的評價標準。
以土壤環(huán)境質量二級標準即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huán)境要求標準進行單項污染指數法分析。所有調查區(qū)域土壤重金屬單項污染指數如表10所示。可以看出,調查區(qū)域土壤重金屬單項污染指數均<1,調查區(qū)域土壤重金屬銅、鋅、鉛、鉻、鎘、鎳、砷的污染指數處于無污染狀態(tài)。
表10 調查區(qū)域重金屬單項污染指數
以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級標準為依據,赤峰市城郊農田土壤pH值主要呈弱堿性;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值為10.13 g/kg,含量總體偏低,處于缺乏狀態(tài);土壤堿解氮含量處于缺乏狀態(tài);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為21.70 mg/kg、速效鉀含量為187 mg/kg,總體上處于含量豐富水平;土壤容重含量偏高,說明土壤較致密。
對赤峰市松山區(qū)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分析可知,調查區(qū)域表層土壤鎘、鋅、銅、鎳、鉻、鉛超過了赤峰土壤環(huán)境背景值,砷未超過赤峰土壤環(huán)境背景值。通過重金屬單項污染指數分析得出,土壤重金屬單項污染指數處于無污染狀態(tài)。綜合來看,調查區(qū)域土壤重金屬污染指數處于無污染狀態(tài),但是與赤峰土壤環(huán)境背景值相比,調查區(qū)域的土壤重金屬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因而應加強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