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熊麗娜(通訊作者) 吳卓華;仲愷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 邢玨珺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指出,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需要有一流大學群體的有力支撐,一流大學群體的水平和質(zhì)量決定了高等教育體系的水平和質(zhì)量。高校生物實驗室承擔著生命科學領域科學研究、知識創(chuàng)新、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的主體工作,在高校學科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學科的建設水平是考量高校辦學質(zhì)量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準。因此維護生物實驗室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對于保障科研教學工作平穩(wěn)進行、維護大學運行秩序、支撐大學“雙一流”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院系作為學?!靶?、院、室”三級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中的一環(huán),在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中承擔“上聽下達”的橋梁紐帶作用。如何有效地把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痛點、難點向?qū)W校職能部門匯報、整理和反映,同時要把學校的決議和想法向?qū)嶒炇覀鬟_到位,是院系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站在院系的角度,淺談高校安全管理體系中,對于院系安全管理的一些思考。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隨著生物、生化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生命科學的研究不斷向著高、精、尖邁進。近年來,高校生命科學實驗室的建設無論從數(shù)量上還是從質(zhì)量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大量技術先進、價值昂貴的儀器設備進入實驗室,促使實驗方法更多樣,實驗材料更豐富,實驗對象更廣泛。與之相應的是生物實驗室承擔的科研和教學任務也在不斷加重。又因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使生物學實驗室具有使用頻率較高,人員流動較大,情況較為復雜的特點,也為實驗室安全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近年來,?;芬鸬幕馂?、傷人,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等時有發(fā)生,也暴露出實驗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問題。
高校生物學實驗室的安全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兩點:一個是硬件,一個是軟件。硬件方面,安全管理的人力投入不足,造成安全管理環(huán)節(jié)容易存在漏洞、很多工作疲于應付,財力投入不足導致安全設施設備不夠完善,部分雖按照要求配置,但更換維修不夠及時;軟件方面,規(guī)章制度操作性不強、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師生安全意識缺失。隨著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措施手段的實施、檢查力度的加大,各高校實驗室的硬件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但軟件方面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一)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和體系不完善。目前,各高校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對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各個維度作出相應的規(guī)定,但大多數(shù)缺少專業(yè)針對性的安全文件,或?qū)μ囟ǖ脑O備如高壓滅菌鍋、氣瓶,實驗室藥品的采購使用及動物實驗等缺少具體操作流程和實施細則。院系的制度建設情況更不容樂觀,存在應付檢查、內(nèi)容千篇一律的情況。此外,制度的不完善也導致安全責任得不到落實。
(二)師生安全意識薄弱。高校生物實驗室的主要使用人為導師和研究生,但導師因事務較多且評價評級辦法注重科研和教學,對安全管理和安全知識比較漠視,常常無心管理;而研究生因畢業(yè)需求和壓力往往對安全培訓和安全宣傳興趣不大,參與度不高。高校開展的安全教育活動雖然很多,但師生的安全意識并沒有顯著提升。
(三)服務意識不足,師生抵觸情緒明顯。為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各高校、院系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實驗室的安全檢查,實驗室的安全風險大多能及時排除,但由于溝通不足,學生抵觸情緒明顯,整改意愿和配合度不高。檢查時,僅指出隱患,很少提供可行整改建議,實驗室覺得無從下手,或者臨時應付,對風險的認識不夠清晰,處理不夠及時有效。
實驗室安全關乎國家、集體及個人利益,各高校都在嘗試做各種努力,保障實驗室安全工作不斷推進。就目前而言,院系實驗室安全建設的體系性文章較少,自2016年以來,我院積極探索院系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立足自身,提高站位,強化服務意識,建立了一套“細制度、明責任、增意識、多溝通、常服務”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該管理方法實施以來,實驗室?guī)熒浜隙让黠@提高,實驗室隱患基本做到立整立改,有效保障了實驗室平穩(wěn)運行,為院系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貢獻力量。
(一)以制度為師生安全保駕護航。安全管理制度建設是保障實驗室安全穩(wěn)定運行的重要基石。院系應根據(jù)學?!吧衔环ā焙捅緦W科的特點和方向,制訂適合本院系的各項實施辦法和細則。以生物學科為例,應制訂《普通生物學實驗室安全通用管理辦法》,為院系多數(shù)實驗室的日常安全管理提供標準和指導,針對性、可操作性強。同時,針對學科特點,針對實驗室風險源情況,還需制訂特定實驗室的管理辦法,如涉及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應建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辦法》、涉及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線裝置的實驗室應建立《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線裝置安全管理辦法》、涉及動物實驗的實驗室還應建立《實驗動物生物安全管理辦法》等。制度的編寫應結(jié)合實驗室的實際情況,針對各實驗室安全管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弱項和漏洞,清晰明確地制訂各項要求。此外,制度執(zhí)行前還需廣泛征求院系安全管理小組/委員會及教職工的意見,確保制度行得通、指導性強,從而使實驗室?guī)熒軌蛑鲃幼袷?、?zhí)行、維護制度,又能把對師生日??蒲泻徒虒W工作的影響降到最低。只有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才能保證實驗室各項工作的開展平穩(wěn)有序。
(二)落實安全責任,筑牢安全防線。沒有科學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就會變成“紙上談兵”。院系應根據(jù)“誰使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逐級分層落實責任制:一要建立院系實驗室安全委員會或者工作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安全工作部署;二是院系應落實實驗室各項安全管理責任,并與實驗室負責人簽訂實驗安全與環(huán)保責任書,通過簽訂內(nèi)容明確的學院、實驗室負責人、實驗室人員各項安全責任,提高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壓實安全責任;三要督促實驗室負責人組織本實驗室?guī)熒踩嘤?,明確規(guī)定實驗室應根據(jù)本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研究內(nèi)容、實驗操作涉及的風險源、應急物品的放置地點等信息編制培訓內(nèi)容,培訓后應對實驗室人員的安全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核,考核通過后,與實驗室負責人簽訂《實驗室安全準入許可書》后方可進入實驗室開展研究工作。通過層層落實責任,堅決守住守好安全底線。
(三)提高站位,強化安全意識。目前,國內(nèi)高校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普遍存在著“說起來確實重要、忙起來可以不要、干起來要往后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動局面,這是長期以來,高校評估標準“重視教學科研,輕視或無視安全環(huán)?!钡挠^念造成的。院系要提高站位,充分認識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對學校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督促和幫助實驗室全面貫徹執(zhí)行國家、地方、學校、院系各項安全規(guī)章制度。院系領導帶頭學習安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定期組織師生實驗室安全和消防安全培訓,針對風險源開展各類專項安全培訓;同時利用院系官網(wǎng)、展板展報、公眾號、微黨課、微電影、微信、QQ群等定期和不定期向全院師生普及安全法律法規(guī)常識,注重常識的趣味性和警示性;定期組織專項安全應急演練,提高師生應對突發(fā)事件和自救自護能力。
(四)溝通,架起師生理解的橋梁。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保障性、服務性和監(jiān)督性等特點。加強工作中的溝通與互動可以為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贏得更多的理解、支持和更好的改進、完善機會,把更多優(yōu)質(zhì)的管理方法、人性化的服務帶給師生,彌補學校和院系規(guī)章制度方面的不足,弱化安全管理者與師生間對立的矛盾關系,強調(diào)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有效的溝通和互動不僅需要良好的態(tài)度、也需要對師生的需求進行尊重,對細節(jié)充分重視。例如,學院應通過定期開展實驗室安全檢查熟悉各個實驗室的布局、設備條件、人員情況、風險源信息等,檢查發(fā)現(xiàn)實驗室存在安全隱患時,應第一時間跟實驗室安全員或者負責人溝通,并根據(jù)實驗室實際情況提供可供參考的整改意見和方案,如整改有困難的,應積極幫助實驗室協(xié)調(diào)解決。此外,加強院內(nèi)各實驗室安全員的溝通交流,通過溝通交流互相學習實用有效的安全管理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實驗室共通的安全隱患并提出解決辦法,對于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學院安全員和實驗室安全員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斷提升實驗室安全管理服務品質(zhì),促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五)立足師生需求,精準提高服務質(zhì)量。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目的是為了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為師生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科研、實驗的環(huán)境,最終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師生。從學校層面來說,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保障全校的安全穩(wěn)定,從院系的層面來說,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既要服從和支持學校安全管理的各項工作安排,同時也要注意傾聽師生的切實需求。針對師生反映強烈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問題,要認真對待。一方面,及時將師生合理的問題和需求反饋給學校,以便學校職能部門更好了解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改變和調(diào)整,助力管理的高效化;另一方面,院系要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安撫師生情緒,疏導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精準解決實驗室安全管理中的難點、痛點,有效提高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助力提升師生的滿意度。
院系與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目的都是為了保障師生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但在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重點和方法方面有一定的差異。學校的制度、責任、安全培訓等更注重普適性,而院系的規(guī)章制度應結(jié)合學校的“上位法”,還需兼顧對院系各功能實驗室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院系需建立院系實驗室安全委員會或者工作小組,定期組織會議討論和部署本院系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安全責任制,實驗室準入制度,層層壓實安全責任;針對學科特點,定期組織實驗室安全培訓和應急演練,多措并舉普及實驗室安全知識。最重要的是,院系要架好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部門與實驗室之間的溝通橋梁,立足師生需求,協(xié)同學校做好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實際應用表明,“細制度、明責任、增意識、多溝通、常服務”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的實施,促進了“校、院、室”之間安全工作的有機結(jié)合,師生安全工作配合度明顯提高,有效保障了各項安全管理工作順利推進和展開,可以一定范圍內(nèi)在個兄弟院校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