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少鴻
(福建廈門市前埔南區(qū)小學,福建 廈門 361008)
低年級小學生在接觸數學時常會因為對題目的不理解等限制了思維發(fā)展,在實際審題過程中不能對題目有正確的理解而造成考試失利,大部分人將這一結果“歸功于”粗心,但其實更多的是審題偏差引起的,因此,在對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只有讓小學生逐步提高分析問題能力和對問題的解決能力,才能在本質上減少“粗心”狀況的出現
1不良學習習慣
據報道,小學生在實際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不良學習習慣的現象占80%低年級小學生在剛接觸數學時的心理是比較矛盾的,如果沒有及時對其進行關注調整,孩子將會養(yǎng)成馬虎、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比如,在進行數學問題解答時,謄抄題目中的數字時因為粗心而謄抄錯誤導致最終的計算答案出錯由此可見,正因為低段學生年齡較小,對題目的理解領會能力有限,便會馬馬虎虎加減問題中所給的數字而不結合題目中的重點問題進行解答等不良學習習慣使得最終的數學解答正確率不高,這些問題普遍存在于當前小學生的數學教學中,對小學生日后的學習發(fā)生著巨大的影響
2教師重視程度低
小學生在剛接觸數學的時候遇到的學習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減少、矯正這些問題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加以重視的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對數學習題的審題能力,小學數學教師首先應當平等正視每一個孩子,避免出現因成績高低問題而對學生個人產生的區(qū)別對待,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更應該受到平等看待教師要給每一名小學生數學的萌芽“澆水施肥”,而不是置之不理有一部分教師不能站在小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問題,他們常常根據自身經驗判斷小學生對數學的實際理解能力,沒有結合孩子的個性化發(fā)展同步教學,使得部分小學生很難提起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直接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相應地,小學生對數學的審題能力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這會對小學生數學的成長之路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3審題抓不住關鍵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識字能力方面都存在著一定不足,因此面對描述較多的數學題目時,便會由于識字不全或語言理解困難而導致題目理解不透徹,對于題目中的關鍵部分也很難把握和提煉,有的小學生還會因為讀錯題目信息,而在具體解題過程中直接出現解題方法的錯誤,從而導致失分情況的出現對于解題技巧的講解也較少,導致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會抓關鍵詞而是進行成篇閱讀,花費大量時間不說,還使得數學學習的實際質量并沒有得到提升
審題能力對于每一個小學生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更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開始培養(yǎng)孩子對數學的審題能力十分重要,它不僅能夠使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一階段,審題能力和習慣培養(yǎng)都是在為小學生后面更加順利地學習數學做鋪墊,這些學習技能也是每一個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在進行個體差異性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孩子的數學審題能力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此外,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提供給小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還應該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課堂小主人翁的能力,實現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這對其成長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1引導低年級小學生會讀題、審題
會讀題是培養(yǎng)小學生審題能力的關鍵步驟低年級學生在讀題過程中往往會存在不認識字、看串行等造成的對題目不理解的情況,此時,教師不僅需要及時肯定小學生的求知欲望,更要正確引導小學生結合實際問題來理解題目所要表達的意思,使小學生養(yǎng)成擅長獨立思考題目的良好讀題習慣并盡可能地理解題目中隱藏的深層含義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中“位置的認識”這一講,教學內容為對上、下、左、右、前、后的認識教師在教學時,應該結合實際場景通過學生共同參與加深小學生對位置的理解舉例說明,以“我會畫”為大題目——“在○的右邊畫□,在□的下邊畫▲,上邊畫×,在○的左邊畫√”在分析這個題目時,首先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其次在進行實操過程前要讓學生理解解題的關鍵是要確定“○”的位置,再根據該位置逐一確定其他圖形的位置在學生剛面對這些題目時,較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找不到題目重點,這就需要學生在第一遍讀題時勾畫出題目重點,圍繞已勾畫的重點內容進行分析,避免因題目太長導致重復審題消耗更多的時間另外,在完成該題目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同類型的題目,這一方面能鞏固已學過的內容,另一方面還能夠開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進一步激發(fā)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讀題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強化其審題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2仔細看題,加深理解
小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常出現的另一個問題便是草率讀題,在未將題目內容閱讀完整的情況下就草率動筆計算,最終造成了一些有把握的題目也頻頻出錯以一年級數學教學“20以內退位減”練習中相關應用題的解題為例:“金英家有15個蘋果,妹妹和媽媽共吃了6個,問:最后還剩幾個蘋果?”在解答相關題目時,個別學生看到數字便會直接用前面已經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去做題,完全忽略題目意思導致最終計算結果出錯此外,學生還容易把數字抄寫錯誤,由于草率看題沒有正確看到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的具體數字便進行計算,其正確率可想而知
在完成填空題時,一些學生容易跟著固定的答題思路進行計算,導致最終直接偏離題目原本意思如“比多少”類型的題目:少珠有5支鉛筆,楊霞有8支鉛筆,問楊霞比少珠多幾支鉛筆在學生進行這類題目審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解題關鍵“誰比誰多”,找出解題關鍵后引導學生思考誰比誰多應該利用加法還是減法進行計算,與此同時多看兩遍題找準誰多誰少,避免看錯題出現計算錯誤當學生在順利完成這道題的解答后,教師要讓他們第一時間做同類型的題目進行鞏固,使其在不斷做題過程中養(yǎng)成仔細看題的好習慣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學生做題的正確率,也會讓學生在一次次答題過程中探索出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
3加強對文字的理解
對題目的理解是小學生能否做對題目的關鍵之一數學這門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專業(yè)概念和術語較多且復雜,小學生在識字不多的情況下想要完全理解數學的語言是比較有難度的例如多多少、少多少、一共、還剩等數學專業(yè)字眼,使小學生實際讀題過程的難度大大提升這些專業(yè)術語對小學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我們常??梢钥吹剑涸谛W生做題過程中,但凡出現“一共”就會使用相加求和去解題,看見“還剩、差多少”便會使用減法計算雖然這是做題的一種小技巧,但也導致了小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出現固定思維,例如:“樹上飛來6只小鳥,飛走了3只,這時樹上一共有幾只小鳥?”對于這個題目,有的孩子一看到“一共”便直接采取加法計算,使得最終結果出現錯誤
所以,正確引導小學生理解數學術語的意思才是正確的教學方式要結合術語在不同題目中呈現的不同意思著重引導學生理解其內涵,不能錯誤引導學生只局限于字面意思而使孩子形成固化解題思維要注意培養(yǎng)小學生在實際解題過程中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4學會提煉有效信息
小學數學問題時常會出現題目過長、信息量較大等情況,對于認字量較小的小學生來說一字一句理解并讀完題干是相當困難的,這時候學會抓住題目關鍵字眼解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新課改在推行過程中尤其重視這一點,即如何讓小學生在做數學題的過程中高效提煉出題目中的有效信息是當前新課改推進的重中之重
小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往往會遇到間接性解題信息,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間接條件并找出與之相關聯的答題信息,進而使得隱藏條件被挖掘出來例如:文具店里有3元的卷筆刀、5元的筆記本和1元的橡皮擦提問:(1)筆記本比卷筆刀多多少錢?(2)橡皮擦比卷筆刀少多少錢?在回答這一問題前,如何掌握有效信息呢?首先應該圈出問題中涉及的兩種物品,其次圈出文中給出的兩種文具以及相對應的價錢,最后判斷應該用加法還是減法來計算該題目掌握這一解題技巧后,審題、分析題目將會高效完成,不僅有效提煉出了題中重要信息,而且大大提高了答題的正確率,避免出現列式錯誤,使小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審題的能力越來越強
5注重現場教學
學習數學我們才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擁有計算思考的能力,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到一起,這樣學習效果將會事半功倍,使學生不僅意識到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還提高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在人教版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這一講中,為了使小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人民幣,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物教學當前小學生大都不曾見過1角錢、5分錢、5角錢等小額紙幣和硬幣,教師可以借此機會使小學生在開闊眼界的同時認識小面額人民幣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班內模擬小型市場,在實際購物過程中加強小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小組比拼:在相同時間內看誰辨認人民幣的速度更快更準確,最后評選最優(yōu)參賽選手和最優(yōu)小組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大大增強小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喜愛程度以購物情境為例:在商店購物時,小明想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小亮一個漂亮的橡皮和一套格尺,便拿出自己的10張1角錢、2張5角錢和4個一元硬幣,問:他可以買到6元錢的東西嗎?在討論這個問題時要分開討論,首先要讓學生弄清楚10個1角是多少錢,2個5角是多少錢,并且認識1元硬幣其次,要引導學生思考并通過提問確定最終結果,之后讓學生思考元、角、分之間存在什么關系這樣不僅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實際教學中,避免出現開小差、對學習沒有興趣的情況,而且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和興趣,使小學數學教學與具體實踐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小學生對數學的熱愛程度
6加強對小學生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
要想提高審題能力,必須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閱讀理解的范圍不能局限于書本上的題目資源,更要在每一次數學課外習題解答中充分利用閱讀的機會進行相關題目的實際應用練習,做到舉一反三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100以內的加減法(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書本上的習題類型進行深入分析,保證學生對書本上的知識能夠融會貫通,也要拓展相關的課外題型,為學生進行相關數學題型訓練提供資源,使學生在一次次反復的閱讀過程中掌握不同的題型,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在數學解題過程中的審題能力為了進一步強化落實,教師還可以在小學生審題完之后讓其闡述題目中所給的重要信息,通過分析、闡述的方式提高小學生的提煉和表達的能力此外,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可以在學生完成當前習題后讓他們根據已做習題的重難點自行出題再與同桌交換解答,在解答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出題技巧和解題方法在這樣的訓練中小學生的審題技能也在不斷加強
7數形結合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復雜的數學題目變得更加通俗易懂,有效結合數字與圖形也是高效教學的手段之一,學生通過圖形簡化煩瑣的文字使其題目意思浮于水面,更好地輔助審題和分析
例如人教版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這一單元,教師在講解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應用題目的意思,可以結合實際圖形模具或者是教室內已有物體的形狀加深小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8加強同類題型練習,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在低年段小學數學題講解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大量同類型的題目低年級的數學內容所涵蓋的知識點本身就不多,因此教師在講解過程中,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可以加強對同類型題目的訓練通過反復練習,使得低年級小學生在后續(xù)遇到同類型題目時,能夠較容易判斷出來,這不僅提高了審題效率而且使得做題的質量得到了提升
例如“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中關于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問題,教師便可以通過讓學生反復練習,達到對同類型題目能夠完全掌握審題技能的程度首先可以通過最簡單的連加或連減的題目進行訓練對于這類題目低年級學生掌握得還是不錯的,相對來說沒有難度,而在進行加減混合運算時便會出現各種錯誤有這樣一道題目:(1)學校買來54盒粉筆,用去34盒,一共還剩多少盒?(2)學校買來了30盒白粉筆,24盒彩色粉筆,用去34盒,一共還剩多少盒?對于這兩個題目,學生在完成時一般對第一個題目的審題和解題都不存在很大困難,而對于第二個題目卻會存在各種審題漏洞,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審題不全面型,這一類型的學生在大略一看題目時,看到“30盒白粉筆”,問“還剩多少盒”時便會直接用減法進行運算;另一種類型是不理解型,這類學生在看到題目時,往往會有這樣的疑問:題目說的最后剩下幾盒,是問白粉筆還是彩色粉筆?對題目不理解導致最后運算直接出現錯誤面對這一問題時,教師應當對題目的意思進行重點分析,引導學生完成該題目后通過對同類型題目的變換進行二次練習,如將上面題目換成買白蘿卜和紅蘿卜的問題再對數字進行更改通過反復練習,使得學生再次遇到該問題時能夠直接做出判斷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審題能力是正確答題的關鍵所在,而小學數學教師只有正視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才能夠在教學中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而小學生也會通過長期的學習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技巧,做到認真讀題、審題,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此外,在小學數學的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數學學習和實際生活情景相結合使數學生活化,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為小學生在數學方面的成長和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更好地推進我國新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