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書媛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臟功能和結構異常引起心周器官發(fā)生淤血和低灌注及排出量降低的現(xiàn)象[1]。急性心力衰竭則為心力衰竭突然發(fā)病且病情加重,由于該病病情進展迅速,預后效果差,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2,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病理特征為水鈉潴留,常見臨床表現(xiàn)為雙下肢水腫及呼吸困難等。本次通過對新活素療效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該制劑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97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50 例)和對照組(47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22 例;年齡44~75 歲;心功能分級:30 例Ⅲ級,17 例Ⅳ級。研究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43~73 歲;心功能分級:31 例Ⅲ級,19 例Ⅳ級。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關檢查,對兩組患者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建立靜脈通路,調整患者體位,如患者有缺氧癥狀應予以吸氧治療。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利尿劑及擴張血管等藥物進行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新活素治療,靜脈推注1.5 μg/kg 后連續(xù)靜脈泵入0.0075 μg/(kg·min),連續(xù)治療3 d。用藥期間醫(y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呼吸頻率及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如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并進行相應的處理。用藥應嚴格控制注藥速度,保持輸液管路的通暢。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臨床療效 顯效:治療后患者呼吸困難等癥狀完全消失,心功能等級提高>1 級;有效:治療后患者呼吸困難等癥狀明顯得到改善,心功能等級提高1 級;無效:患者經(jīng)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出現(xiàn)病情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3.2 心功能指標 包括LVEF、FS、LVDD。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4.00%高于對照組的78.7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LVEF、FS、LVDD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LVEF(56.15±6.94)%、FS(28.94±5.78)%、LVDD(50.69±6.94)mm 均優(yōu)于對照組 的(46.92±6.79)%、(24.89±4.73)%、(55.98±6.58)mm,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心臟病到嚴重階段即會發(fā)展為急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因其心室出現(xiàn)重構,心肌細胞壞死或凋亡、心肌纖維化、心血管出現(xiàn)器質性病變,使患者的病情發(fā)生惡化,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影響[4,5]。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病理特征為水鈉潴留,常見臨床表現(xiàn)為雙下肢水腫及呼吸困難等。臨床常采用強心及利尿與擴張血管的方法進行干預,以達到提高心臟泵血功能及緩解心臟負荷的目的,但療效并不理想,部分患者病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的治療方法多為迅速找出病因,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對癥治療,如應用西地蘭等使心臟功能得到加強,降低心肌氧耗;針對體內潴留的水鈉超負荷應用利尿劑予以糾正,控制患者血壓防治心室重構。但通過臨床實驗發(fā)現(xiàn),此方法對部分患者的臨床效果欠佳且容易引發(fā)危險事件[6]。近年來為了更好的改善患者遠期治療效果,臨床發(fā)現(xiàn)通過神經(jīng)內分泌治療對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起到了明顯作用,但針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還需要提高。
新活素是一種重組人腦鈉肽物質,是由人工合成的多肽類激素,適用于心功能分級>Ⅱ級的患者。目前,新活素在臨床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其可抑制交感神經(jīng)、擴張血管及改善心臟負荷等[7,8]。新活素的治療機制是促進內源性多肽在心室肌細胞中產(chǎn)生,通過與內皮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內的鳥苷酸環(huán)化酶受體耦聯(lián),促進心肌細胞內環(huán)磷酸鳥氨酸的代謝。其臨床作用為通過降低動脈壓,舒張血管平滑肌以緩解心室后負荷;通過降低肺小靜脈壓,減少心室回心血量可以緩解心室前負荷。同時新活素還可以很好的抑制心力衰竭患者神經(jīng)-內分泌-醛固酮系統(tǒng)對心臟泵功能的提高,為心肌纖維水腫的緩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9,10]。特異性的利鈉肽受體可與B 型利鈉肽相結合,可以擴張動脈和靜脈血管,從而使右房壓、肺毛細管楔壓和動脈壓降低。同時腎小球動脈的擴張使腎小球濾過功能得到增強,可以促進鈉排泄,達到利尿作用,緩解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臟負荷,改善心功能[11,12]。
綜上所述,新活素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明顯,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緩解心臟負荷,對患者的預后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