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慶 李曄
高郵地處江蘇省中部,毗鄰全國第六大淡水湖高郵湖,大運河從她身邊流過,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她燦爛的文化。高郵民歌以其悠久的歷史淵源、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卓著的藝術價值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在2008 年6 月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她的詞曲最早可上溯到古代“驅儺”表演的“散鮮花”中。千年來產(chǎn)生了近千首各類風格的民歌俗曲,已經(jīng)記錄整理的達四百多首。代表作品有:《高郵西北鄉(xiāng)》《送夫參軍》《撒趟子撩在外》《數(shù)鴨蛋》等。自20 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一些藝術家及當?shù)氐脑~曲作家們,汲取了高郵民歌素養(yǎng),又創(chuàng)作了富有新時代特點的音樂作品,當?shù)厝朔Q之為高郵新民歌,代表作品有:《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放鴨歌》《運河岸邊的小鎮(zhèn)》《運河三月雨》《柳編歌》《秧歌聲聲》《美麗的高郵湖》《好哥哥我們回家鄉(xiāng)》《回家鄉(xiāng)》《運河歌謠》《水做的高郵》等等。其中流傳最為廣泛的當屬《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為此筆者專門對作曲家崔新老師、該曲的演唱者王慧群老師及相關人員進行了專訪。
《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創(chuàng)作于1993 年,是一首關于汪曾祺先生文學生涯專題片《夢故鄉(xiāng)》的主題歌。歌曲是由當代文學大家汪曾祺作詞,國家一級作曲家崔新先生創(chuàng)作的富有里下河地區(qū)民歌風格的音樂作品。“作曲家將兩首廣為傳唱的高郵民歌《高郵西北鄉(xiāng)》《數(shù)鴨蛋》的音樂素材巧妙地嫁接生成新的音樂主題,音樂緊緊地把握核心音調(diào)的旋律走向,發(fā)展成為由AB 二段落構成的歌曲”作曲家龍飛先生對歌曲《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的評論在文章《鄉(xiāng)情濃似酒》中如是說。
《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這首歌曲是由高郵民歌第四代傳承人王慧群老師演唱,原江蘇省歌舞劇院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陳文生先生友情客串合唱的。
歌曲《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第一二段歌詞的A 段,借景抒情。王慧群老師用高郵方言舒展甜亮的深情歌唱,仿佛讓人聞到了濕漉漉的泥土芬芳。在學習演唱這首歌曲時,曾有人建議王慧群老師用普通話演唱,理由是:為了歌曲在高郵之外的更大范圍里流傳,而王慧群老師卻主張用高郵方言演唱,雖然對于出生在興化的她,用高郵方言演唱需要付出更多的學習時間,但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嘛”,王慧群老師如是說。事實上,在錄制這首歌曲時,親自監(jiān)棚的《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的曲作者著名作曲家崔新先生,在聽完王慧群老師用高郵方言演唱A段主題后稱贊道:“用接地氣的高郵方言演唱好,它是詮釋這首充滿高郵民歌地域特點歌曲的最好方式?!?/p>
歌曲《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第三四段歌詞B 段,作者著意寫活生生的人,跳躍熱情的節(jié)奏,把聽眾帶進新的境界。這段旋律用了不少大跳,有的旋律是跨越音區(qū)的,如何做到真假聲自由自如地切換?如何做到聲帶機能緊繃而不緊張?這對于演唱者來說必須要具備高超的演唱滑音的技能技巧。事實上這段極富個性的唱段,歌唱家用聲音詮釋得詼諧有趣、灑脫自如,將“女伢子的眼睛烏溜溜”描繪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
用心、用情詮釋好這首作品,使其具有鮮明的高郵特色,成為一首劃時代的經(jīng)典,是那段時間王慧群老師和陳文生先生常常思考的問題?!耙郧把莩母哙]民歌都是有現(xiàn)成的音響可以模仿,《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是全新的原創(chuàng),沒有可借鑒模仿的樣板和經(jīng)驗,都得自己琢磨,但是,正是因為沒有樣板,才給了我對聲音形象重新設計定位的機會,我希望我們的演唱音色和風格既來源于傳統(tǒng),又有別于傳統(tǒng)”,王慧群老師說,“我要通過這首作品讓自己成為真正的新時代的高郵人”,這是王慧群老師在錄制這首歌曲時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如今她做到了?!斑@兩個從里下河水鄉(xiāng)走來的歌唱家,其音色有光彩,其表現(xiàn)有魅力。他們處理語言的分寸,高潮的推進,總體看都是好的,我尤其喜歡他們在細枝末節(jié),拐彎抹角處,把裝飾音表述得細膩有味,富于特色”,作曲家龍飛先生評論說。
《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是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這首音樂作品從音樂創(chuàng)作的民族化到音樂審美的“現(xiàn)代化”,從民歌詮釋演唱的時代性到民歌作品的推廣等等,對于揚州及高郵來說,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價值。
出生在水鄉(xiāng)興化的王慧群老師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很早就活躍在基層文藝舞臺,并屢屢獲得國家、省市級大獎,成為里下河地區(qū)的歌唱明星。20世紀九十年代她作為引進人才從興化水鄉(xiāng)來到高郵,在高郵文化館工作期間,她又向老一輩高郵民歌傳承人學習高郵民歌;同時,不滿足于傳統(tǒng)民歌演唱方法的王慧群老師又師從南京藝術學院顧雪珍教授,學習現(xiàn)代演唱技法,從而被賦予了民歌演唱的新時代的靚麗音色,甜美、爽朗、俏皮、靈變、豐富。她先后演唱錄制了《高郵西北鄉(xiāng)》《送夫參軍》《撒趟子撩在外》等傳統(tǒng)的高郵民歌。
王慧群老師的演出實踐、學習經(jīng)歷、獲獎成果,無不都在為她演繹《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做了鋪墊儲備,因此才有后來的《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這一首不衰的傳唱經(jīng)典之作。
除此之外,她還獲得文化和旅游部、廣電部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節(jié)優(yōu)秀演唱獎,全國第五屆“群星獎”銅獎,江浙滬“江南風”聲樂比賽一等獎,江浙滬“十大歌手”邀請賽金獎,江蘇省首屆音樂舞蹈節(jié)一等獎,江蘇省少數(shù)民族迎奧運歌舞大賽一等獎等,并多次為國家領導人演唱及代表江蘇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訪問日本等多個國家交流演出。
作為第四代民歌傳承人,《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是王慧群老師的首唱成名作,更是她演唱風格蛻變的轉型作品,從此她的演唱風格更具新時代特點。作為在水鄉(xiāng)長大的妹子,高郵及周邊里下河地區(qū)的民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的歌唱風格,這種傳統(tǒng)與時代的碰撞,又形成了她獨特的唱腔。
《撒趟子撩在外》又名《一根絲線牽過河》,是一首產(chǎn)生于勞動生活中的田秧山歌。流傳于高郵車邏江都露筋(露筋歷史上曾屬于高郵)一帶。這首山歌既有田園山歌的高亢,也有揚州民歌小調(diào)的柔美,承繼了高郵民歌一貫的剛柔相濟;同時,襯詞與潤腔(裝飾音)是這首民歌作品一個重要的特點,其中一段歌詞襯詞就達21處之多(據(jù)王慧群老師口述整理):一根(么或者嗎)絲線,牽(絲么)牽過(了)河(nia“你啊”的復合語調(diào))哥(咖ga),郎(兒)買(那個)梳子,姐(呀)姐(呀)梳了頭(nia“你啊”的復合語調(diào)),(吆衣吆呵呵),(撒耥子撩在外),一見(么)臉(兒)紅(nia“你啊”的復合語調(diào))哥(咖ga),明(呀)明(個)白白就把相(呀)思(唻)害,(吆衣吆呵呵)。
“一段歌詞襯詞就達21處之多,這是對演唱者行腔走韻的考驗”,在接受筆者專訪談及這首民歌作品時王慧群老師這樣說,“以往演唱的高郵民歌我都是用高郵方言演唱,而這首民歌作品,根據(jù)我對這首作品的理解和演唱時的第一感覺,我基本采用了普通話演唱。但是,所有的襯詞,我都采用了高郵方言,尤其是“么”、“虐”、“了”和“虐哥咖”這些襯詞,它們(方言)本身極具里下河地區(qū)尤其是高郵方言特色。而高郵方言唱“哥哥”時,不同于其他地區(qū)的人,例如揚州人唱成“哥給(gei)”,里下河地區(qū)特別是高郵人通常唱成“哥咖(ga)”,我感覺用高郵話唱“哥咖”嗲得更有味道更加鮮活。在我看來普通話的語境中,個別地方加入高郵方言,使得語言有對比的沖擊力,讓人印象深刻。不過這樣給我的演唱增加了難度”,王老師喝了一杯水接著說:“我喜歡(在民歌演唱方面)做一些什么,最終我還是做到了,顧(雪珍)教授也肯定了我的理解和襯詞用高郵方言演唱的詮釋方式”。
“一根(么)絲線……”,興致正濃的王老師隨即又唱了起來。在清亮甜美的田園山歌的悠長旋律中,我能感受到那既婉轉柔美,又爽朗潑辣的聲音,那聲線像串串天然的珍珠晶瑩剔透、爽朗天成。
根據(jù)高郵民歌申遺材料記錄,《高郵西北鄉(xiāng)》是高郵閔塔地區(qū)一首民歌。據(jù)考證“閔塔”即界首鎮(zhèn)對面的唐港。這首民歌早在三四十年代就在高郵送橋鎮(zhèn)一帶流傳,索性根據(jù)李巧云、武秀英兩位農(nóng)村老太的演唱,記譜整理。歌詞共有十段,表達了水鄉(xiāng)婦女壓抑苦悶的悲情生活,盡顯水鄉(xiāng)滄桑。江蘇歌舞團團長吳岫明改寫過三段歌詞,剔除了原歌中苦難凄楚的生活內(nèi)容,主人公也由女性變?yōu)槟行?,傳達了男女戀愛時復雜微妙的情態(tài)和心理,使這首民歌更具表現(xiàn)力。王慧群老師演唱的正是吳岫明團長填詞改曲整理的四段版本,歌詞如下:
我家在高郵北下河,妹妹家在三里坡啊,得兒哎呀的兒,每天我上共從她家門前過,她眼睛總是望著我,我不知道為什么啊。
那天傍晚我走過坡,急急忙忙從她家門前過啊,得兒哎呀的兒,一盆冷水潑了我滿鞋窩,我心里頭一把火,她藏藏又躲躲,從門縫里望著我啊。
自從那天闖了禍,見我總想把話說啦(虐),得兒哎呀的兒,話到嘴邊又囁囁(nie)糯糯(虐),我滿臉紅似火,她照樣把事做,嘿干起活來真不錯啊。
冬去春來暖和,回家總想繞路走三里坡啦(虐),得兒哎呀的兒,誰知在菜園里又碰上了她(呀),她送我一個紅蘿卜,我說話光大啰(心里頭真快活)。
“《高郵西北鄉(xiāng)》是一首敘事歌曲,描寫青年男女談戀愛那種含蓄羞澀的情感,因此演唱時一定要注意內(nèi)在的情緒。”用高郵方言清唱完這首民歌之后王老師說,“其實這首民歌是以男孩子視角來描寫他內(nèi)心細膩的情感,按理說這首作品應該是男聲演唱的,可能是因為索性老師的第一版是女聲唱的緣故,也有可能男聲不容易表達出那樣細膩的情感吧?!薄笆堑模蛟S以后會有男生挑戰(zhàn)一下這首民歌作品”,我接著問王老師,“為什么最后一句原詞是:‘我說話光大啰’,而您演唱的版本是‘心里頭真快活’?”“這是我個人的藝術處理,或許是因為前面的細膩抒懷,到了最后需要一個直抒胸臆的表達吧!”王老師笑著說。
是的,民歌從來都是勞動人民在苦辣酸甜的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有它的即興隨意性,沒有標準答案,有的是此刻彼時的性情。
《高郵西北鄉(xiāng)》這首民歌的旋律線條上下起伏,就像高郵湖水一樣水靈柔美流淌蕩漾,又似江南民歌絲滑潤澤。欣賞完王老師清唱的這首作品之后,我能感受到她的行腔走韻,拐彎抹角一字多音唱得委婉細膩、溫文爾雅。尤其是每一段中間的一句襯詞,王老師運用了舌彈音(又稱打舌音)將“得兒哎呀的兒”唱得很雅、很嗲,充滿著高郵水鄉(xiāng)的野味芳馨。
《送夫參軍》是一首傳唱廣泛的高郵民歌,曾選入2000年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中國民歌精選》一書,后又分別被索性版,張秋紅、姜文定版的《高郵民歌》民歌集選用。高郵是革命老區(qū),曾兩度解放。四十年代,華東野戰(zhàn)軍十一縱隊政工隊黃凌同志根據(jù)高郵民歌《剪剪花》改編,填上三段新詞,取名《送夫參軍》,號召青年參加新四軍,抗敵御侮。這首民歌,音樂多變化重復形態(tài),變化音級作為經(jīng)過音、助音出現(xiàn),形成了特殊的旋律色彩。因而曲調(diào)優(yōu)美,旋律流暢,深受群眾喜愛,已成為久唱不衰的紅色經(jīng)典。
與唱其他高郵民歌一樣,王慧群老師依然選擇了高郵方言:“我也聽過歌唱家用普通話演唱的版本,很好聽,但是,(演唱)民歌嘛,就該有它鮮明的地域性,而作為詮釋它的歌手,用當?shù)胤窖匝莩獞斒堑谝贿x擇,更是演唱民歌作品時行腔走韻的需要?!笔堑?,民歌來自民間,旋律、語言、歌唱又融合為一體,用方言演唱那是自然——那原始的來自泥土基因蛻變的民歌只有在鄉(xiāng)土母語懷抱里才能散發(fā)出田野迷人的芬芳。
“打起那個鑼鼓鬧盈盈”,王老師先聲奪人的第一句以高郵方言行腔走韻,將變化音詮釋得風趣俏皮喜氣洋洋;“我送那個丈夫去當那的個兵喲”,這是一句比較難唱的連續(xù)魚咬尾的長句式,需要有相當?shù)臍庀⒅?,王老師的演唱活潑靈巧一氣呵成;“當兵那個要當新四哎那個軍喲”,這一句有一個大跳的裝飾音加之附點節(jié)奏聽起來灑脫自然野味芳馨;接下的“哎子喲,堅決那個抗爭為人哎那個民喲。”那襯腔襯字的演唱將豪放和豪情通過口腔三尖(歌唱三器官:唇尖、齒尖、舌尖)迸發(fā)出來飄向抗日的戰(zhàn)場,聽起來旋律優(yōu)美甜中透爽?!端头騾④姟芳忍N含江南民歌的委婉細膩,又透露出北方民歌的粗獷豪放,王慧群老師的演唱情韻十足,俏麗靈敏。
高郵民歌是勞動人民口頭創(chuàng)作的,千百年來它在新老歌手間口口相傳,生生不息。根據(jù)高郵民歌申遺材料記載,已知傳承譜系如下:
第一代傳承人張王氏、武秀英、朱巧云均已經(jīng)作古,其中張王氏正是第二代傳承人王蘭英的母親,王蘭英也是高郵民歌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傳承人。
第二代傳承人是王蘭英、龍秀鸞、夏國珍。
第三代傳承人是曹德懷、賈曉賢、許厚禎、強懷。
第四代傳承人是王慧群、談紅梅、高鳳蘭。
第五代傳承人是楊旭娟、朱祥、周亞玲。
在傳承族譜中,王慧群是第四代高郵民歌傳承人,排在第三代高郵民歌傳承人曹德懷之后,第五代高郵民歌傳承人楊旭娟之前:王蘭英、曹德懷、王慧群、楊旭娟以及后來的楊陽,這樣的排列清晰地延續(xù)著高郵民歌的傳承脈絡。
從虛心地向老民歌手學習,到不滿足于現(xiàn)狀走出去拜師學習現(xiàn)代演唱技法,王慧群拓寬了她的歌路,豐富了她的唱腔藝術,賦予了她民歌演唱的新時代的靚麗音色。王慧群的歌唱風格以其“爽朗天成,野味芳馨,俏麗靈敏”廣受人們喜歡,許多人拜她為師,其中楊旭娟、楊陽就是她的學生,她們也沒有辜負希望,在省內(nèi)外各類民歌邀請賽上屢屢獲獎。
高郵民歌,它從民謠俚曲,唱到現(xiàn)代音樂大廳,并且多次出國演出。經(jīng)典作品《高郵西北鄉(xiāng)》的旋律在央視三頻道及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中常常播放?!端头騾④姟沸蓛?yōu)美,是久唱不衰的紅色經(jīng)典。《數(shù)鴨蛋》選入了中小學音樂教材,成為民族音樂精品。王慧群老師演唱的新民歌(高郵人習慣的說法)《我的家鄉(xiāng)在高郵》成為新時期高郵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在新時代的今天,王慧群老師在繼承老一輩民歌傳承人唱腔風格的基礎上,又積極探索民歌演唱的新路徑,不斷拓寬優(yōu)化自己的演唱風格,以期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唱腔藝術風格。因此,她是一位高郵民歌的創(chuàng)新實踐者、承前啟后的開拓者,祝愿她能培養(yǎng)出更多的歌者,一路高歌在高郵民歌傳承創(chuàng)新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