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 李浩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雙減》指出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政策出臺減少了小學生的課外作業(yè),小學生進行課外活動的時間將會逐漸增加,第二課堂發(fā)展的困境也會得到相應的改善,為體育第二課堂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在雙減政策下不僅能夠改善體育第二課堂的教學方式,也能有效減輕少年兒童身體素質下滑現(xiàn)象,為真正的素質教育保駕護航。政策確定北京市、上海市、鄭州市等八個城市為全國試點,其他省份至少選擇1 個地市開展試點。本文以鄭州市金水區(qū)為例,從“雙減”這一視角對小學體育第二課堂目前的發(fā)展狀況做以剖析,以此找到促進其發(fā)展的切入點和著力點,為更好地開展體育第二課堂提供理論支撐。
“雙減”政策有著充分的既定法律依據,2016年發(fā)布《關于現(xiàn)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tǒng)一登記為非營利機構的要求》,在符合黨和國家育人方面和行業(yè)規(guī)范的前提條件下,學科類和非學科類的培訓機構仍然有用武之地,而不是被全盤否定。而實力不足的教培機構將面臨自動關閉或強制過渡兩種選擇,若轉型失敗將會遣散大量教培工作人員,導致學校教師的求職者增加?!半p減”解決了“三點半難題”,緩解了家長上班時間與孩子上下學時間的沖突,以中小學校為主渠道向學生開展第二課堂,在學校規(guī)定的放學時間后參加的有組織的學習活動?!半p減”并不只有“減”,還有“加”。雙減政策頒布的基本思路就是治理源頭,強調學校的主陣地作用,拓展學生校園學習的空間,在根源上遏制學生參加校外培訓的需求?!半p減”將教育的重心重新拉回學校內,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也理應留在學校內,讓學校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才不會違背義務教育的初衷。
1944年,陶行知先生就倡導:“解放孩子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lián)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讓他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干的事情。”“雙減”政策的初衷是降低家庭教育成本,保證教育質量,從單一的應試教育轉向全人教育,從分數教育轉向能力培養(yǎng)。對孩子負責的家長應言傳身教,真正參與到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培育中,傳輸正確的價值觀與學習觀,為孩子創(chuàng)造鍛煉能力的機會,盡早培養(yǎng)孩子主動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抗擊打能力,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不是只會考高分的考試機器。最近幾年國家密切出臺的關于教育評價改革、思想政治、體育美育、勞動綜合等系列文件都指出對未來的人才要求,“雙減”并不是提讓孩子“放養(yǎng)”,家長“放飛”,而是真正育人的正確方向。
“雙減”政策指出,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其中把綜合素質提到突出地位,而且依靠不同科目特點會繼續(xù)完善考試方法和成績篩選制度。換句話說,隨著政策落地,未來會繼續(xù)改革更綜合的考核標準,成績不再是唯一的指標。這對于校內校外都需要一個轉變的過程,學校的教育質量需要提升,教育方式與選拔方式需要變革,課后相關服務的配套措施需要不斷完善?!半p減”與高考改革一脈相承,從客觀上來講,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難度更高、學習強度更大、學習負擔更重,學生要面臨更多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初中到高中的中考,已經對學生做了一次分流,而高考更是一種選拔性的考試。高中雖然不直接涉及“雙減”,但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后續(xù)的高等學校招考制度的改革將不斷強化,這種改革的精神其實與義務教育階段“雙減”的目的是一脈相承,就是更有效地培養(yǎng)人才、選拔人才。義務教育階段的“雙減”,有利于學生在有效選拔制度下脫穎而出。
體育第二課堂的活動內容是根據國家的政策、當地政府的情況、學校的發(fā)展需要及現(xiàn)有的場地狀況、學生的興趣愛好所共同決定的,課堂內容的選定應該充分依據學校的現(xiàn)有資源盡可能地開設多種項目以供學生根據自身的需求去選擇。根據統(tǒng)計資料顯示,目前鄭州市金水區(qū)大部分開設的項目相對傳統(tǒng),籃球、足球、田徑和體操每一所學校都開設,但新興項目極少,導致很多學生雖然有自身的興趣愛好,但學校因各種原因沒有開設,只能放棄。因此,在體育第二課堂的開展過程中,要融入新的教學理念,靈活教學,加入競技和游戲等因素,提高學生興趣。通過對學校相關負責人進行訪談得知,大部分學校明確的管理制度,由于沒有相關制度的約束,所以課堂上存在極大的隨意性,學生沒有具體的學習任務,教師上課內容不成體系,積極性不高,沒有明確的考核方式,活動形式單一,滋生一系列問題,從而導致體育第二的開展效果不盡人意。
超負荷的課業(yè)負擔是推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構建現(xiàn)代教育體系的絆腳石。據調查發(fā)現(xiàn),家長和教師布置過重的作業(yè),主要目的是為了達到“應試教育”的要求。家長往往把殘酷的社會競爭過早地轉嫁到孩子身上,迫切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大量的輔導材料和重金購買的輔導課程所導致的結果是孩子整天疲于應付,沒時間發(fā)展興趣、鍛煉身體,過重的學業(yè)壓力導致睡覺質量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78.6%的學生認為報特長班是家長的意愿,他們只能聽從安排。與此同時,學校行為更是不容忽視。教師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增加學生的課外作業(yè),占用體音美課堂,超標的負荷造成了學生巨大的心理負擔。而在評價機制方面,升學率與教師的職稱、工資和獎金密不可分,是評價學校和教師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如果教師完全實施素質教育,對學生進行減負,往往會伴隨著學生學習成績下滑,學校和家長只會片面的將原因歸結為老師無能,因此教師也有心無力,學生更無暇顧及體育第二課堂的參與。
“雙減”實則是兩加兩減。兩加是指學校要為學生增加知識教育和素質教育。學生及其家庭減去的負擔由學校及其第二課堂的教師承擔,體育第二課堂作為第二大陣地,其教師和場地器材也被提出更多的要求。首先,教師是承擔體育教學任務的主要執(zhí)行者,師資力量是否強大直接可以決定體育第二課堂的質量,學校要搞好教育,師資隊伍亟待優(yōu)化。通過調查顯示,學生在體育第二課堂中得不到專業(yè)的指導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師資配備不足,甚至更嚴重的是許多體育第二課堂就沒有專門的教師進行指導。其次,目前鄭州市金水區(qū)小學活動場地的現(xiàn)狀是:室外場地只能基本滿足體育第二課堂的開展,擁有室內場地的學校非常少,占被調查學校的27%。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受天氣和環(huán)境的影響導致很多體育活動不能正常組織教學。室內活動項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等都不能開設,與此同時,許多特定的項目由于器材的不完善,如輪滑、瑜伽等也不能納入體育第二課堂的實施中來。
“雙減”政策落地,各地學校陸續(xù)推行“5+2”的課后服務模式,也就是學校每周要開展5 天的課后服務,一天至少兩小時,結束時間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半p減”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要實現(xiàn)全覆蓋,在推行課后服務過程中,學校要結合辦學特色、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充分用好課后服務時間,服務形式和內容可以多樣化,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等。從政策的普及性來看,“雙減”為體育第二課堂的開展提供新工具、新場地和新環(huán)境;學??赏ㄟ^溝通協(xié)商,利用校園附近體育設施、球場等空閑場地,使體育器材得到更合理的應用。從政策的時效性來看,“雙減”的及時和深入確保體育第二課堂的建設效果;從政策的前沿性來看,“雙減”創(chuàng)新了體育第二課堂的上課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發(fā)揮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場所在體育第二課堂中的作用。
“雙減”要求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布置作業(yè)要分層、彈性化、個性化,意味著學生的作業(yè)會大部分在校內完成,教師要承擔對學生的作業(yè)指導、課業(yè)輔導,學校教育職能凸顯,教師所發(fā)揮的作用將更加巨大。小學每天完成書面作業(yè)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教師要對學生作業(yè)全批全改,嚴禁給家長變相布置作業(yè)。在“雙減”落實的同時也在推動“雙增”,增加學生體育、美育的機會,減下來的時間用來增加學生在體育活動、美術、音樂等藝術類活動,學校提供多樣化服務、促進學生的個性和全面發(fā)展。鼓勵學生參加體育“第二課堂”,學生的課外時間得到解放,體育活動得到學校和家長的重視,體育第二課堂的陣容也隨之壯大。缺少校外的加持也就意味著所有孩子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學習的主陣營將重新回到學校,家長和學生對體育第二課堂的關注度相對提高,學生參與體育第二課堂的契機大大增加。
“雙減”對教培行業(yè)產生一系列影響,培訓機構的尋求轉型、縮水也許會使各培訓機構教師面臨“下崗潮”,大量教培人員會轉向尋求編制,教師編制考試競爭增大、有可能會造成編制崗減少、合同制增多。會造成學校老師數量不足,各地也會在近幾年內面向社會選聘老師。當然,從這一政策導向也能看到未來教師行業(yè),必然是學科教師和非學科教師同樣重要,不再有“主科”和“副科”之分。其次,“銀齡講學”的意思就是讓一些退居二線,同時又對教育事業(yè)抱有非常崇高熱情的優(yōu)秀老教師重返教育行業(yè)。根據要求,課后服務可聘請退休教師重返一線崗位,退休教師不僅教學經驗豐富,而且也可為體育第二課堂的管理改革提供建設性意見。教育部門提倡區(qū)域內優(yōu)秀教師到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開展課后服務,達到教師資源再利用的效果。
“雙減”要求要遴選基礎教育精品,構建線上資源共享庫。以此激發(fā)老師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的動力和突破現(xiàn)有的模式,創(chuàng)效輕負高效的模板課堂,實現(xiàn)優(yōu)質資源共建共享,補齊農村學校課后服務的資源短板,營造靈活生動的學習氛圍,讓更多的地方結合自身情況合理共用。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任何機械化的,照搬式的,轉嫁式的教育方式都將很難抵達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也就是說,教師們必須在提高專業(yè)水平上更進一步,深層次喚醒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提高“教學效能”。一般來說體育“第二課堂”由本校教師承擔,輕負高效的課堂,勢必需要一線老師們突破現(xiàn)有的慣常模式,創(chuàng)造一種更為靈活生動的真實學習氛圍。也就是說,教師們必須提高在專業(yè)上更進一步,提高“教學效能”,在學校堅持“三全”育人的過程中,最關鍵的莫過于深層次喚醒教師的職業(yè)理解和育人追求。在“雙減”政策面前,唯有老師深度學習國家的育人要求,通過共享資料庫取長補短,使第二課堂開展的內容方式更加多樣化,滿足教學需求,做到真學、真懂、真信,才能真正達到國家“雙減”政策的價值取向。
雙減政策是我國公共教育回歸的最強號角,它的實施與推廣必將對學校第二課堂的發(fā)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小學體育第二課堂應該抓住“雙減”可能帶來的新機遇,迎接挑戰(zhàn),實現(xiàn)高質量快速發(fā)展。發(fā)揮“雙減”對小學體育第二課堂發(fā)展的推動作用,正確認識第二課堂意義及價值,合理利用“雙減”的引流作用,讓小學體育第二課堂充分發(fā)揮其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的作用。借助體育第二課堂打造特色、樹立品牌,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共建時代校園文化,帶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第二課堂”,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