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梅
如今是科技時代,大力發(fā)展信息化教育是必然趨勢。尤其是當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教學已經成為疫情防控期間課堂教學的第一備選方案,學校即使線下無法開課,通過線上教學也不會耽誤正常的教學進度。當然,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信息化教學,都要求教師具備較好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筆者認為,現(xiàn)今時代,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將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那么,教師應該具備哪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下面,筆者結合實際教學談一談自己的觀點。
一、具備信息化教學與備課的能力
現(xiàn)在的教學方式與備課形式都與以往有所不同,過去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即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主要表現(xiàn)形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被動地聽。但現(xiàn)今的教學方式卻有所不同,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是融合了信息技術的教學。教師如若采取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就需要具備相應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包括運用軟件備課的能力。同時,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和備課的過程中要做到文題相應,相互銜接,不能有所偏差,以便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較弱,直觀的感知能力較強,對自己看見的事物可以清晰記憶,所以清晰明了的展示更易于學生的理解。因此,教學時,教師們要想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激發(fā)學生們的感知力,就要求教師能夠做到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
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題西林壁》一詩時,讓小學生通過空間想象來理解“橫看成嶺側成峰”這句詩是很難的,因此,運用信息技術制作課件,讓學生通過感知理解詩句,無疑成為最好的選擇。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軟件制作一個三維空間形狀的山,把“這座山”放在橫向,學生能很直觀地看明白是個山嶺,之后再移動光標,或左或右轉動90度,此時“這座山”變成了一個小山峰,不需要教師過多的語言形容,學生瞬間就明白了。
二、具備信息獲取與資源整合的能力
在網絡和計算機未普及前,教學信息主要依靠教師豐富的知識儲備及教材、報紙、雜志等常規(guī)途徑獲取,要想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更優(yōu)質的教學材料是有一定困難的。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教師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多樣而便捷,這為教師們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通過互聯(lián)網獲取到的眾多信息往往真?zhèn)位祀s、參差不齊,這就需要教師具有判斷信息真?zhèn)?、?yōu)劣的能力。
另外,從互聯(lián)網上獲取到的教育教學資源一般是碎片化的,不能直接應用到教育教學中,還需要教師對這些教學資源進行進一步的整合,這就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資源整合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包括資源篩選、資源重組和資源應用三個方面。
1.資源篩選能力
獲取到教育資源后,教師要能從大量的資源中剔除無關的資源,這個過程猶如抽絲剝繭一般。在篩選的過程中還需要進行價值判斷,以能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基準,最后挑選出教學所需要的合適資源。
2.資源重組能力
教師還要將選定后的教育資源進行修改、加工、合并,構建一個課堂教學新資源,其中既要有教師的主觀意識、價值體現(xiàn),又要有對他人資源優(yōu)缺點的鑒別和吸收。同時,要使重組后的教學資源具備靈活性、豐富性的特點,能夠帶動課堂氛圍,并確保每一個碎片化的知識點都能有效銜接。
3.資源應用能力
資源應用能力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果。資源篩選、重組完成后,教師要積極應用這些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解決教學難點,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效。
例如,在講解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一課時,教師想要運用多媒體授課,就要提前做好授課內容?!锻麖]山瀑布》這首詩描繪了香爐峰氣勢萬千,陽光普照下瑞氣升騰,變幻不斷,山峰瀑布垂天,猶如掛在崖壁上的白練一般。筆者認為,依據(jù)詩句描繪的畫面,教師有兩種較為適合的授課方式:第一種是動畫演示,第二種是圖片展示。二者選其一,無疑是動畫演示更為形象生動。圖片淺顯僵硬,不能突出瀑布的動態(tài),也不能展示出畫面由遠及近的形態(tài)變化。授課方式確定后就要選擇素材,素材很多,可以上網查找,也可以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中選擇。之后,教師借助視頻剪輯軟件剪輯出視頻。視頻要體現(xiàn)一個人由遠及近觀察瀑布的變化狀態(tài):在遠處觀看瀑布是動的,還是靜的?近處觀看有什么變化?水汽不斷升騰,在陽光照耀下又有哪些變化?同時再以聲音渲染,給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置于其中的感覺。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教師不需要過多的講解,便可以使學生完全理解詩詞的意境。
三、具備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指導與評價能力
信息化教學改變的不僅僅是教師,還有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學生不再單單聽教師講述,還可以利用信息化設備進行自主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具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譬如學習資料的查找、應用,硬件設備的操作,可否提前預習下一章知識,等等,這都需要教師給予指導。此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利用信息化資源自主探究問題,教師、學生之間也應開展協(xié)商討論、合作學習,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
信息技術的環(huán)境是開放的,原本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的學科知識正逐漸向課程整合化發(fā)展,學生評價也由學校單一化評價逐步走向社區(qū)、家庭及社會多元化評價。如個人電子檔案袋、家校共育過程性學習方式等,這些評價都強調參與互動及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開放性決定了教師不再是評價的唯一發(fā)言者,學生也可以參與到評價之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因此,教師要開拓思路,積極創(chuàng)新,跟上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步伐,不能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