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 凱
浙江省體育課程改革提出“教材三個一”的理念,即一個單一技術,一個以單一技術為核心的組合練習,一個以單一技術為核心的比賽或游戲比賽(運用)。“學”是學習單一技術動作,是課堂的學習內容;“練”是通過將本課所學的單一技術為核心進行合理有效的組合,以此使學生熟練和掌握運動技術;“賽”是通過游戲或比賽,加強鞏固學生單一技術,使學生能在比賽情境中學會單一技術的運用;“評”則是對“學、練、賽”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的自上而下的評價,以此來積極獲取學生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以反饋課堂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通過對“學、練、賽、評”內涵的分析可以看出,身體健康領域的目標達成以“學與練”為實現(xiàn)途徑,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性目標的達成則依賴“賽與評”的積極反饋。四個環(huán)節(jié)既獨立又統(tǒng)一,具有層層遞進的關系。
“學”是運動技術、運動技能的起點和基礎。依據(jù)新課改要求,體育課堂的“學”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學習單一身體練習的教學過程。在技術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關注學生如何能學得準確、學得扎實、學得連貫,是“學”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核心所在。在《足球:腳內側踢球》的教學中,教師首先用問題導入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嘗試腳內側踢球體驗腳觸球的部位、發(fā)力順序等;教師將腳內側踢球的技術要領支撐、擺腿、擊球概括為“選好位、腿后擺、敢觸球”,并將簡短的關鍵詞貫穿課堂始終;學生在“體驗—思考—學習—實踐”的過程中,在初步建立技術動作的表象之后,通過技術關鍵詞的引領進入練習階段并加以鞏固。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互動過程,教師不僅要將本課的重點在教學設計中展現(xiàn),更需要思考如何將重點更好地傳達給學生,或是一串“關鍵詞”的引領,或是一個實際情境的啟發(fā)等都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理解得更為透徹,也能讓學生更加清晰地參與“練”。
運動技術的掌握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需要多次正確且高效的練習才能將技術動作表達正確,即保質保量的練習才有利于運動技能的掌握。一旦學會了單個技術動作, 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練習,才能向更高一層級目標運動技能掌握邁進。多種練習的組合是運動技術的強化過程,是將單個運動技術向運動技能轉化的過程。以《足球:腳內側踢球》為例,通過“無球模仿練習”“踢固定球練習”,讓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腳內側踢球的技術動作。例如,在“百步穿楊踢準”練習中設計兩種練習形式,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并提升學生的參與度。第一,在增加兩人距離的同時要求傳接球從兩人間的標志盤中間穿過,這一階段學生處于靜態(tài)練習,提高踢球的準確性,讓學生從“能踢”向“踢準”過渡;第二,學生站在標志盤的位置,雙腿打開作為球門,這一階段學生開始動態(tài)練習,學生需要在反復跑動中完成“踢準”。這個組合練習不僅在增加難度、強化技能,也更加強調同伴間的相互配合,發(fā)展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熬殹笔钦麄€課堂教學承上啟下的部分,也是課堂呈現(xiàn)時間最多的部分。教師在選擇練習方法和手段時,在符合學情的基礎上要注重練習的有效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應多采用分組、分層的方式進行多種組合的技術練習,精講不是少講,而是巡回指導時側重對能力弱、出現(xiàn)錯誤動作的學生講明正確要求。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并做到言簡意賅,突出重點,保證課堂練習密度和有效的運動強度才能為運動技能的掌握形成有力支撐。
“賽”是學生通過有效的“練”將新技能運用到實踐的過程,比賽的目的不只是升華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更是對學生技能掌握與運用情況的檢驗,同時也讓學生體味運動樂趣,塑造健全人格,為展示自我搭建平臺?!百悺迸c體育運動的競技、競爭屬性相契合,也符合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
表1 課堂比賽設計
“賽”多以課堂比賽的形式展現(xiàn),組織上要結合項目本身特點、性別以及班級學生對技能掌握情況進行分組。例如,《足球:腳內側踢球》中,筆者根據(jù)足球對抗性強的特點,并充分考慮性別因素及班級學生掌握情況,設置了兩個層次的比賽練習(“對抗搶球射門”和“運球+射門”)(表1)。對于能力較強或掌握比較好的學生,在兩人跑動中合理運用身體進行“擠、推”—卡位搶球—運球—射門,這一系列的動作關鍵在于對抗和射門,但搶到球也不代表贏,沒搶到也不代表失去機會,沒搶到球的學生還可以迅速站到門前進行守門,只要成功守門也能體會成功的喜悅;對于能力較弱或掌握情況不佳的學生,通過猜拳決定運球射門和守門的人選,簡化比賽形式,突出技術應用,讓這部分學生在進一步鞏固腳內側踢球技術要領的同時體會此技術在實戰(zhàn)中的應用。
“賽”體現(xiàn)了育人方式的轉變,相對于新技術的學練應遵守技能形成規(guī)律的不同,比賽不僅是技術的運用,更是體育精神塑造、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過程。例如,比賽時先與學生明確規(guī)則,教師巡回指導的同時承擔裁判的角色,對犯規(guī)行為進行糾正或作出判罰,通過創(chuàng)設實戰(zhàn)情境,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百悺钡男问揭Y合學情、教學內容、項目特點,選擇個人賽或小組賽,足球教學可以更多地選擇4v4或5v5小場地比賽,通過實戰(zhàn)演練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頑強拼搏的精神。每堂體育課的“賽”不僅是實戰(zhàn)的模擬演練,更是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行為能力提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要讓“賽”流于形式、一帶而過,而是把“賽”作為課堂的升華,要把每節(jié)課的“賽”推向高潮,讓學生在“賽”中盡情地釋放自己的青春活力,盡情地展現(xiàn)自己的競爭力、意志力。
“評”是“學、練、賽”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反饋,也是教師和學生對于整堂課的反思。“評”主要瞄準“學、練、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目標與內容,重點對“學、練、賽”的過程與效果進行總體的把握與具體測評,查找存在的教學問題,進一步完善后續(xù)的“學、練、賽”。因此,“評”具有診斷、測評、促進等綜合作用。
以《足球——腳內側踢球》一課的教學設計為例,教師通過“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先嘗試再學習,能否更為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是評價是否“樂學”的關鍵;教師通過觀察、提問動作要領及核心要點來診斷學生是否“會學”;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動作練習和掌握情況,例如本課腳擊球的部位、傳球的準確性和力度等要素,可以判斷學生學會的程度,借此反饋以對接下來的“練”做出針對調整。
在“練”的環(huán)節(jié)中,“評”主要通過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在定性評價方面主要針對學生是否能按照練習要求、組織方法及路線完成“會練”,并結合動作要領及課堂重難點來確定學生練習是否正確。在定量方面,可以設計練習的遠度、速度、準確度來具體評價學生練習的熟練情況。例如本課中,筆者先設定近距離練習體會擊球部位和發(fā)力順序,再拉大練習距離加深練習感受,在變換練習遠度的過程中學生的“腳擊球部位”“支撐腳站位”“發(fā)力順序”等定性的評價要素則是教師判斷學生練習情況的關鍵。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初級中學 215000)
在“賽”的環(huán)節(jié)中,“評”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核心技術在比賽中的熟練程度及合理運用情況,二是比賽中學生情感價值觀的體現(xiàn)。教師同樣可以通過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去測評學生核心技術在比賽中的應用情況,仔細觀察、比賽判罰都是比賽測評學生的好方法。而學生情感價值觀的體現(xiàn)則更多地需要教師在賽中、賽后結合情境對學生及時點評,例如本課涉及的規(guī)則意識的建立、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拼搏精神的塑造都是需要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點評出來的。
初中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技能形成、情感培育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每節(jié)體育課的教學設計上要以“學、練、賽”為方向指引,以“評”為課后反饋,精準把關每一名學生運動技能形成、體質健康發(fā)展,讓學生參與其中、動在其中、樂在其中,充分發(fā)揮體育課堂的本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