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武 田石平
1.貴州師范大學體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2.湖南工業(yè)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明朝的皇帝朱由校統(tǒng)治期間,奸臣宦官掌握著朝廷權力,許多想要進諫忠言的官員被阻斷,各種社會矛盾和沖突變得嚴重。周邊的王朝也都虎視眈眈的關注著,內(nèi)憂外患。黎平縣雙江鄉(xiāng)侗族村的侗族人為了抵抗剝削階級和盜賊,結成了抵抗同盟。以西寨村和寨高村為代表的主要村落,選出道德高尚、武藝高深的人擔任領袖。兩村分別選出了西寨村的公蠻和寨高村的公柳。兩人都精通武學,在當?shù)卮迩f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公蠻和公柳打了將近一百個回合,但是兩人還是沒有分出勝負。就有一些村民在旁邊要求他們進行空手肉搏戰(zhàn),以擊敗對手。如果誰能把對方摔倒在地上就獲勝,但是雙方還是沒有分出勝負,雙方各自取得了一勝一負的成績。因此,兩個村莊的村民們支持公蠻和公柳作為抵抗剝削階級和盜賊入侵的領導者。在兩位領導人的協(xié)助下,他們帶領侗族的3000名村民抵制了外來的盜賊,取得了勝利。此后,為了紀念公柳和公蠻,經(jīng)過了侗寨村民同意后,在每年的3月15日在四寨村的田壩上舉行摔跤比賽活動。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文化的傳承發(fā)展,摔跤活動逐漸發(fā)展演變成規(guī)模宏大的“摔跤節(jié)”。
這個起源傳說是從整理民間傳說而來的。據(jù)說很久以前,侗寨附近森林居住著一只猛虎,村民們在務農(nóng)時經(jīng)常遭到偷襲老虎的傷害。村民們總是擔心著自己的生命的安全保障。都囊(侗族的圣母“薩歲”的父親)害怕女兒會被這只惡毒的老虎打傷。于是他決定要除去這只毒虎,了解惡虎的生活習慣和它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他帶著幾個強壯的村民去山上鏟除老虎。在幾個人的緊密合作下,惡虎受到了重傷。惡虎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后,于是對村民們進行了激烈的反擊,都囊和他的同伴都受到了各種程度的傷害, 但是誰也不敢逃避和放棄,如果他們失去了斗志,沒有除去惡虎的話,他們一定會被惡虎所傷。于是他們不顧身上所傷,通過相互間的配合,在每位村民都筋疲力盡的時候,才除去這只惡虎。村民們聞訊而來,看到都囊高超的武藝,一些村民跟著都囊學習了老虎打斗的動作(摔跤)。隨著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學習,都囊開始想辦法集中精力教學。設定時間陰歷2月15日在坑洞村進行集體學習,設定時間陰歷3月15日在四寨村集體教學。后人為了紀念都囊的善良,會在陰歷的2月15日和3月15日定期舉行摔跤活動。在舉行摔跤活動當天,他們會先祭奠都囊先祖,然后再進行摔跤比賽,后面發(fā)展成侗族的“摔跤節(jié)”。這不僅僅是一場摔跤活動或者是摔跤比賽。更多的是表達了對祖先的記憶和民族英雄崇拜,同樣也是促進侗族人民之間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它顯示了侗族勇于承擔責任、付出、團結、相互幫助的精神。每一種文化的興起和發(fā)展,都和摔跤運動一樣,都是由于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現(xiàn)象。侗族摔跤表達了侗族人民反對剝削和迫害的決心,渴望和諧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
侗族摔跤和其他的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一樣,摔跤活動的開展也有著復雜的祭祀儀式。迄今為止,侗族人民崇拜薩歲文化。薩歲是侗族人民的祖母神,被認為是整個民族的英雄,她佑護整個侗寨人民平安,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豐收的女神。在侗族舉行的摔跤節(jié)肯定會有著祭奠薩歲的活動。祭奠儀式有很多儀式和禁忌。大會早上,村里的長老們穿著侗族的服裝,在祭師的引導下,向薩堂進貢香和茶,氣氛十分嚴肅,不允許大聲說話。祭奠結束了,祭師把紅紙傘和布腰帶交給村里的老人。這時,蘆笙響了,寨老站在各個隊伍的最前面,右手拿著一把用布帶系著的巴茅草的紅紙傘。巴茅草被用作給薩神指路,能夠使薩神記住他巡游過的地方和人戶。左手拿著被侗族人視為“護身符”的楊樹棍,也代表擁有著武器和無限的力量。喝上祭師給予的祖母茶,這意味著祝福和平,達成你所希望的一切。祭師是右手拿起一根巴茅草,為每個人依次送上祝福詞, 然后用巴茅草沾點茶水灑在侗族人民的身上,讓大家喝一口象征著平安的茶水,口袋里面需要放一根楊樹棍來保平安。司祭站在薩壇前,讀了神女的巫詞:“祖母,我們就要去打戰(zhàn)了,希望你從祭壇跟隨著我們,保佑我們平安順利地回到村寨?!奔缼熓亲笫帜弥?用右手沾著茶水向薩門灑去。然后將紙幣燃燒,點燃了5根香在薩門前插上,撐開了一把半開的布條捆著幾根芭茅草的紅紙傘,然后交給寨老。等到所有的摔跤祭奠儀式結束后,才可以進入摔跤比賽。摔跤節(jié)上除了祭奠薩神的儀式和許多禁忌之外,在摔跤比賽中也有很多的要求和禁忌。在開展侗族摔跤節(jié)活動前一天晚上,寨老會對整個村莊警告。明天不能擔水, 不準舂米和制作糍粑,不準染布,而且懷孕的婦女不能堵住比賽選手要經(jīng)過的路,家里有年輕人要參加摔跤比賽的前一天,一定要提前用水桶打好一桶水,并且在水桶里放入干草做好標記。表示這桶水不能給其他人使用。嚴肅的祭奠儀式和嚴格的禁忌和摔跤慶典儀式,讓摔跤節(jié)更有神秘感,反映了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追求著儀式感,幸福感,向往著美好的生活。
侗族摔跤有獨特的風格,兩者不能直接戰(zhàn)斗,是通過使用布帶來限制雙手的活動。將右手插入彼此的左肋,雙方運動員的右肩相互接觸,然后將布帶繞過對方腰椎,雙手抓住布帶,也不允許將布帶纏繞在對方的腰部或腰部以下。通過使用腰、胳膊、腿、腿的力量與對手搏斗。一般的摔跤方法有三種。首先是拉對方,就是通過使用布帶拉對方選手的方法,以及在腿還沒有站穩(wěn)的時候迅速打倒對方的方法。第二,絆倒,就是在摔跤的時候用布帶絆住對方的一條腿,導致對方運動員失去重心平衡而摔倒。第三種方法是將其舉起并使其下落。通過布帶高速動作,將對方抬起到腰部的一側(cè),雙腳離開地面。他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然后跌倒。在三場比賽中取得兩場勝利為一局。連續(xù)挑戰(zhàn)20 到30人并且獲得勝利的人,可以豎立旗子“掛榜”稱雄,并且在比賽結束后,根據(jù)掛榜選手的獲勝多少,然后選擇出本屆摔跤節(jié)“跤王”的歸屬。侗族摔跤在當今世界是最文明、最安全的摔跤,侗族摔跤不僅僅限制了雙方運動員雙手的動作,避免他們之間相互抓傷,而且還限制了摔倒方的力度、幅度和著力范圍,避免雙方運動員在比賽中收到傷害。侗族摔跤的運動結構反映了以人為本、生命安全為重的人道主義觀念。摔跤是一種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它的目的并不在于通過獲得比賽的勝利來炫耀自身身體的強壯和力量,而更加注重內(nèi)在的修養(yǎng),內(nèi)外合一,與善與美統(tǒng)一的審美要求密切聯(lián)系。根據(jù)人們的倫理道德及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及改善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并促進社會和諧的美學。侗族摔跤雖然是一種對抗性的活動,但其具有競爭力的形態(tài)和行動結構滲透著善與美的統(tǒng)一。這種獨特的審美情趣,完全反映了侗族人民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zhì),如淳樸、善良、對名利的冷漠等。
侗族摔跤一開始是作為競爭性比較強的體育項目,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文化的傳承,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演變成豐富多彩的民俗節(jié)日文化活動。在每年的陰歷3月15日在四寨村舉行的摔跤節(jié)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侗族是愛護自然,保護自然,擁護自然的民族。摔跤比賽場沒有華麗的會場。更多的是以農(nóng)地或廣場為會場,即使場地比較簡單,但是絲毫不會影響侗族人民對于摔跤的熱情。在綠意盎然的群山和鮮花的包圍中,人們享受著溫暖的陽光和清香的青草味。那是原始的、簡單的、自然的。這與現(xiàn)代社會的競爭感所帶來的幻想與華麗的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一種由獨特的侗族文化孕育而成學風格,它完美得講述了什么是生態(tài)學和人道主義思想,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處的優(yōu)秀品質(zhì)。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眾所周知,“食物滋養(yǎng)身體,歌曲滋養(yǎng)心靈”。唱歌和跳舞是侗族人民進行社交和娛樂和主要載體,也是他們擇偶的重要方式,他們通過唱歌與跳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無論是節(jié)日、農(nóng)作物豐收,還是婚禮、葬禮、宗教祭奠儀式,都應該唱歌來表達他們的心情。歌舞表演是摔跤節(jié)最吸引人最精彩的的節(jié)目。摔跤比賽前,身著侗族服裝的侗族女孩和侗族男孩大聲歌唱,用清澈、柔和、旋律優(yōu)美的歌聲向參賽者表達祝福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將摔跤節(jié)的氣氛推向高潮。大會的最后,侗族的男人們、女人們和孩子們在采歌堂跳了“多耶”舞。激情四射的侗族“采歌堂”被譽為“東方華爾茲”。作為摔跤節(jié)結束之前的集體舞蹈,他能夠凝聚侗族人民的凝聚力,促進侗族人民之間的交流。笙的音樂響起時,侗族人們手牽手圍成一圈,用充滿活力的笙的音樂敲擊。一人領唱,全員跟進。侗族人民稱這首歌為“多耶”。歌和笙的音樂相輔相成,象征著侗家團結、友誼和和諧的人道主義精神。是對侗族的步進歌曲大廳非常鮮明而生動的說明。歌舞表演包含了侗族民族豐富的文化底蘊,再現(xiàn)了侗族人自然優(yōu)雅的審美情趣,反映了侗族人開放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淳樸樸實的生活意識。
民族文化的起源在某種時期受著民族英雄的影響,民族英雄引領民族文化的潮流。侗族的摔跤文化主要是來源于侗族民族英雄的事跡,如公蠻和公柳領導侗族人民抵抗官僚主義的剝削和外面的盜賊,都囊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和村中的村民,這些英雄在屬于他們的年代都發(fā)揮出了特殊的能力,即使在社會混亂的環(huán)境中,面對百獸之王老虎時,他們都不畏困難,挺身而出,不僅僅保護了侗族人民的人身安全,而且守住了他們安居樂業(yè)的生活。他們?yōu)榱硕弊迦嗣竦男腋I顮奚撕芏?,侗族人民非常感謝他們。
侗族的摔跤活動有身體上的接觸,這也使侗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侗寨大概有1000多個家庭,約4500人。幾乎所有侗寨的侗族人民都會參加每年例行的摔跤活動。侗寨的人數(shù)多,所以在比賽之前,會舉行預賽,只有在預賽中獲得勝利的侗族人民才有機會參加摔跤節(jié)的比賽。最后選出十多支隊伍將在摔跤節(jié)上進行最終的摔跤決斗。定期舉行的摔跤活動促進了侗寨人與人之間交流。為了舉辦摔跤節(jié),侗寨的十幾位寨老會在比賽開展之前聚在一起,討論摔跤節(jié)應當如何開展。并且要討論好在進行摔跤比賽的過程中運動員和觀眾應該注意的問題,要做好運動員在進行摔跤活動時的人身安全保證。等到各位寨老討論結束后,會把大會討論的具體內(nèi)容告知村民。侗族人民的摔跤節(jié),聚集了散布在鎮(zhèn)上的侗寨的侗族,所以侗族人民一起參加,一起享受著屬于侗族人民的盛典。
侗族是少數(shù)民族,居住在偏遠地區(qū)。居住地主要是以侗族人民為主,漢族和苗族也有一部分人是一起居住的。在長期友好相處之后,通過摔跤來消除矛盾。當外來的敵人來到村莊時,所有的村莊一起組織起來抵抗外來的敵人。村里有些懶惰的人會偷別人的財產(chǎn)。特別是在摔跤節(jié)期間,幾乎村寨所有的人都參加了活動。家里只有極少數(shù)的老人和運動能力差的孩子,這些小偷開始行動了。此后,每當摔跤比賽開展時,每個村的寨老村都會組織村中人員巡邏,被抓到的小偷也會受到批評和應有的懲罰。如果被抓到的小偷是侗寨的村民,那么其他侗族人民就會歧視他,疏遠他,讓他面對其他侗族人民冷眼相對,并且在侗村里抬不起頭來。如果小偷是來自侗寨外的,那么侗寨的村民就會報警,讓警察對小偷進行處理。就因為如此,侗寨人民之間變得越來越和諧,人們都不會覺得有小偷,即使在晚上也不用關門防著小偷,生活的十分的安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