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人眼中,大約有一千個不同的英雄,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于英雄的期待和想象。當(dāng)然,英雄肯定具備一些共同的特質(zhì)。
南宋理學(xué)家真德秀在《西山讀書志》中記載,李密(隋唐時期的群雄之一)向王通(隋朝文人)請教“何謂英雄”,王通說:“自知者英,自勝者雄?!?/p>
英雄有兩個含義:一是“自知”,二是“自勝”。有了這兩樣?xùn)|西,那你就會成為英雄。
可惜的是,李密這個人太固執(zhí),他一直認(rèn)為自己是“天下第一”,無論哪路英雄他都看不起,自然也沒有把王通的話放到心里。不然,命運將會是另一種結(jié)局。
李密出生于貴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亂時,他成為瓦崗軍首領(lǐng),號稱魏公,率瓦崗軍屢破隋軍,威震天下。而在瓦崗軍原領(lǐng)袖翟讓準(zhǔn)備讓位給他時,翟讓的哥哥卻從中阻攔。李密不得已殺害翟讓,引發(fā)內(nèi)部不穩(wěn),被隋軍擊敗。后被越王楊侗招撫,又因與宇文化及的拼殺中損失慘重,不久被王世充擊敗,便率殘部投降李唐。
李密歸唐,唐高祖李淵大喜,拜李密為光祿卿,封邢國公,還將表妹嫁給了他,稱呼李密為弟。但李密不甘居于人下,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滿。
武德元年(618 年)年底,李淵派李密去黎陽安撫昔日的部眾,左武衛(wèi)將軍王伯當(dāng)隨同前往。李密率部東行至稠桑驛的時候,李淵突然反悔將其召回。李密大為恐懼,決定叛亂。王伯當(dāng)試圖勸阻,但李密不聽,決定前往襄城投奔舊將張善相。
李密的所作所為被熊州副將盛彥師得知,盛彥師率兵埋伏在陸渾縣南邢公峴。武德元年臘月三十,李密率部經(jīng)過,被盛彥師殺死,時年37 歲。
李密在歷史上只能算“半個英雄”,因為他太缺少“自知”,只想“自勝”,沒有稱王稱霸的那種大氣。他既戰(zhàn)勝不了別人,也不能戰(zhàn)勝自己。
三國時期的大才子劉劭寫了一本《人物志》。其中專門有一篇《英雄篇》,把“英雄”二字說得非常透徹。
開篇第一句話:“夫草之精秀者為英,獸之特群者為雄?!币馑际钦f,草木當(dāng)中那些冒尖的叫做英,鳥獸當(dāng)中那些領(lǐng)頭的就叫雄?!坝ⅰ弊钟胁葑诸^,代表草木;“雄”字有隹字邊,代表的是鳥獸。進(jìn)一步來說,植物原地不動,進(jìn)行光合作用就可以茁壯成長,這叫以靜制動;而動物正好相反,必須要采食捕獵才能實現(xiàn)生存發(fā)展,這是以動制靜。所以英的氣質(zhì)在一個“靜”字,而雄的氣質(zhì)在一個“動”字?!度宋镏尽房偨Y(jié)道:“是故,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
《人物志》中這樣評論西漢開國功臣張良和韓信:“聰能謀始,明能見機,膽能決之,然后可以為英:張良是也。”謀劃全局、抓住機會、果斷決策,這種人可稱之為英。英的特點就如張良一般,聰明有膽識?!皻饬^人,勇能行之,智足斷事,乃可以為雄:韓信是也。”勇氣過人、足智多謀、善于判斷,這樣的人可稱之為雄,代表人物就是韓信。雄的特點就是有勇氣、有智謀。
文章中還分析了項羽失敗的案例:項羽這個人算不算英雄呢?實質(zhì)上他雄的成分多一點兒,英的成分少一點兒??傮w上講,英可以為相,雄可以為將。凡出將入相者,真英雄也;而兩者兼?zhèn)溆帜芙y(tǒng)御眾多英雄縱橫天下者,大英雄也。
《人物志》最后得出結(jié)論:“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與雄。能役英與雄,故能成大業(yè)也?!?/p>
談“英雄”,不得不提到三國人物。比如袁紹,他在英的方面表現(xiàn)不好,因此他的手下搞窩里斗;而他雄的一面表現(xiàn)也不好,所以前有顏良、文丑之死,后有張郃投降。
而孫權(quán),在文的方面,他的手下可以說是英才薈萃:魯肅雄才大略、虞翻桀驁不馴、張昭直言敢諫,而諸葛瑾更是有生死不易之情。這些文臣各有優(yōu)缺點,都能夠真心服從孫權(quán)的領(lǐng)導(dǎo),可見孫權(quán)英的方面做得很好。在武的方面,周瑜雄才大略、黃蓋老當(dāng)益壯、甘寧粗暴好殺、蔣欽廉潔自律、呂蒙好勇斗狠。對于這些武將,孫權(quán)都能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合理引導(dǎo)、有效統(tǒng)御,所以孫權(quán)在雄的方面表現(xiàn)也很好。與袁紹相比,孫權(quán)可以算得上是英雄。
所謂英雄識英雄。能正確估價自己的人是俊偉之人,能戰(zhàn)勝自己的私心雜念的人是杰出之人。無論是“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還是“自知者英,自勝者雄”,都有異曲同工之妙,人貴在能夠自知自勝。《呂氏春秋》中說:“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敝挥胁粩鄳?zhàn)勝自己,不斷提升自己,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這大概就是英雄的含義,也是成功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