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埃德加·莉娜文 宋鴻沄譯
家長和孩子的每一次互動都是一種交流。這不僅僅在于家長的言辭,還在于不經(jīng)意間的一種語氣、一個眼神、一次擁抱和親吻,所有這些都在向孩子傳遞某種信息。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方式不僅教會他們如何與他人交流,而且塑造了他們的情感發(fā)展,以及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如何建立人際關系。
溝通有兩種形式:口頭交流和非言語交流??陬^交流是我們用語言進行交流的方式,包括:聲調、話語、方言,或者使用孩子最能理解的詞語。非言語交流是通過肢體語言進行的有意和無意的交際,包括: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勢、身體接觸等。試試下面這八個技巧來練習你的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技巧。
積極傾聽。積極傾聽有助于孩子感覺被理解。通過使用手勢,如鼓勵的微笑和肯定的點頭,可以表明家長在仔細聆聽并真正關心孩子所說的話。當孩子和你說話的時候,讓他們和你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線上,可以讓他們感覺更安全,和你更親近。通過詢問孩子諸如“什么”“為什么”以及“如何”,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講故事以及了解用哪些細節(jié)可以提高他們的溝通技巧。
聽后的反饋。反饋是向孩子表明你在關注他們所說的話的一個好方法,就如同一面鏡子,用不同的詞重復他們對你說的話。例如:如果你的孩子說:“我不再和馬可一起玩了。”你可以回答:“你不和朋友一起玩嗎?”這就給孩子留下了解釋的空間,讓他能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做評判。
講清楚。使用孩子可以理解的、適合他們年齡的語言。同時,對孩子說的話需要明確且具體,不要使用貶義詞,因為使用友好的語言有助于為孩子樹立一個積極的榜樣。記住,對話應該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愛。
避免“賄賂”行為。對孩子的基本行為提供糖果等獎勵,可能會讓家長感覺能獲得對孩子短期的控制,但不能讓家長建立明確的界限,并可能導致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不信任。不妨試著為孩子設定清晰而現(xiàn)實的期望,孩子的行為得當就表揚,在必要時可以用平靜的結果來鼓勵更好的行為。
教孩子描述感受。為了幫助孩子發(fā)展情商,讓其學會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是很重要的。當孩子口頭表達感受時,家長要帶著同理心聽他說什么,不要輕易評判。此刻,不妨想想孩子眼中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如果孩子用非語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發(fā)脾氣或大笑,或者在他喜歡的活動中玩得很開心,這時可以鼓勵他們用語言表達其感受,比如高興、悲傷、放松、受傷、害怕、饑餓、驕傲、困倦、生氣、無助、惱怒、尷尬等。
多用“注意到”語句。表揚孩子的具體行為能讓他“自我感覺良好”,讓他知道家長會贊同什么行為。與其說“干得好”,不如試著用一個更具體的“注意陳述”:“我注意到你在游戲之后把所有的玩具都放好了,干得好!”
很開心在一起。在一起玩得開心、享受輕松的談話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加強親子關系的好方法。關注孩子們的興趣,一起開開玩笑,找到與孩子相處的方法。記住,和孩子一起笑,但不要嘲笑孩子。
關注行為。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某件事不滿,要確保批評“對事不對人”原則。例如:與其說“我不喜歡你亂糟糟”,不如說“我不喜歡你把衣服弄得滿地都是”。記住,當你和孩子建立聯(lián)系和交流的時候,用善意和愛來引導,永遠是正確的方式!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