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曉娜
《搭配中的學問》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76、77 頁的內(nèi)容,是一節(jié)綜合實踐活動課。本節(jié)課是研究兩類不同的對象之間進行搭配的問題,屬于排列與組合問題中比較簡單的組合類型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教學中通過一系列情境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展示、交流的過程中,探索并掌握簡單的搭配方法,逐步學會按一定順序思考問題,體會有序思考的價值;在探究、展示、交流的過程中,初步建立符號意識,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在探究中讓學生的思維不斷走向深入。
師:老師給大家?guī)硪晃恍屡笥眩?,他來了——小丑皮皮要去參加馬戲團的表演了,心里可真高興啊,可是他遇到難題了,怎樣搭配衣服呢?你們愿意幫助他嗎?
(學生情緒高漲)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搭配中的學問(板書課題)。
【思考: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引入新課,“搭配服飾——去動物園的路線——營養(yǎng)配餐”這些學生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貫穿課堂始終,學生既能借助生活經(jīng)驗思考問題,又能體會到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1.擺一擺,說一說。
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皮皮想選一頂帽子和一條褲子去參加今天的演出,可以怎樣搭配呢?
師: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請你猜一猜。
(學生自由猜測)
師:這些都只是大家的猜測,到底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這就需要我們?nèi)ヲ炞C,現(xiàn)在,請你拿出課前老師發(fā)的卡片,同桌兩人合作,要求是這樣的。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同桌合作進行搭配)
師:誰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方法?
組1 上前來動手進行搭配。
(無序搭配)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組2 上前動手搭配,先將藍帽子分別和每一條褲子進行搭配,然后把藍帽子移到旁邊。
師:(適時追問)咦,你為什么要把這頂帽子拿到一邊?
生:因為這頂帽子已經(jīng)分別和每一條褲子搭配過了,所以把它移到旁邊。然后再用花帽子分別和每一條褲子進行搭配,這樣就不會亂。
師:說得真好啊!有條理,不會亂。那你們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生:6 種。
師:現(xiàn)在,我們回憶一下剛才兩組同學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生1:前面一組同學的方法有些亂,而且還有漏掉的,應該是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生2:后面這組同學的方法,先用藍帽子去搭配褲子,再用花帽子去搭配,這樣就不會亂。
師:大家觀察得可真仔細,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更好些呢?
生:第二種,因為這樣不亂,不會漏掉。
師:對,按照一定的順序搭配才會不亂、不漏,當然也不會重復?,F(xiàn)在,請你再像他們那樣按順序搭配一次。
師: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演示笑笑和淘氣的搭配方法),笑笑和淘氣的搭配方法,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笑笑和淘氣用線把卡片連起來進行搭配,而且笑笑是先用一頂帽子去和每一條褲子搭配,再用另一頂帽子和每一條褲子搭配;而淘氣是先用褲子去搭配,也是每一條褲子都和每一頂帽子去搭配。
師:觀察得真仔細,而且表達得非常清楚、條理。不論是先確定帽子,還是先確定褲子,都是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搭配,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才會不重復、不遺漏。
【思考:一連串的有效問題引領,引發(fā)學生去深度思考,在實踐、對比、反思、再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初步感知只有“有序思考”才能“不重復、不遺漏”。】
2.畫一畫、連一連。
師:我們用圖片擺一擺,數(shù)出了一共有6 種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么,如果沒有了這些卡片,你怎樣表示出這6 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開動你的腦筋,在你的《學習單》上試一試吧。
(學生嘗試在《學習單》上表示搭配方法)
師:又到了分享的時間了,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
生1:我是這樣表示的:
師:他是用漢字來表示的,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一共有6 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生2:我把6 種搭配方法畫出來了(邊說邊指)先用第1 頂帽子分別和每一條褲子搭配,有3 種;再用第2 頂帽子也分別和每一條褲子搭配,也是3 種,所以一共有6 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師:畫得形象逼真,而且講得非常條理。
生3:我的方法是這樣的:
師:簡潔清晰,你能給大家講講嗎?
生3:我是用圓形分別代表兩頂帽子,三角形分別代表三條褲子,也是像他那樣按順序搭配的,一共有6 種。
師:誰還有不一樣的表示方法?
生4:這是我的作品:
師:(故作疑惑)咦?這里的1、2、3 分別代表什么呀,能給大家講講嗎?
生4:上面的1、2 分別代表兩頂帽子,下面的1、2、3 分別代表三條褲子,上面的每一頂帽子都分別和下面的每一條褲子進行搭配,一共也是6 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師:數(shù)學就是這樣簡潔、這樣神奇,這,就是數(shù)學的魅力!
師:我發(fā)現(xiàn)大家不論用哪一種方法,都是按順序在搭配。看來,我們不僅可以用卡片擺一擺,還可以畫一畫、連一連,用圖示、字母、數(shù)字等表示搭配的方法,體現(xiàn)數(shù)學的簡潔美。
【思考:讓學生自主選擇方式表達自己對數(shù)學的理解,借助圖示、文字、符號、數(shù)字等方式,并通過語言描述,將內(nèi)隱的思維轉化為外顯行為,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提升。從動手操作的直觀表達,到符號圖示的抽象表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調(diào)整展示順序:漢字——圖示——符號——數(shù)字,讓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由復雜到簡潔的過程,思維慢慢“爬坡”,更有價值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一直在感受“有序”思考的秘密,思維能力隨著方法的進化不斷提升?!?/p>
1.去動物園的路線。
師:幫皮皮解決完搭配服飾的問題,我們一起去動物園參觀吧。
課件出示:
師:你能看懂這幅路線圖嗎?從學校經(jīng)過少年宮到動物園,一共有幾條不同的路線?
(學生獨立完成,得出一共有6 條路線)
師:這兩幅圖,一個是剛才搭配服裝的方法,一個是路線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課件演示)
生:我發(fā)現(xiàn)結果都是6 種,但是一個是橫著的,一個是豎著的。
師:對,雖然方向不同,都是兩類事物之間進行搭配,并且第一類有2 個,第二類有3 個。我們在搭配的時候,都是先選擇第1類中的第一個,分別與另一類的每一個進行搭配,再選擇第1 類中的第二個,也分別與另一類的每一個搭配……也就是按順序進行搭配,所以方法一樣。
【思考:“搭配服飾”和“去動物園的路線”表面上看似不同類型的情境,實則是教師的匠心獨運,讓學生通過探索、交流、對比,發(fā)現(xiàn)問題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觸類旁通、學以致用的能力;進一步體會借助符號表示搭配結果的過程,從而建構數(shù)學模型的結構化意義,促進思維提升?!?/p>
2.營養(yǎng)配餐。
師:不知不覺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廚師叔叔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請看今日食譜,誰來給大家讀一下數(shù)學信息?
師:一種主食搭配一種炒菜,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配餐方法?趕快行動起來吧。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圖示、字母等不同的方法,一共有8 種不同的配餐)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我用一個算式來表示:2×4=8,一共有8 種不同的配餐方法。
師:(追問)這個算式中2 表示什么?4 呢?為什么要用2 乘4?
生:2 表示有兩種主食,4 表示有4 個炒菜,每一種主食分別和一個炒菜進行搭配,就有2 個4,所以我用2 乘4。
師:太了不起啦,你居然想到了計算的方法,而且有理有據(jù),老師為你的精彩發(fā)言點贊!
師:如果再增加一個炒菜呢?有多少種不同的配餐?
生:(異口同聲)10 種。
【思考:引導學生通過搭配的表象,真正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本質(zhì)意義,實現(xiàn)生活化和數(shù)學化的“無縫銜接”,真正打通“淺層學習”到“深度學習”的通道?!?/p>
師:看來,在我們的生活中經(jīng)常會用到有關搭配的知識,其實,不僅生活中,成語故事中也有關于搭配的知識呢!請聽:古時候,齊國的齊威王和大將田忌都喜歡賽馬,他們經(jīng)常將自己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如果每次雙方各出一匹馬比賽,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學生思考后得出一共有9種不同的方法)
師:歷史上他們到底是怎樣比賽的呢?(課件演示田忌賽馬的故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忌賽馬。看來,不僅僅要懂得搭配的知識,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進一步去研究。
【思考:成語故事體現(xiàn)跨學科融合的思想,既讓學生體驗搭配的應用價值,又將探究延伸到課外,再次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應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