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昕
(南京藝術學院 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華德福教育是奧地利教育家魯?shù)婪颉に固辜{于1919 年創(chuàng)立的一種新型教育體系,其教育理念建立在人智學這一哲學理論之上,致力于身、心、靈層面的全面發(fā)展。人智學是一門關于精神的科學,致力于用科學方法研究人的意識、人的生命實踐以及宇宙萬物之間的關系。近年來,華德福教育在中國蓬勃發(fā)展,其音樂教育體系有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華德福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豎笛教學也是獨樹一幟。本文將從選擇豎笛的原因、選擇的豎笛種類、不同年級的教學策略三個方面分析豎笛在華德福小學音樂教育的運用。
斯坦納認為人類是一種音樂性的存在,音樂是人類靈魂的歸宿。因此,音樂是華德福教育中的重要元素,音樂教育的目標不在于把所有的孩子培養(yǎng)成音樂人才,而是引導孩子欣賞和熱愛音樂,喚醒和滋養(yǎng)孩子的內在生命,引導孩子成長為一個真正的“人”。
大部分華德福學校的共識是不同類型的豎笛可以作為孩子的第一件樂器。因為與大多數(shù)樂器相比,學生在學習豎笛的初期需要克服的技術困難較少,容易入門,并且豎笛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價格相對便宜,而這些也是豎笛在其他音樂教學體系中被廣泛使用的原因。但不同的是,華德福學校選擇豎笛還有基于人智學理論的考慮。斯坦納建議孩子接觸到的第一件樂器是管樂器,因為我們的呼吸正是聲音的來源,過于鮮明的音色往往會形成很強烈的情感導向,例如馬頭琴的低沉深情,竹笛的靈動嘹亮等,這對于成人是沒有問題的,但對處于感官保護期的幼兒和情感成長初期的少兒來講,這樣的音色顯然不具備普適性。而豎笛溫潤夢幻的音色剛好滿足了這一時期孩子的感官保護需要以及沒有過多情感沖擊的音樂教育需求。
科樂耳公司根據(jù)斯坦納在音樂中平衡思考、感覺和意志的想法為兒童設計了專門的五音豎笛和七音豎笛??茦范Q笛具有溫暖柔和的聲音,更像是人的嗓音,而不像樂器的聲音,與傳統(tǒng)木制豎笛和塑料豎笛有時會出現(xiàn)的刺耳音色形成鮮明對比。學生在吹奏時只需要用自然的氣息穿過笛子,嘴唇保持放松的狀態(tài)。
科樂耳五音豎笛采用梨木制作而成,其音色較為輕柔,適合年幼的孩子,有六個笛孔,我們可以吹奏出d、e、g、a、b、d、e七個音,有兩個音是重復的,所以相當于只有D、E、G、A、B 五個音,因此被稱為五音笛??茦范咭糌Q笛音域更豐富,采用楓木制作而成,音色比較響亮清脆,適合年紀大一些的孩子,有九個笛孔,音域為c—c(兩個八度),我們可以吹奏出完整的音階。科樂耳豎笛從上到下被磨出了三個平面,笛孔分布在三個平面上,這樣的設計可以保證手指能夠穩(wěn)穩(wěn)地按在笛子上,防止打滑。
巴洛克豎笛即八孔英式豎笛,是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一種重要樂器。與我國中小學生廣泛使用的德式八孔豎笛不同,吹奏八孔英式豎笛要求采用交叉指法,入門難度更高,但它在轉調和音準上比德式豎笛表現(xiàn)優(yōu)秀。巴洛克豎笛根據(jù)大小和音高的不同可以被分為八種類型,華德福學校中最常采用的是高音豎笛(c—d)、中音豎笛(f—g),次中音豎笛(c—d)和低音豎笛(f—g)。盡管它們的大小、音高不同,但構造、指法和演奏方法是基本相同的。
華德福音樂教育理念認為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音樂需求,因此豎笛教學也會根據(jù)不同時期孩子的特點分階段進行。
在華德福學校里,一、二年級的孩子學習的是科樂耳五音豎笛。首先,五音豎笛的強弱對比度被限定在一個范圍內,沒有大幅度的強弱變化,音樂也就更為柔美,這正契合了低年齡段的需求。其次,科樂耳五音豎笛的音量較小,可以保護幼兒的聽力。最后,傳統(tǒng)豎笛在同一指法下加大氣流時會出現(xiàn)高八度音或者泛音,但科樂耳五音豎笛在制作時則盡量避免了這一現(xiàn)象,這樣也就更加適合兒童并不穩(wěn)定的氣息狀態(tài),使他們演奏起來更加輕松。
斯坦納認為一年級的孩子應該生活在第五氛圍音樂環(huán)境中,這種音樂以GABDE 五音音階為基礎,以除主G 以外的音符開始和結束,一般以A 開始和結束或以A 為中心,旋律通常是下行的,第五氛圍音樂這種漂浮的感覺適合一年級的孩子。到了二年級,孩子渴望“更直言不諱的音樂語言,更直言不諱的樂曲結尾”,第五氛圍音樂逐步被更純粹的五音旋律所取代,樂曲會有明確的結束音——五音的G 大調和五音E 小調。
剛開始教學時,老師只教孩子們吹奏他們已經掌握的歌曲,課程通常會在唱歌和演奏之間交替進行。練習初期,手指和孔的緊密配合、笛嘴與唇的45 度配合、坐姿和站姿等是需要老師在練習過程中反復幫助孩子調整的關鍵細節(jié)。
教學課堂往往采用十幾支甚至幾十支豎笛一起齊奏的形式而非獨奏,這種集體演奏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關于“他是整體的一部分”的意識。一、二年級的孩子通過演奏豎笛體驗節(jié)奏、旋律、音色,但不會學習抽象的音樂概念,也不會讀譜。孩子通過老師的指法示范學習吹奏,通過重復的練習記住歌曲旋律,在以后他們將會有意識地逐漸理解這些音樂概念。
教學內容也并非僅僅是用笛子演奏歌曲,還包括一些笛音傳遞游戲、聆聽游戲。此外,由于科樂耳五音豎笛沒有C、F 音,除去了相對不和諧的音程,孩子怎么吹都不會出現(xiàn)不和諧的音樂,因此非常適合用于孩子的即興演奏。當二年級結束后,這些8 歲左右的孩子便能自如、整齊地吹奏出在這一學年里學過的十幾首曲目,并通過豎笛即興演奏短曲,與老師、同學進行音樂互動游戲。
三年級時,孩子要經歷斯坦納所說的“九歲轉變”的內在轉化。孩子開始發(fā)現(xiàn)自己逐漸與自然而然結合在一起的世界分離,因此教師選擇的音樂必須反映出孩子的這種變化。孩子即將告別五聲音階,進入全音階音樂的世界。在一、二年級時使用科樂耳五音豎笛的孩子開始學習用科樂耳七音豎笛吹奏C 調(也有一些學校會選擇巴洛克高音豎笛,即八孔英式高音豎笛)以及全音階的歌曲(包括大調和小調,主要是C 大調和a 小調、G 大調和e 小調),以充滿想象力的方式通過樂譜了解音高、節(jié)奏和調性的概念。
基于扎實的五音豎笛基礎,經過大約2 個月的轉換期,大部分孩子都能適應從五音豎笛到七音豎笛的轉變,并熟練演奏樂曲。
在豎笛曲目的選擇上,孩子會學習兩種類型的樂曲:一種是用于歌唱的樂曲,主要與歌詞文字有關。一、二年級學生學習的是五度氛圍及五聲音階的歌曲,到了三年級之后,孩子開始接觸全音階歌曲。另一種是用以學習吹奏技巧以及樂譜的歌曲。教師對于這些歌曲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到技巧性。
四年級時,教師要通過新音符、新調性、新的節(jié)奏概念等新元素來擴充學習內容。有些新音符需要孩子利用簡短的練習曲反復練習,在身體習慣之后,孩子才能在歌曲中應用自如。如果新的音符已經出現(xiàn)過,那么當孩子在閱讀新的樂譜時,老師最好不要在豎笛上示范指法,而且可以一邊唱譜一邊指揮,使孩子停止對指法示范的依賴,這樣才有利于孩子學習讀樂譜。
孩子在歌曲中可以體驗輪唱、對唱以及其他逐步接近分聲部合唱的形式。相同旋律的重復交替可以營造出和聲的感覺,為孩子以后學習和聲打下基礎。同樣,豎笛訓練也不再只有單一的齊奏方式,孩子可以像輪唱時一樣,分成兩部、三部或四部進行練習。七音豎笛相比五音豎笛音域更寬,表現(xiàn)力也更強,所以孩子在豎笛即興演奏時可以進行更多個性化表達。
進入五年級后,有些孩子的聲音開始變低,他們對于高音可能有些厭煩,因此教師在音樂活動中可以加入一些較低的音符??茦范咭糌Q笛的音域為c—c,集中在高音區(qū),無法演奏出低音,因此華德福學校在五年級時引入了巴洛克中音豎笛,即八孔英式中音豎笛。孩子學習中音豎笛時需要掌握新的指法,這段時間可以把高音笛放在一邊,完全投入中音豎笛指法練習。通過練習簡單的歌曲,孩子會逐漸掌握吹奏中音豎笛的能力。孩子從科樂耳七音豎笛過渡到中音豎笛時一般不會產生指法上的混亂。他們開始學習中音豎笛的時候就好像接觸到了一個新的樂器,因而能夠很自然地接受這種新指法,就像從科樂耳五音豎笛過渡到科樂耳七音豎笛時一樣。孩子進入五年級后,并不是不再學習科樂耳七音豎笛了,老師會教學生吹出更多的音符,讓學生可以利用這些音符吹奏不同調的曲子。
在五年級時引入巴洛克豎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孩子從五年級開始學習和聲,并在歌唱和樂器演奏方面進行多聲部練習。巴洛克豎笛不僅適合獨奏,而且也有很多經典的雙聲部、三聲部、四聲部作品可以用于課堂演奏。巴洛克豎笛的音質和科樂耳豎笛很不一樣,擁有豐富的泛音,更適合五、六年級的學生去欣賞和體驗。豎笛四重奏(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會形成很美妙的音響效果,孩子也會更加享受吹奏具有豐富挑戰(zhàn)性的多聲部作品。
次中音豎笛的指法與高音豎笛完全相同,但是因為笛身較長,孩子需要練習手指的延伸。低音豎笛與中音豎笛指法相同,其笛身比次中音豎笛要長,所以對孩子的身高和手的大小有一定要求。孩子學習低音豎笛時還需要認識低音譜號,因此學過大提琴或鋼琴的孩子能夠比較快上手。
孩子在熟悉了三個升號和三個降號范圍內的音階后,就可以開始嘗試更多偉大作曲家的經典作品。老師需要根據(jù)班級內學生學習的豎笛種類和演奏水平,尋找適合他們的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作品。這樣的合奏練習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樂器演奏體驗,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多聲部思維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華德福教育體系充滿著藝術氣息,音樂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豎笛作為華德福學校的孩子學習的第一種樂器,被廣泛應用于音樂教學、晨圈、律動游戲和戲劇表演等各種教學活動中。華德福音樂教學活動選擇的豎笛種類和獨特的教學方法使得孩子在學習豎笛的過程更加愉悅,把鮮活的、治愈性的音樂融入孩子們的生活,不僅能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吹奏方法,而且還可以引導孩子領悟音樂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