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燕,張 亮,付 瑩,肖杜娟,袁艷娟
冠心病會導致病人出現心絞痛、呼吸短促等癥狀,隨著病情加重,病人可能會發(fā)生休克、猝死,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式,可以疏通狹窄的冠狀動脈管腔,盡早恢復血管血運,改善心肌血供[2]。PCI術后病人需進行長期的康復運動以促進心功能恢復,但部分冠心病病人PCI術后會對運動存在恐懼心理,害怕運動會影響PCI手術效果,加重心臟損傷,從而降低病人康復訓練依從性,不利于病人早日康復[3-4]。因此,及早明確冠心病PCI術后運動恐懼的危險因素對于臨床采取措施減輕其運動恐懼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探討冠心病病人PCI術后運動恐懼現狀及危險因素?,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0審(046)號]。選取2019年7月—2021年12月于我院行PCI的80例冠心病病人作為研究對象。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5];②均首次接受PCI治療;③病人有讀寫能力,可正常溝通。排除標準:①合并哮喘疾病者;②合并關節(jié)炎或其他影響運動功能的疾病;③合并認知障礙者;④先天性肢體畸形者;⑤惡性腫瘤者;⑥精神疾病者。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40~72(55.52±5.15)歲;擇期手術45例,急診手術35例。
1.2 方法
1.2.1 冠心病運動恐懼調查 采用心臟病運動恐懼 量表[6]評估冠心病病人PCI術后運動恐懼情況,分為運動回避、運動恐懼、危險感知、功能紊亂4個維度,共17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總分17~68分,得分越高表明運動恐懼越嚴重。
1.2.2 基線資料調查 收集病人相關資料,包括性別(男、女)、年齡(<60歲、≥60歲)、付費方式(醫(yī)保、自費)、手術方式(擇期手術、急診手術)、支架個數(1個、≥2個)、疾病認知程度、運動自我效能、居住情況(獨居、與子女/配偶同居)、心理彈性。疾病認知程度采用自制冠心病疾病知識問卷評估病人的疾病認知程度,該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819,信效度較好。內容包括冠心病知識、PCI術意義及注意事項等,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0~10分,總分≥60分疾病認知良好,<60分疾病認知較差。運動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7]評估,共9個條目,每個條目0~10分,≥45分為運動自我效能良好,<45分為運動自我效能低下。心理彈性采用中文版康納-戴維森心理彈性量表[8]評估病人的心理彈性,該量表分為堅韌、樂觀、力量等維度,共25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總分0~100分,≥50分心理彈性良好,<50分心理彈性較差。
1.2.3 樣本量計算 參考陳世耀等[9]主編的《醫(yī)學科研方法》,率的估算與假設試驗公式如下。n=Z2α/2π(1-π)/δ2,?、耦愶L險概率α=0.05,Ⅱ類風險概率β=0.10,Z2α/2=1.628,π取0.06(此時獲得樣本量最大,可以確保研究的準確性),允許誤差(δ)0.03,得總樣本量(n)為80例。
2.1 運動恐懼現狀 本研究80例冠心病病人PCI術后運動恐懼評分為(39.85±3.97)分,運動恐懼水平較嚴重。
2.2 不同特征冠心病PCI術后運動恐懼評分比較 不同支架個數、疾病認知程度、運動自我效能、心理彈性的冠心病病人PCI術后運動恐懼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年齡、付費方式、手術方式、居住情況的病人運動恐懼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冠心病PCI術后病人運動恐懼評分比較 單位:分
2.3 冠心病PCI術后運動恐懼的危險因素線性回歸分析 將表1中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各因素作為自變量(賦值見表2),將冠心病PCI術后運動恐懼得分作為因變量,經線性回歸分析顯示,支架個數≥2個、疾病認知度較差、運動自我效能低下、心理彈性較差是冠心病PCI術后運動恐懼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說明及賦值
表3 冠心病PCI術后運動恐懼的危險因素線性回歸分析
3.1 PCI術后冠心病病人運動恐懼現狀 運動恐懼是機體面對日?;顒?、康復運動等產生的非理性恐懼心理[10]。冠心病病人PCI術后會因多種因素的影響而產生運動恐懼,使其降低運動依從性,影響病人的康復進度[11]。本研究結果顯示,80例冠心病病人PCI后的運動恐懼評分為(39.85±3.97)分,運動恐懼水平較嚴重。積極探尋冠心病PCI術后的運動恐懼危險因素對臨床減輕其運動恐懼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3.2 PCI術后冠心病病人運動恐懼較嚴重的危險因素
3.2.1 支架個數≥2個的PCI術后冠心病病人運動恐懼較嚴重 本研究結果顯示,支架個數≥2個是冠心病PCI后運動恐懼較嚴重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心臟支架是解除心臟血管狹窄的重要工具,但心臟支架為異物,置入人體的數量越多,病人的心理壓力越大,病人會因支架數量較多而產生自身病情嚴重、不適宜鍛煉的認知,從而對運動產生恐懼心理;且置入多個支架會加重病人的經濟負擔,增加病人的運動恐懼心理[12-14]。因此,對于置入支架的冠心病病人,護理人員可通過視頻、圖片等多種形式形象講解支架置入的意義、護理注意事項等,并強調適當的運動對于心臟功能恢復的重要性,以便減輕病人的運動恐懼。
3.2.2 疾病認知度較差的PCI術后冠心病病人運動恐懼較嚴重 本研究結果顯示,疾病認知度較差是PCI術后冠心病病人運動恐懼較嚴重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疾病認知較差的冠心病病人無法有效理解冠心病病因、PCI的意義及效果等,PCI術后病人會產生如心臟病術后較虛弱不宜運動、運動會影響心臟恢復等錯誤認知,加重運動恐懼感[15-16]。因此,護理人員于PCI術前需對病人詳細講解疾病知識,使病人理解手術的意義及預期效果;術后,護理人員需向病人講解康復運動對于心功能恢復的意義,指導病人進行康復訓練,并通過微信遠程指導病人歸家后的訓練,提高其運動依從性,減輕其運動恐懼感。
3.2.3 運動自我效能低下的PCI術后冠心病病人運動恐懼較嚴重 本研究結果顯示,運動自我效能低下是PCI術后冠心病病人運動恐懼較嚴重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運動自我效能可以影響機體對于運動的信念,能決定病人為實現運動目標的意愿和為此努力、堅持的程度[17]。運動自我效能低下的病人會對運動產生逃避行為,運動恐懼心理較嚴重[18]。因此,護理人員可對冠心病PCI病人實行個性化健康教育,積極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并對其進行心理干預,以便使病人了解運動對心功能恢復的作用,提高其運動自我效能。
3.2.4 心理彈性較差的PCI術后冠心病病人運動恐懼較嚴重 本研究結果顯示,心理彈性較差是PCI術后冠心病病人運動恐懼較嚴重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心理彈性較差的病人常會因PCI術后疼痛、費用、疾病折磨等產生負面情緒,對康復運動產生恐懼心理[4,19]。因此,護理人員可主動與冠心病病人溝通,評估病人的心理彈性,對于心理彈性較差者采取一對一心理護理、榜樣激勵法及治療成功案例暗示法,以便提高其心理彈性,減輕其對運動的恐懼情緒。
冠心病PCI術后運動恐懼較嚴重與支架個數≥2個、疾病認知度較差、運動自我效能低下、心理彈性較差有關,臨床可據此采取措施來減輕病人的運動恐懼。與鄭宇娟等[20]研究相比,本研究新增了對冠心病PCI術后病人心理彈性與運動恐懼的關系探討,內容更加豐富。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因精力有限,研究人員未對更多的冠心病PCI病人術后運動恐懼情況進行調查,未來可增加研究人員數量進行大樣本研究,以獲得更加詳盡、充實的結果,為冠心病PCI病人的臨床護理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