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玲
(廣州市番禺區(qū)何賢紀念醫(yī)院(廣州市番禺區(qū)婦幼保健院),廣東 廣州 511488)
急性冠脈綜合征本身屬于一種嚴重的進展性疾病,主要表現為不穩(wěn)定的斑塊破裂,從而引發(fā)冠狀動脈中形成血栓,導致嚴重心肌缺血疾病的產生[1],疾病類型包括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具有病情變化速度快、病死率高及預后兇險等特點,增加了患者各種不良事件發(fā)生概率,從而影響疾病整體救治效果[2]。因此,應給予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提升疾病救治效果。信息化智能平臺綠色通道屬于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危急重癥患者疾病中,使接診、檢查及治療流程更為優(yōu)化,解決了醫(yī)院急診科對急診認知不足、缺乏實時監(jiān)管及追蹤、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3],防止延誤患者最佳的疾病救治時機,減少了患者的傷殘及死亡概率,患者搶救成功率大大提升,醫(yī)務人員工作效率顯著提高[4]。在本次研究中選取于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0月份在醫(yī)院中接受急性冠脈綜合征治療的261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信息化智能平臺的綠色通道構建所取得的應用效果。
共選擇261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就診時間為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分組方式為隨機,分成對照和觀察2組。對照組病例數為130例,男66例和女 64例,53-82歲,均值(73.5±3.6)歲;觀察組病例數為131例,男65例和女66例,54-83歲,均值(72.8±3.4)歲。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患者的患病時間<4.5h;②患者及其家屬知情本次研究活動。排除標準:①在近期出現腦卒中史者;②既往顱內出血疾病者;③CT檢查結果顯示多葉腦梗死疾病者;④蛛網膜下腔出血疾病者;⑤神經功能缺損評分>25分。本次研究活動在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通過后進行,患者知情本次研究活動,并自愿加入進來。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法,給予患者普通急救護理措施,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檢查,并對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的監(jiān)測,以此來完成對完善急救護理方案的制定。
觀察組,行信息化智能平臺的綠色通道護理法,(1)建立綠色通道多學科聯(lián)動管理模式:建立護理快速反應團隊,以患者的疾病類型為依據,以此來完成對結構化護理救治模式的構建,要求團隊中的成員應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及權限,并積極配合主治醫(yī)師的工作,促進疾病搶救效率的提升。(2)早期識別:建立分診評估索引,以完成對患者病情分級的有效評估,以確保護理人員能夠對綠色通道患者進行早期識別。(3)快速安置:對患者的科室床位占用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并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以及時安置綠色通道患者。系統(tǒng)在確認已經開通綠色通道之后,做好檢查及檢驗工作,并生成綠色通道標記,以便能夠優(yōu)先進行處理。(4)簡化流程:完善建立綠色通道虛擬賬號,以保證醫(yī)生能夠在第一時間對患者進行接診,提前準備好疾病醫(yī)囑包,以促進接診效率的提升。同時建立完善的綠色通道護理記錄模板,使記錄時間得以縮短,使記錄更為規(guī)范化。另外,還需要建立醫(yī)護共享信息界面,以確保醫(yī)生能夠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使會診效率得以提升。若患者的數量較多時,應及時調派會診醫(yī)生,以實現對患者進行遠程會診。(5)實施過程跟進及階段性診療評價:需要將患者的入院、會診、檢查及治療時間詳細錄入到信息系統(tǒng)中去,以便能夠全面跟蹤救治過程,使各個階段的救治效率得以提升,完成對患者病情進展情況的全方位掌握,同時對患者的診療狀態(tài)及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實時查看,信息系統(tǒng)中留存的客觀證據,為不良事件發(fā)生原因的反查提供了證據。(6)宣傳:可在抖音、微博及微信等平臺中普及信息化智能平臺的綠色通道相關知識,使現場處置知曉率得以提升,并定期對相關知識進行更新。
觀察兩組急診救治時間(開始救治時間、缺血時間、搶救時間、住院時間、就診至CT檢查時間、就診至實驗室檢查時間、就診至用藥時間)。觀察兩組綠色通道關鍵節(jié)點處置時間(分診處置時間、??平槿霑r間、綠色通道開通時間、檢查獲取時間、急診滯留時間)。觀察兩組護理滿意度,滿意(80-100分),一般滿意(60-79分),不滿意(<60分)滿意度與得分呈正比例關系[5]。
SPSS 22.0軟件,急診救治時間及綠色通道關鍵節(jié)點處置時間用(±s)表示,用t檢驗;護理滿意度用(%)表示,用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急診救治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綠色通道關鍵節(jié)點處置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急診救治時間對比(±s)
表1 急診救治時間對比(±s)
組別 開始救治時間(min) 缺血時間(min)搶救時間(min)住院時間(d) 就診至CT檢查時間(min)就診至實驗室檢查時間(min)就診至用藥時間(min)觀察組(n=131) 23.25±1.25 4.68±1.64 13.24±1.46 7.56±1.75 19.13±1.32 36.34±5.63 48.63±2.12對照組(n=130) 29.42±1.46 6.63±1.65 19.78±1.56 9.86±1.74 28.04±1.86 63.43±7.45 81.26±3.52 t值 6.117 4.265 6.711 4.568 31.265 22.765 60.57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綠色通道關鍵節(jié)點處置時間對比(±s)
表2 綠色通道關鍵節(jié)點處置時間對比(±s)
組別 分診處置時間(min)??平槿霑r間(min)綠色通道開通時間(min)檢查獲取時間(min)急診滯留時間(min)觀察組(n=131) 5.02±0.52 7.86±1.32 5.43±0.52 29.42±2.23 38.68±0.66對照組(n=130) 11.25±0.42 15.64±0.53 12.35±0.56 48.27±3.26 63.47±0.27 t值 23.205 17.045 29.365 41.352 38.45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護理滿意度對比[n(%)]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屬于冠心病中一種嚴重的疾病類型,是臨床上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在男性、老年人或絕經后女性中發(fā)病率較高,發(fā)病后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胸悶、胸痛等癥狀[6],一些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猝死等,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7]。為了能夠降低患者病死率,應給予患者合理有效的治療及急救護理措施。現階段,我國的急診流程尚不完善,檢查、取藥、運轉各流程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8],從而導致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信息存在嚴重的斷層情況,信息傳播的快速性及實時性不強,從而引發(fā)信息壁壘及院內急救信息出現重復采集情況,導致急救時間遭受到浪費,不利于患者疾病預后治療效果的提升[9]。因此,為了能夠提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救治效果,應在患者救治中應用信息化智能平臺的綠色通道方法[10]。
本文研究結果為,觀察組急診救治時間低于對照組,綠色通道關鍵節(jié)點處置時間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救救治中應用信息化智能平臺的綠色通道方法具有可行性,使患者的就診救治時間得以縮短,急診處置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患者對監(jiān)護工作有較高的滿意度,完成了對和諧護患關系的構建,護患糾紛發(fā)生率大大降低。之所以信息化智能平臺綠色通道方法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救救治中能夠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原因如下:(1)通過建立完善的綠色通道管理架構,完成了對患者的全流程管理,疾病救治質量及效果大大提升[11]。(2)信息化智能平臺的綠色通道方法本身屬于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急診救治理念,護理工作在實施及開展期間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各個科室之間通過網絡線上的方式建立連接[12],加速了院前手續(xù)的快速審批,為后續(xù)治療工作的實施及開展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醫(yī)療團隊應急反應能力大大提升,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醫(yī)療服務,疾病預后改善效果顯著[13]。(3)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更為緊密:實現了患者入院、緊急處理、檢查、手術、護理、出院等環(huán)節(jié)的線上連通,急診流程運轉效率大大提升,防止各部門交接工作出現差錯,有助于確保各部門之間能夠融合為一體[14]。(4)簡化了救治流程:各個環(huán)節(jié)滯留時間縮短,主要是通過醫(yī)院中的內網來完成對信息的傳遞,使救治過程更具連貫性,在急救護理期間嚴格貫徹以人為本理念[15],簡化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手續(xù),工作人員團隊協(xié)作能力及應急反應能力大大提升,患者病情恢復效果顯著,有助于確保身體機能快速恢復[16]。
綜上所述,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救救治中應用信息化智能平臺的綠色通道方法,有助于縮短急診救治時間及綠色通道關鍵節(jié)點處置時間,患者護理滿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