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葉菲
(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馬蹄山輸水隧洞為無壓隧洞,其中樁號12+608.068—12+896.068段,由于埋深較淺,由暗挖改為明挖,總長288 m,開挖深度14~16.5 m,開挖土方量約24萬m3。根據(jù)設計要求砂層開挖邊坡地下水位以下為1∶2,以上為1∶1.25;土層開挖邊坡,地下水位線以下為1∶1、以上為1∶1.25,開挖溝槽底寬為7.5 m,設置3 m寬馬道。進口底高程1 106.44 m,出口底高程1 106.296 m,設計底坡為1/2 000,過水內(nèi)斷面維持原設計斷面,即“馬蹄形”斷面,頂拱半徑2.0 m,底板厚0.75~1.104 m,側(cè)壁厚0.55~1 m,底板下鋪設厚0.1 m C15混凝土墊層。開挖基底使用砂卵石墊層,厚度0.8 m,壓實系數(shù)0.75。
隧洞樁號12+608.068—12+896.068段出露地層有:第四系全新統(tǒng)洪沖積物(Q4pal),地層巖性上部為淺黃、黃褐色低液限粘土層,厚度0~1.8 m,稍濕,可塑,表層含大量植物根系;下部為黑褐色級配不良砂層,局部夾薄層低液限透鏡體,主要由變質(zhì)巖及云母組成,中粗粒,結(jié)構(gòu)松散,強透水性,厚7.5~9.5 m。第四系全新統(tǒng)洪沖積物分布于后溝溝底。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坡洪積物(Q3dal),巖性為淡黃色~黃褐色低液限粉(粘)土夾級配不良砂層,干燥~稍濕,結(jié)構(gòu)較松散;厚度10~34 m,分布于后溝兩岸岸坡。第四系中更新統(tǒng)洪積(Q2pl)淺紅色低液限粘土層夾級配不良砂層,低液限粘土層濕~飽和,可塑~硬塑,結(jié)構(gòu)較密實。厚度>20 m,溝底下伏于第四系全新統(tǒng)洪沖積物之下,兩岸處于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低夜限(粉)粘土層之下。后溝溝底地下水位距地面3.8~5.0 m,地下水位較淺。
樁號12+608.068—12+896.068段明挖,分兩段施工:A段樁號12+608.068—12+752.068,B段樁號12+752.068—2+896.068。
為保護明挖段基坑安全,開挖前在樁號12+600右側(cè)30 m處,設置擋水圍堰,主要作用為預防汛期突發(fā)降雨及不可預測的上游來水。
圍堰基礎用壓路機壓實,構(gòu)筑材料采用半干的均質(zhì)黏土分層(50 cm/層)碾壓密實,圍堰填筑坡度為迎水面1∶2.0,背水面邊坡1∶1.5,頂寬2.0 m,長80 m,圍堰最大高度為2 m,其它地段根據(jù)圍堰處河底深度不同高度相應調(diào)整,但圍堰頂標高相同。
圍堰填筑使用裝載機或挖掘機裝車,自卸汽車運輸,推土機推平,分層壓實。因圍堰使用時間很短,堰面不做防護。圍堰壩橫斷面見圖1。
圖1 明挖段圍堰壩橫斷面圖(單位:m)
按照導流標準及導流建筑物的設計要求,導流確定為分期導流,先完成上游A段的導流明渠,待此段施工完成后,再實施下游B段的導流明渠;導流明渠底寬6.0 m,深2.0 m,邊坡1∶1.5,兩期長度共計500 m。明渠開挖使用1 m3反鏟挖掘機進行開挖,回填使用74 kW推土機推土并壓實,推土機無法壓實的地方使用蛙式打夯機夯實。回填土利用明渠開挖臨時堆放于明渠邊的土方。導流明渠斷面見圖2。
圖2 明挖段導流明渠橫斷面圖(單位:m)
明挖基坑施工前,首先在基坑開口線5 m處設置一道截(排)水溝,預防地表水流入基坑。截(排)水溝溝底縱坡根據(jù)地形設置,不小于3%,截水溝為梯形斷面:底寬60 cm、深度80 cm,坡度為1∶1,基坑上部附近截(排)水溝需采用土工膜進行防滲處理,防止?jié)B水影響邊坡穩(wěn)定;由于此段在汛期施工,為防止雨水對邊坡的沖刷,保證安全,開挖完畢后的邊坡用塑料布進行滿面鋪設。
明挖前準備、測量放線、現(xiàn)場平整、臨時施工道路及擋水圍堰施工、A段開挖及基坑內(nèi)施工便道施工、A段構(gòu)筑物施工、A段基坑回填、改流導流明渠、B段開挖及施工便道施工、B段構(gòu)筑物施工、B段基坑回填。
開挖邊坡及高邊坡處設置警示標志,設置柵欄圍擋?;娱_挖按照放坡敞口開挖的方式進行開挖,A段(上游)先施工,施工便道(運輸土方道路)從A段施工時就預留直至B段施工完畢。開挖時從上而下分層施工,分層厚度2~2.5 m?;舆吰掳凑赵O計要求斷面實施。A段(上游)施工完成后,開挖B段(下游)基坑?;铀闹荞R道寬3 m。開挖示意見圖3。
圖3 縱斷面開挖示意圖
通往基坑道路開挖時自上而下分層進行,開挖分層厚度為2~2.5 m。由于此段基坑開挖在地下水位線以下,從地表2.5 m見地下水,開挖基坑內(nèi)存在約8 m厚的中砂結(jié)構(gòu),具有強透水性,砂層與上、下土層的分離部位失穩(wěn)的可能性大,此處需要掛網(wǎng)錨噴支護。支護參數(shù):掛網(wǎng)(直徑8mm,間距200 mm×200 mm)、錨桿(直徑20 mm、長度3 m)、C20噴射混凝土(厚20 cm)支護?;娱_挖平面見圖4。
圖4 開挖平面示意圖
明挖段隧洞主體工程施工完成,待混凝土強度滿足設計強度后開始土方回填,對稱分層夯實,每層厚度不大于0.3 m,洞頂回填宜以恢復地面為原則,并根據(jù)地形變化留好排水坡度。
在開挖過程中,開挖開口線在高邊坡坐落的基礎之外,未擾動高邊坡基礎,但是由于基坑開挖深度大,上下游兩個開挖端頭和東邊樁號12+820—12+780段有高度約30 m的山體,需在基坑開挖的過程中對周圍山體和深基坑的安全穩(wěn)定進行監(jiān)測,主要監(jiān)測設施為土體預設沉降儀、位移計、土壓力計、孔隙水壓力計,監(jiān)測周圍山體和基坑內(nèi)部的變形、應力、滲透水壓力等。周圍山體設置6個沉降儀、6個位移計、6個土壓力計,基坑內(nèi)部在樁號12+750、12+815、12+885三個斷面分別設置沉降儀、位移計、土壓力計、孔隙水壓力計。當監(jiān)測儀器出現(xiàn)異常情況后,立刻撤離施工人員及設備,待處置安全后再施工。
基坑開挖施工期內(nèi),定時定路線進行巡視檢查,檢查施工進度、施工質(zhì)量、臨建完好程度等,確?;觾?nèi)施工安全。
輸水隧洞明挖段后溝河段賦水性較好,地下水主要為孔隙水,與周邊供水井含水層有一定水力聯(lián)系,施工降水對水井水位有一定影響,應加強監(jiān)測;考慮到本工程汛期施工存在一定風險,建議盡量安排在非汛期施工,結(jié)合溝道地形條件,分期導流施工。該方案的實施,使該隧洞增加了兩個工作面,能有效提高隧洞工期、更好節(jié)約成本,提高應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