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中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睆恼螌W角度看,領導是一種獨特而重要的政治權力形態(tài),即“領導權”。從法理和政治角度看,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權是當代中國的根本性、至高性、中心性政治權力;從歷史的角度看,成立百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以此領導權組織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規(guī)范和事實均要求我們認真對待領導權,將其視為一種獨立的權力類型進行學理性研究。
本文擬從當代中國復合的權力體系中分離出領導權,作為一種獨立而重要的政治權力類型,以政治現(xiàn)象學、歷史政治學的方法進行學理性研究,直面歷史和事實本身,通過直觀描述,對其進行初步的概念化。
本文所謂領導權是現(xiàn)代政黨所構建、掌握和行使,旨在引領人民(局部或全體)和國家(在不同程度上)按其綱領實施集體行動之政治性權力。這種權力最早形成于19世紀中期的西歐,中國共產(chǎn)黨將其發(fā)展到相對完備狀態(tài)。
政黨是現(xiàn)代政治現(xiàn)象。最早在西歐,現(xiàn)代社會初步形成之時出現(xiàn)現(xiàn)代政黨,充當“社會和政府之間的核心中介組織”。政黨運用動員能力和組織技術,吸納民眾參與政治;其內部逐漸形成組織化控制機制,這就形成了政黨的內部領導權;政黨運用組織化力量在“社會”中動員、組織群眾,影響國家政治進程,獲得執(zhí)政權后更有機會實施政治綱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國家,這就是政黨對國家的領導權。政黨以其內部領導權構建、行使國家領導權。
英國政黨是弱領導權模式的典型。19世紀末形成的西歐工人政黨的領導權水平有一定提高。布爾什維克是從社會民主黨模式中分化出來的,進一步構建了強大的領導權。列寧構建了一個集中的、組織嚴密、紀律嚴格的先鋒隊政黨,它有多層、多面的內外領導權結構。
布爾什維克的理論和實踐直接啟發(fā)了中國共產(chǎn)黨構建領導權的意識。通過內、外組織化建設,中國共產(chǎn)黨陸續(xù)構建了多層次、全方位的領導權。
中國共產(chǎn)黨首先確立了革命的全面領導權;在根據(jù)地則構建了對局部地區(qū)政權的全方位領導權;延安整風實現(xiàn)了黨在思想和組織上的整合,在1942年明確提出一元化領導的政治原則。運用一元化領導權的動員、組織能力,中國共產(chǎn)黨迅速奪取革命勝利,通過政黨中心主義的現(xiàn)代國家構建過程,革命領導權轉化為全方位的國家領導權,從而形成了政黨中心主義的國家形態(tài);黨組織深入城鄉(xiāng)社會基層,建立各種群眾組織,直接或間接地對社會事務進行全面管理,形成政黨中心主義的國家治理模式;黨領導工業(yè)化和國家發(fā)展,形成了政黨中心主義的工業(yè)化和國家發(fā)展模式。政黨領導權在此達到了相對完備的狀態(tài)。
權力是能夠驅動其他組織或個體采取特定行動的力量,其長期存在且為人信服,從而低成本地、有效地影響受動者之前提是具有正當性(legitimacy)。
筆者嘗試從內在視角對此進行解釋。黨章《總綱》宣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自我定位:“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表明黨是二元先鋒隊政黨;關于入黨條件,首先規(guī)定申請者為“中國工人、農(nóng)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并規(guī)定了嚴格考察程序??梢?,中國共產(chǎn)黨是先進分子組成的高度組織化的“先進性團體”?!跋冗M”意謂少數(shù)人在眾人之中居于領先位置,為他人所觀瞻,從而擁有某種權威,產(chǎn)生引領作用,這就是“領導”。因此,中國共產(chǎn)黨是憑借其先進性而構建和保有領導權的,領導權的正當性來源就是先進性。
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先進性是全面的,可分解出理論(意識形態(tài))、政治、道德三個維度。
第一,理論先進性,它決定了道路的先進性。五四運動中的先進知識分子選擇了馬列主義,以反帝反封建為革命任務,以建立社會主義為目標。即便在西方思想脈絡中,社會主義的目標也是先進的。
第二,政治先進性,主要體現(xiàn)為組織先進性、目標先進性。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能夠解放被壓迫、被剝削的大多數(shù)人的社會主義目標更為道德而先進。列寧闡明反抗帝國主義、實現(xiàn)民族解放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首要革命目標,進而實現(xiàn)社會主義目標。從中國內部和世界范圍看,雙重解放的目標是先進的。
馬克思列寧主義又為雙重解放提供了先進的政治組織形態(tài),中國共產(chǎn)黨更進一步,定位為二元先鋒隊:既是“無產(chǎn)階級先鋒隊”又是“中華民族先鋒隊”,基于中國文化進行中國式思想、組織建設。
二元先鋒隊定位也讓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抱有極為先進的政治志向。無產(chǎn)階級先鋒隊的政治定位讓黨從整體上始終保持了高水平組織紀律性,并以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為政治目標。中華民族先鋒隊的政治定位則讓黨以反抗帝國主義、追求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為根本任務,對于當時的中國,這是進步的,從世界范圍看也是進步的。
第三,道德先進性,構建出人格化權威。列寧組建先鋒隊政黨,首先重視秘密活動所要求的政黨倫理,包括忠誠、組織性、紀律性、犧牲精神等;中國共產(chǎn)黨既延續(xù)了這一點,又有重大發(fā)展,相比于布爾什維克,中國共產(chǎn)黨更加重視黨員道德先進性的塑造和保持,使其整體道德水平高于社會平均水平,從而在道德化的中國社會贏得民眾的普遍尊重,享有道德權威。
黨員、干部的道德先進性還有另一層功能:它把黨在理論、政治上的先進性予以人格化,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對群眾來說,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在場的、可切身感知的。
總之,不管是從中國立場看,還是從世界層面看,中國共產(chǎn)黨在理論、政治、道德等方面都是先進的。黨是一個高度組織化的先進性團體,在世界政黨譜系中可將其定位為“先進性-領導型政黨”:先進性是權力的依據(jù),領導是其權力的行使方式。
理論、政治、道德上的先進性決定了領導權的特有性質。從結構上看,領導權有如下性質:
第一,領導權是自我構建性權力。理論、政治、道德先進性是先進性-領導者團體自我獲取、積累、自我確信的內在品質,以此自我創(chuàng)造出領導權,并自我肯定為其他一切組織和力量的領導者,以理念、績效、道德形象等說服他人接受其權威。領導權的自我構建性質至關重要,帶來以下諸多性質。
第二,領導權是創(chuàng)生性權力。自我構建的黨的領導權是先在的,為實現(xiàn)其目標可自由創(chuàng)設各種必要權力,比如創(chuàng)造軍隊即創(chuàng)設軍事性權力,設立政府即創(chuàng)設行政性權力。
第三,領導權是高度自主性權力。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權是自我構建的,天然地超越、獨立于既有權力體制和各種社會力量,擁有高度自主性,甚至是“絕對”的。
第四,領導權是集體性權力。黨作為一個規(guī)模龐大的組織,集體掌握和行使領導權。
第五,領導權是全方位權力。領導權兼具廣泛性(extensive)權力與深入性(intensive)權力二者,前者體現(xiàn)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具有廣泛統(tǒng)合性;后者體現(xiàn)為“支部建在連上”、群眾路線等,具有高度穿透力。
第六,領導權是自適應性(self-adaptive)權力。適應、調整的動力在于保持先進性的內在需要,組織性、紀律性和自主性使之不受內外既得利益、制度的束縛,高效地進行調整。
再從價值上看,領導權有如下性質:
第七,領導權是責任性權力。這是由先進性決定的:先進性構建出領導權,必然以啟發(fā)、引領群眾前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倫理和政治責任,因而領導權是責任性權力;這種責任是自我施加的,而非外在強加的。
第八,領導權是高水平公共性權力。先進性造就了領導權追求公共利益的意愿,自主性又使之不服務于任何特定群體。領導權的唯一存在理由是領導人民發(fā)展先進生產(chǎn)力,創(chuàng)造先進文化,增進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最高水平的公共性。
第九,領導權是發(fā)展取向的權力。領導就是引領、組織人民前行、實現(xiàn)國家發(fā)展的活動。領導權所塑造的國家不是靜止的狀態(tài)(state),而是發(fā)展的歷史性過程。
第十,領導權是進步主義的權力。馬克思主義誕生于19世紀進步主義精神氛圍中,追求人類全面進步;這一理想讓中國共產(chǎn)黨將其權力奠基于理論、政治、道德先進性,并以追求進步為己任。
第十一,領導權是“高級權力(higher power)”。意謂領導權憑其理論、政治、道德先進性而在位格上始終高于其所創(chuàng)設之各種權力,引領之、審查之,矯正其不當行為,甚至可以取消之。
第十二,領導權是自我反思性權力。領導權之正當性在于其先進性,喪失了先進性,領導權就不穩(wěn)固。因此,黨對保持先進性有高度自覺,領導權內置了自我反思、自我監(jiān)督的機制,內在的先進性讓領導權周期性地自我喚醒,進行自我革命,進而振奮其所領導的整個權力體系。
總之,領導權以先進性為本,從而成為性質十分獨特的權力,其構造出具有明確價值取向的多元一體的復合權力體系,塑造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的、進步的國家秩序,且有建設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之歷史自覺和政治能力。
領導權是權力,但它是政黨的權力,而且是基于先進性的政黨的權力。筆者分解出領導權的七個維度,也即領導權的七個獨特功能:
第一,辨識、確定人民和國家前行之方向和道路,進行戰(zhàn)略決斷。政治是自覺行動,需要領袖、領導者集團憑其先進理論和現(xiàn)實洞察力判斷大勢、分析時局,為人民和國家決斷前行之方向與道路。這是領導權的首要體現(xiàn),也是最高的政治權力。
第二,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先鋒模范行為具有影響下級、影響群眾的力量(power),其效果類似于權力,是人格化的道德型權力。但意欲發(fā)揮領導作用的先進分子須反身自我約束、自我提升。這一點是領導權最為獨特之處。
第三,教化。領導權的正當性在于理論、政治、道德先進性,本身有賴于教化、養(yǎng)成,因此黨章規(guī)定黨員必須終身學習。基于同一政治邏輯,黨領導群眾,高度重視宣傳教育,也即啟蒙、教化。
第四,發(fā)現(xiàn)、培育和任命干部。領導權是由干部群體集體掌握和行使的,干部不是“自然人”,而是人為培育出來的雙重先進分子:既先進于群眾,也先進于一般黨員。為此,黨建立了全覆蓋的黨員、干部培訓體系,干部必須終身學習,接受嚴格、全面的理論、政治和道德教育,以擁有和保持先進性。
第五,動員與組織。相比于傳統(tǒng)的家族、部落以及現(xiàn)代的軍隊或官僚體系,政黨在動員、組織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先鋒隊政黨把這一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以其強大的內外領導權,擁有全方位動員、組織能力。
第六,自由創(chuàng)設制度。面對層出不窮的問題,責任驅動的領導權積極探索解決方案;新方案可能越出憲法、法律,但領導權賦予其政治正當性(legitimacy);實踐證明新方案有效之后,領導權指導立法程序賦予其合法律性(legality)。
第七,整合多元的社會與國家權力?,F(xiàn)代國家追求高水平整合,政黨是重要機制:在下層,進行社會與文化整合;在上層,進行多元權力的整合。
西方政治理論中與人民當家作主對應的理念是人民主權論,然而,作為整體的人民顯然無從成為實踐的權利-權力主體,于是在西式政治實踐中,人民離散、降格為選民。而選民易被操縱,代表缺乏德能,況且投票之時,選民不是作為主權者而是作為分利者,謀求私人或集團利益之最大化,人民及其主權在西式代議民主制中基本上都是虛懸的。
人民及其當家作主的原則卻經(jīng)由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權實在化于歷史進程之中。中國共產(chǎn)黨憑其先進性自我構建領導權,領導、組織本來被對象化的離散的群眾進行政治、社會革命,在此過程中凝聚為政治性的、主體性的“人民”,并不斷成長,最終在革命勝利之后成為“國家的主人”。
黨通過無所不在的領導,內在于人民之中,從而成為人民的代表。但中國共產(chǎn)黨之作為代表,完全不同于西式選舉式代表。依據(jù)黨章,可把中國共產(chǎn)黨命名為“先進性-領導型代表”。黨以其先進性成為人民的代表,可謂“先進性代表”;黨是通過領導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利益、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而代表人民的,因而是“領導型代表”。
經(jīng)由黨的領導,離散的、私人性的,甚至是對象化的群眾,凝聚、發(fā)展為整體性的、政治性的、當家作主的“人民”。因此,人民和國家都不是既成的“是(being)”,而是“成為(becoming)”的歷史進程,領導權則是引領者、凝聚者。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人民當家作主原則落實為人民共同建設、發(fā)展、進步、共享的道德-政治實踐。
政黨作為現(xiàn)代政治之核心組織機制,可以自我構建政治權力,這就是領導權。在中國,領導權是一種根本性、至高性、中心性的政治權力,因而它也是理解中國的一個基本方法?!耙灾袊鵀榉椒ǖ恼螌W”理應以領導權為核心概念和分析視角。